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河北区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含答案)
河北区2022—2023 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练习
历 史
开卷考试;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60 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 5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要求:请将答案按序号填写到第 5 页的答题格内。
1.右面示意图中括号处应填入
A.分封制度
B.察举制度
C.刺史制度
D.科举制度
2.“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
描述的是
A.翻车 B.筒车 C.秧马 D.曲辕犁
3.“盛唐气象”是对唐朝社会高度繁荣的一种概括,下列能够体现“盛唐气象”的有
①完善的政治体制 ②农业生产技术提高
③“和同为一家” ④重文轻武的风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宋朝将全国划分为若干路,“路”是当时地方最高一级行政区,在“路”设立多个互
不统属的机构,如转运司等,他们掌管财政等事务,共同治理州县。这种管理方式
A.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B.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C.埋下了藩镇割据的隐患 D.强化了宋朝的中央集权
5.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
与守臣(指知州、知府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据此可知,通判的作用是
A.收归地方财赋于中央 B.分散知州的权力
C.防止宰相的权力过大 D.超越知州的权力
6.宋朝的全国总人口突破一亿,大体是盛唐的两倍。宋朝的粮食亩产量特别是长江流域
的亩产量达到了两至三石,也基本是唐代的两倍多。由此可见
A.宋朝时生产力有显著进步 B.唐宋的经济部门仅限于农业
C.唐朝重文轻武致粮食减产 D.宋朝粮食增幅低于人口增长
七年级历史第 1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7.研读下面材料,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 ——《史记》
苏湖熟,天下足。 ——宋代流行的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A.南宋都城临安是南方政治中心 B.南宋时期江南人口大量增加
C.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南宋时期江南一直比较富庶
8.元朝疆域空前辽阔,各民族间交融得到进一步发展。建立元朝的民族是
A.契丹族 B.蒙古族 C.党项族 D.女真族
9.为有效治理辽阔的疆域,元朝创立了
A.郡县制度 B.行省制度 C.刺史制度 D.八旗制度
10.风俗图《瓦子内说书》中的配诗写道:“闲听瓦内讲评书,粉怪传奇胜翻读,打诨
烟花皆悦众,全凭利口誉京都。”诗句反映了北宋
A.市民文化生活丰富 B.商业发展高度繁荣
C.已经打破市坊分区 D.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11.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清朝
12.《史记》和《资治通鉴》并列为中国史学的不朽巨著。下列历史事实,有可能被这
两部著作同时记录的是
A.夏朝建立 B.北朝贾思勰撰写《齐民要术》
C.秦灭六国 D.明朝李时珍编写《本草纲目》
13.下面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确立与强化示意图。其中相关措施不符合史实的是
A.秦朝 B.汉朝 C.明朝 D.清朝
七年级历史第 2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14.2021 年 5 月,月球表面新增 8 个中国地名,其中一处用中国古代科学家宋应星的名
字命名。宋应星的主要贡献是
A.编写《天工开物》 B.开创中医临床理论
C.写作《农政全书》 D.推进圆周率精确度
15.北京城以宫城为中心,由唯一的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对称展开。明北京城的这一
设计突出显示了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皇权的核心地位
C.军机处总揽朝政 D.封建统治的衰落
16.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是在
A.1662 年 B.1684 年 C.1727 年 D.1885 年
17.与下表史实均相关的地区是
朝代 史实
唐朝 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元朝 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A.西藏 B.新疆 C.台湾 D.南海
18.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的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雅克萨之战,
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
的是
A.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B.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19.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其中有些颇具规模,如江宁著名的机户李扁担、李
东阳等,都各自拥有织机五六百张;佛山镇经营棉织业的手工工场达 2500 家,织工
超过 50000 人。上述现象出现在
A.南宋时期 B.明朝前期 C.明朝后期 D.清朝前期
七年级历史第 3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20.右下图为清朝宫廷画家徐扬用了 24 年时间创作的《盛世滋生图》(局部),画面描
绘了乾隆时苏州
A.繁华的市井风情
B.科举考试的盛况
C.农业的快速发展
D.市坊的严格分离
21.康熙年间,苏南地区每亩地价银四五两,米每升钱七文。到乾隆中后期,地价增至
七八两至十余两,米价上涨四至五倍。康乾时期地价、米价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快速增长 B.闭关政策推行
C.官僚机构臃肿 D.君主专制强化
22.中国古代有一中央机构,保密性较强,不是法定的独立的政府衙门。它一方面可参
议军国大政,另一方面又是一个摘抄辑录的秘书部门。该机构是
A.中书省 B.军机处 C.宣政院 D.市舶司
23.清代旧例:凡内地商人赴外洋者,必戚里具结状,限往返期,逾限者连坐。……过
三年不归者,不听回籍。这体现了清朝采取的政策是
A.垄断商业 B.鼓励贸易
C.严厉限制海上贸易 D.重农抑商
24.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奢靡与丑陋,
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著作是
A.《西游记》 B.《水浒传》 C.《三国演义》 D.《红楼梦》
25.如果让你制作一张以“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手抄报,下列素材可以入选的有
①张仲景发展预防疾病的“治未病”的思想
②李白创作的具有浓郁浪漫情怀的诗歌
③促进世界远洋航海技术发展的指南针
④深受群众喜爱的中国国粹——京剧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七年级历史第 4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选择题答题格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50 分)
二
题 号 总 分
26 27 28
得 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道小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6 分,
共 50 分。
26.(16 分)宋朝在政治、经济、科技等方面出现了深刻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抑制武将势力,巩固皇位,宋太祖利用宴会“杯酒释兵权”,剥夺宿将
石守信等统领禁军的权力……与轻武相对,大力抬高文官、士人地位,提倡文治。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宋朝采取的基本政策。(2 分)
材料二 宋代的纸币是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币
制。……这对货物和服务的买卖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高效的、有利可图的和方便的发
明。
——(德)迪特·库恩《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
(2)材料二中的“世界历史上首次在一国国民经济中使用的纸质货币”的名称是
什么?依据材料二及所学,分析该纸币使用的积极意义。(6分)
七年级历史第 5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材料三 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其中的三项——印刷术、指南针、
火药,在宋朝有了划时代的突破。……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
态。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与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并称四大发明的另一
项发明。任选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项发明中的一项,说明其对世界发展的贡献。(4
分)
(4)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但也有学者认为宋朝是“积
贫积弱”的时代。请选取其中一种观点,用史实加以说明。(4分)
27.(18 分)寻访历史古迹,可以提升历史素养。下面是某学习小组设计的游学活动
路线图,请你一起参与。
甘肃嘉峪关
河南洛阳
陕西咸阳 浙江余姚
西藏拉萨
七年级历史第 6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第一站: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
(1)河姆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是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之一。写出同
时期黄河流域代表性的古人类遗址的名称。(2分)
第二站:河南洛阳·龙门石窟
(2)龙门石窟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写出建立北魏政权的民族,简述北魏孝文
帝改革产生的影响。(6分)
第三站:陕西咸阳·昭陵
(3)昭陵是唐太宗和长孙皇后的合葬墓。唐太宗时期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指出
当时的民族政策。(2分)
第四站:甘肃·嘉峪关
(4)嘉峪关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位于明长城的西端。指出修筑长城的目的,谈
谈其发挥的作用。(4分)
第五站:西藏拉萨·布达拉宫
(5)布达拉宫在清朝是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1793 年,清朝规范了西藏地方
行政体制和法规,请写出与此相关的章程。(2分)
(6)请你为此次游学活动拟定一个合适的历史主题。(2 分)
七年级历史第 7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
28.(16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路线示意图
(1)依据材料一,逐条归纳图中的历史信息。(6分)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2)为什么说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6分)
(3)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其反映的历史现象的共同之处。结合时代背景,说明
二者的共同作用。(4分)
七年级历史第 8页(共 8 页)
{#{QQABLYIUggAAAhBAAABCUwUgCEEQkhGCCIgGBAAcMEIByQFABAA=}#}河北区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期末练习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A D B A C B B A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A B D A C D A A B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50分。
26.(16分)
(1)重文轻武政策。(2分)
(2)“交子”。(2分)携带方便,促进了商业交流,有利于工商业发展。(4分)
(3)造纸术。(2分)印刷术: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火药:中国发明的火药传入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任答一项即可,2分)
(4)繁荣和创造的黄金时代:两宋时期,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社会经济蓬勃发展,国内外贸易空前繁荣,科技发明取得重大成就,文学艺术硕果累累等方面列举史实加以阐述即可。(4分,答出两点即可)
“积贫积弱”的时代:从军队战斗力弱,官吏冗余等方面论述即可。(4分,答出两点即可)
27.(18分)
(1)半坡遗址。(2分)
(2)鲜卑族。(2分)促进了民族交融,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分)
(3)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4)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2分)对蒙古贵族南下侵扰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长城处于北方游牧地区与农耕地区的连接线上,在长城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区,建立了许多农贸场所,使长城同时成为各民族交往的纽带等。(答出一点即可,2分)
(5)《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2分)
(6)示例: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等。(符合题意即可,2分)
28.(16分)
(1)西汉时张骞出使西域;从长安出发,经过玉门关、阳关等地,到达西域;路途遥远等。(6分)
(2)1405—1433年,郑和率船队7次下“西洋”,规模之浩大,在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郑和船队先后到达亚洲和非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达到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郑和的远航,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不仅增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和地区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来,而且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为人类的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6分)
(3)共同之处:政府支持;主动交流;官方组织等。(2分)共同作用:开拓了交通线;促进了中外交流;展现了大国风度等。(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