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江西省赣州地区2022-2023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三)历史试题(答案)

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历史(三)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唐朝许多文人把从军入幕作为建功立业的途径,所以有杨炯《从军行》“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说法。宋代则不同,“作相须读书人”。《宋史》记载宋太宗对于文笔并不好的赵昌国也破格录取,“特赐及第以劝来者”。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宋代
A. 扩大文人建功途径 B.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C. 完善科举选官制度 D. 众设其官分散权力
2. 晚清时期的中国,危机此起彼伏。伴随着外国侵略的加剧,中国边疆区面临着一系列严峻挑战。19世纪中晚期的中国,哪些区域陷入边疆危机之中?
①西北地区②西南地区③东南海疆④北部海疆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3. 在明代,庶民袖小衣短,“去地五寸”;生员袖大衣长,“去地一寸”,体现斯文之气,且其服饰颜色和制式内含“比德于玉”“规言矩行”等意。这反映了当时
A. 儒家思想规范社会生活 B. 科举制度限制社会流动
C. 社会等级结构日益固化 D. 市民文化突破礼制限定
4. 小亚细亚是一个历史的名称,其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土耳其共和国,是联结亚欧大陆的通道。自公元1世纪起,这里先后处于几个跨洲大帝国的统治之下。按照时间顺序,依次是
A.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
B. 拜占庭帝国、阿拉伯帝国、罗马帝国、奥斯曼帝国
C. 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奥斯曼帝国、阿拉伯帝国
D. 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奥斯曼帝国、拜占庭帝国
5. 科技发展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在享受工业化成果时,也造成了环境污染。下图现象直接源于
A.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B. 蒸汽机车的发明
C. 发电机的发明和运用 D. 化学工业的发展
6.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更多的国家愈加重视本国自然资源的使用和维护。为此,很多国家实行了国有化,力求把某些重要原料掌握在本国政府手中。这说明
A.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力度加大 B. 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必要性
C. 维护国家根本利益反对合作 D. 抢夺资源成为各国的首要任务
7. 侯建新教授指出,中国与西欧的“封建”不应被视作相同的概念,“就中西中古社会而言则属于前近代时期不同的社会形式,不应该贴上同一个标签”。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 中西“封建”没有任何相似之处 B. 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体系更加完善
C. 东西方社会制度发展有很多差异 D. 西欧封建制度利于近代社会到来
8. 下表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法律条文,这体现了中国古代
出处 法律条文
汉简《二年律令告律》 “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
《唐律疏议斗讼律》 “告祖父母、父母者,绞”
《大明律》 “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
《大清律例刑律诉讼》 “亲属相为容隐”
A. 逐渐强化血缘关系 B. 法律与公德融为一体
C. 儒家伦理观法律化 D. 封建等级秩序日趋固化
9.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按照“士、农、工、商”实行“四民分居管理”,并在春、夏、秋分别进行“书比”“月程“大稽”的统计工作。秦国实行名籍制度,对“境内仓,口之数,壮男、壮女之数,老、弱之数“等了解得相当清楚。上述做法
A.建立了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机制
B. 实现了国家政权对社会基层的控制
C. 迟滞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发展
D. 瓦解了政治领域的等级秩序
10. 英国的煤产量从1770年的600万吨上升到1800年的1200万吨,进而上升到1861年的5700万吨。同样,英国的铁产量从1770年的5万吨增长到1800年的13万吨,进而增长到1861年的380万吨。煤铁的这一发展趋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 B. 机器生产动力的革新
C. 新式能源的广泛应用 D. 殖民扩张的不断加剧
11. 右图反映了我国当时
A. 城市化进程长期处于停滞不前状态 B. 工业化与城市化呈正比例增长关系
C. 工业优先战略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D. 工业发展对城市化产生了消极影响
12.2020“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引发全社会对疫病原因的关注。在古代社会,疫病因其发病急骤、传染性强、病情凶险,对人类生存构成重大威胁。据史料统计,中国两宋时期发生的90多次疫病中,两宋的首都汴京和临安(今开封和杭州)及其附近地区就发生了20多次。两宋首都地区疫病频发
A. 可能与宋代特殊的驻军制度有关 B. 源于商贸繁荣人口过分聚居城市
C. 说明市坊制打破后环境问题严重 D. 是民众崇信佛教而放任疫情造成
13. 1870年,随曾国藩到天津查办教案的幕僚,刚一到津城就一边批判津城“华夷杂处,市侩充塞,故城市全无清雅之气”,一边又相约游“紫竹林”(租界)吃洋点心、打台球、登轮船。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
A. 近代天津开埠后受到西方物质文明的影响
B. 满清官员对西方物质文明十分推崇
C. 天津是当时中国近代化程度最高的城市
D. 华夷杂处是天津教案的发生重要原因
14. 以“陆地之间”海而著称的地中海被冠以多种称呼:“伟大的海”“堕落的海”“智慧之海”“贸易之海”等,不同的称呼反映了人们对地中海历史的不同理解,其中对“贸易之海”的理解相对准确的是
A. 在古代地中海的贸易地位不是很重要
B. 近代以来地中海的贸易地位有所上升
C. 地中海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发展地
D. 近代以来地中海失去贸易中心的地位
15. 《秦律》在量刑.上根据不同的犯罪情节和认罪情况实行从重从轻原则,教唆类犯罪、集团犯罪、累犯、预谋犯罪往往从重,案发前自首、主动消除犯罪后果者从轻,并且区分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这表明秦律
A. 在法条中渗透-定的理性倾向 B. 立足于“轻罪重罚”的量刑原则
C. 推动法律中野蛮逐渐走向文明 D. 体现出较为明显的“仁政”理念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在日本文化史上称为“唐风时代”。日本文人以读唐诗做汉诗为荣,书法和绘画也多取法唐代。国学中讲授的课程以儒家经典为主。
材料二 日本在7-8世纪利用汉字创造了本国的字母假名。
材料三 大化改新大量吸取了唐代的文化制度,但是日本没有建立宦官制度,也没有吸收中国传统的“易姓革命”的思想。
(1)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大化改新后的一段时期为什么称为“唐风时代”?(2分)
(2)上述三则材料反映了当时文化落后的日本对吸收先进的中国文化抱什么态度和方法?(4分)
(3)材料反映了日本民族怎样的特点?这一特点对当时日本历史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5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但是商鞅打破传统的选官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官位。汉高祖多次下诏让各地官员举荐贤人能士,帮助朝廷治理国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制度。
——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
材料二 英国财政大臣罗金厄姆为了扩大内阁的权力,于1782年推动议会通过《文官定员法案》等法案,限制国王恩赐官职的权力,把任命文官的权力从国王之手转入到内阁各部门负责人的手中。1805年,财政部还首先设立了常务次官,常务次官不随执政党的更替而更替,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此次改革是英国的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涉及职业道德操守、专业化、任用制度等方面,其首要意义在于将文官及整个文官体系完全纳入了议会的领导之下。
——摘编自肖俊《渐进的制度文明:英国文官制度的历史与贡献》
材料三 19世纪中叶,英国完成了工业革命,工业资产阶级及其代言人要求建立一个廉洁、高效的政府,从政治上促进本国经济发展。1855年,在议会专门委员会作出的调查报告基础上,英国颁布文官制度改革令,将国王、少数政治寡头和高级文官的恩赐官职特权转交到文官委员会,真正的开始采用考试录用的办法选拔任用文官。1870年,政府继续颁布改革法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晋升依政绩而定。英国文官制度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通过上述两道法令确定下来,从而标志着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摘编自阎照祥著《英国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简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主要发展演变脉络。(5分)
(2)据材料二,概括英国第一次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成就,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此次改革的政治因素。(5分)
(3)据材料三,概括19世纪中期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武汉长江大桥是新中国在长江上建造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大桥,也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点建设项目。毛泽东豪迈地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已经成为新中国的国家记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发展史上的伟大奇迹,无论是中国历史上,还是世界历史上,都是一部感天动地的奋斗史诗。
结合史实阐释一则新中国的“国家记忆”。(要求:体现国家意义,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我们需要提高对“现代化”概念的综合性的理解。已经为人们很熟悉的“现代化包括器物、制度与观念三个层面”这句话,在很多学者那里,“器物”被解释为经济,“制度”被解释为政治,“观念”被解释为文化,于是现代化就被解释为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现代化。“层面”被“方面”取代,物质(器物)的内容与制度的、观念的内容被割裂开来,“经济现代化”被突出地强调……而从综合思维的角度看,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着不同的层面。比如:政治现代化、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等方面,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或领城)都包含着物质(器物)制度和观念三个层面。
——尹保云《经济现代化的三个标准》
材料二 对现有其他政党,应采取独立的攻击的政策……我们应始终站在完全独立的立场上,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
——《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1年7月)
材料三 中国现有的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一个革命的党……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一个大群众的党,以应目前革命之需要。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曾感此必要,遵行此议决。
——《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1923年6月)
材料四 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农民不起来参加并拥护国民革命,国民革命不会成功;农民运动不赶速地做起来,农民问题不会解决;农民问题不在现在的革命运动中得到相当的解决,农民不会拥护这个革命。
——毛泽东《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1926年9月)
(1)材料一关于现代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以辛亥革命为例说明上述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转变的原因有哪些?(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述转变导致的直接结果。这一结果又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5分)
(4)依据材料四,指出在国民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有什么发展?(1分)
赣州地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复习考试
历史(三)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 B 2. D 3. A 4. A 5. A 6. B 7. C 8. C
9. B 10. B 11. A 12. B 13. A 14. D 15. 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1分)
(1)这一阶段日本大量吸收唐朝文化,如唐诗、书法、绘画、儒家学说等。(2分)
(2)不是简单地复制唐朝文化,而是始终遵循着一条原则,即维护日本的传统习惯和文化,在此基础上,对吸收来的唐朝文化进行适合自己国情的改造和创造。(4分)
(3)特点:日本是一个善于模仿、积极学习其他民族长处的民族。(1分)作用:把中国的先进制度和文化带回日本,促进了日本的变革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经过大化改新,完备了国家体制,确立了天皇国家最高统治者的地位,跳跃式地实现了历史的一次重大飞跃。(4分)
17.(14分)
(1)世官制,军功爵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5分)
(2)成就:取消国王的人事任免权:奠定了文官常任的原则:文官体系纳入议会领导。(2分)
政治因素:议会和国王的斗争:两党政治的发展:责任制内阁的发展:(3分)
(3)内容:公开考试录用文官:实行文官政绩晋升制。(4分)
18.(14分,角度如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政治发展和法治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教有发展、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社会风俗变革等角度进行切入,需要突出国家在社会转型中的作用)
【参考示例】
论点:新中国的“国家记忆”之经济体制变革
解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经济体制经历了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发生在新中国成立之初,逐步从新民主主义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第二次发生在1978年之后,逐步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别是在邓小平南行谈话之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快车道。20世纪50年代初,面对本国工业落后的现状,为应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于1953年至1957年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其特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第一个五年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同期,为了配合一五计划,我国又进行了三大改造,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和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的确立。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拉开了我国经济体制引入市场机制的帷幕。1982年,壳节的计划经济传统观念,通过引入市场机制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第一次使市场调节在经济体制中取得了一席之地。这一阶段,我国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在姓“资”姓“社”的争议中艰难起步。1992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自此摆脱了计划经济的传统观念,围绕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展开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篇章。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本世纪头二十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是究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出全面部署,引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19.(16分)
(1)主要观点:现代化的每个方面都包含器物、制度、观念三个层面。辛亥革命影响:器物层面,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制度层面,建立了中华民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文化层面,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4分)
(2)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实行国共合作(党内合作)。(1分)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还不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遭受挫折,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共产国际的决议:孙中山愿意同共产党合作;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5分)
(3)直接结果:国共合作实现(或国民革命运动兴起)。(1分)积极影响: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4分)
(4)发展:认识到掌握革命和武装领导权的重要性,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认识到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决定开展土地革命。(1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