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辽宁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国令尹子期请求楚平王出兵讨伐吴国,“王弗许,日:‘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这反映( )
A.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B.当政者注重个人品格养成
C.天命观念逐渐弱化 D.军事思想蕴含着理性色彩
2.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反映了国家统--推动法律落实
3.唐代的六大都护府及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占了唐王朝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三分之二以上的辽阔领土上,又居住着突厥、回纥、奚、党项、契丹室韦等数十种少数民族、部族与部落。这-状况( )
A.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B.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新模式
C.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的需要 D.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4.辽初政权礼制建设过程中承继了中原“生有名,死有谥”的传统,至迟到辽中期,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谥号赠赐的制度。据目前所知的材料,辽代官员获赠的谥号以褒奖美德善行为主。在谥字选择上,“忠、恭、懿、肃”等字的使用频率较高。这种举措的作用是( )
①消除了文化差异
②集中反映儒家礼治思想
③引导了社会风尚
④树立官方主流道德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2023·辽宁模拟)宋代,在东京开封,“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这反映出,宋代( )
A.百姓的生活富足 B.雇佣关系盛行
C.饮食业服务优良 D.商品经济发展
6.清代,民间关帝庙遍及天下,关羽的神职也越发多样,不仅身兼战神、保护神、武财神,还被供奉为降魔除妖神及全能神。正如清代经学家洪亮吉在《天山客话》中所说:“塞外虽二三家,必有关帝庙。”民间对关羽的崇拜( )
A.凸显社会教化作用 B.表明儒佛道思想开始合流
C.彰显功利主义色彩 D.反映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
7.有学者指出,康有为是在国家面临列强欺凌和现代文明危机的影响下希望以增加改革速度和幅度的变化,进而迅速解决危机。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慈禧太后、光绪帝、守旧派、维新派之间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该观点认为,戊戌维新运动( )
A.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 B.缺少成熟的运作协调机制
C.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未能代表先进阶级的意愿
8.近代浸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下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出口贸易迎来春天
C.北洋政府大量投资 D.产业工人人数剧增
9.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1942年,奔向延安的人流源源不断。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
A.确立了“双百方针”的政策 B.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
C.有利于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 D.推动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
10.下表是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缩影。据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1918年 “北大消费公社”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
1922年 “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
1953~1956年 合作社在中国城乡大量涌现。
1958~1978年 人民公社体制推行行政计划经济,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1982年 “水产研究会”成立,是改革后我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发展迅速
A.社会主义合作社萌生于近代 B.合作社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
C.新型合作社促进了城乡发展 D.合作社体现了时代发展需求
11.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 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12.《汉漠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法典内容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法典
C.封建法律内容广泛 D.已具备现代司法的特点
13.962年,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国内封建势力强大;14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德意志历史上存在“选帝候”这-特殊现象。“选帝候”是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选帝候”的存在( )
A.加强了德意志的中央集权 B.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C.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追求 D.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1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关于英国这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助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②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顺应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
④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下图是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统计图,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民主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
B.重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
C.美国逐渐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加剧
16.自2020年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位“大流行”至今,欧美国家在疫苗低接种率下率先快速放开:越南、新加坡选择在疫苗高接种率时有序放开:日韩国家选择稳步开放模式;中国在病毒致死率下降,本着生命至上,佑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原则于2022年12月放开。据此可知( )
A.全球抗疫各自为政互不借鉴 B.政治制度决定放开模式的差异
C.放开模式不同但已成为共识 D.世卫组织并未能发挥协调作用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社会,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依据需求和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士人的耕读生活,这一类又有三种情况:一是“耕稳”;二是耕读作为事业和生活方式,如南宋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回,聚粮筑室,相与讲习:三是耕读作为奋发图强的起点和形式,这是宋代最为普遍的现象:“补之尝游于齐、楚之郎,见夫带经而耕者,莫非求仕也”。第二类是农民的耕读,如福建建州有半数农民家庭已是半耕半读,江西抚州“其民乐于耕桑,其俗风流儒雅,乐读书而好文词,人物多盛”。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翻尝上其书于朝”。其他如陈荔、陈要、胡融、陈景沂等在乡间躬耕自食,同时拥写农书以总结生产经验,从而“把私人农学传统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越过80部。宋代是农事诗发展的高峰期,达到其艺术内涵的顶峰,宋代范成大60首《四时回园杂兴》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苦与乐。
一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耕读文化”在宋代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耕读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1834~1926),1869~1909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认为:“学生只有拥有自由,才能具备自我引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在他的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小班授课,到1895年,哈佛大学的学生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传统学院一名教授讲授多门课程,虽广博但并不精深,自由选修制下的哈佛本科教师,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化教学,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教学组织得以产生。内战后的美国急需高级技术人才,他逐步转移教育重心,40年间哈佛大学新增有教育、建筑、林业、矿物学、生理学、经济和商业等11个实用学科系别。
——摘编自高黎、汪霞:《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的本科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梅贻琦(1889~1962),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生校长”。梅贻琦出身书香门第,受儒学文化浸染甚深,1909年“庚款兴学”留美教育的兴起,梅贻琦成为首批留美学生中的一员。梅贻琦拓展和实践了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理念,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大师身上,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例。他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
——摘编自吴洪成、刘平平:《近代教育家梅贻琦大师论教育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的教育实践活动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梅贻琦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一战前,欧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支配了世界,形成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但经过一战的打击,这种局面很快改观,欧洲风光不在。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美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肠的依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洋弱的一环,取得了依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捕编自姜卫菊:《一战与欧洲的表落和关国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战后欧洲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用于党的事业或党的活动经费。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在某些时间段的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922年. 规定:“本党一切经费收支,均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支配之。”缴党费三个月”必须开除之。
1941年 首次对党费的性质、用途、交纳方法和检查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1945年 “各地党员及候补党员应缴党费数额,由各省委、边区党委或其他相当的党委规定实行之。”此后,党费的征收标准国地而异。
1952年 将党费集中中央统一使用、拨付,重新明确了党费收缴标准和党费使用办法
1956年 “最近发现有的地方的党组织动员党员尽量多交党费,以致影响了某些党员的生活,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纠正。各地党组织应该教育党员按规定缴纳党费,不要动员多交。”
文革时期 有的党员长期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有的单位没有专人管理党费,账目混乱:有的随意开支党费,挪作他用,甚至贪污党费。
1980年 全党开始着手恢复和建立新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
1992年 对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审批、报告和检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成为党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党费制度的重要标志。
2008年 党费缴纳比例按每月工资税后收入多少而定,征收比例分别为工资税后收入的0.5%、1%、1.5%、2%。
——摘编自万丹:《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历史考察》
提取材料中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排除A。
材料与个人品格养成无关,排除B。
材料未涉及天命观,排除C。
根据材料”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可知,楚王认为讨伐吴国的时机不成熟,因此没有同意楚国令尹子期请求楚平王出兵讨伐吴国的建议。这说明 军事思想蕴含着理性色彩,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2.【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故A正确。
根据材料“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说明中央对地方没有绝对的控制。排除B。
根据材料"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这是官方发布的法令,不是民间舆论。排除C。
材料中涉及公元前227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代的六大都护府及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占了唐王朝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三分之二以上的辽阔领土上,又居住着突厥、回纥、奚、党项、契丹室韦等数十种少数民族、部族与部落”说明唐朝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民族地区治理,排除B。
材料未涉及北方民族的交往,排除C。
材料未涉及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答题的能力。
4.【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①消除了文化差异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所以排除包含①的选项,排除A。
②集中反映儒家礼治思想。说法错误:材料中辽初政权学习了汉民族的礼制中的谥号赠赐制度,并不能反映国家治理中贯彻的儒家礼治思想。排除包含②的C.D。
③引导了社会风尚,说法正确:根据材料“辽代官员获赠的谥号以褒奖美德善行为主”等可知,材料中辽政权形成的官员谥号赠赐制度,有利于引导了社会风尚,③正确。
④根据材料“忠、恭、懿、肃”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涉及到儒家道德的词使用较多,体现了儒家道德标准的强化。所以,树立官方主流道德标准,正确。包含③④的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辽的统治,解题关键在于“生有名,死有谥”“忠、恭、懿、肃”等字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5.【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可以看出在宋朝的东京开封,已经出现专门为丧葬服务的行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出现了专门为丧葬服务的行业,不能体现百姓的生活富足,A项错误;
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殡葬行业,未涉及饮食行业,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唐律疏议》及其地位;《大明律》;《大清律例》
【解析】【分析】材料有教化作用,但是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排除A。
材料未体现儒佛道思想开始合流,“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
根据材料“塞外虽二三家,必有关帝庙”可知,清代民间关帝庙遍及天下;根据材料“关羽的神职也越发多样,不仅身兼战神、保护神、武财神,还被供奉为降魔除妖神及全能神”可知,关羽的神职较多,主要原因是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说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C正确。
材料未体现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和教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材料中无法得出维新变法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排除A。
依据材料“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慈禧太后、光绪帝、守旧派、维新派之间相互猜忌”可知,维新变法中缺少成熟的运作协调机制。B正确。
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变法,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能力。
8.【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要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来分析。根据材料“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等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此时,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故A正确。
B.漫画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并非仅指出口贸易迎来春天,排除B。
C.这一时期北洋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北洋政府没有大量投资,排除C。
D.产业工人人数剧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答案】C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了“双百方针”的政策,排除A。
抗日战争时期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主要在经济好军事上。排除B。
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吸引知识分子来延安,促进了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发展。C正确。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实施主要影响陕甘宁边区,而不是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答案】D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A.1918年“北大消费公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 ,它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
B.人民公社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非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
C.材料中新型合作社促进了农村发展,排除C。
D.1918年,西方近代合作社思想催生了我国第一个合作社;1922年,“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有关;1953~1956年,合作社推动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1958~1978年,人民公社体制推行行政计划经济,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1982年,水产研究会”成立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结果。所以合作社体现了时代发展需求。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关税制度;中国个人所得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知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
A.改革适应了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排除A。
B.改革理顺了国家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正确。
C .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错误。排除C。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知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12.【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巴比伦王国和《汉漠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可知,《汉漠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法典内容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体现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A正确。
《汉漠拉比法典》是目前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没有涉及它在世界法学史中的地位。排除B。
《汉漠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调整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封建法律内容广泛的说法错误。排除C。 《汉漠拉比法典》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具备现代司法的特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巴比伦王国和《汉漠拉比法典》,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答案】B
【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侧重考查德国的统一。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权力在选帝候手中,德国当时是分裂的,并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
B.根据材料“选帝候”是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可知,选帝候是德国的实际掌权者,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因此选帝候的存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B正确。
C.材料未涉及近代民主政治。排除C。
D材料 “选帝候”存在加剧了德国分裂,不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德国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分析】本题侧重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关键信息"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所以①错误,排除带①的A.B。
根据材料“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可知,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了选民的范围,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②正确。
根据材料“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可知,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顺应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③正确。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依据完成。④错误。排除带④的选项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5.【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题中不能得出,各国民主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排除A。
根据题中,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不能说明重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排除B。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不能说明美国逐渐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C。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统计图中,可以得出:英法美德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加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答案】C
【知识点】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根据材料可知:
A全球疫情各自为政互不借鉴,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排除A。
B:政治制度决定放开模式的差异,这说法太绝对,放开模式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国情不同,放开的模式不同。排除B。
C:自2020年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位大流行以来,欧美国家,越南、新加坡,日韩国家,中国等国家,虽然选择放开的时机和模式不同,但都是实行了放开的措施,说明放开模式不同但已成为共识,C正确。
D:世卫组织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7.【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
(2)价值: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宋代社会,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可知: 农耕经济的发展。
由材料“如南宋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回,聚粮筑室,相与讲习”可知: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
由材料“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翻尝上其书于朝”““其民乐于耕桑,其俗风流儒雅,乐读书而好文词,人物多盛””可知: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等角度来分析。
(2)、宋代耕读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根据材料“其他如陈荔、陈要、胡融、陈景沂等在乡间躬耕自食,同时拥写农书以总结生产经验”可知: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
根据材料“宋代范成大60首《四时回园杂兴》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苦与乐”可知: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根据材料“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可知: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故答案为:
(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
(2)价值: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答案】(1)意义: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大师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通才教育。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知识点】欧洲的大学教育;近代中国学校教育
【解析】【分析】(1)、意义:根据材料“学生只有拥有自由,才能具备自我引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小班授课”可知,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根据材料“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化教学,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教学组织得以产生”可知,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
根据材料“内战后的美国急需高级技术人才,他逐步转移教育重心”可知,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根据材料“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大师身上”可知,大师论;
根据材料“教授治校”可知,教授治校;
根据材料“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可知,学术自由;
根据材料“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可知,通才教育。
原因:根据材料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
根据材料“梅贻琦出身书香门第,受儒学文化浸染甚深”可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
根据材料“梅贻琦拓展和实践了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理念”可知,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
根据其个人经历可知,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故答案为:
(1)意义: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大师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通才教育。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的教育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十月革命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知识点】“一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经过一战的打击,这种局面很快改观,欧洲风光不在。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
根据材料“美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可知,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
根据材料“.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肠的依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洋弱的一环,取得了依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可知,十月革命的冲击:
根据材料“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根据材料“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可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根据材料“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故答案为:(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十月革命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问是对欧洲的影响,二问是对美国的影响。要求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答案】示例: 信息: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
论题: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
间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多变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党费制度属于初创和探索时期,有关党费的缴纳、性质、用途、标准等都是首次提出来的,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党费的微纳标准还因地而异,但缴纳党费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为党尽义务的意识和职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手的是经济烂摊子,国家急需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新中国为此颁行了统--财经的措施,党费的收取也由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各自为政集中为中央统-收取,这有助于规范和统一调度 全党财政,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党的组织工作混乱,党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党的正常活动。文革结束后,伴随着国家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党费收缴等相关制度日益走向正轨,这对于恢复党组织的正常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发展,党费制度也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日益推进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适应了新时期党不断健康发展的需要。总之,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的制度发展演变。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检验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所以,正确对待并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应当成为检验党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和责任意识的一把标尺。
【知识点】中国的干部制度;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要求为,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即可。
从材料中不同时代的党费缴费情况来看,可以拟定论点为: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关于阐释可从民主革命时期,党费在革命战争环境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党费制度为国家经济恢复服务,文革时期对党费制度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党费制度对拨乱反正的作用及推动改革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故答案为:
论题: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
间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多变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党费制度属于初创和探索时期,有关党费的缴纳、性质、用途、标准等都是首次提出来的,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党费的微纳标准还因地而异,但缴纳党费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为党尽义务的意识和职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手的是经济烂摊子,国家急需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新中国为此颁行了统--财经的措施,党费的收取也由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各自为政集中为中央统-收取,这有助于规范和统一调度 全党财政,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党的组织工作混乱,党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党的正常活动。
文革结束后,伴随着国家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党费收缴等相关制度日益走向正轨,这对于恢复党组织的正常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发展,党费制度也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日益推进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适应了新时期党不断健康发展的需要。
总之,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的制度发展演变。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检验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所以,正确对待并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应当成为检验党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和责任意识的一把标尺。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辽宁省名校2023届高三下学期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一、单选题
1.据《左传●昭公十二年》载,楚国令尹子期请求楚平王出兵讨伐吴国,“王弗许,日:‘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而用民力,败不可悔’。”这反映( )
A.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B.当政者注重个人品格养成
C.天命观念逐渐弱化 D.军事思想蕴含着理性色彩
【答案】D
【知识点】春秋战国的纷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王室衰微和春秋五霸。
材料未涉及民本思想,排除A。
材料与个人品格养成无关,排除B。
材料未涉及天命观,排除C。
根据材料”吾未抚民人,未事鬼神,未修守备,未定国家”可知,楚王认为讨伐吴国的时机不成熟,因此没有同意楚国令尹子期请求楚平王出兵讨伐吴国的建议。这说明 军事思想蕴含着理性色彩,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相关知识,侧重考查学生阅读和分析材料的能力。
2.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对此,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 )
A.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 B.确立了中央对地方的绝对控制!
C.引导了民间舆论方向 D.反映了国家统--推动法律落实
【答案】A
【知识点】秦朝的统一措施及其影响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 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公元前227年,南郡守腾发布《语书》,要求各县、道啬夫'凡法律令者,以教导民,去其淫僻,除其恶俗”,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南郡守腾这一做法有利于建构国家认同,故A正确。
根据材料“秦征服南郡后,南郡居民仍保留楚地风俗,包括热衷商贾、崇奢靡等,秦律在南郡始终未能推行和落实”说明中央对地方没有绝对的控制。排除B。
根据材料"通过传播法令的方式教化百姓”这是官方发布的法令,不是民间舆论。排除C。
材料中涉及公元前227年,秦朝公元前221年完成统一。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和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3.唐代的六大都护府及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占了唐王朝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三分之二以上的辽阔领土上,又居住着突厥、回纥、奚、党项、契丹室韦等数十种少数民族、部族与部落。这-状况( )
A.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 B.开创了民族地区治理新模式
C.顺应了北方民族交往的需要 D.加速了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答案】A
【知识点】唐朝的民族交融与民族治理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唐代的六大都护府及边州都督府所统领的八百五十六个羁縻府州占了唐王朝整个版图的三分之二以上,而这三分之二以上的辽阔领土上,又居住着突厥、回纥、奚、党项、契丹室韦等数十种少数民族、部族与部落”说明唐朝巩固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故A正确。
材料未涉及民族地区治理,排除B。
材料未涉及北方民族的交往,排除C。
材料未涉及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 。少数民族政权封建化是指少数民族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主要体现生产方式和文化的改进。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制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的能力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答题的能力。
4.辽初政权礼制建设过程中承继了中原“生有名,死有谥”的传统,至迟到辽中期,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官员谥号赠赐的制度。据目前所知的材料,辽代官员获赠的谥号以褒奖美德善行为主。在谥字选择上,“忠、恭、懿、肃”等字的使用频率较高。这种举措的作用是( )
①消除了文化差异
②集中反映儒家礼治思想
③引导了社会风尚
④树立官方主流道德标准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B
【知识点】辽、西夏、金的政权建立与制度建设;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①消除了文化差异中的消除了说法过于绝对化,所以排除包含①的选项,排除A。
②集中反映儒家礼治思想。说法错误:材料中辽初政权学习了汉民族的礼制中的谥号赠赐制度,并不能反映国家治理中贯彻的儒家礼治思想。排除包含②的C.D。
③引导了社会风尚,说法正确:根据材料“辽代官员获赠的谥号以褒奖美德善行为主”等可知,材料中辽政权形成的官员谥号赠赐制度,有利于引导了社会风尚,③正确。
④根据材料“忠、恭、懿、肃”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涉及到儒家道德的词使用较多,体现了儒家道德标准的强化。所以,树立官方主流道德标准,正确。包含③④的B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辽的统治,解题关键在于“生有名,死有谥”“忠、恭、懿、肃”等字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5.(2023·辽宁模拟)宋代,在东京开封,“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这反映出,宋代( )
A.百姓的生活富足 B.雇佣关系盛行
C.饮食业服务优良 D.商品经济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宋元时期的商业发展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可以看出在宋朝的东京开封,已经出现专门为丧葬服务的行业。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因此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繁荣,D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宋朝出现了专门为丧葬服务的行业,不能体现百姓的生活富足,A项错误;
雇佣关系盛行是在明清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B项错误;
材料涉及的是殡葬行业,未涉及饮食行业,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宋朝的商业发展,解题的关键是解读材料“若凶事出殡,自上而下,卤肆各有体例。如方相、车舆、结络、彩帛,皆有定价,不须劳力”,结合宋朝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侧重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的能力。
6.清代,民间关帝庙遍及天下,关羽的神职也越发多样,不仅身兼战神、保护神、武财神,还被供奉为降魔除妖神及全能神。正如清代经学家洪亮吉在《天山客话》中所说:“塞外虽二三家,必有关帝庙。”民间对关羽的崇拜( )
A.凸显社会教化作用 B.表明儒佛道思想开始合流
C.彰显功利主义色彩 D.反映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
【答案】C
【知识点】程朱理学;中国古代法律体系;《唐律疏议》及其地位;《大明律》;《大清律例》
【解析】【分析】材料有教化作用,但是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排除A。
材料未体现儒佛道思想开始合流,“开始”说法错误。排除B。
根据材料“塞外虽二三家,必有关帝庙”可知,清代民间关帝庙遍及天下;根据材料“关羽的神职也越发多样,不仅身兼战神、保护神、武财神,还被供奉为降魔除妖神及全能神”可知,关羽的神职较多,主要原因是适应不同地区的需要,说明民间对关羽的崇拜带有明显的功利主义色彩,C正确。
材料未体现统治者重视基层治理,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法律和教化,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7.有学者指出,康有为是在国家面临列强欺凌和现代文明危机的影响下希望以增加改革速度和幅度的变化,进而迅速解决危机。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慈禧太后、光绪帝、守旧派、维新派之间相互猜忌,各自私下准备采取行动自保。该观点认为,戊戌维新运动( )
A.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 B.缺少成熟的运作协调机制
C.未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D.未能代表先进阶级的意愿
【答案】B
【知识点】戊戌维新运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维新变法。材料中无法得出维新变法缺乏牢固的群众基础,排除A。
依据材料“对于改革过程中出现的分歧,慈禧太后、光绪帝、守旧派、维新派之间相互猜忌”可知,维新变法中缺少成熟的运作协调机制。B正确。
根据题意及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其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C。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维新变法的领导阶级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当时是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了维新变法,考查了学生正确理解史料的能力。
8.近代浸画家马星驰于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下图),画面以一艘出洋远航的帆船为主体,船上满载货物。据此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列强忙于欧战 B.出口贸易迎来春天
C.北洋政府大量投资 D.产业工人人数剧增
【答案】A
【知识点】民国初年民族资本主义的短暂发展机会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答本题要结合所学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原因来分析。根据材料“1914年12月28日发表漫画《急起直追》”等信息可知,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此时,西方列强忙于欧战,故A正确。
B.漫画反映的是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并非仅指出口贸易迎来春天,排除B。
C.这一时期北洋政府鼓励工商业发展,北洋政府没有大量投资,排除C。
D.产业工人人数剧增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而不是原因。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的原因,考查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史料的能力。
9.1941年5月1日,中共中央批准颁布《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奖励自由研究,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保护流亡学生与失学青年。"1942年,奔向延安的人流源源不断。据此可知,《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颁布( )
A.确立了“双百方针”的政策 B.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
C.有利于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 D.推动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
【答案】C
【知识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1956年,毛泽东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了“双百方针”的政策,排除A。
抗日战争时期改变了根据地极度困难局面主要在经济好军事上。排除B。
根据材料《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尊重知识分子,提倡科学知识与文艺运动,欢迎科学艺术人才,吸引知识分子来延安,促进了延安文化观念多元化发展。C正确。
《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的实施主要影响陕甘宁边区,而不是解放区文艺科学的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解放区的民主政治建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0.下表是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缩影。据表可知( )
时间 事件
1918年 “北大消费公社”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
1922年 “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合作社。
1953~1956年 合作社在中国城乡大量涌现。
1958~1978年 人民公社体制推行行政计划经济,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
1982年 “水产研究会”成立,是改革后我国第一个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
20世纪90年代以后 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发展迅速
A.社会主义合作社萌生于近代 B.合作社持续推动社会的进步
C.新型合作社促进了城乡发展 D.合作社体现了时代发展需求
【答案】D
【知识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一五”计划与三大改造;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探索中的失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
A.1918年“北大消费公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合作社 ,它不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排除A。
B.人民公社体制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并非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B。
C.材料中新型合作社促进了农村发展,排除C。
D.1918年,西方近代合作社思想催生了我国第一个合作社;1922年,“路矿工人消费合作社”成立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有关;1953~1956年,合作社推动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1958~1978年,人民公社体制推行行政计划经济,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1982年,水产研究会”成立和20世纪90年代以后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大量涌现,是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改革的结果。所以合作社体现了时代发展需求。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我国合作社的发展历程。要求学生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1.20世纪90年代之前,各省(市)每年需向中央缴纳固定的税额,1993年,中央税收占全国税收的20%:1994年开始实行“分税制”,其目标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提高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1994年以后中央税收比重提升到50%以上。上述变化( )
A.脱离了中国社会的现实 B.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
C.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 D.高度强化计划经济体制
【答案】B
【知识点】中国关税制度;中国个人所得税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主要知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
A.改革适应了中国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排除A。
B.改革理顺了国家企业,中央与地方的分配关系,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推动了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B正确。
C .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的发展,“阻碍"错误。排除C。
D .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主要知识点为:1994年分税制改革。要求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答题。
12.《汉漠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法典内容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这体现了《汉谟拉比法典》( )
A.诸法合体民刑不分 B.是目前现存最早的法典
C.封建法律内容广泛 D.已具备现代司法的特点
【答案】A
【知识点】古巴比伦王国与《汉谟拉比法典》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巴比伦王国和《汉漠拉比法典》。根据材料可知,《汉漠拉比法典》正文包括282条法律,意在调解自由民之间的财产占有、继承、转让、租赁、借贷、雇佣等多种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法典内容涉及现代意义上的民事、刑事、诉讼等领域,体现了诸法合体,民刑不分的特点。A正确。
《汉漠拉比法典》是目前现存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材料没有涉及它在世界法学史中的地位。排除B。
《汉漠拉比法典》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和权威,调整奴隶制国家的社会关系,封建法律内容广泛的说法错误。排除C。 《汉漠拉比法典》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不可能具备现代司法的特点。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古代巴比伦王国和《汉漠拉比法典》,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3.962年,德意志王国演变为神圣罗马帝国,但国内封建势力强大;14世纪中期到19世纪初,德意志历史上存在“选帝候”这-特殊现象。“选帝候”是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选帝候”的存在( )
A.加强了德意志的中央集权 B.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
C.体现近代民主政治的追求 D.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
【答案】B
【知识点】意大利、德意志的统一
【解析】【分析】本题侧重考查德国的统一。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实际权力在选帝候手中,德国当时是分裂的,并未实现中央集权,排除A。
B.根据材料“选帝候”是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有权选举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但是皇帝只是名义上的统治者。可知,选帝候是德国的实际掌权者,由七大封建诸侯组成的,因此选帝候的存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B正确。
C.材料未涉及近代民主政治。排除C。
D材料 “选帝候”存在加剧了德国分裂,不利于德意志民族国家形成。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德国的统一,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及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4.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关于英国这次改革说法正确的是( )
①助推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
②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
③顺应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
④利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完成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C
【知识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权利法案》;英国君主立宪制;英国责任内阁制
【解析】【分析】本题侧重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解题关键信息"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所以①错误,排除带①的A.B。
根据材料“更改选举资格,扩大选民范围: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可知,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了选民的范围,推动了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②正确。
根据材料“人口增加的郡的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可知,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席位,顺应了工业时代的发展要求。③正确。
光荣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依据完成。④错误。排除带④的选项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侧重考查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答题关键在于对材料的分析相关知识点的把握。
15.下图是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统计图,据图中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民主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
B.重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
C.美国逐渐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D.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加剧
【答案】D
【知识点】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影响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题中不能得出,各国民主程度与经济发展速度成正比。排除A。
根据题中,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不能说明重工业已成为各国经济的主导.,排除B。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不能说明美国逐渐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排除C。
19世纪中后期和20世纪初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煤钢产量统计图中,可以得出:英法美德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不平衡加剧。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相关知识。答题的关键在于理解材料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6.自2020年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位“大流行”至今,欧美国家在疫苗低接种率下率先快速放开:越南、新加坡选择在疫苗高接种率时有序放开:日韩国家选择稳步开放模式;中国在病毒致死率下降,本着生命至上,佑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原则于2022年12月放开。据此可知( )
A.全球抗疫各自为政互不借鉴 B.政治制度决定放开模式的差异
C.放开模式不同但已成为共识 D.世卫组织并未能发挥协调作用
【答案】C
【知识点】西方国家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中国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根据材料可知:
A全球疫情各自为政互不借鉴,说法与材料不符合,排除A。
B:政治制度决定放开模式的差异,这说法太绝对,放开模式的差异是多种因素导致的,国情不同,放开的模式不同。排除B。
C:自2020年世卫组织将新冠肺炎疫情定位大流行以来,欧美国家,越南、新加坡,日韩国家,中国等国家,虽然选择放开的时机和模式不同,但都是实行了放开的措施,说明放开模式不同但已成为共识,C正确。
D:世卫组织发挥了积极的协调作用。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现代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材料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社会,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依据需求和形式,大致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士人的耕读生活,这一类又有三种情况:一是“耕稳”;二是耕读作为事业和生活方式,如南宋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回,聚粮筑室,相与讲习:三是耕读作为奋发图强的起点和形式,这是宋代最为普遍的现象:“补之尝游于齐、楚之郎,见夫带经而耕者,莫非求仕也”。第二类是农民的耕读,如福建建州有半数农民家庭已是半耕半读,江西抚州“其民乐于耕桑,其俗风流儒雅,乐读书而好文词,人物多盛”。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翻尝上其书于朝”。其他如陈荔、陈要、胡融、陈景沂等在乡间躬耕自食,同时拥写农书以总结生产经验,从而“把私人农学传统推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学者统计宋代农书141部,而唐以前历代(含唐)农书总计也不越过80部。宋代是农事诗发展的高峰期,达到其艺术内涵的顶峰,宋代范成大60首《四时回园杂兴》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苦与乐。
一摘编自程民生:《论“耕读文化”在宋代的确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耕读文化”在宋代确立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耕读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
(2)价值: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知识点】程朱理学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宋代社会,耕读已成为普遍现象”可知: 农耕经济的发展。
由材料“如南宋陆九渊在象山精舍率领弟子开山造回,聚粮筑室,相与讲习”可知: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
由材料“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济州士人邓御夫,“隐居不仕,尝作《农历》一百二十卷,济守王子翻尝上其书于朝”““其民乐于耕桑,其俗风流儒雅,乐读书而好文词,人物多盛””可知: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等角度来分析。
(2)、宋代耕读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
根据材料“其他如陈荔、陈要、胡融、陈景沂等在乡间躬耕自食,同时拥写农书以总结生产经验”可知: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
根据材料“宋代范成大60首《四时回园杂兴》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农民的苦与乐”可知: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根据材料“耕读模式最具有价值的就是普通农民纷纷读书”可知: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故答案为:
(1)原因:农耕经济的发展:崇文抑武方针的影响:科举制的发展:理学的影响:中国古代士人的隐逸风气:识字农民把耕读视为人生快乐事。
(2)价值:孕育了众多的农学家,产生了大量的农书:为文学艺术(或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促进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开启蒙味、教化民众。
【点评】本题考查了宋明理学,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要求学生具有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1834~1926),1869~1909年担任哈佛大学校长。他认为:“学生只有拥有自由,才能具备自我引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在他的推动下,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小班授课,到1895年,哈佛大学的学生只有英语和现代外语为必修课,其它均为选修课。传统学院一名教授讲授多门课程,虽广博但并不精深,自由选修制下的哈佛本科教师,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化教学,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教学组织得以产生。内战后的美国急需高级技术人才,他逐步转移教育重心,40年间哈佛大学新增有教育、建筑、林业、矿物学、生理学、经济和商业等11个实用学科系别。
——摘编自高黎、汪霞:《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的本科教育思想与实践》
材料二:梅贻琦(1889~1962),被誉为清华大学的“终生校长”。梅贻琦出身书香门第,受儒学文化浸染甚深,1909年“庚款兴学”留美教育的兴起,梅贻琦成为首批留美学生中的一员。梅贻琦拓展和实践了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理念,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大师身上,被“三破格”的华罗庚即是典例。他创立了被外界称为“教授治校”的校务委员会制度,这种集体领导的民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学校的发展。他在主张学术独立、自由教育的同时,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
——摘编自吴洪成、刘平平:《近代教育家梅贻琦大师论教育思想述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查尔斯.威廉埃利奥特的教育实践活动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梅贻琦教育思想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答案】(1)意义: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大师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通才教育。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知识点】欧洲的大学教育;近代中国学校教育
【解析】【分析】(1)、意义:根据材料“学生只有拥有自由,才能具备自我引导和控制自己行为的责任感”“哈佛大学全面实行选修制,小班授课”可知,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根据材料“致力于改进教学方法,进行专业化教学,以学科为基础划分的教学组织得以产生”可知,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
根据材料“内战后的美国急需高级技术人才,他逐步转移教育重心”可知,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根据材料“将大学生存与发展的希望寄托在大师身上”可知,大师论;
根据材料“教授治校”可知,教授治校;
根据材料“学术自由、兼容并包”可知,学术自由;
根据材料“在抗战的时代背景下极力推行通才教育以满足社会、国家的需要”可知,通才教育。
原因:根据材料的时间和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
根据材料“梅贻琦出身书香门第,受儒学文化浸染甚深”可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
根据材料“梅贻琦拓展和实践了蔡元培先生“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大学办学理念”可知,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
根据其个人经历可知,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故答案为:
(1)意义:推行自由选修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推动专业化教学,有利于增强师生的学术素养;推进实用性教育,有利于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有助于满足美国对高级技术人才的需要)。
(2)思想:大师论;教授治校;学术自由;通才教育。
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时代主题的激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西方教育思想的熏陶:借鉴蔡元培等近代教育家的思想:梅贻琦的个人的努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西方的教育发展,考查学生准确把握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是欧洲支配世界的世纪,一战前,欧洲凭借其强大的经济、政治、军事实力支配了世界,形成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但经过一战的打击,这种局面很快改观,欧洲风光不在。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美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肠的依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洋弱的一环,取得了依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
——捕编自姜卫菊:《一战与欧洲的表落和关国的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战后欧洲衰落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答案】(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十月革命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知识点】“一战”的影响
【解析】【分析】(1)、原因:根据材料“经过一战的打击,这种局面很快改观,欧洲风光不在。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
根据材料“美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可知,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
根据材料“.战争后期,地处欧洲东部边肠的依国无产阶级在帝国主义的链条上打开了洋弱的一环,取得了依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可知,十月革命的冲击:
根据材料“战后初期,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的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了高涨的新局面”可知,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根据材料“英国在一战中福失了三分之一的国民财富,战前美国欠英国30亿美元,战后英国倒欠美国44亿美元:法国物质财富损失达2200亿法郎,欠美国近40亿美元,英法和美国绩权国债务国的关系完全频倒起来”可知,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
根据材料“国战后把世界黄金储量的40%把控在手中,国此,美元取代了英馀,确立了其金融中心的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故答案为:(1)、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耗费了大量财富:美国崛起的客观影响:十月革命的冲击: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亚、非、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打击了帝国主义。
(2)、影响: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崛起:使美国从战前的债务国变为战后最大的债权国:世界金融中心由伦敦(英国)移到了纽约(美国)。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第一问是对欧洲的影响,二问是对美国的影响。要求学生准确解读材料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费,是党员向党组织缴纳的用于党的事业或党的活动经费。下表是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在某些时间段的发展概况。
时间 概况
1922年. 规定:“本党一切经费收支,均由中央执行委员会支配之。”缴党费三个月”必须开除之。
1941年 首次对党费的性质、用途、交纳方法和检查等做出了具体规定。
1945年 “各地党员及候补党员应缴党费数额,由各省委、边区党委或其他相当的党委规定实行之。”此后,党费的征收标准国地而异。
1952年 将党费集中中央统一使用、拨付,重新明确了党费收缴标准和党费使用办法
1956年 “最近发现有的地方的党组织动员党员尽量多交党费,以致影响了某些党员的生活,这种现象应该加以纠正。各地党组织应该教育党员按规定缴纳党费,不要动员多交。”
文革时期 有的党员长期不按规定交纳党费:有的单位没有专人管理党费,账目混乱:有的随意开支党费,挪作他用,甚至贪污党费。
1980年 全党开始着手恢复和建立新的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相关制度。
1992年 对党费的收缴、管理、使用审批、报告和检查制度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规定,成为党建立系统化、科学化党费制度的重要标志。
2008年 党费缴纳比例按每月工资税后收入多少而定,征收比例分别为工资税后收入的0.5%、1%、1.5%、2%。
——摘编自万丹:《中国共产党党费制度的历史考察》
提取材料中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答案】示例: 信息:任意三个时间点(时期)。
论题: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
间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多变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党费制度属于初创和探索时期,有关党费的缴纳、性质、用途、标准等都是首次提出来的,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党费的微纳标准还因地而异,但缴纳党费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为党尽义务的意识和职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手的是经济烂摊子,国家急需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新中国为此颁行了统--财经的措施,党费的收取也由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各自为政集中为中央统-收取,这有助于规范和统一调度 全党财政,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党的组织工作混乱,党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党的正常活动。文革结束后,伴随着国家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党费收缴等相关制度日益走向正轨,这对于恢复党组织的正常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发展,党费制度也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日益推进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适应了新时期党不断健康发展的需要。总之,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的制度发展演变。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检验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所以,正确对待并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应当成为检验党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和责任意识的一把标尺。
【知识点】中国的干部制度;中国的公务员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分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要求为,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即可。
从材料中不同时代的党费缴费情况来看,可以拟定论点为: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关于阐释可从民主革命时期,党费在革命战争环境的探索过程;新中国成立后,党费制度为国家经济恢复服务,文革时期对党费制度的破坏,改革开放以后党费制度对拨乱反正的作用及推动改革的需要角度来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
故答案为:
论题: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制度的发展演变。
间释: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处在复杂多变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党费制度属于初创和探索时期,有关党费的缴纳、性质、用途、标准等都是首次提出来的,而且在抗日战争时期,党费的微纳标准还因地而异,但缴纳党费制度增强了广大党员为党尽义务的意识和职责。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手的是经济烂摊子,国家急需恢复经济,巩固政权,新中国为此颁行了统--财经的措施,党费的收取也由抗日战争时期地方各自为政集中为中央统-收取,这有助于规范和统一调度 全党财政,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
文革时期,社会动荡,党的组织工作混乱,党费制度遭到严重破坏,出现了无序状态,严重影响了党的正常活动。
文革结束后,伴随着国家拨乱反正工作的开展,党费收缴等相关制度日益走向正轨,这对于恢复党组织的正常活动起到了推动作用。伴随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和发展,党费制度也与时俱进,进行改革,日益推进系统化、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极强的可操作性和实践性,适应了新时期党不断健康发展的需要。
总之,时代变迁影响了党费的制度发展演变。按照党章规定,向党组织交纳党费,是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起码条件,是党员对党组织应尽的义务。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可以检验党员是否具有坚强的党性和严格的组织观念。所以,正确对待并及时足额交纳党费应当成为检验党员党性观念,组织纪律和责任意识的一把标尺。
【点评】本题考查了新中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改革开放,要求学生具有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