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开滦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
参考答案:
1.C2.C3.B4.D5.A6.A7.A8.C9.B10.B11.A12.B13.D14.C15.D
16.B17.B18.D19.C20.B21.D22.B23.D24.C25.B26.B27.C28.B29.B
30.C31.C32.A33.A34.C35.A
36.(1)特点:历史悠久;无成文宪法;君主立宪制;渐进完善;意义深远。(任意三点)3
(2)英国:通过妥协和改革的方式渐进,过程相对缓和;代议制君主立宪制日趋完善。4
法国:过程激烈,政局动荡;共和制和帝制反复较量。4
(3)认识:宪政实施要结合各国国情;思想启蒙是宪政的先导;追求宪政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任意一点)2
37.(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2
措施:允许私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借制、租让制等形式在经济部门中引入外国资本。2
(2)改变: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所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6
(3)理由:轻重工业发展比例失调;忽视现代经济关键部门;没有调动企业和生产者的创造性和积极性。3
启示:经济政策要符合国情;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水平;适时调整经济政策;注重经济均衡发展;重视调动生产者积极性。4(
A
.
大小封建主都是国王的直接附庸
C
.各阶层之间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
)唐山市开滦二中 2022-2023 学年高一下学期 6 月月考历史试题
(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75 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 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即可。
第 I 卷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古埃及人利用尼罗河定期泛滥造就的肥沃土壤发展了农业,观察尼罗河水定期泛滥的规律,制 定了太阳历。古希腊人因为粮食种植业的欠发达而高度依赖商贸活动,并不断进行海外殖民扩张创 建新的城邦。这说明 ( )
A .农业经济是文明发展的基础 B .商业经济具有明显的扩张性
C .地理环境影响世界文明发展 D .世界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点
2 .波斯帝国的贵族百姓都是国王的仆从,国王通过遍布帝国境内的道路、通讯系统,加强对地方 控制。同时其境内亚美尼亚村庄和希腊人城市的历史表明,公民权的授予、治理方式的选择等内部 的事务,都由村庄或者城市自主决定。这表明波斯帝国 ( )
A .大力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 .建立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
C .中央集权和地方自治相结合 D .继承了希腊城邦的政治遗产
3 .有学者指出:“ (欧洲中世纪城市) 骄傲地实施自治,同周围乡村清楚地分开 … …城镇里的社会 风气欢迎有抱负和才能的人。有着不同社会地位和财富的人在新的组织中联合起来,组成了行会、 大学。”据此可知,欧洲中世纪城市 ( )
A .以城邦的形式存在 B .孕育了近代社会因素
C .推动了欧洲工业化 D .消除了阶级间的界限
4 .对下面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示意图中各阶层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 )
B .小封建主通过服劳役和耕种向国王效忠
D .大小封建主之间构成领主与附庸的关系
5 .阿拉伯作家萨阿立比 (960- 1038) 在《珍闻谐趣之书》中写道:“被俘的中国士兵..... 中间有些以 造纸为业的人,由是设厂造纸,驰名远近......造纸既盛,抄写方便,不仅利济一方,实为全世界人 类造福。”这一记载最能反映出阿拉伯帝国 ( )
A .积极吸收域外文明成果 B .企图征服并占领中国
C .成为沟通东西方的桥梁 D .鼓励旅行家四处游历
6 .唐朝初年, 日本遣唐使来到中国,学习中国的文化和典章制度,对大化改新起到了重要作用。 经过大化改新, 日本发生的实质性变化是 ( )
A .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B .引进中国先进的政治制度
C .幕府掌握国家实权 D .确立君主立宪制度
7 .古城马丘比丘坐落于安第斯山脉陡峭狭窄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 9 万平方米,下城区是农民的 住房,上城区则是为贵族设计的宫殿和庙宇。石头房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采用的巨大石块来自于 山下 600 米的采石场。 由此推测,印加文化 ( )
A .存在有效的组织动员机制 B .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地区
C .迈入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 D .建筑技艺高超传播世界
8 .美洲的许多现有地名来自西方殖民者,如麦哲伦海峡之名源于首次环球航行的船队率领者,伊 斯帕尼奥拉在西班牙语中有“小西班牙”之意,圣萨尔瓦多则意为“救世主” 。这类现象反映了新航路 开辟 ( )
A .加速了美洲开发 B .推动了西班牙的崛起
C .伴随着文化输出 D .以传播基督教为宗旨
9 .据记载,西欧的探险者们将新发现的岛屿、海域等地理名称,大多以“圣××”“圣×××”来命名。这 反映出,新航路的开辟 ( )
A .具有开拓新市场意愿 B .带有宗教扩张
C .丰富了人类地理知识 D .得到王室支持
10.16 世纪早期,意大利的热那亚人开始从葡萄牙人那儿购买胡椒,甚至威尼斯人在 1515 年为了 完成老客户的订单也被迫在葡萄牙的里斯本购买胡椒。这一事实表明,当时 ( )
A .葡萄牙已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B .欧洲贸易格局发生变化
C .地中海沿岸对香料需求增长 D .成功开辟跨大西洋航路
11.为了吸引英国人移民美洲,开发殖民地,英王詹姆士一世于 1606 年颁布了弗吉尼亚殖民宪章。 宪章中承诺,所有居住在该殖民地的英国人,都可以享有和英国本土居民同等的权利与自由。这一 承诺 ( )
A .反映了新大陆对英国移民吸引力不足 B .促进了殖民地的近代化
第 1页 共 8页 ◎ 第 2页 共 8页
(
B
.
利
于德意志民族国家的形成
D
.提倡关注人本身与现世世
界
)C .保障了西方的殖民活动 D .使北美成为英国的殖民地
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造成的。危机期间,单靠私人垄断和自发市场机制已无 法缓解矛盾,只有国家才能充当挽救危机的“救世主” 。下列属于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针对此现 象采取的措施有 ( )
①加大政府在公共事业领域的开支 ②放弃市场机制
③制定经济发展计划,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④抑制消费需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③
13.有学者指出,所谓的“文艺复兴人” ,在行为、预设及理念方面比我们以为的还要传统,也比他 们自认的传统很多。他们在许多方面离他们自以为亲近的古罗马很远,离他们自以为远的中世纪很 近,很难摆脱中世纪文化的影响。该学者意在强调 ( )
A .文艺复兴群体自我认识模糊 B .古希腊罗马文化影响力有限
C .思想观念的改造具有两面性 D .文化发展是在传承中的突破
14.《西方美学史》写道,法国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朝后看,它为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1794 年) 作了思想准备。这一说法分别是基于,启蒙运动 ( )
A .鼓励及时行乐,侣导分权制衡 B .推动科学革命,呼唤开明君主
C .传承人文精神,绘就制度蓝图 D .强调理性思考,主张自由竞争
15.下表为部分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据此可知,他们 ( )
思想家 思想主张
孟德斯鸠 强调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相互监督、制衡。
伏尔泰 寄希望于“开明”君主进行改革,建立君主立宪制。
卢梭 主张主权在民。
亚当 ·斯密 认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和衡量价值的尺度,主张自由竞争。
康德 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主张民主、 自由、平等。
A .以反对政府对人的干预为出发点 B .将批判的矛头指向宗教神权统治
C .反对君主制度,主张自由民主平等 D .为资本主义制度建立作了理论准备
16.14— 18 世纪,欧洲相继发生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旨在反抗封建统治和 教会禁锢,产生了许多革命性的认识。其中,动摇了封建神学基础的是 ( )
A .“地球中心说” B .“太阳中心说” C .“人文主义” D .“因信称义”
17.1520 年,马丁 ·路德发表《致德意志民族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主张基督教贵族“应该发号施令, 从此不准任何俸禄再落入罗马手中,并且以后一切委任都不得从罗马领受,所有的教士职位都应该 脱离那暴虐的教皇,并且要恢复地方主教的职权” 。这一主张 ( )
第 3页 共 8页
A .打破了基督教会的思想束缚
C .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18.史学家评论西方某一思想解放运动时说:“一方面,它将对腐朽制度的仇恨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 完全对立起来;另一方面,它把自然问题同社会问题视为性质上近似的问题。”这一思想解放运动的 精神内核是 ( )
A .平等 B . 自由 C .法治 D .理性
19.从古希腊罗马到中世纪的漫长岁月里,人们普遍认为历史和人类社会是循环往复的。但 17 世 纪以来,越来越多的思想家认为,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不停地走向进步。这一变化 ( )
A .建立起一种全新的宇宙观 B .深受宗教改革运动影响
C .反映理性至上的时代主题 D .强调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20.下图为 15- 19 世纪世界各主要地区人口变化示意图。关于人口变化的原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中国与印度人口增长主要在于欧洲移民进入
B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是欧洲人口增长根本原因
C .屠杀和外来传染病是非洲 19 世纪人口下降的主因
D .生产力迅速提高是拉丁美洲 19 世纪人口增长根源
21.19 世纪 60 年代,德国产业工人的数量约为 200 万,1882 年增至 410 万, 占就业人数的 45%。 与此同时,德国工人组织起来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诉求,1863 年,他们建立起全德工人联合会,1875 年又建立起统一的德国工人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这可用来说明 ( )
A .德国成为国际工人运动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在德国得到广泛传播
C .工业革命改变德国阶级结构 D .经济发展助长德国工人政治诉求
22.下表是 1860 年和 1900 年英、德、美、中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图,图中变 化说明 ( )
◎ 第 4页 共 8页
(
A
.制度变革推动经济发展
C
.
美
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
)
B .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
D .各国工业均呈上升趋势
23.列宁把巴黎公社的主要历史经验归纳为“摧毁官僚军事国家机器” ,并代之以“更完全的民主”“国 家官员更成为不过是执行我们委托的工作人员” ,是“负有责任的、可以撤换的而且是领取普通薪金 的监工和会计” 。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 )
A .将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B .推翻了法国资产阶级的统治
C .受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 D .体现了建设新型政权的探索
24.尼日利亚国家首脑曾抱怨:我们境内的某些部族,在几内亚能找到一部分,在塞拉利昂也能找 到一部分,可能在利比亚还有一部分。我们却无可奈何。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 )
A .非洲各民族杂居的现实 B .非洲经济具有分散性
C .列强对非洲的殖民侵略 D .非洲国家间战乱频繁
25.1894 年,埃塞俄比亚皇帝孟尼利克二世面对意大利的侵略,一方面动员民众,保家卫国,另一 方面,也力图依靠法国、沙俄等获得支援,最终亲自率军战胜了意军。这反映了 ( )
A .埃塞俄比亚强大的国力 B .孟尼利克灵活的斗争策略
C .意大利军队的软弱无能 D .埃塞俄比亚民族意识觉醒
26.1918 年 1 月,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战后和平计划,包括:一战后的世界应该是一个开放的世界, 包括贸易的开放和海洋的开放;各国要裁减军备;要建立国际联盟,以保各国安全。其动机是 ( )
A .促使美国尽快加入国际联盟 B .维护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
C .倡导民族自决结束委任统治 D .调节英法德之间尖锐矛盾
27.1918 年,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斯写下了对即将到来的世界的非凡预测:“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 局,也是一个开端。世界上较蒙昧的人们决不再仅仅占据他们以前所占据的地方”。“非凡预测”指的 是 ( )
A .社会主义革命兴起 B .殖民扩张愈演愈烈
C .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D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8.列宁在一次演讲中说:“这个革命的意义首先在于我们将拥有一个苏维埃政府,… …被压迫的群 众将亲自建立政权,旧的国家机构将被彻底打碎,而新的管理机构即苏维埃组织将建立起来。”对该 材料信息的理解准确的是 ( )
A .材料中“革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蕴含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
C .这个“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沙皇政权 D .在十月革命中出现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29.列宁谈到马克思时说:“凡是人类思想所建树的一切,他都放在工人运动中检验过,并重新加以 探讨,加以批判,从而得出了那些被资产阶级狭隘性所限制或被资产阶级偏见束缚住的人所不能得 出的结论。”这一论述可用于说明 ( )
A .资产阶级阻碍了思想的进步 B .工人运动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C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重要性 D .工人阶级代表人类文明的方向
30.美国记者约翰.里德说:“布尔什维克成功的唯一原因在于,他们实现了最基层百姓那普通而又 单纯的愿望,号召他们起来摧毁了旧制度,在旧制度上构建起了新制度的框架。”这“新制度”准确的 理解是 ( )
A .片面发展重工业 B .新经济政策 C .社会主义制度 D .余粮收集制度
31.1929 年,苏联用短短 10 个月的时间建成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1930 年,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 生产的第一台拖拉机下线。此后几年,该厂成为了苏联最大的拖拉机厂,同时也是苏联大型坦克生 产中心之一。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的建成,是由于苏联推行 ( )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农业集体化运动
C .社会主义工业化 D .石油行业国有化
32.1926— 1927 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
1920 年,朝鲜劳动共济会作为第一个革命的工会组织在汉城成立;20 世纪二三十年代,阿根廷工 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上述民族革命运动反映了 ( )
A .无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 .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C .国际工人运动的联合 D .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33.圣雄甘地认为,西方工业文明带来的不仅是人类道德的堕落,而且毁灭了整个印度传统社会的 经济秩序。他以为独立后的印度决不能建立以工业文明为模式的西方式社会,着重恢复传统的农业 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他理想中的社会是重建印度文明基础之上的非暴力社会。甘地的良苦 用心旨在 ( )
A .为实现民族独立而进行社会动员 B .以逆现代化手段改造印度的经济
C .避免印度重复西方工业化的老路 D .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具有印度特色
34.二战之前,西方帝国主义势力极端敌视苏联,多次对其进行武装干涉。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 这种敌视有所改变,1934 年,苏联应邀进入国联,但合作的障碍仍然存在。而罗斯福在安排二战后 的蓝图时,不仅承认了苏联的大国地位和社会主义的影响,还将苏联看作第一谈判对象,希望在战 后与其加强合作。这一转变表明 ( )
A .美、苏的国家利益趋于一致 B .社会主义被西方国家完全接纳
C .二战提升了苏联的国际地位 D .二战激发了人们对和平的向往
35.1935 年 3 月,苏法两国在巴黎签订了《苏法互助条约》,翌年生效,有效期为 5 年。条约的主 要内容是:当苏法任何一方成为欧洲国家的侵略对象时,两国保证立即相互进行支援和协助。该条 约 ( )
A .反映了国家利益超越了意识形态的对立 B .体现了绥靖政策已在欧洲局部地区出现
C .有利于苏联打造和平环境完成一五计划 D .推动了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独裁统治
第 5页 共 8页 ◎ 第 6页 共 8页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 30 分) 36.宪政是以宪法为中心的民主政治,即民主与法治结合的政权组织形式。 材料一 英国拥有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立宪和代议制政府,但缺少成文宪法让它在现代国家 中显得与众不同。 自 1688 年“光荣革命”以来,英国逐渐发展出一种稳定的宪制,它铭记着君主、上 院和下院的联合主权,同时也在捍卫人民的自由,并且让立法机构越来越多地对不断扩大的选民负 责。直到20 世纪晚期,这套宪法在内广受拥戴,在外深受赞赏。 ——摘编自【英】哈利.T.狄金森《现代英国宪法:改进或颠覆》 材料二 表 2 是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发展的简要历程。 表 2
英 国 ①1688 年光荣革命,通过妥协不流血德和平手段,英国君主立宪制逐步建立起来。②1689 年《权利法案》限制王权,明确了议会至上原则。 ③1701年《王位继承法》进一步限制王权。 ④18 世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英王统而不治。 ⑤1832 年议会改革, 以妥协方式扩大民主。 ⑥1867 和 1884 年英国两次议会改革, 民主制日趋完善。
法 国 ①1789 年巴黎人民武装起义。法国大革命爆发。②1791 年宪法,宣布法国为君主立宪制 国家。 ③1792 年巴黎人民第二次武装起义,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④1804 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制订拿破仑宪法。 ⑤1815 年波旁王朝复辟,颁布钦定宪法。 ⑥1848 年二月革命,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⑦1852 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⑧1871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⑨1875 年法国议会通过宪法,确立了共和制。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宪政的特点。(3 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法两国代议制确立过程中各自呈现的特点。(8 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宪政实施的认识。(2 分)
第 7页 共 8页 ◎
37.对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人们一直有不同的评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 1921 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 法来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1921 年春天的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 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的阵地上去,从“强攻”转为“围攻”……如果我们不能实 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 … 从理论到实践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摘编自叶书宗《关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
材料三 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 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 付出代价;为轻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 (如信息、电子和通信) 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 竞争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
——据[俄]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整理 (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强攻”“围攻”所对应的政策,并举出苏俄工业上“退回到 国家资本主义”的措施。(4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 。(6 分)
(2) 根据材料三,概括普京认为这种困难的经济和社会状况是“苏联式的经济造成的后果”的理由。综 合上述材料谈谈苏联经济建设带给我们的启示。(7)
第 8页 共 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