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2022-2023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无答案)
临洮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兴水利,面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中国历代善治国者均以治水为重,通过兴修水利、治理江河,人们逐渐在平原地区居住,进而开拓疆土、繁衍人口、发展经济。这指出了
A.华夏农耕文明高度依赖灌溉
B.治水与农业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的关系
C水利建设的专业性逐渐增强
D.治水深刻地影响了国家兴盛与政权更替
2.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汉宣帝下令召集全国儒学大家,在长安石渠阁讲论“五经”异同,并亲自裁决争议。汉宣帝此举
A.强化了思想领域的控制B.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C.消除了不同学术的争议)D.背离了汉武帝时期政策
3.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政府欲出兵却军费不足,由此规定“凡蓄积钱帛粟麦者,皆借四分之一”。市场上的商人和富户非常愤怒,为之罢市,迫使官府停止了强制借款。这表明
A.抑商政策得到实施B.公共权力监管缺失
C.政府财政严重匮乏D.商人权利意识增强
4.金代刘祁《归潜志》云:“国家初设科举,用四篇文字,本取全才,盖赋以择制诰之才,诗以取风骚之旨,策以究经济之业,论以考识鉴之方,四者俱工,人才出焉。”由此可见金代科举
A.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互相交融
B.录取原则服务于统治需要
C.制度的规划和设计日臻完善
D.实现对人才的全方位培养
5.乾隆八年,清政府规定,对来自暹罗(泰国)运米的交易商船,贩运量达到五千石以上的免税银十分之三,万石以上的免税银十分之五。上述材料可佐证当时A.闭关自守的松动B.农耕经济的倒退
C.朝贡贸易的发展D.人地矛盾的严峻
6.下图是民国六年《新闻报》刊登的马星驰所作名为《竟欲携孺子以号召耶》的漫画。这一漫画的主旨是
A,体现对君主权威的公开挑战
B.复辟帝制拥有坚实的社会基础
C,揭露国内反民主的政治行为
D.讥讽袁世凯试图篡夺革命果实
7.1919年,中国社会各界对山东尤为关注,全国各大报纸如《晨报》等发表文章,疾呼:“胶州广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闲亡无日,愿合我四万万众誓死图之!”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是
A.德国强占胶州湾
B.中国在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
C.列强侵略的加剧
D.袁世凯签订了“二十一条”
8.1943年1月11日,中美、中英分别签订《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之换文》和《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特权条约》,宣布废除两国在华的治外法权。随着中英、中美新约的订立,其他一些在华享有特权的树家,也相继与中国订立.了新约。这些外交成就的取得主要得益于
A.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统一战线的形成
B.《开罗宣言》的发布
C.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巨人贡就
D.太平洋战争的爆发
9.南京大学在贵州开展三线建设口述史调研时指出:当年一大批工人、知识分子,民工,拖家带口、携妇将维,奔赴祖国的大西南开展工业建设,所以他们才会说“贵州的今天有我的一份汗水”“青春无悔”!据此可知,该时期
A.倡导艰苦奋斗的新尚
B.践行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开启国防工业建设历程
D.确立科教兴国的基本国策
10.下表所示为原始社会的生产生活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原始社会
A.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落后B.工具进步促进农业产生
C.人类完全依赖自然资源D.各地区食物生产多元化
11.中世纪晚期,欧洲的君主J迫切需要“正朔”,因为以血统作为基础的权利构成,必然会随时间推移而被逐渐冲淡,因此他们大力赞助艺术,建造宫殿、树立雕像,同时加强与教会的联系。据此可知
A.国家认同的观念得以强化
B.君主与教会共享城市控制权
C.古希腊罗马文化全面复兴
D.市民阶层与君主的利益一致
12.美同独立战争期间,革命派报刊《波士顿公报》全文刊登了英国《权利法案》等法令。许多读者来信赞美《权利法案》是“英国宪法美丽而强大的顶梁柱…它肯定并维护人的自然权利,明确提出人与生供来的任何权利都不应该受到侵犯,如自由,财产等原则”。这说明
A.报刊成为独立战争主导力量B.北美意图照搬英国政治制度
C.英国殖民体系逐步走向瓦解D.殖民地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13.有学者指出:“美时和苏联之间的对峙是为了争夺霸权,每一方都认为对方威胁到自己。西方盟国以条约组织包围了苏联阵营;苏联迂回到西方的背后,培养革命的盟友。”该学者意在强调,美苏冷战
A.加别了世界局势的动荡
B.推动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C.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
D.将对外战略重点放于欧洲
14.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出现了多年的萧条与衰退,但信息技术、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等产业高速度发展。这主要是由于
A.“滞胀”得到问题解决
B.跨国公可迅速发展
C.社会结构出现新变化
D.新科技革命的推动
15.宋朝初期,宋太祖不仅在文臣中选取有军事才能者到边境任职,同时还重用和褒扬武将中“性仁厚”“清介廉谨”的曹彬等人,将其视为“儒将”典范。这反映了宋朝
A.守内虚外的统治政策B.门第观念的逐渐淡化
C.崇文抑武的治国理念D.社会价值取向的变化
16.1793年,联邦法院正式审理南卡罗来纳州人奇泽姆起诉佐治亚州一案,要求该州偿还其债务。但之后各州联合起来修改宪法,明确规定:“合众国司法权不得扩展至以下案例:他州公民或外国公民根据法律针对一州发起的诉讼。”上述材料表明当时美国
A.法律能满足新生国家需求
B,人民的主权得到了保障
C.各州在政治地位上不平等
D.民主进程的艰巨和曲折
17.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B.运用儒家思想宜传维新变法
C.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D.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18.汉律规定,据城池要塞叛乱或向叛乱者投降等行为,均构成严重犯罪而处以极刑。南北朝时期,《北齐律》将“叛”“降”等重大犯罪列为“重罪十条”。隋唐至明清,法律均设谋叛罪,并将其列入“十恶”,给予严刑惩罚。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古代法律重在维护国家稳定
B.封建社会阶级矛盾始终尖锐激化
C.法律的制定越来越严厉苛刻
D.体现了古代法律礼法结合的精神
19.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拥有各种特权,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思想等各个方面对群众施加影响,还通过各种不同手段和途径逐渐形成了王权与教权并立的二元政治格局。这反映了
A.教会控制中古西欧社会的一切权力
B.基督教导致西欧政治的黑暗腐朽
C.基督教会在中古西欧占有特殊地位
D.宗教戒律严重束缚了人性的发展
20.徐光启是上海人:中年后长期在京津地区居住和做官,其著作《农政全书》(1625~1628年撰)的正文中没有提及玉米,只在“蜀秫”一条中用注的形式说:“别有一种玉米,或称玉麦,或称玉蜀秫,盖亦从他方得种。”对此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玉米尚未开始传入中国
B.洲际物种交流较频繁
C.玉米是蜀地主要农作物
D.玉米的种植尚不广泛
21.工业革命以来,熟练的工匠不再直接从新屠宰的动物身上切肉给等待的消费者,与一队队工人不断重复工作相反,他们在美国中西部的工厂里用机械将牲畜切割成块,装人罐头或火车冷藏厢,运往远方市场。食品制作方式的改变
A.适应了欧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B.推动工业革命向纵深方向发展
C.改变了西欧北美食品的供应网).将烹饪从家庭彻底转移到工厂
22,在四川出土的大量汉代画像砖中有很多是有关酒肆的,其中最典型的是在四川彭州出土的汉画像砖《酒肆》(见下图),图中有酒具,运酒者、卖酒者、买酒者等。作为一项史证,画像砖《酒肆》从一定角度反映了当时四川地区
A.城市经济职能十分显著B.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C.饮食服务设施比较完备D.平民饮酒习惯成为流行
23.1934年,美国通过《购银法案》,授权财政部在世界市场收购白银。1935年,中国白银外流高达21亿盎司,上海白银存货减少一半,上百家钱庄倒闭,金触恐慌由上海波及全国。这说明
A.世界市场联系密切B.中国出现贸易顺差
C.中国工业快速发展D.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24.到18世纪中叶,英属北美十三州各主要城市已通过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接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查尔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将北方手工业品南销和南方农产品北运的壁障彻底打破。这些道路建设
A.有效防止了美国南北方的分裂
B.使美国实现了交通业现代化
C.有利于美利坚民族1业的发展
D,将北美洲东部卷入世界市场
25.7世纪中叶,因当时医家奉为治病指南的《本草经集注》存在种种不足及错误而显“不合时宜”,唐政府遂组织苏散等二十余贤才集体重修了丰富严谨的《唐本草》,颁布后对国内外医药学的发展都起了重大作用。这体现出
A.国家力量助推技术发展
B.中国医学技术领先于世界
C.唐朝政府内部人才济济
D.技术更新有利于巩固统治
26.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荀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A,心系苍生疾苦B.质疑礼乐文明C.相互交流学习D.具有统一倾问
27.古埃及是最早使用石柱的民族,古埃及人在柱子身上用象形文字、植物、动物等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同时对柱头用纸莎草、莲花,棕榈叶等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这种设计风格,在波斯波利斯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遗址中多有发现。这体现了
A.古埃及建筑技术高超
B.波斯人的审美观念
C.亚非统治形态的共性
D.早期文明间的交流
28.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人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土的优势迅速征服了迁入地的居民。印欧人的迁徙
A.导致日耳曼人灭亡西罗马帝国B.形成了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
C.促进了不同区域文明间的交流D,推动阿拉伯人征服西亚和北非
29.2003年,在美国所有的拥有博士学历的人口当中,34.6%是在外国出生的。在不同的学科专业领域,移民的比例也不尽相同。其中,移民比例最低的为心理学,仅为8.5%:移民比例最高的为化学工程学,高达49.2%。这…移民趋势
A.提高了美国整体的文化水平B.适应了美同科技发展的需要
C.维护了美国的世界霸主地位D.使其他国家的科技创新落后
30.有西方探险家在中闲楼兰古城发现的彩色缂毛残片上发现了赫尔墨斯头像、在新疆民丰尼雅蜡染蓝白印花棉布残片上发现了希腊丰收女神堤喀,以及在甘肃灵台,陕西姜源、汉长安城发现了铅饼背面刻铸的希腊文铭文。由此可知,丝绸之路
A.促使中国成为世界中心
B.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推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成为中西交通的主要通道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二)此时统治中国的是封建的军阀,不是资产阶级。军阀政府名为独立政府,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所以半殖民地的中国,应该以国民革命运动为中心工作,以解除内外压迫。
(三)依中国社会的现状…很难另造一个比国民党更大更革命的党,即能造成,也有使国民革命势力不统一不集中的结果。
(五)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 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
--摘编自1923年中共三大通过的《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題的议决案》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会议内容方面,分别说明这两枚纪念邮票发行的理由。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生分)
材料一 自17世纪欧洲兴起势不可挡的“咖啡热”后,咖啡作为新兴饮料受到了极大欢迎,英国亦“未能幸免”。1652年,希腊人罗塞在伦敦开设了首家咖啡馆,此后,伦敦咖啡馆的数量迅速增加。由于咖啡馆收费低廉,人们支付一便士即可入内,故各界人士都乐于前往,在那里休闲解乏、阅读报刊、交流信息乃至针砭时弊,咖啡馆也因此成为频有影响力的公共场所。
材料二 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复辟的斯图亚特王朝借助社会对咖啡的抵制,先后于1675年、1676年两次下令关闭咖啡馆(以打压咖啡馆内针砭时弊的现象)。进入18世纪后,“下午茶”在英国流行起来。凯瑟琳王后、玛丽二世与安妮女王均喜爱饮茶,持续的示范效应促进了饮茶(风气)在(贵族)女性中的传播…更具决定意义的是,世界贸易格局的变化促进了茶的传播,英国在东亚积极开拓市场,逐渐与产茶国家之间建立了较为稳定的贸易关系,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条件也得到改善。1690年,英国输入茶叶41471磅;1712年英国输入茶叶已增长到约16万磅,1717年,茶叶“已经代替丝绸成为贸易中的主要货品”…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业务重心,茶叶贸易亦是英国财政的重要来源,英国社会鼓励消费茶叶。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刘章才《茶与咖啡在近代英国的竞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7世纪“咖啡热”在英国蔓延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世纪英国“下午茶”流行的原因。(8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摘编自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从近代战争与文化重构的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