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北中、河中、清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联合质量监测(4403A)历史
广东省(北中、河中、清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联合质量监测(4403A)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广东省(北中、河中、清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联合质量监测(4403A)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广东省(北中、河中、清中、惠中、阳中、茂中)2023-2024学年高一第二学期联合质量监测(4403A)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材料一托马斯·阿奎那(约1225∼1274年)是中世纪由盛而衰的神学政治思想家,他将亚里士多德的政治思想同中世纪天主教教义相结合,主张神法具有最高正义性。他说人天生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三重秩序所支配的,人必须参加政治生活,锻炼政治道德,正义的国家会追求公共幸福,追求有德行的生活,它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个人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遵守统治者的智慧统治,所有民众团结一起行善。阿奎那认为神法集中了神的智慧,具有最高正义性,是最善的。“世俗权力之服从宗教权力,犹如肉体之服从灵魂”。—摘编自曹艳华《西方国家观念的演进种思想史的考查》材料二“国家观”是一个意识形态层面的概念,可以理解为民众、统治阶级对国家的认识与归属感。鸦片战争前对于国人来说,并没有一个完整成型的“国家观”概念。近代以来,战争敲开了紧闭已久的国门,也带来了新思想、新理论,国人的近代国家观念开始逐渐萌发并传。有识之士并没有沉浸在国将不国的悲痛中,而是积极唤醒国人。在《时务报》中表达了自己的民权和主权意识,在国际交往中中国官员也开始接受并运用“国家主权等原则”这一国际法内容。1898~1912年是清政府大厦终倾、中华民国日出东方的时期,是近代化的新型国家在废墟上建立的时期。随着中华民国建立,新生政权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中国的疆界,明确了国家主权,意味着我国在形式上已经转变为一个近代化国家。摘编自秦磊《中国近代国家观的形成与发展:1898~1912》(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马斯·阿奎那国家观念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出现的原因。(6分)
6.1858年,英、法、美与清政府签订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并严查漏税。”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俄、法、英、德借款,规定“以中国海关所入税项及存票作为押保”。这反映出A.清朝政府缓解了财政危机B.晚清关税自主权完全丧失C.列强加紧对中国资本输出D.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5.右图所示为中国人民邮政于1954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其画面为沈阳重型机器厂工人维修大型机器设备时的工作情景。该邮票可作为史料研究当时AA.国家推动工业化建设的决心B.重工业在经济体系中的地位‘左”倾激进冒进思想的萌生D.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