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那隆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无答案)

A.“四书”“五经”B.唐诗
C.宋词
D.《史记》
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12.这一时期,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传入中国,特别是辣椒的传入,对
七年级历史
于中国饮食来说是革命性的。”这一时期”是指
(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
A,唐朝
B.北宋
C.元朝
D,明朝
注意:本试卷分为两部分,一卷为试题,二卷为答题卡,请把正确答案写到答题
13.我国东南沿海一带一首民谣广为流传:“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儿郎;倭寇
卡上,写到其他地方视为无效)
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喊爷”是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岳飞
D.郑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每小题2分,共50分)
14.“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华老字号。北京王麻子剪刀的生产技术,曾在
1.武则天在中国历史的进程曾作出了巨大贡献。她在科举制度上的贡献是
“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被详细介绍。该书是
A.建立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B废除科举制度
A.《天工开物》B.《本草纲目》
C.《齐民要术》D.《徐霞客游记》
C.创立进土科
D.创立殿试制度
15.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后感言:“青蒿素的发现是集体发掘中医药的城功范例。”收集
2.如果你想研究唐朝时印度和西亚的历史,最好的参考书籍是
了药物1892种,药方11960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明朝药物学巨著是
·A·《大唐西域记》
B.《史记》
C.《颜氏家庙碑》D.《西游记》
A,《千金方》
B.《黄帝内经》
C.《本草纲目》D.《伤寒杂病论》
3.“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这是杜甫在《垂老别》一
16.1987年万里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主要是因为长城
诗中描绘的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下列关于这一事件说法准确的是
A,世界最长的墙
B,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A.发生在唐太宗时期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风光优美雄伟
D.保障了中华民族的安全
C.导致唐朝出盛转衰
D.造成了唐朝灭亡
17.“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
4.古代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赵”姓排在第
次农民起义
一位是因“赵”姓大将黄袍加身当上皇帝。由此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A.隋末农民起义B.唐末黄巢起义C.元末农民起义D.明末李自成起义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18.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行政体制和法规,标志着中央政权对西藏地方行使主权达到制
5.历史学习要善于抓往特征和主题。如果你要完成一篇关于“辽、宋、西夏、金时期”
度化、法制化的程度。代表朝廷监督西藏地区政务的是
的历史小论文,你可以确定的最合适的论文主题是
A,达赖
B.驻藏大臣
C.班禅
D,钦差大臣
A,民族政权并立时代
B.诸侯交替掌权时代
19.1771年,西迁的蒙古族土尔扈特部战胜重重困难,从伏尔加河流域返回新疆,后得
C.地方军阀割据时代
D.封建国家统一时代
到清政府的妥善安置。领导该部落回归的杰出首领是
6.杭州西子湖畔的岳王庙里有一副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它表达
A·五世达赖
B.努尔哈赤
C.皇太极
D.渥巴锡
了人们对精忠报国的人物的橄佩,该人物是
20.文物承载着历史,右图的“清朝开荒执照”是清朝政府将无主荒地
A·李纲
B.岳飞
C.宗泽
D,寇准
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并由官府给予印信的执照。由此可知,清朝
7.如下图是某同学进行历史学习时的课堂笔记,其内容对应
A,大力推行垦荒政策
B,重视城镇经济发展
的朝代是
·人们娱乐场所瓦子
C.商帮资本快速增长
D.康乾盛世已经到来
·世界上最早纸币交了
A·唐朝
B.宋朝
,·苏湖熟,天下足
21乾隆时期,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
C,明朝
D.清朝
“地值千金”的城市是
8.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端午节等都是我国传统节日。下列节日与习俗对应准确的是
A·北京
B.江宁
C.苏州
D.杭州
A·春节一一划早船吃饺子
B.元宵节一一挂彩灯拜年
22.据统计,清朝初年全国人口为4200多万,到乾隆末年全国人口增长至3亿,占当
C.中秋节一一放鞭炮吃粽子
D.端午节一吃粽子赛龙舟
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出现这一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9.2022年8月,《合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业》白皮书发布,指出宋元以后中国历
A,对外贸易发达B.欧洲人口涌入C,疆域版图扩大D.农业生产发展
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机构管理。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23.清朝的统治者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将人们禁锢于思想的牢笼。材料中的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宜政院D.安西都护府
“思想的牢笼”是指
10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归六部,提升六部的职权。其根本目的是
A·焚书坑儒
B,罢黜百家
C.大兴文字狱D.八股取士
A·控制思想B.扩人统治基础
C.强化皇权D.提高办事效率
24乾隆二十二年,清政府规定凡外国船只准在广州一地迎商贸易。这反映出清政府实行
11,张小二是明朝的读书人,他寒窗苦读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求取功名,他必读的书目是
的对外政策是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5页共8贞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6页共8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