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东省高中2022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含解析)

广东省高中2022年高一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孝公用商君,……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汉书 食货志》)“务本”主要是指
A.建立县制 B.什伍连坐 C.奖励耕织 D.焚烧诗书
2.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建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天工开物》
3.下面是涉及汉唐时期民族关系的两幅名画,与《昭君出塞》相比,《步辇图》反映唐朝民族关系的突出特点是( )
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
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
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
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4.辛弃疾的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首词属于
A.豪放词 B.婉约词
C.田园词 D.边塞词
5.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
A.将台湾地区置于中央政府的统一管辖下 B.巩固清朝的海防
C.维护国家主权 D.让台湾与中央政府处于对峙状态
6.下表反映了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战争名称 时间 战争影响
A 鸦片战争 1840—1842年 英法两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1年 圆明园遭到破坏
C 甲午中日战争 1894—1895年 拉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D 八国联军侵华 1900—1901年 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
A.A
B.B
C.C
D.D
7.下列关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正确的是
A.立法目的是为了推翻君主专制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和总统制
C.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D.体现了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
8.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变化的原因,理解准确的是
A.国民革命北伐胜利进军
B.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
C.“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9.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枢纽,抗日战争的胜利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这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的胜利
A.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
B.使中华民族获得了独立
C.延续了国共合作的局面
D.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
10.如果说1954年宪法开启了一个新制度,那么这个制度的契机和雏形早已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这说明1954年宪法
A.缺乏变革的创新性
B.坚持了社会主义原则
C.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D.推动了社会制度转型
11.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主要因为这一原则
A.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
B.有利于中国同邻国发展友好关系
C.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D.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异
12.古代文明表现出明显的多元特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古印度文明——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B.古希腊文明——民主政治盛行于各大小城邦
C.古埃及文明——创造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
D.古巴比伦文明——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
13.统治集团的形成是和中央集权制的瓦解及庄园制的发展分不开的,他们在封建采邑的基础上,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统治国家。这一现象描述的是13世纪的
A.印度 B.越南 C.朝鲜 D.日本
14.路德即使在被罗马教廷斥为“异端”的情况下,也认为其新教在教义和宗教仪式上“没有违反《圣经》或大公教会的地方”,甚至强调新教与旧教的本质一致性。这反映出路德改革的目的是
A.发扬基督教基本精神 B.扫除封建主义障碍
C.恢复《圣经》权威 D.重现德意志的辉煌
15.该国革命是整个革命时代变革最为激烈的一次革命。它以“现代社会”取代了“旧制度”,在革命最激烈的阶段,一切显得非常激进,以致此后一切革命运动都将这场革命视作自己的先驱。“该国”是指
A.法国 B.美国 C.英国 D.俄国
16.如图漫画(左侧蛋糕为中国的英文,右面蛋糕为古巴的英文)反映的历史时期是
A.19世纪中期 B.19世纪末20世纪初
C.一战时期 D.二战时期
17.关于巴黎和会和雅尔塔会议相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A.会议主要由英法美三国控制 B.都尊重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C.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 D.都涉及如何打败法西斯的问题
18.下列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
A. B.
C. D.
19.在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下列人物与事件对应正确的是
A.苏加诺——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
B.真纳——领导了印度独立并担任印度第一任总理
C.纳赛尔——领导人民与法国殖民者进行武装斗争
D.卡斯特罗——1961年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
20.2015年,习jp 在联合国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据此可知
A.人类命运共同体基于两极格局发展需要 B.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世界大国的共同愿望
C.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并承担大国责任 D.二战后国际秩序促进中国话语权持久性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胜谁的问题,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材料二(中共)八大报告所阐述的一些经济建设的重要方针,因为有 一五 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所以比较适合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经济工作的实际。
材料三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是……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八大以后,我们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许多成就,同时也过到了严重挫折
——《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①依据材料一、二,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是怎样阐述的?
③材料三中提到八大路线“没有能够在实践中坚持下去”,社会主义建设遭到“严重挫折”。指出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及原因。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也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开始于西欧。1500年前后,西欧地区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而会聚、互动,最终为工业文明的诞生准备了知识基础、制度环境和政治、经济、文化条件。16~18世纪的200年间,西欧地区的科学革命、思想革命、政治革命和产业革命接踵而至,在英法等国首先塑造了现代社会的原型。
——摘编自王斯德《世界通史》
(1)材料中“1500年前后……一系列彼此联结的历史运动”有哪些?它们之间是如何“彼此联结”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18世纪西欧思想革命的历史意义。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中的“本”指的是农业。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在变法中积极推行利于农业发展的措施,例如奖励耕织。故C项正确。建立县制是地方政治制度的变化,什伍连坐体现了秦国法律的严苛,焚烧诗书属于思想文化方面的措施。故ABD三项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务本”,根据所学可知“本”指的是农业。
2.C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的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促进了文明的发展,故C正确;战国时期的李冰父子修建了都江堰,故A错误;印刷术出现于隋唐时期,故B错误;明代的宋应星编著了《天工开物》,故D错误。
3.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唐(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汉代昭君和亲匈奴、吐蕃使节向唐太宗求和亲,反映出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原经济文化的倾慕,可推知汉唐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巨大的向心力,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册封少数民族首领的做法,排除A项;据所学,昭君出塞的身份是汉家公主不是使者,排除C项;据所学,唐代吐蕃并非中央政府管辖区域,排除D项。故选B项。
4.B
【详解】试题分析: 宋代的词主要分为豪放与婉约两派,豪放派主要以爱国题材为主,婉约派主要以描写爱情为主,材料中的词就是描写爱情或与温婉的情感有关的,所以答案选择B项。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宋词
5.C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郑成功收复台湾和康熙在台湾设立台湾府,都是旨在维护国家主权完整和国家统一,故本题答案选C项。ABD三项不符题干要求,排除。
6.C
【详解】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和法国无关,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时间描述是错误的,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引起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而不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导致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本题C的表述才是完全正确的。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列强侵华战争的相关史实表述完全正确的
7.D
【详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维护民主,确立分权制衡的立法原则,责任内阁制,故AB两项错误,D项正确;拉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是戊戌变法,故C项错误。故选D。
8.C
【详解】从图中数据可以看出,1927年4月到1928年中国共产党员构成比例的变化,其中农民党员的比例迅速增加,这与中国共产党开展农村革命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紧密相关,是“工农武装割据”的实行的结果,故C正确;国民革命北伐时间是1926—1927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1937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9.A
【详解】根据材料“中华民族走向复兴”“完成了近代中国从‘沉沦’到‘上升’的转变”结合所学可知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故A项正确。抗日战争的胜利并没有使中华民族完全获得独立,也不能标志着民主革命的胜利,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D两项错误。全面内战爆发,第二次国共合作破裂,故C项错误。
10.C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1954年宪法的内容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不能体现1954年宪法的创新性,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1954年宪法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材料表明1954年宪法的制度和雏形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孕育了,可知1954年宪法是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继承与发展,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1954年宪法推动社会制度转型的内容,排除D。
11.D
【详解】从题干中“引领国际新秩序的明灯”可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用来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建立国际新秩序的。AB都只是单独针对中国而言,与国际关系无关,排除;由于国家利益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世界各国间存在矛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非提出后便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故C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意识形态的界线,成为国与国之间处理关系的基本原则,故D项正确。
12.D
【详解】根据所学,古巴比伦制定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成文法典《汉漠拉比法典》,D正确;A项是埃及,排除A;“各大小城邦”的表述太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世界上最古老的楔形文字出现在苏美尔地区,处于两河流域,排除C。
13.D
【详解】根据“庄园制”、“封建采邑”、“13世纪”、“挟天子以令诸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一现象应该出现在日本,当时日本形成了幕府统治,幕府的将军成为世纪的统治者,而天皇成为傀儡,出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现象,故选D;ABC都与”13世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描述不符,排除。故选D。
14.A
【详解】由材料中“没有违反”“本质一致性”可知,路德的宗教改革并没有违背基督教基本精神,所谓的新教也是旧教的革新,故A项符合题意;BD两项在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故BD不符合题意; 在宗教改革前,《圣经》同样具有权威,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A。
15.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声势最为浩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是法国大革命,革命过程中巴黎人民共进行了三次起义,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
16.B
【详解】从图片可以看出,西方国家正在瓜分中国,这种现象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后,西方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故B正确,排除ACD。
17.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后形成了凡尔赛体系,雅尔塔会议后形成了雅尔塔体系,因此二者都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体系,C正确;雅尔塔会议是由美苏控制,A排除;二者都践踏了中国的主权,B排除;巴黎和会与打败法西斯问题无关,D排除。故选C。
18.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是欧盟,D正确;A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标志,排除;B是世界银行的标志,排除;C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排除。故选D。
19.D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61年卡斯特罗宣布古巴是社会主义国家,D项对应正确,故选D;苏加诺是印度尼西亚领导人,不可能宣布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排除A;担任印度第一任总理的是尼赫鲁,排除B;纳赛尔领导人民与英国殖民者进行了斗争,排除C。故选D。
20.C
【详解】根据材料“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可知我国顺应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联合各主权国家结成战略互信,共同发展,积极参与全球治理,推动国际秩序朝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在发展中勇敢承担起大国责任,故选C;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瓦解,A错误;中国提出建立命运共同体,并不能说明是其他世界大国的愿望,B错误;二战后国际关系是美苏主导世界,中国话语权持久性不符合题意,排除D。
21.①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施“一五”计划,积累了一些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②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具体表现:掀起了“大跃进”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发动了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影响农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原因:左倾错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详解】本题考查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的阐述,以及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
(1)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可以根据材料中的“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因为有一五计划的经验与教训作借鉴”,并联系所学有关史实,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一五”计划的实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与教训的积累等方面来回答。
(2)“八大”对当时国内主要任务的阐述,联系所学可知,认为是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20世纪50年代经济工作遭到“严重挫折”的具体表现,联系所学史实可知,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联系所学可知,其原因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发展规律。
22.(1)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
说明: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新航路的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详解】(1)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后欧洲关系密切的运动有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宗教改革。联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相互联结的表现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人文主义鼓励冒险精神,促进了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使天主教会的权威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为宗教改革提供了思想条件;新航路的的开辟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
(2)意义:结合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及启蒙运动的影响可知,关于意义如下:如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做了理论准备和舆论宣传,直接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精神武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