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贵州省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秘密★启用前| 8.《世界:一部历史》认为,“19 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
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由此可见,一战时期的美
黔西南州金成实验学校 2022—2023 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 国( )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 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高一年级 科目历史 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 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
9.参加十月革命的部分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革命不
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进而也将在全世界掀起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答卷注意事项: A.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C.诱发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成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学生必须用黑色(或蓝色)钢笔、圆珠笔或签字笔在试卷上答题。
10. 1921 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
2、填涂答题卡必须使用 2B 铅笔填涂。 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 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3、答题时字迹要清楚、工整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 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4、本卷共 20 小题,总分为 100 分。 11.1944 年 7 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连同 1947 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共同构
一、选择题,本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8 分。 筑了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构建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宰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框架。这
1.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 1 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 一框架的建立( )
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B.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肚带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12.1946 年 1 月,杜鲁门在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份备忘录中写道:“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
2.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 言,否则战争就很难避免;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这说明
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 (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A.美国将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传播 C.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势 D.两大阵营的斗争日趋激化
3.1168 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 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 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 1500 年,全 13.阅读《1973—1975 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表格数据反映当时( )
欧已有 80 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项目 美 英 联邦德国 法 日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文主义发展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C.自治城市的发展 D.帝国的兴起 通货膨胀 15.3% 43.9% 11.1% 19.1% 32.5%
4.《全球通史》中提到:“6 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 A.“福利制度”弊端日显 B.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C.“民权运动”逐步兴起 D.“自由放任”弊端暴露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14.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教危机的重要举措。20 世纪 80 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
C.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特征不包括( )
5.16 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 A.否定党的领导地位 B.效仿西方的议会制
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 C.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D.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1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 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6.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A.否定教皇地位 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C.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D.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
7.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没有本领创造出完全合乎理性的未来,也没有能力构建文明社会。法国的启蒙 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 )
思想则强调唯理主义,把“理性”提高到相当于“上帝”的地步。与英国相比,法国启蒙思想( ) ①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 ②设立丝路基金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④倡导"绿水
A.举起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大旗 B.建立在经验事实的理论基础上 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的地位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 1页(共 8页) 第 2页(共 8页)
{#{QQABRYAUogiAAAIAAAACUwUSCgOQkhECAIgGwEAUsEABiAFABAA=}#}
………………○………………金………………○………………成………………○………………学………………○………………校………………○………………
… 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 __
………………○………………内………………○………………装………………○………………订………………○………………线………………○………………
第八编 1914 年以来西方表落和成功的世界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题,共 52 分。 第 36 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17.(10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第 37 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 1801 年的 232 百万英镑大幅增至 1881 年的 1051 百万英镑,增 第 38 章 1929 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长了约 3.5 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 1770 年的 45%大幅降至 1881 年的 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 第 39 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的产值比重在 1770—1881 年间大幅上升,由 24%上升至 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 1770 年的 第 40 章走向战争,1929-1939 年
31%上升至 1881 年的 52.1%,超过了一半。 第 41 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第 42 章诸帝国的终止
材料二 1851 年英国女性人口为 1070 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 283 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 第 43 章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 (1)目录反映出“西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4 分)
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有工作妇女总数的 28.30%,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 7.6%左右。 (2)根据目录及所学,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5 分)
——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 (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 分)
材料三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人口, 20.(14 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致失业现象极其严重。流入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
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
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
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
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5 分)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5 分) 材料二:
主题:新兴力量崛起
18.(1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酿酒业、酒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
材料一: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
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
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
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
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
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
活动。 不结盟运动标志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乔的笑”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 2020 年 5 月 材料三: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
材料二:19 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 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
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 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
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 19 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 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
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 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
请回答:
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 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
行为。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7
——摘编自 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10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5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
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7分)
19.(13 分)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
阅读《全球通史》的第八编目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 3页(共 8页) 第 4页(共 4页)
{#{QQABRYAUogiAAAIAAAACUwUSCgOQkhECAIgGwEAUsEABiAFABAA=}#}
………………○………………外………………○………………装………………○………………订………………○………………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内………………○………………装………………○………………订………………○………………线………………○………………
第 5页(共 8页) 第 6页(共 8页)
{#{QQABRYAUogiAAAIAAAACUwUSCgOQkhECAIgGwEAUsEABiAFABAA=}#}
………………○………………金………………○………………成………………○………………学………………○………………校………………○………………
… 学号: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座位号: __
………………○………………内………………○………………装………………○………………订………………○………………线………………○………………
第 7页(共 8页) 第 8页(共 4页)
{#{QQABRYAUogiAAAIAAAACUwUSCgOQkhECAIgGwEAUsEABiAFABAA=}#}
………………○………………外………………○………………装………………○………………订………………○………………线………………○………………
密 封 线 内 不 准 答 题
………………○………………内………………○………………装………………○………………订………………○………………线………………○………………金成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美国学者在《食物:味道的历史》中指出:“约1万年前,近东的人类首先开始种植小麦和大麦等谷物。距今八九千年前,中美洲人率先开始种植玉米和豆子等重要主食,而中国人则是培育稻米的先驱。”这表明( )
A世界农耕起源多元 B世界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
C古代亚洲农业发达 D肚带农业生产具有封闭性
2.亚历山大帝国昙花一现,但亚历山大的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希腊文化传播到东方,东方文化也渗入希腊文化。这说明( )
A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 B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战争
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 D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文明传播
3.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的发展 D帝国的兴起
4.《全球通史》中提到:“6世纪起,中国文明大规模传入日本……那些游历‘天朝’的日本人,作为热情的皈依者,回国后所起的作用更为重大。”这里的“作用更为重大”指的是( )
A.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 B.促使日本初步实现了统一
C.促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D.促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5.16世纪以后,“马尼拉大帆船”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学者认为:“马尼拉大帆船”代表着一条特殊的流通路线,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丝—银”对流。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出( )
A.中国处于对外贸易的中心 B.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 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中外交流
6.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即可得救”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主要是( )
A.否定教皇地位 B.主张建立民族教会
C.推翻了罗马教皇的统治 D.肯定个人在宗教信仰中的地位
7.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没有本领创造出完全合乎理性的未来,也没有能力构建文明社会。法国的启蒙思想则强调唯理主义,把“理性”提高到相当于“上帝”的地步。与英国相比,法国启蒙思想( )
A.举起了反封建专制制度的大旗 B.建立在经验事实的理论基础上
C.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D.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的地位
8.《世界:一部历史》认为,“19世纪末的美国已经照搬了西欧国家的制造业和工业经济,随着大战持续进行,孤立主义政策逐渐变得不切实际,如果不适时参战,战后世界将与美国无缘。”由此可见,一战时期的美国( )
A.与西欧国家经济利益趋同 B.永远放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C.为维护世界和平积极参战 D.谋求匹配经济实力的国际地位
9.参加十月革命的部分人士认为,“这场革命的意义,不只限于一国一地,而是全世界全人类的革命;革命不只为俄国带来了自由与社会主义,进而也将在全世界掀起无产阶级革命”。这一观点旨在说明十月革命( )
A.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B.推翻了封建沙皇专制统治
C.诱发了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 D.促成了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10. 1921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是一种妥协,是苏俄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苏俄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没有坚持下去?其原因引起史学家的极大兴趣,以下原因你认为最有可能的是( )
A.缺乏配套的系统的政治改革 B.缺乏相应的立法保障
C.受马克思主义传统观念影响 D.国内外形势十分严峻
11.1944年7月布雷顿森林会议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连同1947年成立的关贸总协定,共同构筑了支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三大支柱,构建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主宰世界国际经济秩序的基本框架。这一框架的建立( )
A.消除了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危害 B.加强了国际经济的协调和治理
C.使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标志着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
12.1946年1月,杜鲁门在给国务卿贝尔纳斯的——份备忘录中写道:“除非让俄国看到铁拳和听到强硬的语言,否则战争就很难避免;我们不应当再搞什么妥协了……我对哄孩子似的迁就苏联人感到厌倦了。”这说明( )
A.美国将对苏采取强硬政策 B.意识形态影响政府的政策
C.美苏争霸中美国攻势强势 D.两大阵营的斗争日趋激化
13.阅读《1973—1975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与通货膨胀变化表》,表格数据反映当时( )
项目 美 英 联邦德国 法 日
工业生产下降幅度 15.3% 11.2% 12.3% 16.3% 20.8%
通货膨胀 15.3% 43.9% 11.1% 19.1% 32.5%
A.“福利制度”弊端日显 B.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C.“民权运动”逐步兴起 D.“自由放任”弊端暴露
14.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改良旧制往往是挽教危机的重要举措。20世纪80年代,苏联也出现各种危机,为此戈尔巴乔夫进行了政治改革,其主要特征不包括( )
A.否定党的领导地位 B.效仿西方的议会制
C.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 D.用行政命令管理经济
15.“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 )
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
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 D.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16.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对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与建设提供的中国方案。以下属于中国政府率先身体力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举措是( )
①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②设立丝路基金
③倡议设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④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D .①③④ C .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2分。
17.(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工业革命发生后,英国的国民收入由1801年的232百万英镑大幅增至1881年的1051百万英镑,增长了约3.5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45%大幅降至1881年的10.4%,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在1770—1881年间大幅上升,由24%上升至37.6%,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由1770年的31%上升至1881年的52.1%,超过了一半。
——摘编自许兵《工业革命与产业结构演变——基于历史与逻辑的视角》
材料二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70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妇女有283万人,大多集中在纺织业、服装业、帮佣。另外,采矿业、金属业、造纸、印刷、食品、水泥、制砖、玻璃等行业也雇佣了一部分女工。不过,在产业部门工作的女工实际上并不多,约占该年有工作妇女总数的28.30%,在英国女性人口中仅占7.6%左右。
——摘编自张云《从(南方与北方)出发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女性》
材料三 大批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以后,城市的工业和第三产业却不能提供足够的就业岗位来吸纳这些人口,导致失业现象极其严重。流入城市人口的激增,使得城市原有的住房不能满足需要,城市住房十分拥挤。由于城市居住条件太差,导致卫生环境十分恶劣,疾病到处流行。英国工业化初期使用的主要能源是煤炭,煤烟尘和水蒸气的结合,这使伦敦成了世界著名的“雾都”。
——摘编自吴雪《回眸工业时代开端——浅析工业革命影响》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工业革命对英国社会的影响。(5分)
影响:促进了国民收入的增长;推动了英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使女性走出家庭,在生产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启示。(5分)
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要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18.(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酿酒业、酒文化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关系,在东西方都有悠久历史。
材料一:在宋朝的一些重大事件中,无论是“黄袍加身”,还是“雪夜访普”“杯酒释兵权”,都有酒的影子。从《东京梦华录》中的记载可知,北宋时期宫廷宴饮礼节十分繁琐。在东京城的酒肆里,酒客们花钱取乐,酒事活动丰富多彩。在孟元老笔下,北宋东京城酒楼众多,经营有序。酒楼经营者对酒楼中各族各色人等都以礼相待。北宋中期后,东京城的夜市分布范围极广,通宵达旦的夜市为酒客提供了饮酒的便利。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又称“午日节”),古人认为这一天是不祥的“恶日”“毒日”,故在此日举办各种辟邪活动,并饮菖蒲酒。在北宋,无论是皇亲贵胄还是普通百姓,其婚嫁礼都伴随着多种多样的酒事活动。
——摘编自王佳佳《北宋东京城酒文化研究》新乡学院学报2020年5月
材料二:19世纪末,德国葡萄酒法律开始以天然糖分含量作为品质判定的标准,葡萄酒的分级依据放弃了中世纪方式,转而以化学测量评定葡萄汁来对葡萄酒分级。当时一向推崇新教的普鲁士对此大加赞赏,而实际上,德国葡萄酒市场也是一样的想法。在19世纪的最后几十年间,德国业界迎来了“黄金时代”。随着德国的工业化进程,很多新型机器被投入到葡萄园的生产中。在酿酒的过程中,有些人用了一些不诚实的方法,走了一些捷径:用希腊的葡萄干代替德国原产葡萄,或是直接灌装意大利的廉价葡萄酒,甚至掺入糖水……许多诚实守信的酒庄主要求出台新的法规以保护合法权益。1892年,法规通过了第一草案:禁止恶劣的欺骗行为。
——摘编自Reinhard Lowenstein《德国近代葡萄酿酒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东京酒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10分)
特点:国家重大事件与饮酒密切联系;酒文化影响范围广泛;宫廷饮酒礼仪繁琐;世俗酒事丰富多彩;饮酒场所众多,经营规范;夜市的发展为其提供了便利;和传统文化、社会习俗相互结合。
原因: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市场发展;市民阶层兴起,社会生活世俗化;长期以来形成的饮酒文化传统;社会观念开放;文人士大夫受理学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北宋相比德国近代葡萄酒业发展的时代背景。(5分)
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国家统一,市场扩大;农业机械化,原料丰富;近代自然科学进步,化学工业兴起;政治近代化的发展,法律意识增强。
19.(13分)目录是一本书的索引,是全书内容的提纲挈领。
阅读《全球通史》的第八编目录(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表落和成功的世界
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192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42章诸帝国的终止
第43章大同盟、冷战及后果
(1)目录反映出“西方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请列举相应的史实各一例。(4分)
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衰退(萧条):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殖民地的反抗(民族独立运动):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言之有理即可)
(2)根据目录及所学,分析两次世界大战对新的国际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要求:史实准确,表述合理)(5分)
影响: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的关系。二战后以美苏为主导形成了两大阵营,出现了两极格局,世界呈现紧张对峙又相对和平的局势。
(3)该目录反映了世界现代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什么 (4分)
趋势:从战争逐渐走向和平;帝国主义走向衰落等。(言之有理即可)
2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统的美国学派认为,冷战是由苏联引起的,苏联热衷于获得领土,尤其是征服东欧领土。如果苏联没有表现出这种倾向,美国将有可能退回到战前的孤立主义状态。……美国采取遏制苏联扩张的政策是正确的。如果没有美国主动的遏制政策,苏联将继续在欧洲、中东和亚洲扩张。
——赵菊玲《战后世界格局五十年》
材料二:
主题:新兴力量崛起
不结盟运动标志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乔的笑”
材料三:从当今世界的情况看,起因于经济利益的矛盾是基本的、广泛的;起因于领土争端的冲突是长期的、棘手的;起因于民族、宗教问题的纷争有膨胀的趋势,利用民族主义和宗教狂热制造事端的危险性不可低估;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在国际政治、经济和安全领域依然存在并有新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安宁的因素,将会导致地区冲甚至引发局部战争,这是对国际安全新秩序的最大挑战。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美国学者关于“冷战起源”的观点。请运用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冷战起源的原因。(7分)
观点:苏联扩张侵略引发冷战。原因:冷战是美苏意识形态与国家利益冲突的结果,不应该仅归因为苏联的扩张。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崛起的新兴力量有哪些?根据材料三,归纳造成“国际形势迭宕起伏”的原因有哪些?(7分)
新兴力量:欧共体形成或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原因:经济利益,领土争端;民族、宗教问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