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日照市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无答案)
照秘密级管理★启用前 试卷类型:A
日照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校际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2023.07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条款出自《汉谟拉比法典》。据此可知
第53条 如果一个人不去加固他的河堤,在他的河段中出现了决口,冲走了农田和大麦,那么他应该赔偿被毁掉的大麦。
第55条 如果一个人打开他的河渠用于灌溉,冲毁了他邻居的田地和作物,他应该按照邻近地区的大麦产量做出赔偿。
A. 气候干旱推动灌溉农业发展 B. 麦类是古埃及的重要粮食作物
C. 法律制度注重保护贵族利益 D. 国家保护私有财产和契约关系
2.以下是雅典公民告发将军的案件统计表(部分)。这表明当时雅典
审判时间 被告发的将军 罪名 审理机构 审判结果
前387年 司剌绪部卢斯 叛国、盗用赎金 公民大会 无罪
前361年 塞奥提谟斯 叛国 陪审法庭 缺席审判,死刑
前360年 提谟马库斯 叛国、盗用公款 陪审法庭 缺席审判,死刑
前356年 伊菲克拉特斯 叛国 陪审法庭 无罪
A. 有效防止军人专权 B. 法律法规比较完备
C. 司法制度存在弊端 D. 公民爱国情怀浓厚
3.9-11世纪,西非人掌握了铁器和青铜器的冶炼技术;东非出现一系列城市国家,与阿拉伯地区和中国都有贸易往来;南部非洲的大津巴布韦都城遗址由石块垒砌而成。这表明
A. 中国与非洲交往源远流长 B. 古代非洲文明发展程度较高
C. 非洲文明地域性差异明显 D. 古代非洲对外贸易比较发达
4.15世纪中期,西班牙、葡萄牙两国注重运用在11世纪被重新发现的罗马法,以法律
手段主张对尚未发现的近海岛屿享有管辖权、财产权。此举旨在
A. 在世界范围传播罗马法 B. 宣示殖民扩张的合法性
C. 彰显民族国家主权意识 D. 维护其全球的商业利益
5. 可可在16世纪前还没有被生活在亚马逊平原以外的人所知。16世纪末,世界上第一家巧克力工厂建立,可是一些贵族并不愿意接受可可做成的食物和饮料。1847年英国人利用可可生产出第一块固体巧克力,以后可可风靡全球。促使可可传播的主要原因是
A. 技术进步 B. 新航路开辟
C. 市场扩大 D. 殖民扩张
6. 法国大革命初期,为调动民众的革命力量,法国政府实行了权力下放,对地方行政采取放任态度。1792年共和制确立后,中央政府又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799年拿破仑上台后建立了军事独裁统治。这些举措
A. 反映了法国革命倒退 B. 体现了封建思想深厚
C. 有利于巩固革命成果 D. 导致拿破仑帝国瓦解
7.19世纪浪漫派诗人布莱克抨击工业革命为“黑暗的撒旦磨坊”;现实派小说家狄更斯直言“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律师查德威克强调以伦敦为代表的城市面临一系列严重问题,认为肮脏的环境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推动了《公共卫生法》的产生。这些现象说明
A. 技术发展与文明进步对立统一 B. 工业革命促进文化发展
C. 环境问题推动社会治理的完善 D. 技术进步加剧社会矛盾
8.1871年3月19日,国民自卫军中央委员会签署命令:"供应巴黎的粮食,均由各交通干线运入,准予此等车辆自由通行;禁止拍卖典当物品, 一切典押物品价值在15法郎以下者均须归还原主;禁止房主和旅馆主强迫住户搬家;还债期限推迟一个月拨出100万法郎补助最贫困的家庭。”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 出现严重粮食问题 B. 努力稳定社会秩序
C. 探索实施社会主义 D. 意图缩小贫富差距
9.1819年玻利瓦尔在委内瑞拉国会上说: “我们要牢记我们的人民既不是欧洲人,也不是北美人,不是出自欧洲,而是更接近非洲和美洲的混合……委内瑞拉一直是、仍然是、也必须永远是共和国。”这表明他
A. 强调拉美人民的民族认同 B. 主张在拉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 呼吁拉丁美洲与非洲联合 D. 期冀委内瑞拉成为拉美领导者
10.19世纪末,非洲一位国王写信给英国女王: “贵国的一个使团来到我们国家,向我要一块开采金矿的土地,并许诺我各种好处……我问协议上的内容是什么,他们说是我们彼此商谈的内容。于是,我把手放上去表示签了字。三个月后,我才知道整个国家的矿产权都被出卖了。”这说明
A. 殖民者通过公平契约的方式扩张 B. 英国政府不支持欺骗性的殖民活动
C. 非洲当政者为利益出卖国家主权 D. 殖民者通过欺诈手段攫取殖民利益
11. 有学者研究指出,一战爆发前,很多国家的青年诗人、小说家、艺术家、学生与知识分子争先恐后地报名参战。他们幻想着战争带来的洗礼,认为这场战争是最高的正义、是重获新生的象征,并且都有着自己所坚信的理由而支持战争、投身于战争,甚至献身于战争。学者此番言论意在说明
A. 战争引发文化教育转型 B. 思想狂热助推战争
C. 政府利用舆论煽动战争 D. 各国矛盾空前激化
12. 下图阴影部分是某一时期德国疆域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德国开始突破旧体制的束缚 B. 欧洲战争危机日益迫近
C. 慕尼黑协定缓和了国际关系 D. 德国民族统一意识高涨
13.1962年9月,苏联一经济学家撰文提出,建议减少国家规定的计划指标,按盈利率的高低来评价和奖励企业,要根据企业不同情况规定不同的盈利定额,让企业自己去提高利润。赫鲁晓夫支持其观点。随后《真理报》 《消息报》等报刊都纷纷刊登此文,参与讨论。这表明
A. 经济改革取得成效显著 B. 主流媒体引导改革方向
C. 突破传统模式成为共识 D. 赫鲁晓夫探索改革道路
14. 以下是美国对一些国家实施经济制裁示意图。影响制裁成功率的主要因素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B. 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化
C. 民族解放运动冲击 D. 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15. 以下是古巴领导人在不结盟运动重要会议上的演讲题目。据此可知古巴致力于
时间 会议 题目
1975年3月 不结盟运动协调局部长级会议 《经济危机与第三世界》
1979年9月 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强盗逻辑与战争哲学》
《我们的运动是高度统一的强大的和独立的》
1983年3月 第七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为尊严而战》
1986年9月 第八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 《第三世界的债务是无法偿还和无法收回的》
A. 推动第三世界团结 B. 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
C. 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D. 努力建立国际新秩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中世纪大事记
1020年,西班牙城市莱昂首次获取城市自治特许状。
1057年,米兰市民武装起义,反对作为城市领主的大主教。
1077年,德皇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向教皇“忏悔罪过”。
1088年,“欧洲大学之母”博洛尼亚大学成立。
1096年,英国牛津大学成立。
1108年,法国琅城市民向城市领主购买了城市自治权。
1171年,意大利设立威尼斯银行,从事存、放款业务。
12世纪后半期到13世纪中叶,《列那狐传奇》完成,欧洲城市文学发展。
1303年,法王腓力四世因征税问题绑架了教皇卜尼法斯八世。
1313年,教皇克莱蒙五世公开发行花钱就能得到的“赎罪券”。
1367年,德国各大贸易城市正式成立汉萨同盟,最终包括了近200座城市和城镇。
1485年,都铎王朝建立,英格兰逐渐形成了较为强大的王权。
1492年,西班牙“光复运动”胜利,建立了欧洲最早的统一中央王权国家。
有西方学者称“中世纪黑暗中孕育着光明”。根据材料,对这一观点作出解释。(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7.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大英帝国“兴于殖民,衰于殖民”
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英国海外殖民地形势图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统计
材料四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与争夺概况
地区 扩张方式 争夺双方 结果(影响) 殖民地反抗斗争
印度 资本输出 客观上促进印度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905-1908年出现印度 人民反英新高潮
整个 非洲 武力争夺 英国、法德 英国与法国、德国等瓜分非洲计划冲突
埃及 武力争夺 英国、法国 1882年军事占领埃及,后来法国承认 爱国军官阿拉比率领埃 及军民抵抗
南非 英布战争 英国、荷兰 1899-1902年战争结束后英国建立南非联邦
拉美 地区 资本渗透 英国、美国 1895年,面对美国的殖民挑战,英国被迫妥协。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说明大英帝国“兴于殖民”的主要原因。 (8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大英帝国"衰于殖民"的研究视角。 (6分)
18.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关于斯大林的评价问题
年代 评论者 对斯大林的评价
1950 年代 克伦斯基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总理) 斯大林使俄罗斯从灰烬中振兴起来,使它成为一个伟大的强国,粉粹了希特勒,拯救了俄罗斯和人类。
1953 莫洛托夫 (时任外交部长) 斯大林这个不朽的名字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活在苏联人民心中,活在所有进步的人类心中。
1956 赫鲁晓夫 斯大林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破坏法制 ……应对卫国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负责、应对农业危机和对外政策的失误负责。
1959 丘吉尔 对俄罗斯万幸的是,在她经受艰难考验的年代里,领导她的是天才而且坚韧不拔的统帅约瑟夫·斯大林。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赢得了他所生活的我们这个残酷时代的敬仰。
1969 勃列日涅夫 “在理论上和政治上犯过错误”,他“背离列宁的集体领导原则和党内生活准则,过高估计个人的功劳,相信自己绝对正确,结果出现了没有 理由地限制民主和粗暴破坏社会主义法制”,以及“没有根据地迫害”党、政、军干部的现象。
1989 戈尔巴乔夫 斯大林时期所形成的政治体制是“僵化"的集权体制,导致社会生活“过分国家化”、国家机构“官僚化”、人的思想“单一化” ……
——据《曾影响苏联和世界的斯大林,世界名人怎样评价他 》等
根据材料,对斯大林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作出合理解释。 ( 1 4 分 )
19 . (14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次柏林危机
第一次柏林危机
二战后,德国及柏林由苏美英法四国分区占领。柏林位于苏占区,东柏林为苏占领西柏林为美英法占领。美英于1948年6月18日在西占区实行货币改革,发行“B”记马克。苏联针锋相对,6月22日在东柏林发行“D”记马克,并作为整个柏林的流通货币。西方于23日下令将 “B”记马克引入西柏林,“柏林危机”爆发。6月24日,苏联切断西占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西方国家对西柏林实行空中运输供应,封锁失去实际意义。双方经过长期斗争后,于1949年5月达成妥协,苏联做出主要让步。5月12日封锁结束,“柏林危机”渐趋缓和。9月联邦德国成立,10月,民主德国成立。
第二次柏林危机
1958年11月,苏联要求美、英、法三国在6个月内从西柏林撤军,遭到坚决反对,第二次柏林危机爆发。1961年8月12-13日,东德在西柏林周围拉起一道全长约154千米的路障和铁丝网,后来改建成水泥墙,这就是“柏林墙”。美国对此提出强烈抗议,并派装甲部队来到柏林墙下,与苏联坦克对峙,但双方避免发生直接军事冲突,苏联也没再要求西方驻军离开柏林。第二次柏林危机以修筑“柏林墙”达到顶点,也以此基本画上了句号。
结合材料,以“柏林危机与国际格局”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14分)
(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