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24春季联考高三(243575D)历史
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24春季联考高三(243575D)历史试卷答案,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24春季联考高三(243575D)历史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我们
辽宁省凌源市普通高中2024春季联考高三(243575D)历史试卷答案
以下是该试卷的部分内容或者是答案亦或者啥也没有,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3.南北朝时期,包括少数民族在内的各个政权都自认为是“中国”。前秦皇帝苻坚提到氐羌部落时说:“彼种落杂居,不相统一,不能为中国大患。”这说明当时A.民族关系日渐平等B.儒学主流地位动摇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北方政局相对稳定
1.《论语·子张》中记载:“子张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韩非子》中有:“臣以为人生必事君养亲,事君养亲不可以恬淡。”据此可知,两者A.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B.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C.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D.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
2.孟子认为,“礼义”的端倪天然为人所有,“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义之端也”:而荀子则认为“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这说明荀子认为“礼义”().A.属于外在制约B.有违于道义C.导致社会失序D.缺乏可行性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