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石城县2022-2023部编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历史试题(答案)
2022— 2023 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 A.大力发展工业以巩固国防 B.国民经济形势得到基本好转
C.初步建立社会主义的工业体系 D.重点放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八年级历史学科试卷 6.1954 年《人民日报》记者袁水拍写道“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
岸的防哨来,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们一起,商议国家的大事”,他们参加的是
(总分 80分,检测时间 75分钟) ( )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 每小题 2 分, 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 A.第一届全国人民政协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答案按要求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C.中共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人民日报》曾刊载的文章中写道“中国,中国人,将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 7.年画能折射出一定的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1955 年创作的《拖拉机到咱社里来代耕了》
而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中国人民从此有了屹立于世界和平民主 反映了( )
阵营的祖国,有了真能保护自己、代表自己的政府”该文章评价的是中国( )
A.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2.历史学家费正清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
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中国人民的这两个梦想实现的标志分别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大改造的完成 A.土地改革时期的景象 B.农业生产合作化场景
C.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C.人民公社运动的景象 D.“一五计划”生产场景
3.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一个月之内的主耍纪事,由此可知当时的主要工作是( ) 8.1956 年“恒源祥”创始人沈莱舟说:“现在我把厂都交给国家,由国家去经营管理,我
时间 事件 坐在家里不用花一点心思收股息,这又有什么不好?”这是因为( )
A.恒源祥被国家无偿没收了 B.恒源祥创始人毫无事业心
10 月 5 日 中共中央指示不应再强调少数民族“自决权"
C.国家对恒源祥进行了赎买 D.恒源祥拥有了自主经营权
10 月 12 日 中共中央电示西北局、华南分局、华东局等关于今后土地改革的方针 9. 1958年4月3日《人民日报》社论:“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
的行为,公共食堂、公共浴室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这表明人民公社( )
10 月 14 日 广州解放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公有化程度高
10 月 30 日 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凡属政府范围的事由政府颁布"的通知 C.民生商品供应充足 D.增强国防实力
10. 如图是我国 1958-1965 年全国粮食产量变化表对于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分析最准确的
10 月 31 日 华北人民政府结束,正式向政务院(今国务院)办理移交
是( )
A.恢夏国民经济 B.强化工农联盟 C.肃清反动残余 D.巩固新生政权
4.“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口号十分贴切的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虑:把美帝
国主义作为直接对手的革命情结,对社会主义阵营承担的国际主义责任,特别是保护新中国安
全和主权的领袖意识,这三者构成了毛泽东决策出兵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这段材料中提及的
口号是( )
A.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B.增加生产,厉行节约 A.1958 年产量最高是因为农业合作化调动了生产积极性
C.革命无罪,造反有理 D.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1959 年起产量下降主要原因是自然灾害
5.下图是一幅创作于 1953 年的中国漫画。图中士兵对着被折断的炮口说道:“让我 C.1961 年产量上升主要是因为“大跃进”虚报产量
们的矿山工厂歌唱!不许你们这些家伙怪叫!”(US 是美国的简称)这反映了当时 D.整体出现波折是因为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我国( ) 11.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曲线图,其中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 1
{#{QQABYQIEogCgAABAABACUwXCCEOQkgAAACgGQFAUsEAASAFABCA=}#}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A.经济特区的设置 B.开放了 14 个沿海城市
12.下列俗语中,实事求是地反映了 1958-1961 年期间中国经济实况的是( ) C.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D.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A.“青壮青年去炼钢,田里地里擂了慌” B.“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20.应美方邀请,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同美国国务
C.“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 卿布林肯、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沙利文,于 2021 年 3 月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结合中
13.1979 年 10 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 美交往的历史,对以下表格信息理解最准确的是( )
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 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
交往方式 相关数据
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的成效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战争冲突 朝鲜战争中,中美两军伤亡 73 万,美国直接战费超过 200 亿美元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的转移 D.上海浦东开发区的建立
双边贸易 2020 年中美双边货物贸易总值 4.06 万亿元,增长 8.8%
14. 下列各项可为研究“小岗村引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最有价值的史料是( )
A.18 户村民签订的《承包责任书》 B.小岗村村民的回忆录 A.中国在双边贸易中正处于顺差 B.朝鲜战争为中国赢得和平环境
C.长篇纪实小说《小岗村的故事》 D.电影《十八个手印》 C.中美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D.朝鲜战争给中美双方带来损失
1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经历了从农村到城市、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下表现象的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 4 小题, 第 21 小题 8 分,第 22 小题 8 分,第 23 小题 11 分,第 24
化表明( ) 小题 13 分,共 40 分。)
21.(8 分)建国后,党和国家一直重视农村经济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取得巨大成就。阅
时间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商品
读材料,回答问题:
1985 年 120 种 188 种 70 种 材料一 虽然土地改革在全国范围全面展开,但农村生产力水平还很低,发展生产也遇到不
少困难。1951 年 9 月中共中央召开全国农业互助合作会议,并制定《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
1987 年 60 种 32 种 36 种 作的决议(草案)》,要求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和可能,推动农业互助与合作。到 1952 年
A.计划经济模式已经退出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底,组织起来的农户,老解放区占 65%以上,新解放区占 25%左右,全国还成立了 4000 多
C.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完成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逐步进行 个农业合作社,创办了几十个高级社。
16. 学习历史,需要分清哪些是事实,哪些是观点。下列表述属于观点的是( )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第三卷》
A.1982 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共中央确定发展农业互助合作的背景,并概括其取得成功的表现。
B.邓小平于 1992 年到南方视察并发表重要谈话,并强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2 分)
C.1997 年中共“十五大”通过党章,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D.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材料二 1985﹣1995 年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情况
17. 西方曾有人断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可能兼容,社会主义不可能搞市场经济。党的十
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实践和理论总结,有力而响亮打破了这个谶言。明确建立社会主 1985 年 1990 年 1995 年
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是( )
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 397.6 686.3 1577.7
A.中共十二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九大
18. 图示构建历史线索。下面示意图中三角形处开放的是( ) 农村平均每人住房(平方米) 14.7 17.8 21.0
农村每百户有电视机(台) 11.7 44.4 80.7
文教娱乐用品服务消费(元) 12.45 31.38 102.39
——摘编自《1985﹣1995 年国家统计年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农村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变化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A.沿海经济开放区 B.沿海开放城市 C.经济特区 D.内地
变化的原因。(2分)
19.如图是 2000 - 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统计图。2001 年以后,我国进出口总额出现显著变
材料三 2013年至 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
化的主要原因在于( )
年均减少 1391 万人。截至 2016 年底,自然村通电接近全覆盖,道路硬化达到 77.9%,91.4%
的户所在自然村有卫生站。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来,成功使 7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世界
减贫贡献率超过 70%。
——摘编自董铭胜《脱贫攻坚砥砺奋进的五年》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改革开放 40 多年脱贫攻坚取得的伟大成就。(2分)
(4)综上所述,你从我国农村经济建设过程中获得哪些启示?(2 分)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 2
{#{QQABYQIEogCgAABAABACUwXCCEOQkgAAACgGQFAUsEAASAFABCA=}#}
22.(8 分)2023 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 102 周年。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 (2)由材料二中杜勒斯的“眼疾”推断当时美国政府的对华态度,并用一具体史实予以
卓绝的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富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佐证。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4 分)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全中国的空前统一,受几千年封建统治和一百多年帝国主义 材料三 漫画《吊高球》(20世纪70年代初)
压迫的中国人民获得解放,从而成为中华大地这块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的真正主人。这是
翻天覆地的大事变。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翻天覆地的大事变”的理由。
(2分)
材料二 1956 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
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把几千年来的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大革命。由于
各种条件的成熟,由于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由于全国人民的努力,在这样一个大革命
的过程里,社会财产没有遭到损坏,社会秩序没有发生混乱,社会生产没有下降。恰恰相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漫画体现的中美关系发生的变化。并写出与之对
我们在这个大革命取得基本胜利的第一年,就在各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应的标志性历史事件。(2 分)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1957 年 6 月 26 日)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 20 世纪五十年代的哪一历史事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
材料四 2021 年 3 月 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外事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杨洁篪
一事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了什么作用?(3分)
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中说道:“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
材料三
中国谈话。” ——摘自新华网
(4)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面对美国的极限施压,中国态度越来越强硬的原因。
请为推动中美关系健康发展献计献策。(2 分)
24.(13 分)新中国成立七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规模不断扩大,综合国力与日俱增,对世界
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幅提升,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增强。
(3)根据材料三年代尺上的信息,分别写出①所对应的会议名称和②③会议所确立的指导思想。
【探索】
(3分)
23.(11 分)中美关系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之一,两国关系的变化对世界具有重要影 材料一 1953—1957 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比重和增长速度变化表
响,回顾两国关系的历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953 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 年平均增长速度
材料一 战争的胜利,使神州大地上“崇美、亲美、恐美”的空气为之一扫,打破了美帝国主
行业/变化 (%) 1957 年农轻重比例(%) (%)
义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打出了中国军队 100 多年
来在世界战争舞台上出色的表现,打出了八面威风,打出了持续整整半个多世纪中国东部边境 农业 52.8 43.5 4.5
的稳定和安然。
----黄学禄《历史的跨越》 轻工业 29.6 29. 2 12.8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获得了哪一场战争的胜利?这场战争的胜利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 重工业 17.6 27.3 25.4
响?(3分)
(1)上表中重工业增长速度最快,得益于哪一政策的实施?(2分)
材料二 下图漫画名为“眼疾”。漫画中,站着的医生说:“难道你连六亿人口的中华人民共和
国也看不见吗?”坐着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回答:“我看不见。我只能看见蒋介石。”
【富强】材料二 中国改革开放的大事年表
时间 大事
党的 A 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安徽
1978 年 凤阳小岗村实行包干到户。
1997 年 中共十五大召开,B 成为指引全党和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
1999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 C 恢复行使主权。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 3
{#{QQABYQIEogCgAABAABACUwXCCEOQkgAAACgGQFAUsEAASAFABCA=}#}
(2)请在表格 A、B、C 三处填写出正确的内容。(3 分)
材料三:1978 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内容越来越丰富。这种变化被不断涌现的
新词汇记录了下来。
引进新词 微波炉、连锁店、香波、派对、卡拉 0K…
创造新词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特区、人才市场、下海、创收…
——摘编自陈建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大陆的词汇变异》
(3)据材料三指出,1978 年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腾飞】
材料四:中国经济的腾飞,既有诸多“内因”,也有经济全球化这个“外因”。40 年来, 中
国逐步改变了对经济全球化的态度,由游离其外到积极拥抱。中国的改革开放均以重大历史事
件作为起点逐步深入:一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二是邓小平南方谈话;三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四是习jp zsj 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摘编自苏格《全球化与中国的改革开放》
(4)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经济腾飞的“外因”是什么?我国对这一“外因”的态度发生了怎样
的转变?(2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我国是哪一年加入世贸组织的?(2分)
(6)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感受。(2分)
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卷 4
{#{QQABYQIEogCgAABAABACUwXCCEOQkgAAACgGQFAUsEAASAFABCA=}#}报告查询:登录或扫描二维码下载App
(用户名和初始密码均为准考证号)
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八年级历史学科答题卷 23. (1)战争: ( 1分)
影响: (2分)
姓名: 班级:
考号:
(2)态度: (1分)
贴条形码区
注意事项
史实佐证: ( 1分)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
条形码上的姓名和准考证号。
2.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2B铅笔填涂方框,修改时用橡皮擦干净,不 (正面朝上,切勿贴出虚线方框) 政 策: (2分)
留痕迹。
3.非选择题部分请按题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书写,否则作答
无效。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时,必须用2B铅笔,并描浓。 正确填涂 缺考标记 (3)变化: (1分)事件: ( 1分)
4.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5.请勿折叠答题卡,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4)原因: (1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献计献策:
1 [A] [B] [C] [D] 6 [A] [B] [C] [D] 11 [A] [B] [C] [D] 16 [A] [B] [C] [D]
2 [A] [B] [C] [D] 7 [A] [B] [C] [D] 12 [A] [B] [C] [D] 17 [A] [B] [C] [D] (1分)
3 [A] [B] [C] [D] 8 [A] [B] [C] [D] 13 [A] [B] [C] [D] 18 [A] [B] [C] [D]
4 [A] [B] [C] [D] 9 [A] [B] [C] [D] 14 [A] [B] [C] [D] 19 [A] [B] [C] [D]
5 [A] [B] [C] [D] 10 [A] [B] [C] [D] 15 [A] [B] [C] [D] 20 [A] [B] [C] [D]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8分,第23小题11分,第24小题13分,共40分。)
24. (1)政策: (2分)
21. (1)背景: (1分)
(2)A: (1分)B: (1分)
表现: ( 1分)
C: (1分)
(2)状况: (1分)
( 3)变化: (2分)
原因: (1分)
(4)外因: (1分)
(3)成就: ( 2分)
转 变: (1分)
( 4)启示: (2分)
(5)时间: (2分)
( 6)感受:
22. (1) 理由: (2分)
( 2分)
(2)事件: (1分)
作 用: ( 2分)
( 3) ①: ( 1分)② (1分)
③: (1分)
第1页 共2页 第2页 共2页
{#{QQABYQIEogCgAABAABACUwXCCEOQkgAAACgGQFAUsEAASAFAB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