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九年级上册历史 期中检测卷 (原卷板+答案版)


统编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答案版)
(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是(A)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A)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3.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下面书籍目录中①处所代表的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②处所代表的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能够体现这两个文明代表性成果的分别是(B)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①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②文明
……
A.象形文字、佛教 B.楔形文字、甲骨文
C.青铜器、太阳历 D.60进制计数法、梵文
4.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亚非文明代表的遗址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B)
    
①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  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某兴趣小组准备排演历史剧《光荣属于希腊》,下列剧本内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是(D)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D.奴隶和妇女拥有政治权利
6.男性公民格瓦达和妹妹玛利亚住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一小村庄,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是(C)
A.格瓦达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玛利亚参与公民大会期间,格瓦达独自处理农活
C.格瓦达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
7.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的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就此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A)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加速希腊文明的衰落
C.导致东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D.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
8.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C)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 D.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9.“保民官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这段话中的“保民官”(C)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C.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D.能始终保护罗马平民的利益
10.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C)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伊斯兰教
B.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佛教
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中国的造纸术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欧洲
1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近代西方文学、艺术、史学等无不发端于此。以下建筑,属于古希腊的是(B)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罗马大竞技场 D.八达岭长城
12.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小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A)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日本部民制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3.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不包括(B)
A.德意志 B.英格兰 C.意大利 D.法兰西
14.西欧庄园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村民除耕种份地外,每周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材料主要说明(A)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村民享有平等权利
C.庄园不受教会影响 D.庄园依靠奴隶劳动
15.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A)
A.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B.庄园法庭行使国家最高司法权力
C.庄园法庭意在维护公共秩序
D.封建君主对农奴实行专制统治
16.1266年的佛罗伦萨由工商业者组成的“市民大会”与贵族平权,拥有了立法和监督行政大权;1293年,佛罗伦萨工商业者行会推翻封建贵族统治,取得城市共和国政权。13世纪末,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以法律形式将贵族排斥出市议会。这一过程反映了该城市(B)
A.资产阶级的形成 B.争取自治的斗争
C.封建势力的消亡 D.王权统治的强化
17.随着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纷纷兴起。结合当时巴黎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C)
学院 课程 学位
文学院 文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音乐、天文学 获文学士学位,取得继续深造资格
研究院(专科) 神学、哲学、法学、医学 获相应硕士、博士学位
①大学开设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②中世纪的大学都由国王建立
③大学课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④大学生的家庭大多数生活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A)
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9.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C)
A.独具特色 B.保守狭隘 C.兼收并蓄 D.缺乏创新
20.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B)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21.唐朝建立时,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他们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B)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2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A)
①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 ②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方法 ③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④实行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C)
阿拉伯数字的演变过程
A.发明与创新 B.继承与发展
C.交流与传播 D.互鉴与超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2分,共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史记·殷本纪》中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异议。而殷墟中的甲骨文被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经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请将其进行分类并写明分类理由。(4分)
中国(东方)文明:图一和图二;古希腊(西方)文明:图三和图四(或文献史料:图一和图四;实物史料:图二和图三)。(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史sj 载的缺陷。指出史sj 载与考古发现之间的关系。(4分)
缺陷:真实性、可信性较差(或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异议)。(2分)
关系:古代史书中的记载是考古发掘的重要依据,考古发掘出的实物能够佐证古代史sj 载的真实性(或古代史书为考古发掘提供线索,考古发掘的文物证实了古代史书中的一些记载)。(2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学习历史的看法。(4分)
学习历史既要充分了解古代文献史料,又要重视实物史料考察;文献和实物两方面都要参考,不能偏信;等等。(4分)
25.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戴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 000米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4分)
改变了货币混乱状况;有利于经济管理;促进了经济发展;有利于巩固统一。(答出两点即可,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现象:日本文化深受唐朝影响。(2分)
原因:唐朝国力强盛;唐朝开放包容;日本人善于学习;中日交往频繁;海上丝绸之路开通。(答出两点即可,2分)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4分)
原因:商品经济发展;金属货币不便携带;四川交通不便;四川印刷技术与造纸技术先进。(2分)
评价:实现了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产生了历史上最早的纸币;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答出一点即可,2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统编版版历史九年级上册期中检测卷
(时间60分钟,总分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3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古埃及文明的是( )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奴隶打自由民的嘴巴或不承认自己的主人,要被处以割耳之刑。这反映了该法典( )
A.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 B.提高了奴隶的政治地位
C.促进古巴比伦经济发展 D.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
3.古代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特点。下面书籍目录中①处所代表的文明诞生于两河流域,②处所代表的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能够体现这两个文明代表性成果的分别是( )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①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②文明
……
A.象形文字、佛教 B.楔形文字、甲骨文
C.青铜器、太阳历 D.60进制计数法、梵文
4.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下列亚非文明代表的遗址按照自西向东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古巴比伦空中花园遗址  ②印度那烂陀寺遗址  ③埃及阿蒙神庙遗址
A.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某兴趣小组准备排演历史剧《光荣属于希腊》,下列剧本内容不符合雅典民主政治的是( )
A.伯里克利主政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B.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C.雅典建立津贴制度,以保证贫穷公民参政议政
D.奴隶和妇女拥有政治权利
6.男性公民格瓦达和妹妹玛利亚住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一小村庄,他们最有可能的经历是( )
A.格瓦达因家庭贫困被禁止参加公民大会
B.玛利亚参与公民大会期间,格瓦达独自处理农活
C.格瓦达因担任政府公职获得补贴
D.两人一起参与国家议事
7.亚历山大在所征服地区兴建的城堡,有些逐渐发展成经济文化中心。一种混合着希腊和东方因素的文明就此诞生。这说明,亚历山大帝国的征服客观上( )
A.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B.加速希腊文明的衰落
C.导致东西方文明走向衰落 D.推动资本主义的产生
8.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虽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上述材料反映了《十二铜表法》( )
A.维护奴隶主阶级利益 B.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利益
C.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 D.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
9.“保民官的权力之大甚至可以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但其权力只限于罗马的城区和近郊。保民官在罗马共和国时代曾起过一定的作用,但到帝国时代,它已形同虚设。”这段话中的“保民官”( )
A.开始设立于屋大维统治时期 B.不能否决罗马元老院的决议
C.为平民争取了一些政治权利 D.能始终保护罗马平民的利益
10.在世界古代历史上,帝国的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流。下列关于战争与扩张客观上促进文明交流的表述准确的是( )
A.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催生了伊斯兰教
B.阿拉伯帝国的不断扩张孕育了佛教
C.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确定为国教
D.中国的造纸术在波斯帝国扩张时传到欧洲
11.古代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近代西方文学、艺术、史学等无不发端于此。以下建筑,属于古希腊的是( )
A.金字塔 B.帕特农神庙
C.罗马大竞技场 D.八达岭长城
12.历史示意图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历史,是学习历史的一种基本方法。小明同学在网上搜集历史资料时发现了下图,请你帮他判断该图反映的制度是( )
A.西欧封建等级制度
B.西周分封制度
C.日本部民制
D.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13.814年,查理曼去世,强盛一时的帝国很快走向分裂。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条约,将帝国一分为三,形成以后三个国家的雏形。这“三个国家”不包括( )
A.德意志 B.英格兰 C.意大利 D.法兰西
14.西欧庄园主要产业是农业,同时也包括手工业,有木匠、铁匠,自己酿造啤酒,有自己的磨坊和面包师。村民除耕种份地外,每周要有3天为庄园主干活。材料主要说明(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村民享有平等权利
C.庄园不受教会影响 D.庄园依靠奴隶劳动
15.西欧庄园设有庄园法庭,13世纪的庄园法庭曾留下这样的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等。对此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庄园法庭是维护领主利益的工具
B.庄园法庭行使国家最高司法权力
C.庄园法庭意在维护公共秩序
D.封建君主对农奴实行专制统治
16.1266年的佛罗伦萨由工商业者组成的“市民大会”与贵族平权,拥有了立法和监督行政大权;1293年,佛罗伦萨工商业者行会推翻封建贵族统治,取得城市共和国政权。13世纪末,佛罗伦萨城市共和国以法律形式将贵族排斥出市议会。这一过程反映了该城市( )
A.资产阶级的形成 B.争取自治的斗争
C.封建势力的消亡 D.王权统治的强化
17.随着中世纪西欧经济的发展,教育与学术出现了新气象,大学纷纷兴起。结合当时巴黎大学的课程设置情况,可以了解( )
学院 课程 学位
文学院 文法、逻辑、修辞、几何、算术、音乐、天文学 获文学士学位,取得继续深造资格
研究院(专科) 神学、哲学、法学、医学 获相应硕士、博士学位
①大学开设了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②中世纪的大学都由国王建立
③大学课程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 ④大学生的家庭大多数生活富裕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8.东罗马帝国皇帝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编纂法典,先后编成《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及《新法典》。法典中仍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这套法律文献统称为( )
A.《罗马民法大全》 B.《十二铜表法》
C.《汉谟拉比法典》 D.《拿破仑法典》
19.西方人认为拜占庭帝国的文化带有明显的东方色彩,东方人却从拜占庭帝国的文化中看出希腊罗马文化的身影。这表明拜占庭文化的特点是( )
A.独具特色 B.保守狭隘 C.兼收并蓄 D.缺乏创新
20.日本历史上先后拜了两次老师,即古代的中国和近代的西方。其中向古代中国“拜师学艺”指的是( )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农奴制改革 D.明治维新
21.唐朝建立时,日本留学生对于唐朝国泰民安、文化繁荣的大好形势深为赞赏。他们回国后积极倡导以“法制完备”的唐朝为典范,实行政治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制进行的一系列改革使( )
A.大和政权基本实现统一 B.日本成为中央集权制国家
C.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 D.土地私有与土地兼并盛行
22.下列关于阿拉伯帝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与中国唐朝有贸易往来 ②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方法 ③版图横跨欧、亚、非三大洲 ④实行了以土地的封赐为纽带的封建制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阿拉伯人在文化上的( )
阿拉伯数字的演变过程
A.发明与创新 B.继承与发展 C.交流与传播 D.互鉴与超越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2分,共24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图所示。
材料二 《史记·殷本纪》中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但上古历史中往往传说与史实相混,学者们对这些记载是否真实、可信尚有异议。而殷墟中的甲骨文被发现后,《史记》中关于殷商历史的一些记载得到了证实,人们更清楚地领会到考古发现的重要意义。对爱琴文明的了解,原先主要来自《荷马史诗》的描写。1870年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根据《荷马史诗》提供的线索,历经三年发掘,终于揭开爱琴文明的面纱。
(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请将其进行分类并写明分类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代史sj 载的缺陷。指出史sj 载与考古发现之间的关系。(4分)
(3)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学习历史的看法。(4分)
25.在历史长河中,货币以不同的形态流通于商贸体系中,连接了政治、经济和文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此后,各诸侯国的旧钱币不再进入社会,圆形方孔钱开始在全国广泛使用。这不仅意味着奇形怪状的货币不再流通,今后货币形状会规范统一,还代表着古代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与发展论析》
材料二 日本仿唐风气盛行,政府曾多次派“遣唐使”学习唐朝先进文化。受唐朝货币制度影响,708年,日本正式在奈良仿照唐“开元通宝”铸造“和同开珎”。这是见于文献记载的日本历史上最早的自铸货币。
开元通宝 和同开珎
——摘编自《中国古代货币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材料三 历史兴趣小组围绕“中国古代货币的演变”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整理了以下学习资料(部分)。
时期 语文 历史 地理 科技
北宋 《水浒传》:林冲发配,路经柴进庄上,庄客拿盘子“托出一斗白米,米上放着十贯钱”。当时一斗米约合今天十四斤,铜钱十贯约重七十斤,两者相加,重八十多斤。礼可谓“重”矣,可是披枷戴锁的林冲如何带走呢 商业贸易发展使货币流通量开始大幅增长。流通的货币以铜钱和铁钱为主,跨区域贸易需要远途运输和大量货币 四川盆地边缘地区,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3%,其中又以海拔1 500~3 000米的山地为主,个别山峰超过了4 000米 四川的雕版印刷业发达,所生产的纸是印制纸币的上佳原料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第一次货币改革取得成功”的意义。(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分析北宋货币“演变”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次“演变”。(4分)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