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黑龙江省绥化市安达市火石山乡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答案)

黑龙江省安达市火石山乡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1.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却光芒四射。”下列对“光芒四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使南北重新统一 B. 隋炀帝的励精图治
C. 隋炀帝的科举制度正式形成 D. 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2.南水北调工程(如下图)东线利用京杭大运河及与其平行的河道逐级提水北送。京杭大运河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3.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未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如图)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书中不应出现的内容是( )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开元盛世” D.大运河的开凿
4.“吾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反映了唐太宗( )
A. 勤于政事 B. 善于纳谏 C. 节俭治国 D. 唯才是用
5.中共中央发布了改进工作作风的八项规定,大力提倡勤俭节约。中国古代就有一位“居安思危、戒奢以俭”的皇帝,他在魏征劝谏后,即能身体力行,持之以恒。这位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唐玄宗 D.宋太祖
6.君臣礼仪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外在表现。图1到图3的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
图1(汉)坐而论道 图2(宋)站议时政 图3(清)跪受笔录
A.君主权力的强化 B.生活习惯的变化
C.社会文明的进步 D.封建制度的完善
7.史料记载,安禄山每次入官,都是先拜贵妃,再拜皇帝。皇帝不解,问他何故。安禄山
恭恭敬敬地说:“我们胡人的习俗,都是先拜母亲,后拜父亲。”皇帝释然,对安禄山的“憨厚”和“朴实”添了几分好感。这段文字中所提到的皇帝是( )
A.隋炀帝 B.隋文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8.下图是唐朝时期使用的农具——筒车,它的功能是( )
A.纺织 B.鼓风 C.灌溉 D.垦荒
9.《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到西天取经的故事,唐僧的原形是( )
A、鉴真 B、玄奘 C、僧一行 D、怀素
10.岳飞在《满江红。怒发冲冠》词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词中“胡
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
党项族 B.匈奴族 C.女真族 D.契丹族
11.学习了隋唐史后,几位同学做主题演讲,最能准确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繁荣与开放 C、分裂奔向统一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12.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大统的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①③②④ B.①④②③ C.②①③④ D.③①②④
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请问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政权并立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14.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为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提供重要条件的中国古代发明是( )
A.指南针 B.火药 C.造纸术 D.活字印刷术
15.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古代之所以能创造出灿烂的中华文明,与不断的制度创新分不开。下列制度创立于元朝的是( )
A、王位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16.宋元时期是我国科技发展的高峰时期,下面属于这一时期取得的重大成就是( )
A、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B、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C、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D、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
17.下列朝代中在北京定都的是( )
A、唐、明、清 B、汉、明、清 C、宋、明、清 D、元、明、清
18.清朝前期,清政府设置驻藏大臣和伊犁将军,其主要意义是( )
A、第一次把西藏和新疆地区纳入了中央政权版图
B、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和新疆地区的有效管理
C、打击了外来侵略,巩固了祖国的边防
D、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促进了边疆地区的开发
19.右图表达了我们对郑和的缅怀之情。我们主要缅怀他( )
A.促进民族团结B.取得抗倭胜利C.完成祖国统一D.加强中外交流
20.历史图片被称为“凝固的历史”,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图①反映了商朝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
B.图②中的发明对航海事业产生重要影响
C.图③反映了宋代活字印刷技术的高超水平
D.图④中的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21.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2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乾隆时期发生的是( )
A、“文字狱” B、设驻藏大臣 C、设置伊犁将军 D、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23.苏州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明末,“那市上两岸绸丝牙行,约有千百余家”。可见.盛泽镇的繁荣主要得益于( )
A.棉纺织业基地出现 B.全国性商贸中心形成
C.丝织业的快速发展 D.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24.《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 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
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 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
25.马克思曾说:“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造成中国“与外界隔绝”的状态,主要是因为清政府实行( )
A.君主专制制度 B.闭关锁国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休养生息政策
26.以下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学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课时对某目内容的整理,该目的标题应该是( )
A.清朝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清朝巩固西北边疆
C.清朝对台湾的治理 D.清朝对全国的统治
27.历史上中俄双方经过平等协商签订的第一个边境条约是( )
A.《尼布楚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南京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28.18世纪时,轰鸣的机器把西方社会带入工业时代,面古老的中国却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清朝在对外政策上实行( )
A.重农抑商 B.君主专制 C.闭关锁国 D.对外开放
29.北宋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被逼上梁山参加农民起义。这一文学形象出现于( )
A.《水浒传》 B.《红楼梦》 C.《西游记》 D.《三国演义》
30.清朝初年的某一天,一阵清风将一个文人的书页吹乱。这个文人诗兴大发,吟诗抒怀:“清风不
识字,何故乱翻书 ”有人以此告他讥讽清王朝,结果这个文人被定罪问斩。清政府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 )
A.压制文人 B.打击汉人 C.维护统治 D.钳制思想
二、综合题。(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6分)
材料一:美国学者费正清说:“在一个我们看来特别注重私人关系的社会里,中国的科举考试却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学制度有效地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
材料二:由于文官制度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的驱使,以及中国科举考试的示范,西方国家在19世纪前后纷纷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该考试制度吸取了科学制度的合理内核,而舍弃了科举考试空疏无用的经典内容。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1)科举制是我国哪个朝代创立的?(2分)请列举两位完善我国科举制度的关键人物,并分别列出他们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6分)
(2)简述科举制度在我国古代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6分)
(3)请你谈谈科举制度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2分)
32.(12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步辇图》描绘吐蕃使者奉命求婚,唐太宗乘坐步辇接见的史实。画面上,唐太宗坐于辇上,十分威严,宫女九人前后左右分列,有的抬辇、扶辇,有的持扇,有的打伞,各具姿态。画面左侧,留有长须,穿红袍持笏的人是朝中引见的礼官,他的后面穿花色锦袍拱手站着的人是吐蕃使者,最后一人是朝中的翻译官
——陈卫平《写给儿童的中国历史》
(1)材料一中吐蕃使者奉谁的命令到大唐求婚?(2分)唐太宗同意将哪位公主远嫁吐蕃?(2分)
材料二
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当时,许多阿拉伯人、波斯人迁入中国,同维吾尔、蒙、汉等民族逐步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摘编自中学历史课本
依据材料二指出,元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2分)
材料三
顺治会晤五世达赖图 清政府颁赐的金瓶
(3)材料三反映的是清朝对哪一地区的管辖史实?(2分)清政府设立了什么机构
管理此地区事务?(2分)
(4)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如何才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2分)
33.综合实践:(每个空格2分,共12分)
暑假即将到来,许多同学准备利用假期旅游考察,增长见识,开拓视野,陶冶性情。李萌同学计划前往我们的省会城市——南京,请你帮助他搜集相关资料。
(1)灵谷寺。寺中玄奘纪念堂供奉有唐朝玄奘法师顶骨舍利。玄奘西行前往 求取佛经精义,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当地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的人。 (2)江南贡院。这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科举制度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给社会带来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但发展到明清时期,只许在 的范围内命题, 答题要写 文,在很大程度上演变为朝廷钳制人们思想的工具。
(3)明孝陵。这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和皇后的合葬陵墓。他杀掉丞相胡惟庸后,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 ,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4)宝船厂遗址公园。1405年起,明政府先后七次派 乘坐这里生产的宝船下西洋,最远到达 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是世界航海史上空前的壮举。参考答案
一、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C D B A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A D A D C D B D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A B C D B A A C A C
二、31、(1)隋朝(2分);唐太宗、武则天(2分);
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4分)
(2)(6分)积极作用: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改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司和用人
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1300多年。
(3)公平竞争,唯才是举,择优录取等(言之有理即可)(2分)
32、(1)松赞干布;(2分)文成公主。(2分)
(2)回族。(2分)
(3)西藏地区;(2分)驻藏大臣。(2分)
(4)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等。(观点积极,言之有理即可,2分)
33、(1)天竺(或古代印度)。(2分)
(2)四书五经;(2分)八股。(2分)
(3)宰相制度。(2分)
(4)郑和;(2分)非洲。(2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