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2-2023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部分学校高一(下)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1. 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产生了西欧的封建社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西欧的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这些新变化主要有(  )
①自治城市的产生
②工商业的发展
③王权的强化
④民族国家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2. 亚述王阿瑟巴尼帕尔在攻灭依蓝后,曾让人刻制了一座浮雕:依蓝王的头颅被悬挂在一棵树上,而他骄傲地站在头颅面前,身后尸积如山。亚述士兵活剥俘虏时,还逼迫被征服国的孩子们观看,以此恐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有反抗意识。据此可知,亚述帝国(  )
A. 具有杀伐成性的军事性 B. 实行封建君主专制
C. 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 D. 广大奴隶毫无反抗意识
3. 1075年,意大利裔教皇格里高利七世颁布“二十七条敇令”,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1076年,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但他随即被后者革除教籍。次年一月,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这表明在当时欧洲(  )
A. 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 B. 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
C. 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 D. 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
4. 20 世纪末以来,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相继成立,这些都表明(  )
A.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减弱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世界形势总体上趋于缓和
5. 据《阿拉伯通史》记载,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和丝绸,有从印度运来的香料,有从中亚细亚和突厥运来的宝石和奴隶,有从俄罗斯运来的蜂蜜,有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这表明在当时(  )
A. 阿拉伯帝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 B. 巴格达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商队
C. 阿拉伯地区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D. 巴格达市场中货物的种类繁多
6.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最古老的文明,其艺术和科学闻名于世:阿兹特克人的首都特诺奇蒂特兰城被誉为“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印加帝国建立了完备的道路交通系统。然而,16世纪末这些文明都湮灭了。其主要原因是(  )
A. 各文明间缺乏交流 B. 殖民者的入侵 C. 美洲文明不断衰落 D. 自然灾害频繁
7. 据德国学者贡德 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书中估算:从16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美洲生产了30000吨白银,日本生产了约8000吨,总计38000吨。而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约为7000-10000吨,占百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这反映出(  )
A. 明朝中前期保持着出口贸易顺差 B. 明朝白银加工业水平领先于世界
C. 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 D. 中国处于世界贸易体系中心地位
8. 有学者指出,15世纪上半叶,垄断东方贸易的是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15世纪中期以后,威尼斯垄断了东地中海上东西方之间的贸易;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该学者认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是
A. “商业危机”的影响 B. 国家之间的商业竞争
C. “地圆学说”的推动 D. 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9. 前古巴领导人卡斯特罗认为全球化分两个层次,即作为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和当今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后者给整个世界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灾难,应该用“社会主义全球化”来替代它,即实现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和让世界各国逐渐共同富裕的全球化。他意在表明(  )
A. 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大于好处 B. 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
C. 发达国家掌握世界经济命脉 D. 全球化应按部就班地逐步推进
10. “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为它而解囊。”这是19世纪初英国媒体对铁路兴起的报道。回眸欧洲历史,在西欧同样得到舆论、政府、民间几方面全力支持的历史事件还有(  )
A. 英国的圈地运动 B. 西欧的宗教改革 C. 西欧开辟新航路 D.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11.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都是欧洲历史上著名的思想解放运动。在这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期间,出现了许多时代巨人。下列搭配错误的是(  )
A. 薄伽丘--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B. 伏尔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 卢梭--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 D. 康德--宣扬理性与自律
12. 一位西方思想家写道:“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一切都必须受到批判。宗教想通过它的圣洁,立法想通过它的最高权威,企图避免受到批判。但是这样来,它们只是唤起正当的怀疑,不可能要求得到真诚的尊重。”其中“我们的时代”是指(  )
A. 古希腊文明时代 B. 文艺复兴时期 C. 宗教改革时期 D. 启蒙运动时期
13. 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这说明“光荣革命”(  )
A. 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 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 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地位 D. 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14. 19世纪,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继续扩展,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德意志统一 ②俄国农奴制改革 ③意大利统一 ④日本明治维新
A. ①②④③ B. ①③②④ C. ③①④② D. ②④③①
15. 美国历史学家海斯写道:“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在欧洲大陆上造成血腥和暴力的悲剧时,在英国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使得围攻巴士底狱和滑铁卢战役在相形之下似乎无足轻重了。”英国的这一变化对中国思想界产生的实际影响是(  )
A. 马噶尔尼使团觐见乾隆让中国社会看到差距
B. 道光年间战争结束后萌发“师夷长技”思想
C. 咸丰一朝因内忧外患开始向英国“借师助剿”
D. 光绪下令创办京师大学堂全面学习西方科技
16. 甲午战后,英国人赫德评论说:“日本根本是没有什么正义可言的,正义完全在中国方面。我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就像我相信单拿一根筷子不能吃饭那样,我们必须要有第二只筷子--实力。但是中国人却认为自己有充分的正义,并且期望它来制服日本的铁拳,这想法未免太天真了。”作者想要说的是(  )
A. 国际关系中主要靠实力 B. 甲午战争对中国而言是正义的
C. 日本的“铁拳”比中国的正义更实际 D. 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必然性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17. 欧洲是近代文明的发祥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世纪城市加快了市民阶层的知识化过程,并培育了能进行思想战斗的知识阶层。城市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策源地和主要发生地,因为工商业活动加深了对人的能力和人的价值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城市是现代大学教育的发源地,理性思想也通过大学平台承继、交流和传播,且中世纪大学培育了一支有着独立思想的学者队伍。15世纪中期出现的印刷术,则“给人类的思想插上了翅膀,使之能传播得更远,传播层面更广”。于是,欧洲不仅成为有文化、有知识的欧洲,而且成为有思想的欧洲。
——摘编自刘景华《中世纪城市与欧洲文明成型》
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在欧洲知识界引起了一场地震。……更多的人开始建立这样一种世界观:既然物质世界有着如此的自然规律,那么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存在。只要能将牛顿破解自然之谜的科学方法,运用于人类社会,那么社会发展的规律也能被把握,人类就可以握住自己的命运咽喉。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的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因素。
(2) 用一个词概括材料二中“世界观”的含义。近代欧洲的进步环环相扣,请指出材料二涉及哪两个历史事件之间的关联。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在美洲,他们的主要目标是掠夺新大陆的自然资源,其中最重要的是黄金和白银。后来又让美洲为欧洲市场生产高价值的农作物,如烟草、蔗糖、咖啡等。而在亚洲,欧洲列强的第一个目标是控制部分亚洲贸易,包括来自印尼群岛的香料、来自印度的棉织物、来自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欧洲、美洲和亚洲新的全球范围的贸易也标志着全球资本主义的诞生。
——摘编自[美]杰弗里 萨克斯《全球化简史》材料二大帆船贸易的庞大规模让马德里感到惊恐:流出了太多的白银,又流入了太多的丝绸和瓷器。虽不可能计算得出具体数字,但美洲银矿的产量至少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都输往了中国。白银不是唯一被贸易所驱动而横渡太平洋的,“没有哪个大规模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
——摘编自[美]查尔斯 曼思《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欧洲列强在美洲和亚洲扩张的不同目标。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全球资本主义”的含义。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帆船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
——摘自叶廷芳《十八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材料二 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弘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 。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摘编自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据“借古喻今”概括文艺复兴的实质,并分析“借古喻今”的原因。
(2) 据材料二,指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是“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运动兴起的“新的历史条件”。
20.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世界与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指出,现代化过程在经历启动阶段之后,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
请选取材料中的任一方面,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古后期,西欧封建社会走向稳定,工商业发展,自治城市产生;到15世纪晚期,英、法、西、葡等国的王权得到强化,为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所以,①②③④均属于“新变化”,故D正确,排除ABC。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考生需要结合中古后期西欧社会的变化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中古欧洲的封建制度来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迁移与运用的能力和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素养。
2.【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依蓝王的头颅被悬挂在一棵树上,而他骄傲地站在头颅面前,身后尸积如山。亚述士兵活剥俘虏时,还逼迫被征服国的孩子们观看,以此恐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有反抗意识”可以看出亚述帝国具有对外扩张的军事性,故A项错误。
亚述帝国是农奴制国家,故B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民族矛盾激化了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
D项明显不符合题意,而且绝对化,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古代大河文明。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依蓝王的头颅被悬挂在一棵树上,而他骄傲地站在头颅面前,身后尸积如山。亚述士兵活剥俘虏时,还逼迫被征服国的孩子们观看,以此恐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有反抗意识”的主旨即可得出答案。
本题考查亚述帝国的特征,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亚述帝国是古代西亚奴隶制国家,位于底格里斯河中游。公元前三千年代中叶,属于闪米特族的亚述人在此建立亚述尔城后逐渐形成贵族专制的奴隶制城邦。
3.【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中世纪,天主教垄断一切,教权高于王权。依据材料“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可知,反映了教权与王权的斗争,世俗王权很难挑战教权,这表明当时欧洲王权与教权竞争且共存,故D项正确;
仅从材料信息无法得出“教皇开始介入世俗权力”的结论,故A项错误;
宗教改革后,确定了民族利益高于宗教信仰,与材料时间和内容均不符,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德意两地存在教义分歧的信息,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分析材料“取缔皇帝和国王任命主教的资格,并宣称教皇有权废黜皇帝”、“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亨利四世公开谴责格里高利”、“为向格里高利请罪,亨利身穿忏悔服,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在严寒风雪中站立了三天三夜”,结合中世纪的欧洲王权与教权的斗争解答。
本题考查中世纪的欧洲王权与教权的斗争,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分析材料、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4.【答案】B
【解析】材料“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相继成立”体现的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加强,主要是为了规避全球化的风险,B选项符合题意。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会减弱,A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政治格局的变化,C选项排除。
材料未涉及世界形势,D选项排除。
故选:B。
本题关键信息是“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等组织的相继成立”,强调的是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侧重对材料分析和知识迁移能力的考查,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出现主要是为了规避风险,加强地区合作。
5.【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格达市场上有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印度的香料,中亚的宝石和奴隶,俄罗斯的蜂蜜以及非洲的象牙等,表明在当时巴格达市场中货物的种类繁多,D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阿拉伯帝国是世界“最”强大的帝国,A项错误;巴格达拥有世界最庞大的商队在材料中没有体现,B项错误;中世纪世界市场还未形成,巴格达市场上的商品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不能说明阿拉伯地区是世界贸易的中心,C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殖民扩张中断了美洲和非洲原有的社会发展进程,打破了原本相对平衡的多元文明格局,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印第安人被殖民者大量屠杀,他们的文明遭到毁灭性打击,B项正确;
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包括:各文明间缺乏交流、自然灾害频繁,但这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D项;
美洲文明不断衰落是结果,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需要考生掌握殖民扩张的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美洲印第安文明衰亡的原因,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而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约为7000-10000吨,占百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可知A正确。
B项说法没有依据。故排除。
材料不能体现白银取代黄金成为世界主要货币和中国处于世界贸易体系中心地位的相关信息,故排除CD。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有:而最终流人中国的白银约为7000-10000吨,占百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可以用排除法解决问题,难度适中。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热那亚人及欧洲其他地区的人遂齐心协力往西发展,以期与威尼斯人竞争,最终开辟了到达美洲和亚洲的航线。”可知,主要强调国家间的竞争,故B项正确;
“商业危机”的影响不符合主旨,排除A;
题干没有体现地圆说,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解答本题需要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准确解读材料关键信息。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原因,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调动和运用所学的能力。
9.【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的是卡斯特罗主张用“社会主义全球化”代替“新自由主义全球化”,进而实现给整个人类带来福音和让世界各国逐渐共同富裕的全球化,说明的是他主张应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B项正确;
材料未涉及经济全球化的弊端大于好处的说法,排除A项;
发达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占据主导地位,导致全球贫富分化差距较大,排除C项;
全球化应按部班地逐步推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考生需要结合经济全球化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本题主要通过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0.【答案】C
【解析】西欧各国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增强国力、获得财富,都纷纷支持远洋探险活动,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各地文明开始会合交融,日益连成一个整体。在这个全新的整体中,欧洲商人起到主导作用,在几大洲之间进行商品贸易,于是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从这个意义上说,新航路的开辟也拉开了世界近代史的大幕。故C项符合题意;
ABD三项都与题意不符。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的开辟,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新航路开辟的认识,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11.【答案】A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的是彼得拉克,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
BCD三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考查西方人文主义思想。解题的关键是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思想家思想的理解。
本题考查对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分析理解的能力。
12.【答案】D
【解析】题干说“我们的时代在特殊的程度上就是一个批判的时代……宗教……立法……企图避免受到批判”,结合所学知识,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兴起,启蒙思想家在政治上要求维护公民权利,在思想上主张发扬“理性光辉”,反对宗教的禁锢,为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其较文艺复兴时期的进步之处在于“批判”,文艺复兴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人性,而启蒙运动提倡用思考和批判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排除B,选D。
故希腊文明时代是以人为主否定神,材料没涉及,排除A。
宗教改革主要是改革天主教,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注意把握启蒙思想的主要内容。
理性指能够识别、判断、评估实际理由以及使人的行为符合特定目的等方面的智能。理性通过论点与具有说服力的论据发现真理,通过符合逻辑的推理而非依靠表象而获得结论,意见和行动的理
13.【答案】A
【解析】A.从材料可以看出,尽管光荣革命以后,从法律形式上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地位,但实际上在执行的过程中却遇到了很大的阻力,说明光荣革命确立民主原则的作用大于实际的作用。
B.光荣革命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影响是巨大的。
C.光荣革命是确立了议会的权力,并没有特别强调贵族的权力。
D.光荣革命使英国国家权力中心由国王转移到议会,实现了权力结构的改变。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光荣革命,要求学生结合光荣革命的过程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光荣革命的过程特征,还要搞清楚光荣革命产生的影响。
14.【答案】D
【解析】本题要求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②俄国农奴制改革是1861年,④日本明治维新是1868年,③意大利统一1870年,①德意志统一是1871年,时间正确顺序是②④③①,D项正确;
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让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作出回答。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15.【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的变化是指英国开展的工业革命。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发动了对中国的鸦片战争,使得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严重。鸦片战争后中国一些有志之士开始学习西方,萌发“师夷长技”思想,使得中国开眼看世界,故B项正确。
马噶尔尼使团访华几乎没有影响中国思想界,故A项错误。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C项发生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排除。
材料反映的是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D项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新思想的萌发。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材料判断出英国的变化是指工业革命完成,结合鸦片战争对思想界的影响分析。
本题考查对新思想萌发的背景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6.【答案】D
【解析】A项本身说法正确,赫德不是单纯讲国际关系,而是评价甲午战争,排除A项;赫德认为,成事需“正义加实力”,“不相信单靠正义可以成事”,不能认定赫德认为“铁拳”比正义更实际,而应理解为“单靠正义”不一定能“成”事,B、C项错误,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甲午战争,要求学生结合甲午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了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还要搞清楚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17.【答案】【小题1】因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人文精神的发展;大学的兴起和发展;印刷术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得满分)
【小题2】“世界观”:理性主义。联系:科学革命(或自然科学)与启蒙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作答本题第一问结合中世纪城市中孕育的推动欧洲思想解放的因素分析;第二问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18.【答案】【小题1】目标:在美洲,掠夺自然资源,发展种植园经济;在亚洲,控制(香料、丝绸、瓷器)贸易。含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欧洲资本主义占据主导。
【小题2】影响:大量白银流入,刺激东南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美洲高产作物传入,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刺激人口增长。
【解析】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第(1)问,根据材料提炼概括并结合所学早期殖民扩张对世界市场的影响分析作答;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侧重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9.【答案】【小题1】实质:是一场资产阶级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的弱小;古希腊罗马文化具有人文主义精神;教会势力的强大。
【小题2】表现:高举“理性”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张构建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历史条件:资本主义的发展,近代科学的兴起,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第一问要结合文艺复兴的特征来解答;第二问要结合启蒙运动的影响来解答。
本题考查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0.【答案】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近代世界。首先,分析材料内容,材料描述了现代化过程中,政治、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结合史实,自拟论题。注意要选择自己熟悉且容易论证的,论题要具体、明确。根据材料“随着经济持续增长,在政治、社会、文化、教育、福利、居民健康与素质等各个方面都会发生适应性变化”可得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其次,结合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初步确立,以及亚非拉地区经济发展后,民族民主运动兴起的史实,对论题进行论证。要注意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表达清晰,表述成文,紧扣论题。最后,对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
故答案为:
示例:
论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
阐述:17、18世纪,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获得政治权力,引发了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西欧北美初步确立;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俄国进行农奴制改革,美国爆发南北战争,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德国和意大利实现统一,资本主义民主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扩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非拉掀起了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潮。总之,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治的转型。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本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的课本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近代西方民主政治,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