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2022-202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监测历史试题(答案)
晋中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B D A A D D A C D C B A C B B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
16.(1)焦裕禄:在担任河南兰考县委sj 期间,以身作则,亲自带队到灾区,展开大规模的调查研究工作,患病后仍顽强坚持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被人民称颂为“党的好干部”。
王进喜:率领钻井队到大庆参加石油大会战,当井喷的险情发生时,用身体搅拌泥浆,制服了井喷,被誉为“铁人”。
雷锋:他是一名普通的解放军战士。他干一行,爱一行,默默无闻地为人民做了大量的好事。他公而忘私,助人为乐,言行一致,成为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
评分说明:任选两位人物,每位人物写出姓名和事迹得4分,共8分。
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也有重要贡献。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评分说明:史论结合得4分。
黄继光: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革命忠诚、国际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邓稼先: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勤于探索;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等。
评分说明:答出符合题意任意一点即可得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7.(1)使得新中国的外交得以顺利展开;奠定了“一国两制”思想的基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渊源;为解决国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中美关系由敌对走向正常化。(4分)
原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国际形势的变化;中美两国都有改善关系的共同要求等。
评分说明:任答两点得4分。
(3)共商共建共享原则(2分)
举措: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18.(1)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制定过程集思广益,充满了严谨性、科学性;说明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体现了人民民主的原则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2分)
保障了少数民族公民享有的各项权利;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维护了民族团结;巩固了祖国统一;促进了民族地区的发展;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目的:全面贯彻“一国两制”的方针;维护国家安全,防止国家分裂;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意义:该法律的颁布推动香港进入由乱到治走向由治及兴的新阶段;促进香港长期繁荣与稳定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我国法治建设不断健全和完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我国法律的制定集思广益,体现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权利和利益;我国法律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维护国家安全与统一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一点,言之有理,得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1)国防:②③(2分);航天:①④(2分)
评分说明:多选、错选都不给分。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志气,振奋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096型核潜艇的研制成功:提高中国的核打击能力;扩大中国的海洋战略;进一步提升中国在水下领域的实力与地位等。
天问一号探测器:打破了外国的技术垄断地位;振奋了中国人的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极大地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等。
嫦娥五号:提升了我国航天技术水平;有利于我国进一步开展深空探测;提高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了我国的世界影响力;增加了民族自豪感、凝聚力等。
评分说明:任选一例,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价值: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方便了青藏各族人民出行及各地旅客进藏;促进了西藏、青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成为青海、西藏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意义:互联网的普及,带动了许多新行业的兴起;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使信息的传递变得更为快捷和简便;推动着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等。
评分说明:答出任意两点,得4分。
(3)示例: 奋进的中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团结奋斗,在经济、科技、外交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来在中、印、缅三国总理的积极倡导下,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稳定高速增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使全球数亿人受益,对人类生命健康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我们立足新征程、新使命,必会创造更大的辉煌!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3个角度的关键词及其影响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8分,之后逐条减分。晋中市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期末
学业水平质量监测
八年级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全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0分钟。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相应的位置。
3.答案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 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
涂黑。本大题有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写道:“新中国的成立,沉重打击了世界殖民体系,……鼓
舞了亚、非、拉被压迫民族的反殖反霸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这段材料旨在强调
A.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新中国成立的世界意义
C.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压迫 D.中国大陆基本获得解放
2.下列图示所反映的事件完成后,使我国
(
农业
社会主义公有制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合作化
公私合营
)
A.农民翻身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B.开始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
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起来
3.小小邮票方寸之间承载着历史价值。关于右边邮票中的会议
说法正确的是
A.正确分析了当时国内的主要矛盾
B.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4.右图是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主要建设成就
(
长春第一汽
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
鞍山钢铁公司
三大工程
三
鹰厦铁路
武汉长江大桥
) 分布示意图。从中可看出
A.重工业成就突出
B.人才得到了培养
C.苏联的大力支持
D.轻工业得到发展
5.1971年11月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包含“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合法权利”“中国外交重大胜利”等关键词的报道,该报道是指中国
A.成功举办了APEC会议 B.形成了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C.与日本等国正式建交 D.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6.下面图表中,1978年以来农村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
年
1397
133.6
1990
年
7662.1
686.6
2000
年
24915.8
2282.1
2021
年
147013.4
18930.9
)
A.进行了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捍卫了新中国安全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7.观察下面漫画《共进》,它表达的内容是
A.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C.实行政企分开,扩大企业生产经营自主权
D.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作用,增强企业活力
8.“深圳作为一张白纸,在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社会的进步,这是一次令人
难以置信的转变。”这个“转变”主要由于深圳
A.有优越的地理位置 B.实行了经济体制改革
C.最早建立经济特区 D.最早建立经济开放区
9.复习课上,小李同学制作了下列年代尺,据此可知他复习的专题是
(
中共
十五大
邓小平
理论
中共
十六大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中共
十七大
中共
十八大
中共
十九大
科学
发展观
习jp 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
A.全面深化改革 B.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C.凝聚中国力量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中国前驻伊朗大使华黎明说:“祖国强大,外交才有力量!”下面事件能印证此观点
的是
A.西藏和平解放 B.三大改造完成
C.港澳顺利回归 D.两岸实现“三通”
11.习jp zsj 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这主要体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
A.政治建设 B.生态文明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12.下列示意图总结的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
A.历史经验 B.行动指南 C.战略规划 D.指导思想
(
15
式轻型坦克
歼
-20
战机
福建舰
) 13.某校开展主题宣讲活动,下面是李文同学搜集的资料。据此推断他宣讲的主题是
A.祖国统一 B.民族团结 C.钢铁长城 D.外交成就
某校八年级的同学们开展了以“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的变化 ”为主题的项目化学习活动。请完成第14~15小题。
14.“奋斗”组的同学们搜集了如下资料,由此判断,他们探究的方面是
A.饮食结构的变化 B.消费方式的变化
(
“探寻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身边的变化”
主题访谈记录表
访谈人
杨小华
日期
2023
年
5
月
15
日
受访者
杨援朝
年龄
70
岁
职业
农民
谈
话
内
容
记
录
问
:
1.
改革开放以来,您的身边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
:
村里修了水泥路,冬天接上大暖,发展采摘业,收入都提高了。
问
:
2.
您认为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答:
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脱贫攻坚,驻村干部和村民们一起努力
。
……
) C.住房条件的变化 D.服饰着装的变化
15.右图是“雄鹰”组的同学们在口述
史料收集过程中制作的访谈记录表
(部分),从中可以感受到
A.各族人民共同富裕
B.民生事业持续改善
C.对外开放不断深入
D.综合国力不断提高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70分)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16 分)
16.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领域都涌现出许多模范人物。根据下面图文信息,回答
相关问题。
(1)【缅怀模范】图片记录感人故事。下面的人物在2019年被中宣部评为“最美奋
斗者”,请任选其中两位,分别简介其被评为这一称号的理由。(8分)
图一 “铁人” 图二 “党的好干部” 图三 解放军好战士
(2)【追忆模范】颁奖词彰显楷模功勋。请简述袁隆平作为“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
感动中国人物袁隆平颁奖词
)的贡献。(4分)
(3)【见证模范】奖章见证英模精神。下面两位人物身上分别体现出怎样的精神品
(
黄继光,中国人民
志愿军战士。
1952
年,
他所在的营奉命向上甘
岭某一高地反击,他用
胸膛堵住疯狂扫射的敌
机枪眼英勇牺牲。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追授他金星奖章。
邓稼先,主要从事中
国核武器的发展与研制
工作。从
1958
年至
1986
年,中国共进行了
32
次
核试验,其中有
15
次是
邓稼先指挥。
1999
年被追授“
两弹一星功
勋奖章”。
) 质 (4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两小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7.外交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方面的活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强调“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求同存异的思想指导新中国外交得以顺利展开;它奠定了邓小平“一国两制”思想
的基础;它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理论渊源和实践方法;同时,它是当今
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背景下处理好国际问题的重要指南。
——摘编自李玲《论周恩来“求同存异”的外交思想》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20多年的“不承认”
政策。20世纪60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
调整了外交政策,开始试探和接触。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华。双方发
表《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两国关系开始正常化。
——改编自徐永琴《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它提出以来,始终坚持共商共
建共享原则,以高标准、可持续、惠民生为目标,……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了有力支撑和强劲动力。
——摘编自光明日报《2023共建“一带一路”:十年征程再出发》
(1)根据材料一,简述“求同存异”方针提出的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简析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一带一路”建设秉持的原则,并列举我国为推动其实施的
重要举措。(4分)
18.法律是治国之重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4年9月20日下午,出席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1197名代表投票表
决,全票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史称“五四宪法”。该宪法的制定历
时七个多月,随后又进行了三个月的全民讨论,累计有1亿5000多万人提出了118
万条修改和补充意见。
——改编自徐永琴《中国现代史》
材料二 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
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的情况,在不违背
宪法和法律的原则下,有权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加速民族自治地方经济、文
化建设事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材料三 为坚定不移并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
维护国家安全,防范、制止和惩治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有关的分裂国家、颠覆国家政
权……等犯罪,保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繁荣和稳定……制定本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
(1)材料一中“五四宪法”制定的过程说明了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写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并概括其作用。(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该法律颁布的目的,并简述其意义。(4分)
(4)综上所述,归纳你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认识。(2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22分)
19.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各领域都取得了很多的成就。八年级学生以“社会主义建
设的伟大成就”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请你参与完成。
任务一 【图片归类——逐梦创新中国】(6分)
(1)第一组同学搜集到我国科技成就的部分图片,请你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归类整理
(
①天问一号
(火星探测器)
②我国第一颗
原子弹爆炸
③
096
型核潜艇
④嫦娥五号
(月球探测器)
) (填序号),并任选一例说明其意义。
类别一:国防
类别二:航天
任务二 【材料分析——逐梦畅通中国】(8分)
(2)第二组同学展示了青藏铁路和互联网的相关材料,请根据材料概括青藏铁路的
价值并简述互联网普及的意义。
(
铁道部部长王勇平介绍说:青藏铁路通车运营,大大缩短了雪域高原与内地的距离;极大方便了青藏各族人民出行及各地旅客进藏。
2007
年西藏自治区国内生产总值达
340
多亿元,增长了
14%
,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青藏铁路已成为青海、西藏两省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强力“引擎”。
当前,互联网已经成为人民生活、工作等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新兴起诸多行业,例如物流行业,网店等。其中成功的典型例子是马云成立的阿里巴巴,带动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
《互联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影响》
)
任务三 【成果展示——逐梦奋进中国】(8分)
(3)第三组同学分角度整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成就,他们准备以小短文的形
式展示项目学习成果。请以“奋进的中国”为题,从每个角度中任选一个关键
词,撰写150字左右的小短文。
(
大国外交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亚信峰会
中亚峰会
经济建设
——上海浦东开发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国加入
WTO
科技创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青蒿素
神州五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