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综合检测(答案)2022-2023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

第13课 现代交通运输的新变化 综合检测
一、单选题
1.19世纪中后期,电力和内燃机逐渐代替蒸汽机车。同时,以内燃机作为动力的公路运输和航空运输迅速发展。下列交通发展成果,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建成 ②世界上第一条商业运营高铁通车运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一家航空公司 ④中国造船企业正式进入世界造船市场
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③②④① D.②③④①
2.新中国成立后至今,我国火车机车的型号命名经历了从“解放”型到“建设”型蒸汽机车,从“东风”型内燃机车到“韶山”型电力机车,再到“和谐号”“复兴号”高速动车组的发展演变。这反映了( )
A.社会发展的典型时代特征 B.科技是社会进步的唯一推动力
C.交通助力经济的迅速发展 D.高铁发展冲破传统运输的弊端
3.面对来自公路及民航的激烈竞争,自2004年开始,我国动车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和谐号、复兴号等相继投入运营,满足了多元化客运需求,创造了“中国速度”、“中国名片”。据此可知,推动中国高铁发展的原因是( )
A.国企改革的启动 B.产业结构的升级
C.市场需求的转变 D.信息技术的发展
4.有学者指出天津近代的城市发展趋势“其初围绕旧城,继则沿河流,复次则沿铁道线,自有电气事业,则沿电车道而发展。”这说明( )
A.城市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 B.交通发展影响城市布局
C.城市发展取决于交通进步 D.天津城市建设理念先进
5.我国近代修筑马路后,“乘汽车、马车者,男女杂坐不以为嫌”,“男女授受不亲”的陈腐观念和“男女不杂坐”的古老风习面临着新风尚的挑战。这说明当时( )
A.我国的汽车制造业初步发展 B.交通发展助推社会习俗变迁
C.国人的传统观念尚无法改变 D.政府鼓励使用新式交通工具
6.2021年12月,日兰高铁曲阜至菏泽至庄寨段正式开通运营,菏泽首次接入全国高铁网。菏泽至北京、济南最快分别2小时59分钟、1小时23分钟可达,这一铁路线完善了区域路网结构,增强了鲁南和中原地区交通互联互通性。这表明( )
A.新型交通工具加快城市化进程 B.经济版图开始突破地域界限
C.人们的竞争意识正在逐步形成 D.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7.1921至1927年间,中国国道路修建里程由1185公里达到29170公里,平均每年增长4663公里,从1908年至1926年,“先后成立的商营汽车运输行或公司,约有300余家,拥有各种客货汽车2400余辆。”据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B.西方工业技术占据主导
C.社会生活方式发生转变 D.传统经济结构逐渐瓦解
8.二战后,荷兰机动车数量迅速上涨,机动车出行成为主要出行方式。20世纪70年代,荷兰人发起了自行车回归运动,中央政府也拨出专款,修建大量自行车专用道,安装针对自行车的交通信号灯,自行车出行量得到大幅度提高。对此最合理的解释是( )
A.城市化进程出现了逆转 B.能源危机改变了出行方式
C.保护环境成为社会共识 D.欧洲汽车制造业陷入困境
9.商朝的驿使48天能走600千米,清朝的快马一昼夜可行400千米,现在的高铁已经超过350千米每小时,这说明(  )
A.高速铁路适应了现代人的生活节奏 B.交通的变迁缩短了人们的通行时间
C.科学技术进步提高了交通工具的速度 D.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0.“亚欧大陆桥”指横贯亚欧大陆,以铁路为骨干,联结亚洲和欧洲两侧海上运输线的国际陆上运输大通道。目前共三条投入使用,其中两条分别开通于1992年和2012年,起点均在中国。“亚欧大陆桥”修建的意义在于( )
A.完全取代海运和航运的地位 B.沟通了亚、非、欧三大洲
C.促进了中国参与国际经贸合作 D.降低了海陆联运的运输成本
11.下列选项按照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 )
①英法海底隧道开通
②中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一艘万吨级远洋货轮下水
③宽体客机成为空中运输的主流
④活塞式螺旋桨飞机为喷气式飞机所代替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④②③①
12.下图为20世纪初通航的国际运河,该运河的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航行距离,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促成该运河的开通的背景是( )
A.埃及摆脱英国殖民控制 B.拉丁美洲独立运动成功
C.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3.2015年6月,合福高铁全线通车,上饶成为江西省首个拥有300等级的双高铁城市。2018年9月,上饶站开行了直通香港的高铁动车,上饶是江西省内除省会南昌以外,高铁通达范围最大、便利程度最高的地级市。据此可知( )
A.中国高铁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自主创新
B.高铁发展使得区域性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D.当代人的市场和竞争意识正在逐渐形成
14.有专家指出,“虽然名义上是公共交通工具,但有轨电车最主要的作用并不是解决交通问题,而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了提升城市形象,带动沿线房地产和产业开发。想要解决交通问题,完全有性价比更高的方式。”这说明( )
A.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B.必须全力推动交通工具的升级换代
C.有轨电车极大提升了城市形象 D.发展交通事业需要因地制宜量力而为
15.下列选项中,史实与结论相符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812年,英国人制造的汽船试航成功 远洋航海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
B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 成为连接地中海和红海的重要贸易通道
C 1872年,上海轮船招商局成立 清政府的海军实力大幅提升
D 1908年,美国福特T型汽车诞生 汽车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通工具
A.A B.B C.C D.D
16.20世纪初,汽车传入中国,此后,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的龙州至那堪公路,长17公里。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公里。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交通运输呈半殖民地色彩 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公路交通发展受到了限制 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17.孙中山曾提出:“凡立国铁路愈多,其国必强而富”。我国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
程。下列成就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全线开通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
②中国人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③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高铁建成通车
④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3.8万千米,稳居世界第一
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④③ D.④②①③
18.1950年6月中央政府决定拨款修筑成渝铁路。为了加快筑路速度,在原有军工筑路的基础上,又投入民工2.8万、失业工人1.9万,修筑所需的钢轨、道钉等器材主要委托重庆的公私厂矿加工。据此可知,成渝铁路的修建( )
A.改变了西南地区交通落后的状况 B.有助于成渝地区经济恢复发展
C.开启了“一五计划”的建设局面 D.使国营经济成分占据主导地位
19.下图所示为2007~2018年中国民航业供需和客座率的变化情况(单位:%)。据此可知( )
A.科技发展促使交通方式更加多样化 B.航空业已成为最重要的出行方式
C.经济的稳定发展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D.现代交通体系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20.如表所示为1950年和2008年国内航空客货运相关数据统计。据此可知,现代中国( )
时间 运输总周转量 旅客运输量 货邮运输量
1950年 157万吨公里 1万人次 767吨
2008年 376亿吨公里 1.92亿人次 407万吨
A.飞机成为人们长距离移动的首选 B.航空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C.交通业发展使人们生活节奏加快 D.航空货运具有明显成本优势
21.2021年,京港高铁安庆至九江段开通运营,合肥至南昌间实现高铁直通,这标志着“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港(台)通道商丘至深圳段全线贯通。这反映了高铁快速发展( )
A.消除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现象 B.促进了沿线城市的国际交流
C.拉近了城市之间的时空距离 D.改变了沿线居民的生活习惯
22.如表是1912—1937年河北修筑地方铁路概况表。由此可知( )
铁路 投建公司 通车时间 概况
柳江铁路 柳江煤矿公司 1916年 从柳江煤矿所在地石门寨起至山海关,长22.5千米,轨距762毫米
西马铁路 磁县怡立公司 1920年 由怡立公司煤矿所在地西佐村起,至邯郸马头镇,长20.5千米,轨距610毫米
峰光铁路 磁县中和煤矿公司 1923年 起于峰峰村南,至光录村,长16千来,轨距600毫米
长城铁路 长城煤矿公司 1924年 由长城煤矿所在地小峪沟起,至山海关,正线长26千米,轨距1067毫米
A.国家统一推进交通发展 B.铁路建设适应了经济发展要求
C.传统运输方式发生变化 D.煤矿业的发展有助于交通进步
23.中国最初的公路是1908年广西南部龙州——那堪公路,因工程艰巨,只修了17千米。民国时期陆续修建了一些公路。但当时处于军阀混战情况下,修建的公路既无规划,又无标准。截至1927年,中国公路通车里程仅为29000千米。这表明当时中国( )
A.公路交通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B.公路建设分布不平衡
C.交通运输具有半殖民地色彩 D.交通领域开始近代化
24.据如图可以推断,中国城市轨道交通( )
A.兼具轻轨与快轨的综合特性 B.助力公交与地铁的有效互补
C.利用地上与地下的位置空间 D.减缓运量与运能的交通矛盾
二、非选择题
25.【科技与社会生活】
材料
(1)根据图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通讯的发展”过程。
(2)根据图二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技改变生活”的看法。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60年代以来,日本的民航、汽车运输猛增,使得铁路面临的竞争更加激烈,国铁经营陷入困境。1964年,日本第一条新干线——东海道新干线——问世,使人们认为“夕阳产业”的铁路运输重新焕发了生机。1971年,日本国会审议并通过了《全国铁道新千线建设法》,决定在日本客运中推行新干线。20世纪80年代,日本政府和国会制定并通过了《日本国有铁路改革法》及相关的7项法律,有步骤地对国铁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铁路的私营化。之后,日本政府实行运价上限认可制,铁路企业只要获得了运价及新干线特快票的上限价格的认可,对既有线路的特快票价、卧铺、对号座席及各种票价的折扣优惠,仅提出申报即可,对站台票、退票费等均已无限制。
——摘编自《日本铁路改革的模式及启示》
材料二
1994年,我国第一条广州—深圳准高速铁路建设成功并投入运营,被称为我国高速铁路化的起点。2012年,我国有1.3万千米长的时速达250~350千米的客运专线建成投产,以“四纵四横”为骨架的快速客运网基本形成,标志着中国铁路全面进入高速铁路时代。中国用6年左右的时间跨越了世界铁路发达国家一般需要30年的历程,形成具有完整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铁路技术体系。未来几年里,中国高铁建设将进入全面收获期,当我国高速铁路系统初具规模时,相邻的省会城市或者大城市将形成1~2小时交通图,而省会城市与地级市之间将形成1小时甚至半小时交通圈,届时,“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目标将成为现实。
——摘编自干佳筱《中国高速铁路的发展历程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铁路改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高速铁路发展的特点。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直到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才开始痛切地认识到铁路之重要。当时,全国铁路才有360余千米,相比而言,美国是18.2万千米,英国是2.1万千米,法国是2.5万千米,连小小的日本岛国,也有3300千米。铁路在当年对经济之重要程度,宛若今天的互联网。在19世纪至20世纪之交的20多年里,伦敦和纽约两大股票交易所中的公司证券差不多都和铁路有关。美国经济史专家威廉·罗伊甚至认为,铁路公司塑造了公司化美国的早期历史,“简而言之,公司体制结构就是铁路体制结构”。
——摘编自吴晓波《跌荡一百年:中国企业1870—1977》
材料二 在2004年中国引进日本高铁技术时,川崎重工总裁曾建议中方技术人员用两个8年的时间来分别掌握时速200千米技术和时速350千米技术,最终中国高铁仅用6年就掌握到了时速350千米的高铁核心技术,并于2017年推出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相较于日本、法国、德国等传统高铁强国数十年的发展历史,中国高铁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从无到有,甚至在技术等级、运营规模、安全可靠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实现了中国高铁从“追赶者”到“领跑者”的跨越。
通过对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3—2017年的并购数据的研究发现,技术并购对自主创新能力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购企业通过技术并购的方式加快企业技术能力完善,有助于提高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加快自主创新成果的产生。
截至2021年年底,中国高速铁路运营总里程超4万千米,约占全球高铁运营里程的百分之七十,并率先实现了“智能高铁”的技术创新。
——摘编自陈向博、丁慧平《中国高铁快速崛起的创新机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时期中国铁路发展滞后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代中国铁路崛起的表现,谈谈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启示。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219年,成吉思汗西征,途金山,命斫冰为道以度师。后又令其子窝阔台、察合台分别率部开辟金山及阴山的通道。他在保存及维护金朝原有驿传的同时,还初步建立起了通往中亚的驿站。太宗窝阔台汗所言:“我们的使臣来往,使得百姓也沿途奔驰,来往的使臣其行程迟延,百姓也劳累受苦。如今朕颁布定制,由各处千户,派出札木臣和马夫,在各处设置驿站。使臣们无紧要事,不得沿着百姓处来往,而要沿着驿站来往。”
——摘编自杨富学《丝路五道全史》
材料二 1994年,我国造船产量跃居世界第三,但占世界造船总量的份额还只有5%左右,与日、韩各占35%以上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进入21世纪尤其是2002年以来,以1999年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改组为两大船舶集团公司为标志,我国船舶工业由内需经济向出口经济快速转型,国际市场占有率明显提高。2008年,中国在造船产量上成功超越日本,三大指标均跃居世界第二位。党的十八大以来,完工出口船占全国宪工量比重、新承接出口船订单占新接订单量比重、手持出口船订单占手持订单量比重三项指标长期处于80%以上高位。
——摘编自胡文龙《中国船舶工业70年:历程、成就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蒙古统治者建设驿路交通网的历史背景,并结合所学分析驿站对交通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船舶产业发展的成就,并从经济角度,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成就取得的原因。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造船基地集中在两浙、福建、江西以及两湖地区。该时期,造船工人已经掌握了一整套先进的设计方法,能够制造出适应各种自然环境并具有特定性能的优良船舶。最能代表宋代船舶建造水平的是远洋海舶,其特点是载重量大、设计科学、性能优良。宋代内河造船业也不断发展,公元10世纪末,仅官营造船工厂每年就要造3337艘漕运船只。内河船只的推进力主要是风力和人力。
——摘编自包伟民、吴铮强《宋朝简史》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主要采取国内与国外联合的方式设计出口船舶。近些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出口船只由中国造船业自行设计。中国的造船企业十分重视采用新工艺、新技术,十多年来,针对国内经济发展和航运的需要,造船企业开发了近千种船型。国内主要船厂现在都能按照现代国际造船技术和造船方法建造船舶,如118000吨穿梭油轮、69000吨成品油/化学品船等。需要特别强调的是,近年来计算机在造船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2012年,我国首艘航母辽宁舰入列,这反映了我国船舶工业乃至整个国防科技工业的创新跨越发展。
——摘编自王守道《中国造船技术的发展与展望》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造船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造船业发展的表现。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造船业发展的意义。
参考答案
1.C
2.A
3.C
4.B
5.B
6.D
7.C
8.B
9.B
10.C
11.D
12.C
13.B
14.D
15.B
16.C
17.A
18.B
19.C
20.B
21.C
22.D
23.A
24.D
25.(1)过程:工业革命前(或18世纪60年代前),受技术条件的限制,传递信息主要靠原始手段;工业革命时期(或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四五十年代),随着电的广泛应用,电话、电报等通讯工具成为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第三次科技革命以来,以原子能、计算机技术为主的通讯手段越来越便捷,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极大方便和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2)看法:积极方面:人们之间的交流、交通出行更方便快捷,休闲娱乐,更丰富多彩,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大大提高。
消极方面:造成网络不良信息传播、信息诈骗层出不穷、交通拥堵等社会问题。(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谈,如科技对人与人的交流、休闲娱乐、交通出行或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双重影响,言之成理即可)
26.(1)措施:发展新干线;完善法律法规;对国铁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允许铁路私有化经营;放宽铁路运价限制。
(2)特点:起步晚,发展快;注重自主研发。
27.(1)原因:清政府早期忽视铁路建设重要性;技术落后,资金短缺;铁路公司体制的缺失。
(2)表现:从引进技术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实现技术反超,领先世界);通过技术并购方式加快企业自主创新;高铁里程领先世界,率先实现智能化。(任答2点即可)
启示:坚持党和政府正确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前提;技术自主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创新发展模式才能领先世界。(任答2点即可)
28.(1)历史背景:蒙古对外征服,疆域扩大;历朝的驿站建设留下了驿传系统;统治者重视发挥驿站的功能;维护朝贡制度并减少对百姓骚扰的需要。
影响:建成了以大都为中心通向全国乃至境外的驿路交通网;维护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2)成就:船舶产业规模实力进入世界前列;船舶产业国际化、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国际竞争力提升。
原因:对外开放的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刺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3分,任答三点即可)
29.(1)集中于南方地区;造船技术先进;官营手工业造船能力强;规模大,所造船只数量多;远洋造船业与内河造船业相结合;自然动力与人力相结合等。
(2)学习借鉴国外先进技术,与国际接轨;自主性增强;造船企业重视新技术应用,尤其是计算机技术;设计船型种类增加;船舶载重量大等。
(3)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带动了科技的进步;有利于海洋开发;加强了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增强了海防实力;提高了综合国力,扩大了国际影响力等。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