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阳泉市盂县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6月期末历史试题(图片版 含答案)
2022一-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
注意平项:
1,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个邮分。考试时问为75分钟,满分5分,共6页
2.答荣全部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第1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臣
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选项的字母标号涂黑。)
1,有人曾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这一评价反映了路文
帝一生的最大作为是
A。开创科举制
B.开通运河
C.统一全国
D.编订户第
2.比较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图是李明将俏朝与秦朝比较后得出的结论,以下内容还
能补充进去的是
隋朝与秦朝的共同点:
A。开创制度
B.科技发达
对外用兵
C.轻徭薄赋
D.缔造盛世
兴修水利工程
二世而亡……
3.《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强调:“凡事皆需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
以不失时(不失农时)为本。”对于其中“本”的理解,正确的是
A.“本”指农业,其他为治国之末
B.重视民生、发展经济是治国之本
C.吸取历史衰亡教训,是君主之本
D.整顿吏治、越减冗员是治国之本
4.据记载,文成公主进藏时,不但有释迦牟尼佛像和奇珍异宝、服装家具、烹饪食材等作为嫁妆,
更有抄带着诗书礼乐、医疗器械、农具良种的学者、乐师、医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简直就是庞
大的文化代表团和扶贫工作队。这反映了
A.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于中央管辖
B.唐与吐蕃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C。唐朝时期昂扬进取的精神风貌
D.唐朝时期开放包容的对外政变
5.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但是,葬役法限制了官僚等的特权,方田
均税法使官僚和大地主不能隐瞒土地和逃避赋税,新法追到他们强烈反对。可见,王安石变法
失败的原因是
A.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
B.变法措施在实施中流于形式
C.宋神宗大力支持反对派
D.新法的保甲法措施动摇了统治秩序
七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6.从10世纪初到13世纪末是我国历史上“民族政权并立时代”,一直至蒙元再次统一全国。下列
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蒙古灭金一西夏灭亡一南宋灭亡一元朝建立
B、西夏灭亡一蒙古灭金一南宋灭亡一元朝建立
C.西夏灭亡一蒙古灭金一元朝建立一南宋灭亡
D.蒙古灭金一西夏灭亡一元朝建立一南宋灭亡
7、历史影视作品是对史实的艺术加工,必须尊重史实。下列历史影视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隋朝匠人采用活字排版印刷
B.唐朝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C.唐朝出售活字印刷书籍
D.宋朝时期人们过节燃放鞭炮
8.《马可·波罗行记》记载:“(泉州)乃不少船舶辐辏之所,(形容船舶聚集很多)诸船运载
种种货物至此,然后分配于蛮子全境。所卸胡椒甚多,若以亚历山大运赴西方诸国者衡之,则
彼数实微乎其微,盖其不及此港百分之一也。”这说明泉州
A.造船技术发达
B.外国使节增多
C.文化生活丰富
D.海上贸易繁荣
9.下面的插图最有可能出自
羽
农作物加工图
問瓷制作图
揲炭采掘困
A.《齐民要术》
B.《天工开物》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10.南京江南贡院,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广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始建于南宋乾道四年
(1168年),经历代修缮扩建,在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清同治年间,仅考试号舍就有20644
间,可接纳2万名考生同时考试。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于1168年
B,科举考试对答卷有严格规定
C.江南地区教育极为兴盛
D.考生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
11.右图是明代《流民图》局部,与该图契合的主题是
A.弘扬了中华传统艺术
B.满洲兴起与清兵入关
C.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D.李自成起义备受拥护
七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试题
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5 C A B B A 6—10 C D D B C 11—15 C A C D B
二、简答题(本题共10分)
16.(1)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历时4年到达天竺,研习佛法10 多年后,携带大量佛经返回长安,并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页献,由他口述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 分)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前后 6 次用了 12 年,但百折不挠、矢志不渝,终于成功,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1 分)特点:对外开放、双向交流、互相学习。(1 分)
(2)第一首诗反映了唐朝的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极大破坏,给人民带来灾难和痛苦。(1 分)第二首诗反映了南宋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1分)特点: 杜甫的诗风淳朴厚重,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抒发悲愤凄婉之情。(1 分)
(3)图三名称: 开元通宝 (1 分)唐高祖李渊 (1 分)图四: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纸币便于携带。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交子,有利于商品的流通。(2分)
三、材料分析题:(本题共2小题,17题10分,18题10分,共20分)
17.(1)新式生产工具:曲辕犁。(1分)
作用:可自如地控制入土深浅,回转省力,适于精耕细作,大大提高了耕作的效率和质量。(1分)拔秧工具:秧马。(1 分)
意义:复种是农业史上的重大变革,使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大大增加了粮食产量。(1分)
(2)成就: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所产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1分)名称:山西的晋商、安徽的徽商。(1 分)
(3)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增加。(1分)
原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清初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根据实际制定恰当的政策;引进人才;引进先进技术;维持地区和平稳定等等。(一点1分,答出1点即可)
18.(1) 变化:从单一的游牧生产转变为半牧半农生产。(2 分)原因:流入契丹地区的大量汉人,带去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游牧业经济自身的脆弱性与不稳定性;朝廷对发展农业经济的支持。(答出2点即可得2 分)
积极影响:使北宋获得了长期的安定;与辽的周边贸易兴旺起来,促进了经济文化交流两国交往增多,民族交融加强。(答出一点即可得 1分)消极影响:社会矛盾更加尖锐,财政负担进一步加重,与辽国的交往也处于被动地位。(答出一点即可得1分)
(3)元朝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参照中原历代王朝的统治方式,建立了一套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一点1分,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
(4) 有战有和,以和为主。(2 分)
探究题(本题共15分)
19.(1)安西都护府: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和在边疆设立管辖机构。唐太宗时期在西突厥地区设立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1分)
宣政院:宣政院是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1分)
澎湖巡检司:元朝时,中央政府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列岛、琉球及其附属岛屿,琉球就是今天的台湾。中国历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澎湖巡检司。(1分)
金奔巴瓶:乾隆帝时制定了“金瓶掣签”制度,规定了西藏喇嘛教活佛转世的人选,必须用中央颁发的金奔巴瓶抽签决定,由驻藏大臣监督等,这些措施稳定了西藏的政局,进一步使西藏成为祖国不可分割的领土。(1分)
(2)戚继光的情怀和抱负:不追求个人名利,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怀。(1分)性质:一场反侵略的战争。(1分)
(3)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分) 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1分)
(4)(7分)示例:集权·统治
我国古代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
唐朝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由三省长官分割宰相权力;北宋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元朝设中书省,设正副宰相多名,共同掌管全国的行政事务。可知这一时期皇帝通过分割或分化宰相的权力,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明太相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明成祖建立内阁,帮助皇帝批阅文件,处理政务。……
综上,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统治者不断强化中央集权,来巩固统治。
评分说明:围绕主题,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关系清晰,观点论述与主题建立联系,并紧扣文章主题进行解释和扩展可得7分。欠缺则逐条减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