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第三中学2022-2023七年级5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二)
七年级历史
历史和道德与法治同堂分卷、闭卷考试,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本试卷为历史,满分75分。
注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使用同一张答题卡,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选择题 共32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2分,共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隋唐时期,统治者能够把南方的粮食物资运送到洛阳。这主要是通过
A.长江 B.黄河 C.钱塘江 D.大运河
2.755年到763年,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使唐朝国势由盛转衰。发动这场叛乱的是
A.唐玄宗、杨贵妃 B.李林甫、杨国忠 C.安禄山、史思明 D.黄巢、朱温
3.历史上“杯酒释兵权”的故事,是指皇帝通过请石守信等大将饮酒,让他们交出兵权,从而把兵权收归中央。这位皇帝是
A.隋文帝 B.宋太祖 C.元世祖 D.明太祖
4.北宋时期,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取得一定成效,如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与这一成效相关的措施是
A.募役法 B.方田均税法 C.农田水利法 D.保甲法
5.10-13世纪,主要政权有汉族建立的北宋和南宋、契丹族建立的辽、党项族建立的西夏和女真族建立的金,随后出现了元朝大一统。据此可知,我国在这一历史时期的主要阶段特征是
A.政权并立 B.国家统一 C.经济发展 D.重文轻武
6.1140年,金军分四路向南宋发动全面进攻,各路宋军英勇抗击。其中率领岳家军在一路收复失地后,进驻郾城,同金军展开肉搏战,并大获全胜的将领是
A.秦桧 B.岳飞 C.辛弃疾 D.文天祥
7.宋朝时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丰饶的粮仓,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些史实可以说明宋朝
A.经济重心南移 B.南北对峙形成 C.民族交融发展 D.中外交流加强
8.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这位历史人物的主要贡献是
A.建立蒙古政权 B.建立元朝 C.统一全国 D.建立行省制度
9.元政府在澎湖设立了巡检司,隶属晋江县。澎湖巡检司的出现,说明元朝政府已经在这个地区设置了正式的行政管理机构。“这个地区”是指
A.南海诸岛 B.西域 C.西藏 D.台湾
10.《梦粱录》一sj 载:“其杭之瓦舍,城内外合计有十七处,如清泠桥西熙春楼下,谓之南瓦子”。以上史料中提到的“瓦舍”“瓦子”最早出现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11.《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历史。这部史书收录的史实可能有
A.开元盛世 B.澶渊之盟 C.回族形成 D.修建北京城
12.《元史·地理志》记载:“人迹所及,皆置驿传”。这则材料说明元朝
A.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 B.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C.建立四通八达的驿站 D.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
13.朱元璋以明朝祖宗的身份立下了“祖制”,明确规定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这说明朱元璋
A.设立丞相 B.设立三省六部制 C.废除中书省 D.废除丞相制度
14.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顾炎武这句话主要抨击
A.皇权高度集中 B.重文轻武政策 C.厂卫制度 D.科举制
15.下面这个表格是郑和下西洋的基本概况。据此说明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特点是
时间 次数 首次人数 船数
1405-1433年 7次 27000多人 最多时有200多艘,最少的一次60余艘
A.航程远 B.“示中国富强”为目的
C.规模大 D.开创了亚非海上交通线
16.戚继光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最能说明这个观点的史实是
A.戚继光是明朝将领 B.戚继光抗倭 C.“戚家军”纪律严明 D.戚继光抗清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3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3分)
17.(16分)经济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
材料二
材料三 明朝中后期,我国从国外引进了多种农作物。其中比较重要的有甘薯、玉米、马铃薯三种粮食作物,花生和烟草两种经济作物。它们都是原产于美洲的作物,经南洋传入中国。甘薯、玉米、马铃薯等作物由于生长条件要求低、产量高,为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
——摘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 教师教学用书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唐朝发明并推广的两种生产工具名称。(2分)这些工具有何共同作用?(2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出现的经济新现象。(4分)这些现象说明我国古代哪一方面的经济发展趋势?(1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明朝中后期出现的外来作物及它们在中国种植所产生的影响。(4分)
(4)根据以上材料,归纳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表现。(3分)
18.(13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在世界领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组史料 图1泥活字版 图2南宋持罗盘陶俑 图3元代火铳
第二组史料 A:又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原始子弹)。——(元)脱脱等《宋史》 B: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宋)沈括《梦溪笔谈》 C: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宋)朱彧《萍州可谈》
材料二
图1 ① 中的药材插图 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药物学成就,丰富了我国医药学宝库,在世界医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图2 ② 插图 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总结,记述了中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 图3 ③ 书影 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是一部农业科学巨著。
——摘编自统编版初中教材
请回答:
(1)史料一般可以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材料一的两组史料分别属于什么类型史料?(2分)依照范例,在两组史料中各找出一则史料相互印证的同一历史事件或现象。(3分)
范例:第一组史料中的图3和第二组史料中的A说明火药武器在宋元朝时期广泛用于战争。
(2)根据材料二,填写①②③的科技著作名称。(3分)其中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哪一部著作?(1分)
(3)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反映了中国古代哪些历史时期的科技成就?(2分)这些不同历史时期的科技成就各有何特点?(2分)
19.(14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措施(部分):
唐太宗 唐玄宗
政治 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经济 减轻人民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用人 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和杜如晦是贞观时期著名宰相 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辅助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
形成局面 “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措施的相同点。(2分)这两位皇帝的统治分别出现什么局面?(2分)
材料二
中外交往 民族交融
鉴真东渡日本,携带了不少佛经,一同前往的弟子也带去了雕塑、绘画、建筑等技术,这不仅传播了中国文化,也促进了中日文化的交流。 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天可汗”
627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尽千辛万苦到达印度。他认真学习佛法,获得极高声誉。645年,他带上多年搜集的佛经,返回长安。 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
(2)材料二中,为中外文化交流作出重要贡献的唐朝高僧是谁?(2分)唐太宗被尊奉为“天可汗”的原因是什么?(2分)文成公主入藏对吐蕃社会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2分)
(3)综合上述材料,围绕“唐朝的繁荣表现”这一主题,提炼一个观点(范例除外),并在材料中选取相对应的两项史实,加以论述。(要求:仿照范例,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
范例:
观点:唐朝出现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史实: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时期出现“开元盛世”统治局面。
总结:唐朝社会呈现繁荣、富强的景象,是当时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强大国家。
2023年春季学期阶段性自主评估训练(二)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D C B C A B A A D B A C D D C B
17.(16分)
(1)名称:曲辕犁。(1分)筒车。(1分)共同作用: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促进农业生产技术进步。(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或其他意思相关的答案也可。2分)
(2)新现象:出现纸币(写出现交子和会子也可以。2分),出现广告。(2分)方面:商业发展(写商品经济或商业贸易发展都可以。1分)
(3)外来作物:甘薯、玉米、马铃薯、花生、烟草等。(写出其中两个即可,每个1分,共2分)影响:为我国粮食的增产开辟了新的途径,(1分)大大丰富了中国人的食物品种。(1分)
(4)表现:发明推广新的生产工具,商业贸易发展,出现纸币,出现广告,引进种植外来农作物。(写出其中三点即可。每点1分,共3分)
18.(13分)
(1)类型:第一组属于实物史料,(1分)第二组属于文献史料。(1分)相互印证:①第一组史料中的图1和第二组史料中的B说明宋代发明活字印刷术;②第一组史料中的图2和第二组史料中的C说明宋代制成罗盘(或发明、使用指南针)。(写出其中一点即可,第一组史料和第二组史料对应正确得2分,印证了相应的历史事件或现象得1分,共3分)
(2)著作名称:①《本草纲目》,(1分)②《天工开物》,(1分)③《农政全书》。(1分)著作:《天工开物》。(1分)
(3)历史时期:材料一是宋元时期,(1分)材料二是明朝。(1分)特点: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属于发明创造,具有创新性。(写出任意一点,意思相关即可,1分)明朝科技以总结性的科技著作为主。(意思相关即可。1分)
19.(14分)
(1)相同点:加强对官吏的管理;发展经济;善于用人。(写出其中两点即可,每点1分,共2分)统治局面:贞观之治,(1分)开元盛世。(1分)
(2)高僧:鉴真、玄奘。(2分)原因: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影响:促进吐蕃经济和社会发展,(1分)如文成公主带去蔬菜种子、茶叶、丝绸、工艺品以及佛经、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写出其中一点即可。1分)
(3)写出观点1分,写出与观点相关的两点史实,2分,写出总结1分,共4分。
【示例一】
观点:唐朝时期中外交流频繁。
史实:唐朝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经;玄奘西行前往天竺求取佛经。
总结:唐朝中外交流频繁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唐朝成为世界上有影响力的国家。
【示例二】
观点:唐朝时期民族交融交往发展。
史实: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被西北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文成公主嫁入吐蕃,促进吐蕃社会和经济发展。
总结:唐朝时期各民族友好往来,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