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8课 经济体制改革
一、选择题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最大得益者是( )
A.农民 B.工人 C.外商 D.手工业者
2.“改革开放之前,国企婆婆多,管得严。拿一个省级工厂来说,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这意在说明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B.国有企业已政企分开
C.改革开放提升综合国力 D.国有企业缺乏自主权
3.下表反映了1978年以来的各种经济成分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类型 1978年 1990年 1996年
国有企业 77.6% 54.6% 28.5%
集体经济 22.4% 35.6% 39.4%
城乡个体经济 0 4.8% 15.6%
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等 0 5% 16.5%
①思想领域的解放②经济体制改革③加入世贸组织④人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以下两幅图反映了我国在不同时期的农村经济政策,下列不属于其共同点的是( )
A.都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 B.都改变了生产经营方式
C.都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6.如下图所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安徽凤阳小岗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 )
A.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籼型杂交水稻的推广 D.对外开放政策的实行
7.关于土地改革的完成,农民有深切体会,其中符合当时情景的是
A.农民甲说:“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B.农民乙说:“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
C.农民丙说:“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
D.农民丁说:“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
8.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状况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78年人均133.6元增至2018年人均14617元。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和耕地面积增加 B.农村居民生产独立性和自主权扩大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城镇化的发展 D.国家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大
9.有山西作者撰文指出,山西省是最早实行包产到组、包产到户、联产到劳和包干到户(即“双包”)责任制的地方,具体来说主要有运城地区的闻喜县,吕梁地区的离石、方山等县,其中闻喜县裴庄公社南郭大队第三生产队实行包产到户是在1978年2月,早于安徽的肥西县、凤阳县等地区。材料中的“包产到户”指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0.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变化,说明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主要是因为
A.农民保留了土地所有权 B.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
C.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 D.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
11.下图来源于某画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图片,这是哪年的国庆日
A.1956年 B.1976年 C.1978年 D.1984年
12.1979年,安徽小岗村农民兴奋地说:“大跃进干了 20年,越干越穷……就是治不好我们的穷病,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带来上述变化的农村改革措施是
A.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B.农民参加合作社
C.给农民生产自主权 D.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综合题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表一:1953~1957主要国家工业总产值简表年平均增长速度(%)
表二: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
--摘编自《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所呈现的特点,并说明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原因?
材料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的平均主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抑制了企业和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很大程度上失去了社会主义经济的活力。所以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已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摘自《市长参考》2009.3
(2)材料二表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针对“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分配中的平均主义”,我国采取了怎样的改革措施?
材料三: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3)材料三中“强国富民”的道路是什么?邓小平引领中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怎样“根本转型”?
(4)综合以上分析,你认为经济体制改革应遵循什么原则?
14.中共十八大,党和国家继续关注“三农”问题。回眸历史,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在历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读图回答:
(1)根据图片信息回答: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农村开展了哪些重要运动?
(2)图三运动发生的历史时期,对我国农村经济建设造成什么危害?
(3)图四中,我国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出现“包产到户”的典型,随后在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什么制度?
15.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农村的政策先后作出过重大调整,推出了一系列强农惠农新政策。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5年,全国教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
材料三 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有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
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
材料四 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生产队18户村民秘密开会,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笫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方斤;油料2万斤。小岗村的奇迹;使人们看得到了农村改革的希望。
(1)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农村社会改革中的什么历史事件?其历史背景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反映的历史事件使我国的土地所有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反映了在当时农村分别出现哪两大运动?
(4)据材料四,指出“农村改革的希望”是什么?
(5)上述材料说明了我国在农村发展建设中既有经验又有教训,这对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启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指的是20世纪80年代我国农村实行的政策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政策给农民和农村带来的变化体现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生活水平;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最大的得益者是农民。故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无关,故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
2.D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可知,“国企婆婆多,管得严”“从厂长到车间主任的任命听主管厅的”说明改革前企业缺乏生产经营自主权,企业被管的过多,D项正确;题干说的是国企,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排除A项;政企分开是改革后的情况,排除B项;题干没有提及改革开放的作用,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
【详解】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知道,从改革开放开始进行到1996年,中国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逐步降低,而集体经济和私营经济和外资企业快速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渐提高,结合所学不难得出这是因为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带来的结果,促进思想解放,尤其是受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①②说法正确,A项正确;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③时间不符合题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且不是产生材料变化的原因,④不符合题意;排除③④,排除BCD项。故选A项。
4.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最早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会议是党的十四大。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项正确;1982年,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排除A项;1987年,中共十三大,邓小平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B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图片及文字信息,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由地主土地所有制转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土地归私人所有;1978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则没有改变土地的公有制的所有制形式,农民对土地享有承包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故A项不属于共同点,符合题意。B、C、D三项是两者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A。
6.B
【解析】
【详解】
由图示看出,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自1979年开始大幅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率先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B项正确;1958年开始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A项;1973年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排除C项;对外开放,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收入的增长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
7.A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我们总算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结合所学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A项正确;“今年多收三五斗,还要向地主交租!”结合所学可知,土改结束后,近三亿的无地少地农民分到了土地和农具、牲畜、房屋等,还免除了地租,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因此不用再向地主交租,排除B项;“加入农业合作社就是好,集体力量办大事”,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农业合作化,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是三大改造时期的事情,排除C项;“实行土地承包,收成比往年高很多!”1978年,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这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
8.C
【解析】
【详解】
解本题考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材料中农民收入增加,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相关,城镇化的发展也是重要原因,C项正确;A、D两项不是主要原因,B项内容不够全面,皆排除。
9.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包产到户”指的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根据所学可知,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在中央指导下,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D项正确;1952年我国已经完成土地改革,排除A项;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排除B项;1958年开始“大跃进”运动,排除C项。故选D项。
10.B
【解析】
【详解】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指农户以家庭为单位向集体组织承包土地等生产资料和生产任务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形式,农民获得了生产自主权,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积极性、提高农民生活水平,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所有权不是农民所有,排除A项;乡镇企业逐步发展壮大不是最能体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排除C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没有使农业技术取到长足进步,排除D项。故选B项。
11.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图片“联产承包好”和所学知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从农村开始,安徽凤阳小岗村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此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推广,到1983年,已基本在全国农村普遍实行,因此图片是1984年的照片,D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排除A项;1976年,文革刚刚结束,排除B项;1978年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刚刚实施,此时国庆节已过,排除C项。故选D项。
12.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包干到户一年就治好了”可知,包干到户,这体现的是农民有了生产自主权,这就克服了人民公社的弊端,C项正确,排除A项;农民参加合作社是1953年到1956年,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农村建设目标而不是改革目标,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3.(1)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我国工业水平低,工业基础薄弱:实行一五计划(或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
(2)增强企业活力(或搞活企业)。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3)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或改革开放)。根本转型:由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科学理论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等。
【解析】
(1)
由表一看出,这一时期我国工业生产增幅大,特别是钢、煤等重工业,得出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速度快,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根据所学,可从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等角度总结回答。
(2)
中心环节:根据“简政放权、搞活企业已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得出增强企业活力。措施:根据所学,可从实行政企分开,逐步扩大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等进行总结。
(3)
道路: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道路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引领中国的经济体制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
(4)
综合材料,可从科学理论与具体国情相结合;实事求是,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调动劳动者生产积极性等角度进行总结。
14.(1)图一:土地改革;图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图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2)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1)
根据图一中“农民拔除地主立的界碑”,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根据图二中“报名农业生产合作社”,结合所学可知,图二反映的是1953-1956年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根据图三中“人民公社食堂”,结合所学可知,图三反映的是1958年开始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2)
图三反映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严重脱离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3)
根据图四“农民领生产承包合同”,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率先实行“包产到户”,随后全国农村逐步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1)事件:土地改革运动。背景: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无地少地的农民迫切需要得到土地。
(2)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实行“大包干”。
(5)必须不断坚持改革;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
【解析】
(1)
事件:根据图中“农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农民丈量分配土地”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土地改革运动。背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背景是,当时不合理的封建土地制度阻碍了农业生产力发展;无地少地的农民迫切需要得到土地。
(2)
根据材料二“1955年,全国教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3)
根据材料三“早稻亩产二万六千九有多斤,花生的高产‘卫星’”“1958年8月初,(南海)大镇乡人民公社率先成立,到9月初,全县实现人民公社化。”等信息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4)
根据材料四“决定实行‘大包干’包干到户的笫一年。这个自实行农业合作化以来从未向国家贡献过一粒粮食的生产队第一次向国家贡献粮食4方斤;油料2万斤”可知,实行“大包干”。
(5)
根据材料涉及的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及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史实,结合所学知识,从必须不断坚持改革、要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等角度进行回答。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