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三十二中高一(下)期中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75.0分)
1. 在一些较为古老的泥板中,1的60倍被写成一个比较大的“1”,但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是诞生。从历史发明的角度看,此处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 )
A. 楔形文字--埃及人 B. 象形文字--印度人
C. 象形文字--希腊人 D. 楔形文字--苏美尔人
2. “希腊民主不同于现代社会的民主。它依赖于小规模的城邦和公民的广泛参与。”“广泛参与”的群体是指( )
A. 城邦所有人 B. 成年男性公民
C. 城邦所有公民 D. 除奴隶之外的所有人
3. 《金字塔铭文》中有这样的话:“天空把自己的光芒伸向你,以便你可以去到天上,犹如拉的眼睛一样。”后来某文明古国对方尖碑的崇拜也有这样意义,因为方尖碑也表示太阳的光芒。该文明古国是( )
A. 古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希腊 D. 古印度
4. 希腊人在辩论、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成就。他们还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最终成长为内涵丰富且成熟的文明,并对埃及文明施加影响,比如,希腊人教会了埃及人如何建造舰船等。到埃及文明后期,两个文明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比肩的兄弟。据此可知( )
A. 文明之间有互鉴性 B. 埃及文化“希腊化”
C. 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D. 世界文化博采众长
5. “两个人对面而立,其中一方愿意为人效劳,另一方则愿意或渴望接受他人的效劳;前者合掌于另一个人双手中--这便是服从的简单象征。”以上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臣服礼”反映了( )
A. 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契约关系 B. 封君与封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 封君与封臣是一种平等关系 D. 封臣对封君没有任何的独立性
6. 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这说明( )
A. 欧洲商品经济日趋繁荣 B.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
C. 欧洲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D. 农民负担愈发沉重
7. 美洲印加人修筑的道路系统是古代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两条大道贯穿全国境内,沿途设立驿站,有专门的信使传递政府命令和情报。由此看来印加帝国重视交通事业的主要原因是( )
A. 促进各地文化交流 B. 对外显示国家强大的国力
C. 便利人们出行 D. 加强对全国的控制,方便调动军队
8. 1497年7月8日,达 伽马奉葡萄牙国王之命率领一支包括四艘帆船和160名水手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去探寻通往东方的新航路。这次远航( )
A. 到达了印度 B. 向西横渡大西洋 C. 发现好望角 D. 完成了环球航行
9. 有一篇文章这样写道:“1492年10月12日发现新大陆的消息传遍整个西班牙以后,他便成了闻名全国的英雄。当他返回西班牙时,国王和王后以最高的礼仪迎接他,并在宫内设宴招待……。”文中的“英雄”是指( )
A. 哥伦布 B. 达 伽马 C. 迪亚士 D. 麦哲伦
10.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水稻、甘蔗、葡萄等植物,马、牛、驴等动物以及先进的生产方式,则随着欧洲移民一起进入美洲。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融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殖民活动客观上推动文明交流
D. 新航路开辟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和共同发展
11. 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换取亚洲的香料、生丝、绸缎、棉布、瓷器、茶叶、胡椒,运回欧洲。材料说明( )
A. 新航路开辟后州际经济联系大大加强 B. 美洲和亚洲已成为西方工业品市场
C. 掠夺非洲是西欧资本积累的主要途径 D. 亚洲主导了当时世界经济贸易活动
12. 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作出的重大贡献是( )
A. 提出了地圆学说 B. 火药的发明 C. 造船技术的传播 D. 指南针的应用
13. 16世纪以来的殖民主义罪恶主要表现为( )
①野蛮屠杀当地居民
②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
③贩卖黑人奴隶
④开拓商品市场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③④ D. ①②③
14.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在美洲进行残酷压榨,再加上传染病流行,造成印第安人大量死亡,美洲劳动力严重缺乏。欧洲商人进行了罪恶的“三角贸易”,“三角贸易”是指( )
A. 走私鸦片 B. 走私黄金 C. 贩卖黑人 D. 走私军火
15. 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是妇女形象,跟中世纪的圣母像完全不同。中世纪的圣母表情沧桑,态度坚定,紧扣基督教的核心意义。而拉斐尔作品中的圣母表现出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这说明拉斐尔的作品( )
A. 体现人文主义色彩 B.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C. 赞颂神性力量巨大 D. 着力抨击封建专制
16. 1600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72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死后则被埋葬在象征着荣耀与地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造成两者不同命运的根本原因是( )
A. 牛顿的研究成果意义重大 B. 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
C. 近代科学进一步冲击神权 D. 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
17. “如果说启蒙哲人是一个家族的话,那么这是一个喧嚣的家族。他们是战友,而且常常有深厚的私人友谊,但是,除了以推动共同的事业为最大乐事外,其次就是以批判战友为乐事了。”下列主张能体现启蒙哲人“共同的事业”追求的是( )
A. 君主立宪 B. 自由平等 C. 直接民主 D. 自由竞争
18. 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 )
A. 1787年宪法 B. 1875年宪法 C. 《权利法案》 D. 1871年宪法
19.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是(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第一国际的成立
C. 巴黎公社诞生 D. 《资本论》的发表
20. 为了解决国内战争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1921年3月苏俄政府决定实行(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农业集体化”
21.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体现出的特点是( )
A. 出现了“工厂”生产组织形式 B. 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C. 英国率先发起后向其他国家扩展 D. 蒸汽动力取代了自然力
22. 英国最初的工厂大都建在河流和山谷附近,后来工厂开始逐渐向人口集中的城镇迁移,向各行各业扩展。促成这一变化的关键条件是( )
A. 珍妮机的问世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改良蒸汽机的推广 D. 交通工具的革新
23. 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 路德 金认为,争取权利的最佳方式“不是对罪恶的消极的不抵抗”,而是“对罪恶的积极的非暴力抵抗”。下列历史人物与他有类似主张的是( )
A. 华盛顿 B. 孙中山 C. 凯末尔 D. 甘地
24. 它建立在战胜国相互妥协,对战败国掠夺,对弱小民族和国家奴役,对社会主义和无产阶级运动敌视的基础上,伴随着国际力量和体系结构的剧烈变动,这一体系的瓦解已不可避免。材料所述的体系是( )
A.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 B. 维也纳体系 C. 凡尔赛体系 D. 雅尔塔体系
25. 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这表明( )
A. 联合国正式成立 B.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基本形成
C. 二战出现转折点 D. 战后国际秩序正式建立起来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工业革命之前,人类使用的动力主要是自然力,如畜力、风力、水力。蒸汽动力的出现,加快了工业化的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因为有了电力这种高效、便捷的能源作为动力,达到空前的广度和深度。它给人类文明带来的深刻影响是18世纪的蒸汽动力所望尘莫及的。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二: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大会在哥本哈根召开。会上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就工业化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等问题展开激烈讨论。根本分歧在于谁该对全球气候变暖负主要责任,谁该承担解决问题的责任。发达国家200多年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高度文明的。
材料三: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100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材料四: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下,19世界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高中历史教科书岳麓版必修Ⅱ《经济成长历程》
(1) 据材料一,二概括两次工业革命在人类使用的动力方面和成果方面有哪些革新?每次工业革命列举两个事例。
(2) 材料三认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 据上述材料概括两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
(4) 请你站在发展中国家的角度,对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提出建议。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苏美尔人发明了60进位制,用于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楔形文字是由苏美尔人创制的,因此与“古老泥板”有关的应是楔形文字和苏美尔人,故D正确;
古代埃及人发明象形文字,排除A项;
古代印度人发明0到9十个数字来计数,排除B项;
古代希腊人使用字母文字,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解题的关键信息是“后来被简化成原来的大小,再将数字放在不同位置代表60的不同倍数,带有位值便利性的六十进位法于是诞生”。
本题为中档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贡米是下社会的主体阶层,是城邦政治的核心力量。公民通常指的是由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组成。
故选:B。
本题考查的是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侧重于考查的是公民的概念。
公民有资格参加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利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
3.【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金字塔与拉神属于古代埃及的文明,金字塔象征的就是刺向青天的太阳光芒,在选项中只有古埃及法老修建了金字塔,故A项正确,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古埃及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金字塔”“拉”。
本题主要通过古埃及文明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
4.【答案】A
【解析】结合材料中“还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希腊人教会了埃及人如何建造舰船等”“两个文明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比肩的兄弟”等信息可知,希腊文明不断吸纳外来文明,做到了推陈出新,借鉴了其它先进文化,故选A项;
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材料涉及的是文明之间的影响,而不是多元起源,排除C项;
材料强调文化双向交流,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考生可结合材料“还从巴比伦腓尼基、犹太等文明中汲取营养”“希腊人教会了埃及人如何建造舰船等”“两个文明不再是父与子的关系,而是比肩的兄弟”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人类文明交流,侧重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5.【答案】A
【解析】从材料中的“两个人对面而立”“前者合掌于另一个人双手中--这便是服从的简单象征”可以得出,西欧封君与封臣的“臣服礼”是一种订立契约关系的仪式,故A正确;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是中国的分封制,故排除B;
封君与封臣是一种等级隶属关系,故排除C;
封臣对封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故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两个人对面而立”“前者合掌于另一个人双手中--这便是服从的简单象征”。
本题主要通过中世纪的欧洲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12、13世纪西欧封建主开始大量向农民征收货币,取代部分或者全部劳役地租。有些地区的农民发动“公社运动”,利用公社传统组织起来同封建主斗争,从封建主那里取得写明农民负担数额的证书”并结合所学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欧洲农民敢于和封建主对抗,以明确农民应当负担的数额证书,A项正确;
白银大量流入欧洲是在新航路开辟之后,排除B项;
C项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项;
农民负担数额的确定使得封建领主不能加重对农民的剥削,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要求学生结合中世纪欧洲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世纪欧洲,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印加人修筑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便于印加王室对全国的统治,其主要目的在于传递情报和调动军队,故选D项;
印加人所修筑的众多交通道路,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与文化交流,但这不是其主要的目的,排除A项;
B项说法与材料内容关系不大,故排除;
印加帝国发达的交通网可以便利人们的出行,但这属于其影响而非目的,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主要原因”。
本题主要通过古代美洲文明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调动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8.【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1497年7月8日,达 伽马开辟了到达印度的新航线,选项符合材料的意思。
B.横渡大西洋应该是哥伦布。
D.发现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是迪亚士。
D.完成环球航行的是麦哲伦船队。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新航路开辟的过程特征,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9.【答案】A
【解析】A.从材料中的发现新大陆可知,这位英雄是哥伦布。
B.达 伽马没有发现新大陆,只是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C.迪亚士是绕过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并没有找到新大陆。
D.麦哲伦是完成了全球航行,不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航海家。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过程,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期间四大航海家的航海历程来分析材料。
四大航海家的突出贡献:
1488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1497~1498年,达 伽玛开辟了欧洲从海上直通印度的新航路。
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穿越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再返回欧洲。
10.【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美洲的烟叶、玉米和马铃薯等作物由西班牙人带回欧洲……”,可以看出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促进了世界各地物种之间的交换,C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殖民扩展,排除A项;
材料不能得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排除B项;
“共同发展”表述错误,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要求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新航路开辟,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A
【解析】根据“欧洲人向美洲输出工业品,及其用工业品从非洲换来的黑人奴隶,在美洲换成白银,再把这些白银运往亚洲……”可得出其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接经济贸易往来加强,A项正确;
材料不能得出是工业品市场,排除B项;
掠夺非洲是途径之一,排除C项;
材料看不出是亚洲主导,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贸易,要求学生结合三角贸易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贸易,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A.地圆学说的流行是西欧新航路开辟前流行的学说,不是古代中国的贡献,故排除A;
B.火药是古代中国四大发明之一,它推动了欧洲的社会变革,不体现在新航路开辟上,故排除B;
C.造船技术的传播不是古代中国对新航路开辟的贡献,故排除C;
D.新航路的开辟,突破了此前人类只能在近海地区活动的历史,开辟了连接欧、亚、非、美五大洲,穿越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远洋航线,人类之所以能够在茫茫的大海上航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中国指南针在航海上的应用,所以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需要掌握指南针的影响。
本题考查了四大发明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关键是要准确记忆四大发明的相关史实,考查了学生的记忆能力。
13.【答案】D
【解析】殖民主义的罪恶主要表现为野蛮屠杀当地居民,掠夺财富、资源和劳动力,贩卖黑人奴隶,故①②③正确。
“开拓商品市场”是殖民扩张的效果,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排除④。
综上所述,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殖民主义罪恶。
本题考查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难度偏低。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中“欧洲商人进行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7-18世纪欧美商人以廉价工业品运到非洲换取奴隶,把黑奴运到美洲卖掉,从美洲购回生产原料,制成商品再运到非洲以换取奴隶的循环贸易活动,因其贸易涉及欧、美、非三洲,故称三角贸易,故C项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夕,英国殖民者为了扭转贸易逆差对中国走私鸦片,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走私黄金、走私军火均属于“三角贸易”的形式,故B、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欧洲商人进行了罪恶的‘三角贸易’”,并正确掌握三角贸易的含义。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贸易,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15.【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拉裴尔笔下的圣母“表现出慈爱世人的怜悯之情”,跟中世纪的圣母像完全不同。结合所学可知,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其作品体现了“人文主义色彩”,故A项正确;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中世纪的圣母,还是拉裴尔笔下的圣母,都是“宗教”中的人物,并没有摆脱宗教束缚,故B项错误;
材料的主旨是圣母形象的变化,未涉及“神性”力量,故C项错误;
拉裴尔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其斗争矛头指向的是天主教会的神学世界观,而“着力抨击封建专制”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比较拉斐尔的圣母与中世纪的圣母的差别,结合文艺复兴的内容分析。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特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600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是因为当时封建天主教会占统治地位,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天主教对宗教“异端”进行疯狂迫害;172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死后则被埋葬在象征着荣耀与地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是因为,随着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动摇、摧毁了天主教的权威地位,科学从天主教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受到了尊重,故D项正确;
材料无法体现牛顿和布鲁诺谁的研究成果意义更重大,故A项错误;
材料与“英国逐渐确立君主立宪制”无关,故B项错误;
“近代科学进一步冲击神权”不是根本原因,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考生可根据材料“1600年,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因为捍卫和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被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727年,英国科学家牛顿死后则被埋葬在象征着荣耀与地位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牛顿的主要科学成就,既考查了考生的基础知识,又考查了考生理解材料的能力,很好地考查了考生的历史素养。
17.【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启蒙哲人指的是启蒙思想家,启蒙思想家的思想既有共性,又有区别,既有共同的追求,又相互批判。结合所学可知,启蒙思想家都主张“自由平等”,故B项正确。
伏尔泰、孟德斯鸠主张君主立宪制,而卢梭主张民主共和制,所以“君主立宪”不是启蒙哲人“共同的事业”追求,故A项错误;
“直接民主”是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
亚当 斯密主张自由竞争,而卢梭等人未提出自由竞争思想,因此“自由竞争”不是启蒙哲人“共同的事业”追求,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的主旨,结合启蒙思想家的共同主张分析。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的内容,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18.【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所学可知,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C项正确;1787年宪法是美国颁布的,确立了总统共和制,排除A项;1875年宪法是法国的,排除B项;1871年宪法是德国的,确立君主立宪制,排除D项。故选:C。
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结合英国代议制确立进程进行回答。
本题考查英国《权利法案》,考查学生掌握并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19.【答案】A
【解析】结合已学知识,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起来.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共产党宣言》,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而且也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47年由正义者同盟改组而成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1848年2月发表的《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作了较为完整系统的阐述,成为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2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推行,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因此列宁为首的苏俄政府决定实行新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与分析,故B正确,排除A;
CD均出现在斯大林执政时期,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苏俄经济建设,依据材料“为了解决国内战争后的经济和政治危机”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苏俄经济政策演变情况,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材料信息,可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21.【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强调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故B项正确。
A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了垄断组织,排除。
C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国家,排除。
D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现象,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解答本题需要掌握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22.【答案】C
【解析】A.珍妮机的问世提高了纺纱的速度,与工厂的修建无关,A项错误;
B.工厂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的生产组织形式,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B项错误;
C.蒸汽机以蒸汽作为动力来源,解决了工业生产中的动力问题,使之突破了自然条件的限制,C 项正确;
D.交通工具的革新,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与工厂的修建无关,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的工业革命,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英国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蒸汽机发明的作用。
23.【答案】D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华盛顿是美国独立战争的领导人,没有主张非暴力抵抗的思想.
B.孙中山的主要思想是三民主义,主张用暴力方式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凯末尔是土耳其革命的领导人,用武装力量推翻了,土耳其苏丹王朝的统治,打败了英法,干涉军的侵略.
D.甘地一生的主要思想体现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他主张对英国殖民者采取非暴力和不合作的方式,争取印度的独立.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印度著名革命领导人甘地的革命思想内容,要求学生结合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知识来回答.
甘地非暴力不合作思想的主要内容:拒绝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学生退出英办学校;立法机关、法院及政府中服务的人员离职;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提倡国货,抵制英货;在运动最后阶段拒绝纳税.
24.【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体系是在一战后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上建立的,敌视社会主义。而且这一体系存在许多矛盾,具有不稳定性,其瓦解不可避免。因此材料中的体系是指凡尔赛体系,故C项正确;
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于1648年,它的形成结束了欧洲混战局面,奠定近代国际关系的基础,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
维也纳体系在1815年建立,其突出特征是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雅尔塔体系形成于二战后,具有美苏两国两分天下的特点,而且提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共处与合作,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信息,结合凡尔赛体系建立的背景、内容以及局限性分析。
本题考查凡尔赛体系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25.【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1942年元旦,26个国家在华盛顿举行会议,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签字国保证运用自己的全部军事和经济资源,反对德、意、日轴心国及其附庸;保证互相合作,不单独同敌人缔结停战协定或和约”可知,《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基本形成,B项正确;
联合国正式成立是在1945年,排除A项;
二战的转折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C项;
此时二战尚未结束,战后国际秩序尚未正式建立,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需要结合反法西斯联盟成立的特征来解答。
本题考查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6.【答案】【小题1】蒸汽机(或蒸汽动力)电(或电力)。
【小题2】工业化(或工业革命)。
【小题3】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加速世界经济全球化,环境污染。
【小题4】加强发展中国家间的联合;加强对发达国家应承担责任的法律约束;在工业化的同时应注意环境保护。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特征来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来分析。
(3)本题主要考查两次工业革命,要求学生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来分析。
(4)本题主要考查全球的环境问题,要求学生结合导致环境恶化的因素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两次工业革命的过程,还有产生的影响,学生要有较强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