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17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2017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七上·东台期中)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2.(2017·揭西模拟)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3.(2015七上·辽宁月考)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4.(2017·揭西模拟)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时期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5.(2016七上·滨州期中)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6.(2017·揭西模拟)使“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7.(2017·揭西模拟)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8.(2017·揭西模拟)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9.(2017·揭西模拟)“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10.(2016八上·临沂期中)陈独秀《新青年 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胡适和鲁迅 B.民主和自由 C.科学和自由 D.民主和科学
11.(2017·揭西模拟)《革命》发行的时间(中国民国十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12.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 B.民主 C.民权 D.民生
13.(2016八上·东莞期末)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
A.大别山 B.沂蒙山 C.延安 D.井冈山
14.(2017·揭西模拟)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15.(2017·揭西模拟)圆明园的珍贵文物被盗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6.(2017·揭西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订了《中华民同临时约法》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17.(2017·揭西模拟)1988年侨居美国的华侨想要回祖国投资,他可以选择在以下哪个已开放的城市进行投资(  )
A.重庆 B.浦东 C.珠海 D.满洲里
18.(2016九上·广饶月考)“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9.(2016九上·泉港期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成立 B.英国宪章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发表
20.(2016九上·广饶月考)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21.“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2.(2017·揭西模拟)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是在(  )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23.(2017·揭西模拟)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盘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24.(2017·揭西模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B.协约国和国际联盟
C.同盟国和联合国 D.北约和华约
25.(2017·揭西模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元化 D.区域集团化
二、综合题
26.(2017·揭西模拟)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
27.(2017·揭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材料二:……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材料三: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差不多20%把公司总部设在“硅谷”。科技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的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硅谷”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1)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应当如何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4)从材料三中你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孟子的思想主张。
3.【答案】C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尚书》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春秋》作者是孔子,是儒家的经书。《道德经》是一部道家经典。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马迁与《史记》。
4.【答案】B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是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
5.【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始皇”“监察制度”。御史大夫是秦始皇时期用来监察百官的,C是唐朝的,D是清朝的,A是负责全国政务。故选B。
【点评】加深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理解,并能注意区分。
6.【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奈良城可知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为东渡日本,历经磨难,最终成行,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张骞是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班超是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玄奘是西游天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注意正确区分唐与日本、天竺交往的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7.【答案】C
【知识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解析】【分析】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要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过程、原因及表现。
8.【答案】C
【知识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所说的长城是明长城。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明长城和秦长城。
9.【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894年﹣1895年中日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开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重点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陈独秀《新青年 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11.【答案】B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是中国民国十四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14﹣1=1925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1912+(  )﹣1。
12.【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民主”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13.【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据题干“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可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事件。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有关内容。
14.【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最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
15.【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6.【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题以一五计划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17.【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珠海在珠江三角洲上。A重庆是1992年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B浦东是在1990年被设立为开发区的;D满洲里是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对外开发过程中我国开放的城市。本题1988年侨居美国的华侨想要回祖国投资以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18.【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成新兴大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19.【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选D。
【点评】本题较简单,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即可。
20.【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正确描述。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缓和,所以是20年的休战。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640年革命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指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最终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2.【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慕尼黑会议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9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以牺牲效果的利益来安抚德国侵略者,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慕尼黑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
23.【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科技水平先进和经济比较发达,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造成了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即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4.【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国际联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这两个组织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全。协约国和同盟国是一战期间的两大军事同盟。北约和华约是美苏冷战时建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立。识记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建立的有关史实。
25.【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网络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正是各国日益密切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26.【答案】(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自强、求富;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科学;李大钊。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派在教育上的举措是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的中文含义民主、科学。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故答案为:(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自强、求富;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民主、科学;李大钊。
【点评】(1)本题考查林则徐和魏源,知道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在教育方面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知道其口号是民主、科学,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答案】(1)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2)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依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材料一“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依据所学,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的广泛应用。(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点评】(1)本题以工业革命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2)本题以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3)本题以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4)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为切入点,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本题以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2017年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中考历史模拟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
1.(2016七上·东台期中)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
A.种植水稻 B.养猪狗等家畜
C.居住半地穴式房屋 D.使用磨制农具石斧
【答案】C
【知识点】原始的农耕生活
【解析】【分析】生活在距今约七千年浙江省余姚市(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磨制石器、骨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屋不是半地穴式房屋,种植水稻。他们还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会挖水井。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
2.(2017·揭西模拟)下列主张中,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这一思想的是(  )
A.福兮,祸之所;祸兮,福之所倚
B.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C.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D.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答案】B
【知识点】百家思想与“百家争鸣”
【解析】【分析】“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是孟子的主张,意思是砍木伐林都是要讲究时间和规律的,不能乱砍乱伐,就是生态环境有自己的循环规律,不能随便破坏。符合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战略。B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孟子的思想主张。
3.(2015七上·辽宁月考)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  )
A.《尚书》 B.《春秋》 C.《史记》 D.《道德经》
【答案】C
【知识点】《史记》与司马迁
【解析】【分析】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尚书》长期被认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春秋》作者是孔子,是儒家的经书。《道德经》是一部道家经典。所以答案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司马迁与《史记》。
4.(2017·揭西模拟)为了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时期要求采用汉姓、学说汉话的少数民族是(  )
A.匈奴族 B.鲜卑族 C.契丹族 D.女真族
【答案】B
【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北魏是鲜卑族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也为了学习和接受汉族的先进文化,北魏孝文帝进行了改革。改革的内容包括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这些改革措施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北魏孝文帝改革。解答本题注意识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建立北魏的少数民族。
5.(2016七上·滨州期中)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为此,秦始皇时期设立了(  )
A.丞相 B.御史大夫 C.门下省 D.军机处
【答案】B
【知识点】秦灭六国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相关知识。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秦始皇”“监察制度”。御史大夫是秦始皇时期用来监察百官的,C是唐朝的,D是清朝的,A是负责全国政务。故选B。
【点评】加深对秦朝巩固统一措施的理解,并能注意区分。
6.(2017·揭西模拟)使“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吕 D.一行
【答案】A
【知识点】盛唐民族交往与交融
【解析】【分析】根据奈良城可知与日本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为东渡日本,历经磨难,最终成行,在日本期间广泛传播唐朝文化,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重要贡献。张骞是西汉时期出使西域,班超是东汉时期经营西域,玄奘是西游天竺。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鉴真东渡的有关内容。注意正确区分唐与日本、天竺交往的史实:鉴真东渡日本,玄奘西游天竺。
7.(2017·揭西模拟)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到(  )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
A.隋朝 B.唐朝 C.南宋 D.明朝
【答案】C
【知识点】宋代经济中心南移的原因
【解析】【分析】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历史发展的过程。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依然是我国的经济重心;隋唐时期,江南地区进一步得到开发,并逐渐赶上北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经济重心的南移。要注意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时间、过程、原因及表现。
8.(2017·揭西模拟)雅典奥运会圣火传递抵达北京之后,奥运火炬将在长城点燃。那你知道我们现在所说的长城是(  )
A.秦长城 B.汉长城 C.明长城 D.滇长城
【答案】C
【知识点】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
【解析】【分析】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明朝进一步完善秦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是世界上的一个奇迹,我们所说的长城是明长城。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明长城。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区分明长城和秦长城。
9.(2017·揭西模拟)“割台湾,赔两亿,中国人民争口气,开口岸,设工厂,清朝政府无法管。”这首顺口溜便于我们记忆哪一不平等条约的内容(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1894年﹣1895年中日爆发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有: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赔款白银二亿两;C、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D、增开通商口岸。甲午中日战争使中国半殖民地程度大大加深。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内容,重点识记《马关条约》的内容。本题旨在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
10.(2016八上·临沂期中)陈独秀《新青年 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这“两位先生”是指(  )
A.胡适和鲁迅 B.民主和自由 C.科学和自由 D.民主和科学
【答案】D
【知识点】新文化运动
【解析】【分析】据“陈独秀《新青年 警告青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两位先生”是指民主和科学。1915年,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
11.(2017·揭西模拟)《革命》发行的时间(中国民国十四年十二月)按公元纪年换算为(  )
A.1924年 B.1925年 C.1926年 D.1927年
【答案】B
【知识点】历史时间计算;中华民国
【解析】【分析】题目给出的是中国民国十四年,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1912+14﹣1=1925年。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因为1912年为民国1年,需要减去这个1。解答本题需要注意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公式为:1912+(  )﹣1。
12.下列各项不属于三民主义内容的是(  )
A.民族 B.民主 C.民权 D.民生
【答案】B
【知识点】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因此,“民主”不属于三民主义的内容,选择B选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
13.(2016八上·东莞期末)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某中学师生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来到学校附近的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的革命老区,该学校最有可能在(  )
A.大别山 B.沂蒙山 C.延安 D.井冈山
【答案】A
【知识点】内战爆发
【解析】【分析】据题干“人民解放军开始进入大反攻”可知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事件。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挺进大别山,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注意准确识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有关内容。
14.(2017·揭西模拟)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  )
A.辽沈战役 B.平津战役 C.淮海战役 D.渡江战役
【答案】C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奠定解放长江以南各省基础的战役是淮海战役;辽沈战役解放了东北全境;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渡江战役最终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的意义。
15.(2017·揭西模拟)圆明园的珍贵文物被盗于(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知识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解析】【分析】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闯进圆明园,抢夺珍宝,最后放火焚烧。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近代史上列强对中国的侵略。
16.(2017·揭西模拟)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主要表现在(  )
A.制订了《中华民同临时约法》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通过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B
【知识点】工业化起步
【解析】【分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本题以一五计划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注意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民主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
17.(2017·揭西模拟)1988年侨居美国的华侨想要回祖国投资,他可以选择在以下哪个已开放的城市进行投资(  )
A.重庆 B.浦东 C.珠海 D.满洲里
【答案】C
【知识点】经济特区
【解析】【分析】1980年,我国设立经济特区,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1984年进一步开放14个沿海城市;1985年后又陆续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为经济开放区,从而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带。珠海在珠江三角洲上。A重庆是1992年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B浦东是在1990年被设立为开发区的;D满洲里是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在对外开发过程中我国开放的城市。本题1988年侨居美国的华侨想要回祖国投资以为依托,考查学生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教材基础知识。
18.(2016九上·广饶月考)“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引文中的“新大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  )
A.欧洲的商贸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封建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C.启蒙运动猛烈抨击了专制统治
D.殖民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答案】B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15世纪以后,世界贸易集中地逐渐移向大西洋沿岸…经济力量的转移预示着新大国的兴起。”结合所学知识: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英国利用有利的地理位置迅速发展成新兴大国。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知识点。
19.(2016九上·泉港期中)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巴黎公社成立 B.英国宪章运动
C.俄国十月革命 D.《共产党宣言》发表
【答案】D
【知识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意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故选D。
【点评】本题较简单,识记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即可。
20.(2016九上·广饶月考)法国元帅福煦曾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这句话评价的是(  )
A.三国同盟 B.三国协约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雅尔塔体系
【答案】C
【知识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这不是和平,这是20年的休战。”是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正确描述。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战后世界新秩序,并没有解决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只是暂时缓和,所以是20年的休战。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21.“1640年革命和1789年革命,是欧洲范围内的革命。它们产生了欧洲社会的‘新政治制度’。”这里的“新政治制度”指的是 (  )
A.奴隶制度 B.封建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C
【知识点】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法国大革命与《人权宣言》
【解析】【分析】1640年革命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年革命指法国大革命,这两场革命最终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22.(2017·揭西模拟)牺牲弱小国家利益,推行强权政治,是西方大国惯用的手段。西方大国强行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是在(  )
A.慕尼黑会议 B.巴黎和会 C.华盛顿会议 D.雅尔塔会议
【答案】A
【知识点】二战的爆发与主要战场
【解析】【分析】慕尼黑会议知识点为本题主要考查点。题干提供了关键信息“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结合课本所学分析,1939年,英、法、德、意在德国慕尼黑举行会议,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英法以牺牲效果的利益来安抚德国侵略者,慕尼黑会议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慕尼黑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慕尼黑会议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内容及影响。
23.(2017·揭西模拟)有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的扮演着输家的角色。”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经济全球化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
②经济区域化阻碍了全球化的实现
③经济全球化加强了西方国家的经济优势
④发展中国家必须全盘西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①③
【答案】D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国家科技水平先进和经济比较发达,在国际竞争中处于有利的地位,而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相对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造成了富国越富,穷国越穷的局面,即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知识点。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有关知识的理解和把握。
24.(2017·揭西模拟)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确保战后的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两个国际组织是(  )
A.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B.协约国和国际联盟
C.同盟国和联合国 D.北约和华约
【答案】A
【知识点】巴黎和会与《凡尔赛条约》;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据所学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决定成立国际联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会议上决定建立联合国。这两个组织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维护战后的和平与安全。协约国和同盟国是一战期间的两大军事同盟。北约和华约是美苏冷战时建立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建立。识记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建立的有关史实。
25.(2017·揭西模拟)“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这首歌的传唱让“地球村”家喻户晓,“地球村”反映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  )
A.政治多极化 B.经济全球化 C.文化多元化 D.区域集团化
【答案】B
【知识点】经济全球化与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网络加强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把地球变成了“地球村”,也正是各国日益密切的联系,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经济全球化的认识。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难度中等。
二、综合题
26.(2017·揭西模拟)一部中国近现代史是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向西方学习,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道路的历史。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鸦片战争时期,有识之士开始睁眼看世界。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谁?《海国图志》的作者是谁?他提出了怎样的主张?
(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什么口号? 洋务派在教育上有何举措?
(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什么?
(4)新文化运动中,“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使用频率较高,你知道它们的中文含义是什么吗? 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谁?
【答案】(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
(2)自强、求富;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民主、科学;李大钊。
【知识点】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林则徐禁烟运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析】【分析】(1)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海国图志》的作者是魏源,他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2)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洋务派向西方学习先进生产技术,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洋务派在教育上的举措是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政治上、思想上的大解放,“思想上的大解放”指的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Democracy” 和“Science”这两个英文单词的中文含义民主、科学。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故答案为:(1)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2)自强、求富;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民主、科学;李大钊。
【点评】(1)本题考查林则徐和魏源,知道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2)本题考查洋务运动,知道洋务派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在教育方面洋务派兴办新式学堂(1862年成立的京师同文馆),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3)本题考查辛亥革命,知道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知道其口号是民主、科学,第一个在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人是李大钊。本题考查近代化的探索,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熟练掌握基础知识。
27.(2017·揭西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一些工业发展的城市工矿区人口密集。物流量大。煤的燃烧量急剧增加,大气污染的环境问题不断发生,如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
材料二:……在电力的运用上,电报、电话、电灯、电梯、电影放映机等新兴电器相继问世,电报电话公司。电影公司等企业纷纷建立。
材料三:全世界最大的100家高科技公司中,有差不多20%把公司总部设在“硅谷”。科技在这里产生了巨大的财富,有人统计,1996年,这里每24小时就产生62名百万富翁。1998年,“硅谷”的生产总值达到2400亿美元,“硅谷”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奇迹。
(1)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谈谈应当如何辩证的看待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3)材料二中的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什么?
(4)从材料三中你可以看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答案】(1)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2)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知识点】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及主要成就;计算机网络与现代社会生活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近代产业革命开始于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可以看出,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依据所学,第一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由材料一“1873。1880。1882。1891。1892年,英国伦敦多次发生可怕的有毒烟雾事件”可以看出,第一次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依据所学,电报、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石油产量迅速增加的原因是内燃机的广泛应用。(4)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故答案为:(1)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2)科技是把双刃剑,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启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保护环境,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3)第二次科技革命;内燃机的广泛应用。(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
【点评】(1)本题以工业革命的标志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2)本题以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为切入点,考查第一次工业革命。(3)本题以电报、电话等新兴电器为切入点,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4)本题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为切入点,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本题以三次科技革命为背景,考查学生分析史料和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