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河南省大联考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答案)

大联考
2022一2023学年(下)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历史·答案
1~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A
2.C
3.B
4.B
5.D
6.C
7.A
8.D
9.B
10.A
11.C
12.D
13.A
14.B
15.C
16.D
17.B
18.C
19.B
20.A
21.B
22.A
23.D
24.A
25.(1)异:儒学具有高度包容性,基督教具有强烈排他性:中国提供专业文官集团,西方未能形成专业文官系统
(4分,言之成理即可)》
同:都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都与统治者形成对抗与合作的关系。(4分,言之成理即可)
(2)因素:经济的发展程度;政权的稳定与否;统治者的政策;外部环境的影响;本国文化传统的影响。(4分,
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6.(1)信心及史料价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抗日战争的亲历者一19岁的中共党员曹火星创作,属
于一手史料,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他指给了人民解放的道路,他指导若巾国走向光明,他坚持了抗战八年
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并领导中国人民坚持抗战,实现了民族独立和解
放,可用于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他改善了人民的生活”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实行减租减息
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促进了根据地的经济发展,改善了民众的生活,可用于研究巾共在敌后根据地的经济
建设:“他建设了敌后根据地,实行民主好处多”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进行民主政权建设,可用于
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抗战时期的氏主政治建设。(8分,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增强民众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推动根据地建设: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意识空前觉醒;鼓舞民
众的抗日斗志,推动拉日战争的胜利。(6分,任答3点,言之有理即刊
27.(1)原因: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大学的局限性;学者和资本家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发展。(4分,任
答2点,言之成理即可)
特点:民间力量推动:宗致色彩日益淡化:重视近代然科学致育:注重知识推)“。(4分,任答2点,言之成理
即可)
(2)简评:加速了北京大学的转型,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培养了新式人才,有利于巾国近代
民主革命的推进:有利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近代化转型:促进了文化繁荣,推动了中国近代思想解放:为此后高
校建设提供了借鉴。(6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8.示例:
论题: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2分)
论述: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反映了世界白分散走向整体的过程。公元
1600年以前.出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各地相对独立发展.所以这一期的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
的空间分布表现为多极、分离:1600年以后,伴随若欧洲手丁1场的发展、新航路的开辟,英、法等国对外殖民
扩张,世界各地逐步巾分散走向整体,欧洲的地位日益昌显,此时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的网络越
来趣集中在欧洲,但生产仍然较为分散;工业革命后,欧洲各国的工业生产迅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欧洲
各国加速对外殖民扩张的步伐,越来越多的地区沦为欧洲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所以此时生产网络
集中在欧洲,多中心的棉花产业变成了单极世界。(9分,言之成理即可)
综上所述,伴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世界日益由分散走向整体。(1分)
(“示例”仅为阅卷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
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19年,洛阳偃师商城遗址发现了8列23座排列有序的大圆形建筑基址,这些“大圆”是
偃师商城粮仓一困仓遗址,这23个困仓大约可存粮1.7万多吨,供近7万人吃一年。这
一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商朝
A.统治者重视粮食安全
B.农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C.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
D.国家治理能力的空前强化
2.春秋时期,孔子作《春秋》,强调在大一统下明“夷夏之辨”;战国时期,“夷夏之防”不再被强
调,华夏与周边“戎夷”共同构成“天下”的观念常见于当时的文献。这说明,战国时期
A.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B.各族间差异逐渐消除
C.大一统趋势日益增强
D,传统的观念完全瓦解
3.西汉时期,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公文书,其体裁有用来封授褒奖的“策”;有用来发布政令的
“制”和“诏”;还有告诫、督责的“敕”。至于臣下的文书,向皇帝陈事谢恩的叫“章”,专门
用于陈事的叫“奏”,用于陈情的叫“表”,用于议政的叫“议”,各有其名。公文书的制作、传
发、保管各个环节,都形成了严密制度。这表明,西汉时期
A.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B.行政管理严密规范
C.政府行政效率低下
D.监察体系逐渐完善
4.图1为魏晋时期甘肃嘉峪关新城5号墓出土的采桑图画像砖。这一画像砖的出土可用来印证
图1
历史试题第1页(共8页)
A.魏晋时期丝织业开始出现
B.河西地区丝织业有所发展
C.河西与中原地区交流频繁
D,河西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
5.唐律规定:“尚书省应奏之事,须缘门下者,以状牒门下省,准式依令,先门下录事坳,给事中
读,黄门待郎省,侍中审。有乖失者,依法驳正,却牒省司。”据此可知
A.唐代律法日趋完善
B.君主专制不断削弱
C.三省体制初步形成
D.门下省抑有封驳权
6.北宋文人苏轼曾经这样评价唐朝的文学与艺术:“诗至于杜子美(杜甫),文至于韩退之(
愈),画至于吴道子(吴道玄),书至于颜鲁公(颜真卿),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尽矣。”这
一文化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政治局势稳定
B.民族关系融洽
C.经济高度繁荣
D.对外交往密切
7
表1
年代
户数(户)
垦田总数(亩)
每户平均亩数(亩)
宋太祖开宝九年(976年)
3090504
295332060
95.5
宋太宗至道二年(996年)
4132576
315525125
76.3
宋真宗天裤五年(1021年)
8677677
524758432
60.5
宋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
12927211
440000000
34
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
17211713
461655000
26.8
表1为北宋户均田亩数。据此可知,北宋
A.人地矛盾日趋尖锐
B.精耕细作得以发展
C.赋税收人不断增多
D.高产作物得以推广
8.祟祯十四年(1641年),山东、河南、河北、浙江等地瘟疫流行,许多医家“误以伤寒法治之”,
致“枉死者不可胜计”。吴有性有感于时医“守古法不合今病,以今病简古书,原无明论”,
决心对瘟疫做深人研究,最终写成《瘟疫论》二卷,补遗一卷,为温病即瘟疫学说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这反映出,明代
A.开始对疫病的研究
B.科技进人总结阶段
C.经世致用思想萌发
D.医学在批判中发展
9.有学者总结洋务运动时说:“所谓‘洋务派’…这些人只是大体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赞同引
进西方物质文明的倾向而已。大大小小的派系…各自为政,自行其是”,“(洋务运动)便
是在这种宏观上基本是无序的状态下艰难地蹒跚地前行。”该学者意在说明,洋务运动
A.以学习西方器物为主要内容
B.受腐朽落后的政治制度阻碍
C,其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
D.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10.民国建立之初,历史教科书编者开始用到“中华民族”这一概念,但这并非这一时期教科书
用语的常态;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被频繁使用,历史教科书在书写中国历史
时,常以“中华民族”作为表述全体中国人的概念。这一变化表明,五四运动后
&.中华民族意识增强
B.近代教育体制不断完善
C.历史教材编写规范
D.中国革命进入新的阶段
历史试题第2页(共8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