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21课敌后战场的抗战 同步练习(含解析)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一、选择题
1.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平型关大捷——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
B.长沙战役——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彻底破灭
C.台儿庄战役——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D.百团大战——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
2.如下图信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时间:1940年 地点:华北地区 规模:100多个团 总指挥:彭德怀 意义: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平型关战役 B.台儿庄战役 C.武汉会战 D.百团大战
3.如图中的战役在彭德怀指挥下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侵气焰,该战役发生于
A.华北 B.东北 C.西北 D.西南
4.“雷震平型关,日军哭板垣。八路老红军,威名天下传。抗战第一仗,信心从此坚”。诗中的战役( )
A.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是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
D.使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5.沁源围困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一场战役。太岳《新华日报》社论曾评价:“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这表明
A.“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形成 B.抗日根据地彻底摆脱了国民党的影响
C.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 D.人民群众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
6.百团大战毙伤日军20000余人、伪军5000余人,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带有战性的进攻战役。百团大战的总指挥是
A.林彪 B.李宗仁 C.彭德怀 D.朱德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分析认为,“日本是一个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这会造成战争的不可避免和中国的不能速胜,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这一分析( )
A.重申了中国人民团结的重要性 B.指出战争胜负的决定因素是国力
C.强调了人民是战争胜利之根本 D.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
8.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九一八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B.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C.台儿庄大捷﹣﹣中国全民族抗战以来的第一个胜利
D.百团大战﹣﹣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9.2021年9月30日是我国第八个烈士纪念日。抗日战争时期,无数英烈血染疆场。下列人物牺牲于敌后战场的是( )
A.赵登禹 B.佟麟阁 C.张自忠 D.左权
10.数字记录了那段布满伤痕的抗战历史,也展示了党的伟大。下列材料中的数据可 以说明
材料一 1938 年 10 月至 1943 年间,日军只对国民党军进行了一些有限规模的战役进攻,而用于对敌后战场作战的兵力则多达 200 多万。在整个战相持阶段,敌后战场抗击着约 60%的侵华日军和 95%的伪军。 材料二 在全国抗战中,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抗日纵队共作战 12.5万余次,以 60 多万指战员和 600 多万敌后解放区人民群众伤亡的重大代价,歼灭日军 52.7 万余人,歼灭伪军 118.7 万余人,解放人口约 1 亿。
A.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抗战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抗战中歼灭日伪军最多
C.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D.抗日战争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11.抗日战争期间,我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这有利于
A.消灭地主阶级 B.推翻北洋军阀 C.壮大抗日力量 D.打败日本侵
12.史沫特菜在《伟大的道路》中指出:“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该“战斗”指的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淞沪会战 D.百团大战
13.请根据下面表格提供的信息填写战役的名称( )
战役 时间 地点 中国军队 指挥者 意义
① 1938春 台儿庄 国民党第五战区 李宗仁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② 1940年8月 华北地区 八路军 彭德怀 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A.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B.豫湘桂战役、平型关大捷
C.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 D.淞沪会战、刘邓挺进大别山
14.下图反映战役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打破了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5.下列战役属于敌后战场的是( )
A.台儿庄战役 B.保卫大武汉 C.百团大战 D.第三次长沙会战
二、综合题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二: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材料三:根据远东国际军事法庭调查报告: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
请回答:
(1)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次事变后?随后,中国共产党派谁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什么事件促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个历史事件?
(3)大敌当前,中国共产党奔赴抗日前线,写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什么?“百团大战”是在谁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4)材料三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什么事件?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
17.中国“抗大”
材料一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大事记(简称“抗大”)
序号 时间 大事记
1 1936年5月 中共中央决定建立中国抗日红军大学。
2 1937年1月19日 “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3 1937年1月20日 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是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九至十四队为各地青年学生,共六百零九人,编为四大队。
4 1937年8月1日 抗大总校第三期开学,越南、印尼、缅甸、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以至加拿大、巴拿马等地的爱国华侨参加本期学习。
5 1937年8月10日 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6 1938年12月15日 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
7 1940年10月22日 在八路军总部指示下,500多名学员在洪岭一带破袭祭城至西井的公路,并歼灭日伪军100余名。
——摘编自《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史》材料二 抗大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军政教材、苏联的军事理论,还是国民党军队、日本军队、德国军队的条令教范,都拿来作为参考。与此同时,抗大还根据战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游击战、运动战、统一战线等相关军政教学内容。
对于斗争经验丰富但文化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工农出身的学员,采取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演讲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缺乏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知识青年学员,则采取以演讲式和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军师级领导干部学员,则以自学为主,着重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摘编自可铭《论红大、抗大在我军建设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抗大学员的来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怎样的抗战方针?
(2)抗大的发展与时局的变化密不可分。仿照示例,在大事记2、5、6中任选一条,阐释其与时局的联系。
示例 大事记7:1940年下半年,为了粉碎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扫荡”和封锁,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发起百团大战。抗大学员在洪岭一带的战斗就是百团大战的一部分。
(3)据材料二,概括抗大的教学有哪些特点?这集中体现出中国共产党人怎样的思想精神?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1937年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A项正确;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彻底破灭,排除B项;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排除C项;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排除D项。故选A项。
2.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等指挥下,先后共出动100多个团约20万人,在华北2000多千米的战线撒花姑娘,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史称“百团大战”。这次战役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息。分析题干信息可知,反映的历史事件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战役是1937年日军对平型关开进,八路军115师在林彪师长率领下,设伏,将日军全部歼灭,排除A项;1938年3月,李宗仁在台儿庄组织反击,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排除B项;1938年6月,日军集结40多万兵力进攻武汉,武汉会战后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
3.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图片信息“百团大战”“彭德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指挥下组织100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的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BCD选项排除。
4.A
【解析】
【详解】
1937年的平型关战役是中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个大胜仗,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材料“雷震平型关,日军哭板垣”“抗战第一仗,信心从此坚”指平型关战役,A项正确;淞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B项;台儿庄战役是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排除C项;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武汉失守以后,全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相持阶段,排除D项。故选A项。
5.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沁源不是靠飞机大炮打下来的,它是靠八万老百姓和正规军、游击队、民兵的一致团结,经过长期围困与最后的围攻斗争,而将敌人赶走的”可知,沁源围困战体现了人民群众在作战中的积极作用,由此可知人民群众才是影响战争结果的重要因素,D项正确;“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是在抗日战争之前,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内容无法体现国民党对抗日根据地的影响,排除B项;沁源围困战这一战例无法说明敌后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排除C项。故选D项。
6.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940年8月,在抗战相持阶段,为了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我军参加兵力最多、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战果最丰富的一次战役。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遏制了妥协投降的逆流,C项正确;ABD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选C项。
7.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但它的战争是退步的野蛮的,这是它必败的主要根据”可知,毛zx 在《论持久战》中分析阐明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正义性,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显示中国人民团结以及人民是战争胜利之根本,排除AC项;毛zx 认为日本国力强大会造成中国不能迅速结束战争,但中国抗战是正义的最终会战胜强大的日本,排除B项。故选D项。
8.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故D搭配正确,符合题意;ABC表述都不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9.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敌后战场抗日斗争中为国捐躯的八路军副参谋长是左权。D项正确;七七事变后,在保卫北平的战斗中国民党将领赵登禹,佟麟阁壮烈殉国,排除AB项;张自忠将军牺牲于枣宜会战,属于正面战场,排除C项。故选D项。
10.C
【解析】
【详解】
材料“敌后战场抗击着约 60%的侵华日军和 95%的伪军”“歼灭日军 52.7 万余人,歼灭伪军 118.7 万余人,解放人口约 1 亿”,可见突出了中共领导人民开展敌后战场的抗战,发挥中流砥柱的作用,排除A项,C项正确;材料没有比较中共军队与国民党军队歼灭日伪军数量,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排除D项。故选C项。
11.C
【解析】
【详解】
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实行的双交双减的土地政策,该政策的目的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壮大抗日力量,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不主张消灭地主阶级,排除A项;北伐战争时期北洋军阀的统治基本被推翻,抗日战争期间的主要抗击对象是日本侵者,排除B项;材料内容主要是有利于壮大抗日力量,排除D项。故选C项。
12.D
【解析】
【详解】
根据材料“华北地区”“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以及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一场以破坏日军交通等行动为主要目的战役,史称百团大战,D项正确;平型关大捷和淞沪会战都在1937年,排除A项和C项;台儿庄战役发生在1938年,排除B项。故选D项。
13.C
【解析】
【详解】
1938年3月,在日军进攻徐州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激战,歼敌一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取得的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打击日军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在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二九师和晋察冀军区等共105个团20余万兵力,对华北地区河北山西的日伪军发动了一次进攻战役.这次战役共进行大小战斗1800余次,攻克据点2900余个,歼灭日伪军45000余人,给日伪军以沉重打击,是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C项正确;武汉会战失败了,排除A项;豫湘桂战役最后失败了,排除B项;淞沪会战失败了,刘邓挺进大别山发生在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
14.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1940年,八路军发动了在华北打击日寇的百团大战,取得重大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D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凇沪会战打破了日本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
15.C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敌后战场的八路军在华北地区主动发起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战性进攻战役,鼓舞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威,C项正确;台儿庄战役、保卫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都是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战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
16.(1)九一八事变;杨靖宇。
(2)七七事变;七七事变。
(3)台儿庄战役;彭德怀。
(4)南京大屠杀。
(5)我们应该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
【解析】
(1)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叙述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后,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2)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七七事变促使国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根据材料二“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可知,该内容反映的是七七事变。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是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取得了重大胜利。
(4)
根据材料三的内容“无辜的南京居民和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被集体杀害,总共有30多万人丧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材料控诉的是日本法西斯制造的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本侵者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人民进行了血腥大屠杀,犯下了滔天罪行。南京的和平居民,有的被当作练习射击的靶子,有的被当作练习刺杀的对象,有的被活埋。据战后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查证,日军占领南京后,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5)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针对当今某些日本右翼势力企图抹杀这一人间惨剧真相的事实,我们应该表示强烈的愤慨和严正抗议,警惕日本军国主义复活,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牢记历史,珍爱和平,面向未来、加强合作,谋求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等。
17.(1)红军干部、国民党爱国人士、爱国青年学生、爱国华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2)大事记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大事记5: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日本侵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1938年8月10日,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大事记6: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后,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际,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特点:教学内容参考各国军事教材和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
【解析】
(1)
依据材料“抗大第二期正式开学。这一期共设四个大队,其中一、二是红军的团、师、军干部……原东北军和西北军的一部分爱国军人也奔赴延安进入抗大学习。九至十四队为各地青年学生,共六百零九人,编为四大队”、“抗大总校第三期开学,……爱国华侨参加本期学习”可知,抗大学员的来源有红军干部、国民党爱国人士、爱国青年学生、爱国华侨。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抗大学员的不同来源,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全民族抗战的方针。
(2)
依据所学知识并参考示例,可参考以下答案,任选一条,语言流畅,体现与时局关系即可。
大事记2: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多次恳请无望的情况下,在西安扣押了蒋介石,实行“兵谏”,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国共产党从大局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的共同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在这样的背景下,“抗日红军大学”改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大事记5:1937年7月7日晚,日军发动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也开始了全民族抗战。日本侵者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分别发表声明,抗议日本侵,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步伐。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1938年8月10日,中央军委要求抗大第二期学员提前毕业,并立即归队;调整第三期学员学习时间分配:十分之八的时间学军事,十分之二的时间学政治。
大事记6:1938年10月,武汉保卫战后,日军乘广州兵力空虚之际,占领广州,在优势日军的疯狂进攻下,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节节败退,华北、华中和华南大片领土沦入敌手,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当时,国民党内流行着“亡国论”和“速胜论”两种论调,前者片面强调中国武器和技术不如日本,鼓吹再战必亡,后者幻想依靠英美的力量迅速战胜日本,为了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1938年12月15日,毛泽东在抗大作关于持久战的讲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
(3)
依据材料“抗大在教学内容上,无论是红军时期的军政教材、苏联的军事理论,还是国民党军队、日本军队、德国军队的条令教范,都拿来作为参考”、“与此同时,抗大还根据战争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游击战、运动战、统一战线等相关军政教学内容”、“对于斗争经验丰富但文化水平低、理论基础薄弱的工农出身的学员,采取以启发式和问答式为主、演讲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缺乏实践经验但文化水平高、理解能力强的知识青年学员,则采取以演讲式和启发式为主、问答式为辅的教学方法;对于军师级领导干部学员,则以自学为主,着重采用研究式的教学方法”可知,抗大的教学特点有教学内容参考各国军事教材和理论;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体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学习,与时俱进的精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