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3课 古代印度 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第3课 古代印度
一、选择题
1.古代印度,不同种姓严禁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种姓的职业固定,世代相袭。据此可知,种姓制度导致印度( )
A.社会阶层固化 B.婚姻不受保护 C.职业选择多样 D.排斥外来文化
2.“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 )
A.基督教 B.白莲教 C.佛教 D.道教
3.公元前6世纪,在印度和中国都有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这两位杰出人物分别是( )
A.老子、汉谟拉比 B.孔子、图特摩斯三世
C.孔子、乔达摩·悉达多 D.老子、阿育王
4.如图是某宗教兴起与传播路线图。关于该宗教说法正确的是
A.它是伊斯兰教
B.它的经典是《圣经》
C.它是世界上出现最晚的宗教
D.创始人是乔达摩·悉达多
5.下列图片共同反映了古代( )
古埃及墓穴壁画 印度贵族出行图 描绘有宴会情景的滚印
(注:滚印:两河流域最早成体系的浮雕艺术)
A.大河文明的经济发展 B.大河文明的社会生活
C.海洋文明的民主政治 D.海洋文明的艺术形式
6.“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出自下面哪一宗教的观点( )
A.佛教 B.基督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7.下列场景符合印度种姓制度史实的是
A.刹帝利开坛设法,祭祀天地 B.吠舍在自家农田中干活
C.婆罗门率兵出征,开拓疆土 D.首陀罗在法庭上审判犯罪嫌疑人
8.读图学史是中学生应备的能力。下图反映的是( )
A.佛教传播 B.基督教兴起 C.伊斯兰教扩张 D.阿拉伯数字传播
9.人类文明最早在大江大河流域产生,其中在印度河与恒河流域诞生的古代文明是
A.古巴比伦文明 B.古埃及文明 C.古印度文明 D.中国文明
10.与下列数字符号来源于同一文明地域的是
A.种姓制度 B.《一千零一夜》 C.帕台农神庙 D.金字塔
11.当你听到人们谈论“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等内容的时候,你可以判断他们谈论的最可能是
A.基督教 B.佛教 C.伊斯兰教 D.道教
12.社会制度影响人们的生活。根据古印度种姓制度,下列选项符合首陀罗身份的是( )
A.担任祭司 B.与国王或官吏的女儿成婚
C.掌握军权 D.为一、二、三等级服务
13.根据《律奴法典》的记载,神创造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种姓。种姓之间等级分明,低等级的男子不能娶高于他们等级的女子;首陀罗不能享有财产权。上述现象出现在
A.非洲尼罗河流域
B.西亚两河流域
C.南亚印度河流域
D.东亚黄河流域
14.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 )
A.佛教 B.道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
15.通过对古代东西方文明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古代文明形成过程中,一开始起直接制约作用的是
A.风俗习惯 B.地理环境 C.民族心理 D.文化素养
二、综合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图A 古印度种姓制度示意图
在古代的印度时期,统治者通过种姓制度的手段,达到|有效地统治当地印度人民的目的,而且防止普通的老百姓有机会去接触财富、权力与地位,并逐渐把这种制度严格地做出许多不合理的规则。时至今日,虽然科技迅速发达,社会文明高度发展,但是印度当地的社会依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种姓制度,继而引发起一大堆难以解决的问题与困境,尤其是底层人民难以有晋升机会或空间,对未来不抱有太多的希望和期待,最终使整个印度社会充斥着动荡与不安。
——摘编自颜刚威《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历史溯源》
(1)指出图A所示种姓制度的特点。依据材料-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种姓制度对印度的影响。
材料二
图B 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亚非文明地图
(2)简述图B所示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地理环境。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这些区域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从古代亚非文明的产生和发展中你得到了怎样的认识
17.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中,东方许多古老民族走在世界的前列,它们很早建立了国家,创造出了辉煌的古代东方文明。请结合下面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婆罗门利用自己控制的宗教婆罗门教编造说,神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手、双腿与双脚分别创造了……,并为四种等级规定了特定职责和义务。僧侣贵族,……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政治上没有特权
(1)图一中建筑是哪个古老国度的什么建筑?这个国度的人民创造了什么文字?
(2)图二中的法律条文是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上的。请问这是古代社会哪部法律文献?
(3)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它的历史地位如何?
(4)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哪个古老国度的什么制度?这一制度是由什么人制定的?
()
()
参考答案:
1.A
【详解】根据题干“古代印度,不同种姓严禁通婚,法律地位不平等,种姓的职业固定,世代相袭。”可知,种姓制度下,社会各阶层之间的严格限制,会导致社会阶级固化,A项正确;婚姻不受保护不符合“不同种姓严禁通婚”,排除B项;职业选择多样不符合“种姓的职业固定”,排除C项;排斥外来文化,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
2.C
【详解】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在西汉末年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由材料“在公元前后传入中国,其传入先是通过商人,以后又靠印度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到公元4世纪后期,中国西北部十分之九的居民都信奉了。”这里“传入中国”的是佛教,故C项正确;基督教1世纪产生,唐朝传入我国,排除A;白莲教是唐、宋以来流传民间的一种秘密宗教结社,道教是东汉末年在我国产生的宗教,排除BD。故选C项。
3.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世纪,亚洲的印度和中国均产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印度是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在中国是孔子创立儒家学说,他们创立的宗教、学术思想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都具有深远影响,C项正确;汉谟拉比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第六任君主,排除A项;图特摩斯三世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排除B项;阿育王在位时间公元前273——236年,是公元前3世纪,排除D项。故选C项。
4.D
【详解】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是阿拉伯半岛;世界上出现最早的宗教应是佛教,佛教的创始人是乔达摩 悉达多。佛教的发源地是古代印度。图片地点地处欧亚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是巴勒斯坦地区。巴勒斯坦地区是基督教的诞生地,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B
【详解】材料涉及古埃及壁画、印度贵族出行图和宴会场景,这都是与大河文明的社会生活相关的,故选B项;材料不涉及经济发展情况,排除A项;材料与民主政治无关,排除C项;材料与艺术形式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6.A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出自佛教典籍,意思是说爱惜众生的生命,即使是蝼蚁飞蛾那样的小生命都不要去伤害它们,因为众生平等,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7.B
【详解】根据题意可知,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土、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吠舍在自家农田中干活, B符合史实;ACD与种姓制度不相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
【点睛】
8.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佛教传播向北又分三条路线,从巴基斯坦、阿富汗、中国新疆,一直传到中国甘肃、陕西、河南洛阳这一带,到中国内地,北传的第二个系统是往北进入中国西藏地区,和西藏当地原来的宗教结合成了藏传佛教,向南传到东南亚地区,斯里兰卡、缅甸、泰国、老挝和柬埔寨,故选择A项;基督教兴起与巴勒斯坦地区,地图中无体现,因此排除B项;伊斯兰教兴起于阿拉伯半岛,材料中无阿拉伯半岛信息,因此排除C项,D项与材料图片不符,因此排除D项。故选A。
9.C
【详解】依据题干“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呲牙大陆,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C项符合题意;古巴比伦文明发源于两河流域,A项不符合题意;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B项不符合题意;中国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10.A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阿拉伯数字是古印度的文明之一,它的另一文明成就是种姓制度,对现在印度社会还有影响,A项正确;《一千零一夜》是阿拉伯民族的文学作品, 帕台农神庙是古希腊文明,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
11.B
【详解】依据题干“因果报应”“众生平等”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是悉达多·乔达摩,佛教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它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故选B。
12.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利安人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根据这个制度,社会分为四个等级。其中,第四等级是首陀罗,主要由被征服居民构成,从事农业、畜牧业、捕鱼业和手工业,要为前三个等级服务,D项正确;婆罗门的社会阶层是祭司贵族,刹帝利的职责是把持国家军事和行政大权,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因此,ABC项均与题干“符合首陀罗身份”不符,排除ABC项。故选D项。
13.C
【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500年,印度出现了一些小国,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建立了奴隶制国家,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故C符合题意;非洲尼罗河流域、西亚两河流域、东亚黄河流域与题干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抓住题干关键词“种姓”是解题的关键,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14.A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印度创立的是佛教,A项正确;道教是中国宗教,排除B项;基督教诞生于巴勒斯坦地区,排除C项;伊斯兰教是穆罕默德创立的,排除D项。故选A项。
15.B
【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古代东方亚非文明诞生于大河流域,西方蓝色地中海文明诞生于大洋地区,由于人类长期生活在不同自然环境中,各自形成了比较稳定,相互隔绝的地域群体,逐渐有了肤色,发色和面目等特征差别,形成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不同种族,不同地区在形成风貌不同的古代文明时,一开始直接起着制约作用的是地理环境,B项正确;综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项。故选B项。
16.(1)特点:①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②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③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影响:①致使古代印度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印度的统-;②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环境:①大河流域;②北纬20°—40°之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原因: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认识:①人类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融性.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学习不同文名的精华。②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生态。
【详解】(1)特点:根据所学知识,种姓制度的特点是①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世代相袭;②低等级的人不得从事高等级的人的职业;③不同等级的人不得通婚。(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影响:根据所学知识,种姓制度的影响是①致使古代印度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印度的统一;②对当今印度社会的影响依然存在,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2)环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B指的是古巴比伦文明,结合图根据所学知识,环境是①大河流域;②北纬20°—40°之间。(答出任意一点即可);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人类最早的文明产生于这些区域的原因是①大河流域气候湿润,光热充足.地势平坦.适合人类生存:②大河上游高山积雪融化.导致河水定期泛滥.泛滥的河水提供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有利于农业的发展。(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认识: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根据所学知识,可写为①人类古代文明具有多元性和共融性.我们要学会尊重.理解和学习不同文名的精华。②人类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和自然环境密切相关,我们要保护自然环境,爱护生态。
17.(1)古埃及的金字塔;象形文字
(2)《汉谟拉比法典》。
(3)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地位,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确定了私有制。
历史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或是历史上已知的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
(4)古代印度种姓制度是由雅利安人制定的。
【详解】(1)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中建筑是古代埃及的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也是埃及人民的骄傲。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是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象形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务,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
(2)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二中的法律条文《汉谟拉比法典》是刻在黑色的玄武岩石上的。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仔细观察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他在位时,为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4)据材料“婆罗门利用自己控制的宗教婆罗门教编造说,神为了世界的繁荣,用自己的口、双手、双腿与双脚分别创造了……,并为四种等级规定了特定职责和义务。婆罗门是僧侣贵族,……吠舍从事农业、畜牧业和商业,政治上没有特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中叙述的是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雅利安人在进入古代印度后,逐渐产生不同等级,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第一等级婆罗门(祭司、贵族)掌握神权;第二等级刹帝利(国王、武士、官吏)把持国家军事行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农民、牧民、手工业者、商人)向国家纳税,向神庙上供,供养第一、第二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被征服者、贫困破产失去土地的人)几乎没有权利,受奴隶主阶级的剥削,干最低贱的职业,各等级界限森严。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