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百万联考高三11月联考(2003C)语文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3届百万联考高三11月联考(2003C)语文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2023届百万联考高三11月联考(2003C)语文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趣找答案/直接访问www.qzda.com(趣找答案)
8.D【解析】文化遗产分为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二者有关联也有区别。对“物、物件的保护”属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对“人和物件制作技艺的保护”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岳麗书院的古建筑属于物质文化遗产。
13.【参考答案】 (1)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急速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严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侍奉祖母),但向上的申诉不被允许。 (2)下属官吏把他的信上报给司隶,司隶因为李密在县城的名声清廉谨慎,没有弹劾他。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试题分析】理解是文言文翻译的基础,而对文章的理解取决于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 第(1)小题关键词“奔驰”(急速赴京就职)、“笃”(严重)、“告诉”(申诉)各1分,大意1分。 第(2)小题关键词“白”(上报、禀报)、“清慎”(清廉谨慎)、“弗之劾也”(宾语前置句)关键词句各1分,大意1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文B形似D.苏轼首先提出“杜甫似司马迁”,而杨万里对“杜甫似司马迁”的解读重在风味而非形似。司马迁”,而杨万里对“杜甫A.文章由“拟史”批评说起,进而提出“拟《史记》”批评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的观点。B.文章举韩愈、柳宗元、苏、苏轼和杜甫等人的例子,是为了论证“诗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文体”的观点。C.文章运用引用论证和对比论证,将刘熙载与宋人的论述对比,论证了“杜甫似司马迁”是在五七言古体诗领域。D.文章整体上运用递进式结构,从“拟史”批评的根源到“拟《史记》”批评现象层出不穷,论证深入,逻辑严密。
2023届百万联考高三11月联考(2003C)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