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广东省揭阳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广东省揭阳市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当以黑陶为代表的龙山文化出现在黄河中下游地区时,北方辽河上游出现了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了良渚文化,在它们的区域内都出土了精美的玉器、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 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 B. 具有继承性
C. 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 D. 具有相似性
2. 考古学家在殷墟遗址发现的甲骨卜辞中有大量“受禾”“求雨”“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出当时(  )
A. 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B. 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C. 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 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
3. 从秦朝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都市生活的繁华 B. 商业贸易的发展 C. 造纸技术的成熟 D. 冶铸工艺的进步
4. 舞剧《五星出东方》自2021年首演以来,受到观众热捧。该剧以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护臂(图)为构想之源,运用舞蹈的艺术想象力,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体现了艺术与历史的精妙结合。该舞剧(  )
A. 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
B. 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
C. 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
D. 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
5.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新气象,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以上史实说明(  )
A. 百家争鸣为中华民族的起源奠定思想基础 B. 各家学派的思想全都受到历代统治者推崇
C. 儒家学说成为后世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D. 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
6. 在中央机构设置中,秦朝设“三公”,唐朝设三省六部,宋代则设置多重机构,明朝时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种演变反映(  )
A. 丞相权力不断增大 B. 皇权逐步强化 C. 中央集权不断削弱 D.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
7. 由下表可推知(  )
朝代 科技文化成就
南北朝 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
唐朝 政府编写颁布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宋朝 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明朝 宋应星编写了《天工开物》一书,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关农业、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 科举制度促进科技文化发展 B. 国家支持推动科技文化发展
C. 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做出突出贡献 D.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全面领先世界
8. 元朝在河南、陕西、四川等地设置了10个行省,并将大都附近地区划归中书省直辖;在西藏地区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这表明元朝()
A. 民族关系平等团结 B. 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C. 边疆地区实行自治 D. 地方治理因地制宜
9. 戚继光撰写的两部军事名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备受兵家重视。康熙六年,朝鲜令将士学习《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18世纪和19世纪,日本多次翻刻出版《纪效新书》。材料说明戚继光(  )
A. 治军方法独到有效 B. 善于借鉴他国军事思想
C. 广泛使用火药武器 D. 有效解决藩镇割据问题
10. 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这反映了清代(  )
A. 闭关锁国政策下的特殊情形 B. 开创了中外交通的新局面
C. 通过海外贸易展现大国风度 D. 积极与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11. 如图,图1到图2变化反映,鸦片战争后(  )
A. 上海外贸地位逐渐超过广州 B.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强大
C. 内地与沿海经济发展不平衡 D. 清政府主动融入到海外市场
12. 对比同类历史事件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技能之一。从下面描述中可得出中俄两国改革的相同之处是(  )
1697年彼得一世派遣贵族青年到欧洲学习海军军事知识。同时期俄国国内的新式世俗学校为算术、外语、航海、工程以及海军学校等,给俄国培养了大量人才。 1872年,在李鸿章等洋务派倡导下,第一批留学生被派往美国学习军政、船政知识。同时期国内创办的福州船政学堂等开设了船舶制造、航海理论、几何、物理学课程。
A. 瓦解了封建制度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进行制度创新
C. 实现了富国强兵 D. 注重自然科学课程,培养科技人才
13. 1913年,中华民国国歌中有这样的歌词:“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这反映了(  )
A.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B. 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
C. 军阀割据社会动荡 D. 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14. 1915年,陈独秀发表《敬告青年》,号召青年“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提出青年应是:“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的主张旨在希望青年(  )
A. 追求个性自由 B. 践行文学革命 C. 改良国家政治 D. 冲破思想束缚
15. 据有关学者研究,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不超过十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已达261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达23.5万。这一现象(  )
A. 凸显了民众力量不断壮大 B. 直接推动五四运动的爆发
C. 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 D. 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
16. 毛泽东开创“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罗斯福推行“新政”。这些事件本质上反映了(  )
A.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没有优劣之分 B. 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可以互相借鉴
C. 历史巨人化腐朽为神奇 D. 实事求是是人类共同智慧
17. 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2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 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 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 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18. 如图是近代广东教育家陈荣衮编纂的一部针对妇女儿童的启蒙书(注:光绪二十九年为1903年)。从图中可推断的结论是(  )
A. 妇女儿童的地位得到了提高
B. 妇女的受教育权受到了重视
C. 广州的妇女儿童已经全部接受启蒙教育
D. 废除科举后妇女儿童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9. 一年一度的“两会”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下面是新华网公布的2022年全国两会“十大热词”中的一部分,这主要体现出(  )
A. 国家对于人民利益高度重视
B. 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 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
D. “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20. 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国家计委直接管理的工农业、物资、商业、外贸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将减少三分之一以上,同时加强政策协调,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国家计委宣布这一做法的背景是(  )
A. 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 B. 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C. 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D. 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1. 近年来,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这些举措(  )
A. 是对“九二共识”的认同 B. 促进了内地与澳门的经贸联系
C. 彰显了澳门的高度自治权 D. 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
22. 1958年,邓小平把中国外交政策总结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0世纪90年代,我国进一步强调实行真正的不结盟政策;21世纪初,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全面推进,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主要基于(  )
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实施 B. 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
C.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 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舞台上政治地位上升
23. 在苏格拉底看来,人之所以为人,在于人有灵魂、思想,并追求善;对于人来说,认识自己的本质在于善,致力于自己灵魂的净化和最大改善,才是他们最要紧的事情。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是(  )
A. 人的本质是善良 B. 人应该“认识你自己”
C. 人是万物的尺度 D. 人应该努力改造自己
24. 判断历史的史实与观点是初中历史学习的基本要求之一。下列属于历史史实的是(  )
A. 伴随着欧洲城市的兴起和经济的发展,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障,欧洲大学得以兴起
B. 古巴比伦王国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维护奴隶制阶级利益的法典
C. 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始终认为他达到的是印度,他还把当地人称为“印第安人”
D. 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标志着罗马历史进入帝国时代
25. 何顺果在《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中强调:“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开,但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不仅有一定联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西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有着其最大的公约数。”文章中所提到的“最大的公约数”是指(  )
A. 推翻封建统治,扫除发展障碍 B. 伸张“权利”,争取“人权”
C. 推翻殖民统治,赢得民族独立 D. 进行殖民扩张,完成资本积累
26. 马克思曾预言说:“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这场“新的革命”()
A. 促使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B.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到来
C. 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D. 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
27. 有学者指出,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没有未被占领的领土,然而欧洲帝国扩张的渴望仍无法满足。于是,国际秩序变成一场零和游戏(注: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在日益紧张的关系和互相怨恨的气氛中,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创建了一系列联盟。这“一系列联盟”(  )
A. 催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形成了亚洲战争策源地
C. 结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D. 加快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28.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联合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一个特点。”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是(  )
A. 《北大西洋公约》签订 B.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C. 日本加入联合国 D. 尼克松访问中国
29. 新华社报道:“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据此可知(  )
A.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思维依然影响着国际安全
C. 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 D. 政治多极化趋势在不断加强
30. 霍华德斯波德克《全球通史》:进化不仅发生在人类世界,也发生在我们所患的疾病领域,今天还有效的药物迟早会证明对具有抗药性的疾病的新菌株的变化,导致药物无法产生抑制作用。因此,药理学成了一场介于疾病细菌的不断演变和新的治疗手段的发明之间的一场竞赛。这段话意在说明(  )
A. 人类文明已经达到了新的高度 B. 社会发展同时需要应对新问题
C. 生活因为科技进步而丰富多彩 D. 经济发展加速疾病细菌的演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31. 珍视历史遗产,坚定文化自信。请参与“中华古代文明展”活动,回答问题。
展区名称 夏商周文明 …… 隋唐文明 宋元文明 明清文明
展品 ③ …… ② ④ ⑥
(1) 请分别写出展品①⑤所属的展区名称。
【解说文明】
展品②:唐朝时,流行打马球游戏。这种游戏是从波斯经丝绸之路传入的。本展品佐证了唐代的习俗风尚具有中西互通的特点。
展品③:甲骨文是我国3000多年前一种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影响。本展品佐证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
(2) 请为展品④写一段解说词。(要求:聚焦展览主题,围绕展品④反映的科技发明展开。)
【感悟文明】
(3) 通过此次活动,你对中华古代文明有了哪些深刻认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近现代史大事记(部分)
时间 事件
1900年 义和团运动高潮
1901年 《辛丑条约》签订
1912年 中华民国成立
1919年 五四运动
1921年 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9年 古田会议
1935年 遵义会议
1937年 七七事变,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
1940年 百团大战
1949年 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据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编制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 1898-1956年中国历史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1898-1956年中国历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温馨提示:
【历史事件、观点示例】
历史事件1:古田会议。
历史事件2:渡江战役,国民党政权覆亡。
观点: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取得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
(注:以上示例仅供考生参考,考生作答不得选用示例中的历史事件1、2和观点)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 14、15世纪,资本主义已经出现在意大利沿海城市,这个时期产生的文学、艺术作品都鲜明的表现出新的时代精神。人的伟大和卓越在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莎士比亚的笔下得到最崇高的颂扬:“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在理性上多么高贵!在才能上多么无限!”
——摘编自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它打破了以往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的局面,首次把全球人类联系起来,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摘自马世力《世界史纲》
(1) 材料一中“新的时代精神”是指什么?材料二中的“它”指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导致两者产生的共同根源是什么?
材料三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战歌,不少战歌采用流行曲调,填上新词,反映当时的情况。如嘲讽英军将领败北,赞扬“波士顿茶党”的倾茶行动,呼吁奴隶获得自由等。蓄奴制被废之前,奴隶们在白人不在场的情况下唱讴歌自由的歌曲;现在他们公开唱这些歌了,如《我的行动不再受约束》《蓄奴制已废除》《主人跑了》等。
——袁华清译《美国黑人音乐史》
(2) 材料三所述内容反映了不同时期美国民众怎样的时代诉求?
材料四 19世纪20至30年代,英国城镇人口以每十年约30%的惊人速度增长。……到了1844年,英国储蓄银行的存款总数已上升到将近2700万镑。人们强烈希望摆脱工业城镇恶劣、污秽、肮脏的环境,逃离滚滚的煤烟,向往乡村、田园、海滨和沙滩。许多质量优良的矿泉疗养地、海滩及文化遗产等都对人们具有无穷的吸引力。
——摘编自傅广生《现代旅游业在英国的诞生》
(3) 根据材料四概括,现代旅游业在英国产生的背景都有哪些?
答案和解析
1.【答案】C
【解析】A.没有对比,无法说明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排除。
B.题干给出的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不是先后关系,而是同一时期的,无法体现继承性。
C.据题干可知,早期中华文明同时期出现了黄河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文化、北方辽河上游出现的红山文化、长江下游出现的良渚文化,这些文化遗址都出土了玉器、祭坛和神庙等文明,这说明中华文明具有多源和共融的特征,符合题意。
D.题干同属中华文明,用相似性表述不科学、不准确,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文明的特征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
2.【答案】B
【解析】A.通过祭祀活动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表述错误,排除。
B.结合所学知识,甲骨文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反映了商朝时期的社会生活,根据材料“受禾”“求雨”“有足雨”等信息可以反映出当时已经从事农业生产,符合题意。
C.农民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不是巫师,排除。
D.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有决定作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甲骨文,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甲骨文记载内容、地位、造字法,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秦国的“半两钱”到汉朝的“五铢钱”,再到宋朝的“交子”,货币发生了由笨重到轻便的变化,从金属货币到非金属货币,方便了流通,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商业贸易的发展,B项正确;都市生活的繁华不一定是货币发生变化的原因,排除A项;造纸技术的成熟和冶铸技术的进步不能是货币由重到轻便的原因,排除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货币的发展,重点掌握货币发展变化的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货币的发展,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4.【答案】D
【解析】根据“演绎了汉朝戍边将领在北方古城与少数民族首领的儿女从剑拔弩张到结下深厚情谊的动人故事”可知,该舞剧艺术表现了边疆民族交融的历史,D项正确;材料没有宣传普及了系统的古代历法知识,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准确复原了真实可靠的历史场景,排除B项;填补了新疆出土文物研究的空白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边疆地区的民族交融,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5.【答案】D
【解析】据“秦朝依法家思想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汉初奉行道家倡导的‘无为而治’,唐太宗则依儒家思想践行‘民贵君轻’”可知,这一史实说明有些学派的政治主张为后世统治者所采用,选项D符合题意。题干与中华民族的起源无关,排除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C项说法片面,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百家争鸣的相关史实。
6.【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秦、唐、宋等朝代逐渐加强君主的权力,削弱丞相的权力。明朝废丞相,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这体现了皇权专制步步强化的特点,B正确选项;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明朝强化皇权的措施,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7.【答案】D
【解析】表格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古代领导于世界的科技成就。没有科举制度的内容,排除A;材料中成就的取得没有体现国家的支持,排除B;材料中的成就没有对世界影响的内容,排除C;故D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中国古代科技成就领先于世界。
掌握中国古代科技的成就及影响。
8.【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元朝在河南等地设立行省,在西藏设置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在西域地区设置北庭都元帅府等管理军政事务,说明元朝统治者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进行治理,D项正确;A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专制主义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排除B项;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相关知识,重点掌握行省制度的特点以及影响。
本题主要考查了元朝的行省制度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戚继光撰写的两部军事名著《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备受兵家重视。康熙六年,朝鲜令将士学习《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18世纪和19世纪,日本多次翻刻出版《纪效新书》。”可知,戚继光的军事思想,被朝鲜和日本学习,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力,这说明,戚继光治军方法独到有效,A符合题意;BCD与题干材料毫无关系,排除。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了戚继光抗倭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0.【答案】A
【解析】从材料“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世界各国的商人眼里,Canton(广州)这个名字,就是‘财富’的同义词。很多人即使没听说过广州,也听说过Canton,甚至误以为Canton就是中国。”可知是清朝实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展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领土主权受到侵犯,又惧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于是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A符合题意。BCD与题意不符合,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清朝的闭关锁国知识点。
识记清朝的闭关锁国相关知识。理解题干信息,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作答。
11.【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鸦片战争后,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图一到图二反映出鸦片战争后上海的关税收入超过了广州,说明上海外贸地位逐渐超过广州,A项正确;关税收入不仅是中国商品出口,还有外国商品输入,排除B项;广州和上海都是沿海,排除C项;清政府是被卷入世界市场的,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以及影响,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南京条约》以及影响,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2.【答案】D
【解析】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有很大的相似性,对它们共同点理解正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维护封建统治,但洋务运动最终失败了,排除C;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彼得一世改革和洋务运动都是注重培养科技人才,D项正确;彼得一世改革和洋务运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发动了,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瓦解了封建制度,题意中没有提高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故AB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中国的洋务运动的影响。
13.【答案】D
【解析】据“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可知,这反映了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选项D符合题意;新文化运动兴起是在1915年,护国战争取得了胜利是在1916年,军阀割据社会动荡是在1916年袁世凯死后,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的相关史实。“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的相关史实。
14.【答案】D
【解析】据材料“奋其智能,力排陈腐朽败者以去”“自主的而非奴隶的、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世界的而非锁国的……科学的而非想象的”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反对封建文化的思想解放运动,材料内容体现了陈独秀希望青年冲破我国传统思想束缚的主张,故D正确;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陈独秀反对封建礼教,追求民主与科学的愿望,不是追求个性自由,排除A;
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新文化运动中践行文学革命的是胡适,而不是陈独秀,并且材料内容没有体现文学革命的信息,排除B;
据所学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陈独秀反对我国封建礼教的思想主张,没有体现改良国家政治的主张,并且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不是改良国家政治的运动,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相关知识,着重考查新文化运动的特征和影响,考查识记能力。
15.【答案】C
【解析】据题干“1894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不超过十万,外国企业雇工人数3.4万左右,到1919年,中国产业工人人数已达261万”可知,材料揭示了无产阶级力量的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预示了中国革命的新方向。中共“一大”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工人阶级力量的壮大,排除A;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B;改变了中国民主革命性质不符合史实,排除D。
故选:C。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根据中国革命实际探索出的正确革命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邓小平根据中国建设的实际开创的正确的建设道路,罗斯福“新政”是针对经济危机对美国造成的影响作出的政策调整,也是符合美国实际的政策。说明他们的共同特点均结合了本国国情,实事求是解决问题,都体现了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要符合国情的客观情况,故D项正确;题干体现不出社会制度的优劣或相互借鉴,排除AB项;“历史巨人化腐朽为神奇”强调杰出历史人物对历史的推动作用,这不是事件的本质,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的开辟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中国革命和建设之路的开辟与罗斯福新政的共同点。
17.【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通过与各国列强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我国海关关税率从1927年到1934年呈上升趋势,这有利于保护国内的民族工业,D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具体数据,无法体现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排除B项;列强近代始终没有放弃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等知识。
18.【答案】B
【解析】据题干“如图是近代广东教育家陈荣衮编纂的一部针对妇女儿童的启蒙书(注:光绪二十九年为1903年)”并结合所学可知,从图中可推断的结论是妇女的受教育权受到了重视,出版了针对妇女儿童的启蒙书。故B符合题意;从图中不能得到的结论是妇女儿童的地位得到了提高,排除A;广州的妇女儿童已经全部接受启蒙教育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废除科举制是1905年,排除D。
故选:B。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的影响,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从图中可推断的结论是妇女的受教育权受到了重视。
19.【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收入分配”“住房保障”“乡村振兴”“健康中国”“高质量教育”可知这都与人民密切相关的衣食住行、医疗卫生、子女教育等问题密切相关,体现了国家对人民利益的高度重视,A符合题意。题干的主旨是说明全国“两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没有凸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排除B;依据题干材料可知更多的是关注人民的衣食住行等问题,没有凸显生态问题成为关注的新趋势,排除C;题干的主旨是说明全国“两会”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没有凸显“两会”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属理解层面的要求,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知识,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20.【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国家计委宣布,从1993年起,国家指令性计划指标将减少一半……同时加强政策协调,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可知,国家减少指令性计划,国家加强政策协调,使计划更好地面向市场,发挥国家计划的宏观调控作用,体现了市场为主体,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思路,这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做法,故D符合题意;“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模式”与“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都是在21世纪提出的,时间不符,排除AB;中共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时间不符,排除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确立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驻澳军队广泛开展‘中国故事’系列文化联谊活动,创作了《可爱的中国》《澳门同胞的中国心》《吉祥澳门》等作品,受到澳门民众的热烈欢迎”可知,通过文化联谊活动,增加了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感情,增强了澳门民众的祖国认同感,D项正确;“九二共识”是1992年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达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 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文化联系,不是经贸联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澳门的高度自治权,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祖国统一大业,考生需要理解文化联谊活动对情感沟通的作用。
本题主要通过祖国统一大业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2.【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不断的进行调整,这主要基于维护国家利益和推动改革开放发展的需要。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选项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点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基点的相关史实。
23.【答案】D
【解析】“人的本质是善良”是苏格拉底的观点,但不是题干强调的主要观点,排除A项;题干强调的是人在“认识你自己”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改造,即“致力于自己灵魂的净化和最大改善”,排除B项;题干体现不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且不是苏格拉底的观点,排除C项;根据“致力于自己灵魂的净化和最大改善,才是他们最要紧的事情”说明苏格拉底认为人应该努力改造自己,以达到对人的本质——善的追求,D项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识读题干材料。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24.【答案】C
【解析】历史史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不带有作者自己的感彩;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状态,带有明显的个人情感。题干选项中选项C是对当时的历史事件的客观描述,反映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属于历史史实;选项ABD不是描述某个历史事件,而是表达了一种观点和看法,属于历史观点。选项C符合题意。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注意掌握区别历史史实和历史观点的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什么是历史史实,什么是历史观点的相关史实。
25.【答案】B
【解析】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颁布了《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中颁布了《独立宣言》,法国大革命中颁布了《人权宣言》。这些文件都伸张“权利”,争取“人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建立资产阶级统治。
故选:B。
本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为依托,考查早期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相同点。
本题要求学生掌握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
26.【答案】C
【解析】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指的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瓦特改良的蒸汽机的影响。“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比蒸汽机使用的更广泛,效率更高。故题干这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选项C符合题意。选项A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有关;选项B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蒸汽机车的发明有关;选项D与第三次科技革命中互联网在全球的迅速普及有关。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电力成为新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的相关史实。
27.【答案】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在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影响下,帝国主义国家间围绕着争夺殖民地、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的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分别形成了由德国、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由英国、法国和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帝国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世界局势紧张,世界大战一触即发,严重威胁了世界和平。据“到20世纪初,世界上已经没有未被占领的领土,然而欧洲帝国扩张的渴望仍无法满足。于是,国际秩序变成一场零和游戏(注:一方所赢正是另一方所输),在日益紧张的关系和互相怨恨的气氛中,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创建了一系列联盟。”可知,这“一系列联盟”是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催化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20世纪初”“在日益紧张的关系和互相怨恨的气氛中,欧洲大国的领导人创建了一系列联盟”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史实。
28.【答案】B
【解析】“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经济一体化,联合发展,是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出现的一个特点。”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是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国家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它们逐渐走上了联合自强以提高国际地位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初,法国和联邦德国等六国组建欧洲煤钢共同体。1958年,六国又建立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北大西洋公约》签订、日本加入联合国、尼克松访问中国与经济一体化无关,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欧洲经济共同体,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欧洲经济共同体,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29.【答案】C
【解析】根据“俄乌冲突升级后,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把世界经济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对国际粮食价格、能源价格造成巨大冲击,令全球供应链‘梗阻’越发严重,给艰难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设置更多障碍”并结合所学可知,题干材料说明美国及其盟友的经济行为违背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逆全球化的行为,阻碍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说明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冲击和阻碍,故B项正确;材料信息没有体现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排除A项;题干信息只是反映美国及其盟友对俄罗斯发起制裁,没有体现冷战思维,排除C项;材料信息与政治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0.【答案】B
【解析】“进化不仅发生在人类世界,也发生在我们所患的疾病领域”说明社会发展同时需要应对新问题,面临诸多问题,我们需要提出应对的措施与办法。
故选:B。
本题考查屠呦呦与青蒿素。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
本题主要考查屠呦呦与青蒿素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和综合运用历史史实的能力。
31.【答案】【小题1】①夏商周文明;⑤隋唐文明。
【小题2】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后来陆续传到世界各地,极大促进文化传播与交流,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展品佐证了印刷术是我国古代的重大发明。
【小题3】中华文明绵延不绝,并长期处于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历史上中华各民族相互交融,共同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明;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相互影响,并在交流互鉴中不断发展等。
【解析】本题考查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唐朝中外文化交流、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和外传等相关史实。
32.【答案】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拟定观点为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中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故答案为:
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五四运动中一批先进的青年知识分子,从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中,看到了马克思主义的伟大力量,看到了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希望,从而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促进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这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解析】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义和团运动、《辛丑条约》、中华民国的成立、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遵义会议、七七事变、新中国成立、三大改造等相关史实。
33.【答案】【小题1】时代精神:人文主义;重点历史事件:开辟新航路;共同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小题2】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歌曲反映了北美人民迫切要求推翻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独立和呼吁自由的心声,歌颂北美人民在波士顿倾茶事件中的英勇表现等;美国内战期间的歌曲表达了黑人要求获得自由和平等的呼声,《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反映了奴隶制被废除后奴隶喜悦的心情等。
【小题3】人口的增长,社会财富的增加,环境的污染,英国旅游资源丰富。
【解析】本题以四则文字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内战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现代旅游业在英国产生的背景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美国《独立宣言》、美国内战与《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现代旅游业在英国产生的背景等知识。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