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卷(答案)2023-2024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有学者在评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说:“国内的困局,外部竞争的压力,促使我们必须……要寻找一条新的建设社会主义、使国家繁荣富强的道路。”材料中的“道路”是指( )
A.包产到户 B.扩大企业自主 C.改革开放 D.建立经济特区
2.1982年宪法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在“国家机构”之前;首次将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写入宪法;恢复“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原则;承认国营、集体、个体三种经济都不可缺少。这些变化( )
A.适应新时期政治经济建设的需求 B.从法律上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巩固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 D.旨在确立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
3.1978—1984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年增长,增长率由1978年的6.7%上升到1984年的13.6%,呈明显提高态势,最高年份为1979年,达到19.2%。而这一阶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率为6.6%。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推广 B.对外开放新格局的进一步优化
C.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的逐渐扩大 D.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高
4.下表为1985年和1987年我国计划生产、管理和供应出口的产品、商品种类数量变化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 )
计划生产的工业产品 计划管理的商品 计划供应出口的商品
1985年 120种 188种 70种
1987年 60种 23种 36种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B.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C.企业经营自主权扩大 D.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5.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国进行的探索是( )
A.开始改革开放 B.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设立经济特区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6.下面是深圳国民生产总值发展的示意图。图中数据变化主要得益于( )
A.全面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B.引进外资、技术,扩大出口
C.实施“走出去”战略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7.1984年,有国际媒体评论: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半个中国,它是新中国成立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的行动。这个“最大胆的行动”指的是( )
A.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设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D.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8.1984年6月,邓小平在分别会见香港工商界访京团和香港知名人士钟士元等时明确指出:“港人治港有个界线和标准,就是必须由以爱国者为主体的港人来治理香港。”这( )
A.保证了香港社会经济发展的长期繁荣
B.反映了中央政府对香港民众的高度信任
C.凸显香港推行行政体制改革的紧迫性
D.为“一国两制”方针的有效推行指明方向
9.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的谈话,阐释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九条方针政策。下列关于“九条方针政策”说法正确的是( )
A.实现了两岸的直接交流 B.阐明统一后对台的基本政策
C.提出了 “一国两制 ”构想 D.宣布停止炮击大、小金门等岛屿
10.对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2017年中共十九大表述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转变反映出我国( )
A.改革开放取得显著成果 B.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
C.开始侧重调整生产关系 D.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法定节假日,又称法定休假日,是指国家统一规定的用以开展纪念、庆祝活动的休息时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法定节假日数量不断发生变化:1950年为8天,1995年为9天,2008年为13天。出现这种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A.突出时代精神,艰苦奋斗 B.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
C.实行改革开放,改善民生 D.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12.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称:“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本土创新,并加入了全球知识产权引领者的行列。2017年中国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全球第一,有力推动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主要是基于( )
A.中国教育发展带动专利申请增加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
C.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量逐年上升 D.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活动
13.下表所示是21世纪以来我国在部分领域取得的成就。这主要反映了我( )
领域 成就
经济 2006年后,我国外汇储备一直稳居世界第一
科研 2005年后,我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一
交通 2021年,我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4万千米,位居世界第一
A.小康社会的建成 B.国际影响力的扩大
C.综合国力的提升 D.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14.中共二十大闭幕后,中国外交“热季”持续:国家zx 习jp 先后在北京会见了越共中央zsj 阮富仲、巴基斯坦总理夏巴兹、坦桑尼亚总统哈桑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并出席了G20峰会和APEC峰会。这些活动反映出当代中国( )
A.侧重于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B.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建设
C.以联合国为中心开展活动 D.全面落实“另起炉灶”的方针
15.2017年发布的麦肯锡调研报告坦言,相比于附带严苛政治条件的西方国家援助,中国的投资和援助不以意识形态和价值观作缚,而是按照市场规律,以发展经济的角度看待非洲。材料表明( )
A.殖民主义幽灵依旧存在 B.中国积极发挥大国的作用
C.合作共赢成为东西方共识 D.非洲成为国际角逐的焦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改革的起步
农村 城市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建立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的,土地所有权仍归集体所有,而农民通过承包则取得了对土地的使用权,即经营权。这种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在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并使之进一步壮大的前提下,多种经济成分得到发展,原来那种与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完全适应的单一公有制结构有了很大改变。按照政企分开、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原则,改变了统收统支的国营企业经营方式,扩大了企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据《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整理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增长。下表是中国改革开放的重大事件: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1984年 中国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92年 中国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2001年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013年 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合作倡议
(1)依据材料一,说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同点。(8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对外贸易迅速增长的原因。(6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 从数据变化看社会发展
1978—2018年中国经济数据表
年份 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 总值/亿元 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元 工业增加值 /亿元 农林牧副渔业 增加值/亿元 进出口 总额/亿元
1978 3 678.7 385.0 1 621.5 1 072.5 355.0
1988 15 180.4 1 378.0 5 814.1 3 865.2 3 821.8
1998 85 195.5 6 860.0 34 134.9 14 816.4 26 849.7
2008 319 224.6 24 100.0 131 727.6 33 428.1 179 921.5
2018 900 309.0 64 644.0 305 160.0 67 538.0 305 050.0
中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
中国健康体检人次数及覆盖统计情况
(1)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数据变化进行合理解释。(10分)
(2)若进一步研究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发展,你认为还需要从哪些方面补充史料并说明理由。(6分)
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关于1793年马戛尔尼觐见乾隆时的礼仪,乾隆年间官方的记述含义模糊,民间记述各执一端。英国使团成员的记述也有矛盾之处,各执一词。史学界对马戛尔尼觐见礼也多有讨论和不同意见。有人认为英使行三跪九叩礼;有的主张马戛尔尼在呈递国书时双膝下跪;有的主张未叩头;有的认为是行九次单膝跪地礼,但不曾叩头;还有的则结合中英图文材料,提出中西两种礼仪在不同场合均有所损益使用。
——摘编自刘玉《论清代有关乾隆朝英使觐见礼的记述变化》
材料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特别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的新世界观的引领下,中国对外交往不断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时间 对外交往的主要代表性事件
1979年 中美建交
20世纪80—90年代 中国恢复WB、IMF成员国身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2001年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2013年 习jp 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
2015年 创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6年 签署并推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生效
2017年 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根据材料一,从中可以确认哪些历史信息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清政府秉持的世界观及其带来的危害。(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在新世界观的指导下我国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的表现。(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一种理论,唯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生机。一种思想,唯有引领时代,方显磅礴伟力。习jp 同志重要讲话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时代是思想之母”,即思想是时代的产物,时代为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空间。恩格斯曾指出:“历史从哪里开始,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而思想进程的进一步发展不过是历史过程在抽象的、理论上前后一贯的形式上的反映。”任何一种思想的产生与发展,都离不开孕育它的时代,任何伟大思想都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时代发展提出了很有价值的理论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围绕“思想与时代”这一主题,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清晰)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参考答案
1.C 2.A 3.A 4.C 5.D 6.B 7.B 8.D 9.B 10.A 11.C
12.B 13.C 14.B 15.B
16.(1)坚持公有制性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政府放权让利;触动了原有的经济体制;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8分,任意4条即可)
(2)原因: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入WTO使中国与世界经济真正接触;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与亚欧之间的经济联系。(6分,任意3条即可)
17.(1)解释:材料数据变化反映了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国主要经济指标有了跨越式发展;以高速公路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有了长足发展。(4分)
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现代科技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4分)
影响:巨大成就的取得有利于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地位,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2分)
(2)增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其他领域(外交、科技、文化、教育、体育等)的发展数据。可多角度说明社会发展的情况。(2分)
增加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发展数据。可提供纵向比较研究视角。(2分)
增加同时段其他国家社会发展数据。可提供横向比较研究视角。(2分)
18.(1)可以确认的信息:①乾隆皇帝接见了英国使节;②史学界就觐见礼仪存在分歧。(2分)
世界观:秉持天朝上国的观念(华夷观念、宗藩观念)。(2分)
危害:造成统治者骄傲自大,故步自封,对世界形势缺乏了解;错失了中国近代化的良机。(3分)
(2)表现:①同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交往,加强和扩大对外合作(答具体内容亦可,如构建大国关系框架,深化同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成与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增强了同欧洲、拉美之间的关系);②中国正从经济全球化的参与者变成更具影响力和作用力的推动者;③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6分)
19.示例
论题:伟大的思想引领着时代的发展(2分)
阐述: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引领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以习jp 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每一论据2分,答出4点7分;共7分)
结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的理论结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指南,为新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引。(共3分,立论完全错误,字数特别少的给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