山东省枣庄市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2022一2023学年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二、历史阐释(11分)》
角度1:从政治上看,国家治理的角度、边疆治理的角度。(1)东北地区是满清起家故地,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多设县治加强管理;(2)清朝平定三藩、平定西北叛乱、收复台湾,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
制,故在西北,西南沿海和台湾地区增设县治:(3)赋税制度改革,放宽人身依附。(4分)
一、选择题
角度2:从经济角度看。(1)清朝统治中心在北方,经济重心,文化重心在南方,通过京杭
1-5 DBBAB 6-10 DCCCA 11-15 DADBA
运河漕运,长途贩运,故运河沿岸城市分布较多。(2)农业技术进步,外来玉米甘薯等高
二、非选择题
产作物引进,清代农业经济高度繁荣,商品经济发展,南方中小工商业市镇崛起。(3分)
16.(12分)
角度3:开放海禁,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恢复,对外贸易发展,有利于国内沿海城市的发
(1)从广度上看:分布广,辐射全国,连接国外。以长安为中心向外辐射;通往南方的驿
展。(2分)
道主要是通往四川、长江中游到广州、江南、沿海一带:通往西北西域一线:驿道向周边
角度4:唯物史观分析。清代城市发展是与国家统一、政治稳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密切
国家和地区延伸,与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连接。(4分)
相关,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有关。局限:农业社会的产物,与近代工业化城市有重大区
从密度上看:以长安为中心,分布密度内重外轻,统治中心(黄河流域)最为密集,其次是
别。(2分)
山剑滇黔区,边疆地区稀疏。(2分)
层次要求:
(2)国内治理:唐朝统一、中央集权,疆域辽阔,加强边疆治理;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南
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
方经济发展,唐朝中后期,经济中心逐渐南移;安史之乱时,四川成为唐朝统治重心等。
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
(3分)
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
中外关系:世界经济文化中心,东亚文化圈,朝贡体系,长安是国际性都市,丝绸之路、海
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
上丝绸之路贸易。(3分)
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
(如从政治、经济、文化交往角度或从主客观角度回答亦可。)
18.(12分)
17.(15分)
(1)从外来入侵,民族危机加深的角度,如两次鸦片战争、边疆危机(中法战争)等。
一、信息提取
(2分)
材料一中信息(4分》
从中国社会的变化的角度,如国内阶级矛盾的激化(太平天国运动)、清政府内部的变
角度1:从城市类别看。(1)政治类城市:新建县治:(2)经济类城市:运河城市、四大商业
革、中国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小农经济逐渐解体等)等。
城市、主要贸易中心。
(2分)
角度2:从城市分布看。(1)新建县治,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北、西南边疆地区、东南沿海
从传统社会和文化依然占有较大优势的角度,如儒家思想、传统生活方式等。(2分)
和台湾地区。(2)工商类城市,主要分布运河沿岸、南方地区、东南沿海地区。
(2)特点:从中学西传的角度分析,这一时期主要是翻译中国传统文献特别是儒家经典;
(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王韬等中国知识分子帮助西方汉学家翻译中国传统文献。(2分)
层次要求:
从西学东渐的角度分析,鸦片战争之后,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从技术层面开始向政
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
治层面转变。(2分)
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
评价:中西方文化交流既受到时代的限制,又推动时代发展。有利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转
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
型,扩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但便利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侵略。(2分)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第1页(共3页)
高二历史试题答案第2页(共3页)参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A.儒学地位日益衰微
B.佛教思想广泛流传
C.门第观念根深蒂固
D.释道融合渐成主流
2022~2023学年高中教学质量检测
4,唐代两税法实行“量出为入”原则,先预算国家财政支出的数额,再把总税额分摊给各个
地方。它没有制定全国统一的税收标准,而是按照各地的实际情况征收。其意图是
高二历史试题
2023.07
A.确保财政收入B.减轻地主负担
C.消除地方割据D.强化人身控制
注意事项:
5.图2所示,宋代投壶盛行,士大夫家中陈设常有投壶的壶与矢。吕大临在《礼记传》中写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道:“投壶,射之细也。宴饮有射以乐宾。”司马光则认为“投壶可以治心,可以修身,可以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为国,可以观人。”宋代投壶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交回答题卡。
邮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
图2
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
A.反映了民族交流加强
B.凸显了儒学价值取向
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C.体现了门第观念淡化
D.折射出教育的平民化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
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6.表1为史书所载宋代矿冶业发展状况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
D.加强中央统治提升国力
表1
2.图1为中国古代农牧界线变迁图。导致这一变迁的主导因素是
徐州地区
徐州利国…冶各百余人,采矿伐炭,多饥寒亡命、强力鸷忍之民也
甸
指
江西信州
铅山铜坑…故常募集十余万人,昼夜采凿
江东
广东韶州
韶州四方之人,弃农亩、持兵器,慕利而至者不下十万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雇佣劳动日益普及
B.小农经济出现衰退
C.地方治安秩序紊乱
D.社会经济活力增强
7.明穆宗时期,内阁首辅高拱“练习政体,负经济才,所建白皆可行”:神宗即位后,“拱以主
上幼冲,惩中官(宦官)专政,条奏请诎司礼权,还之内阁”。这反映出当时
一-战国时期农牧界限
A.君相矛盾凸显
B.宦官专权现象出现
祭
+汉武帝时期衣牧界限
C.内阁权势膨胀
D.权力制约机制成熟
图1
8.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的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
A.政治经济重心转移
B.政府重视经略边疆
“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本质上
C.汉匈经济文化交流
D.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反映了
3.长期以来,我国传统伦理以善事父母为孝;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普遍认为僧侣离亲
A雄厚商业资本不断聚集
B.商品流通数量逐渐增多
出家可通过传教修道以荣宗耀祖,还可为祖先祈福,并不违背孝道。这说明当时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
D.全国性商贸网络的形成
高二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高二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