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年毕业生中考历史考前预测卷(十)(含解析)

广东省德庆县德庆中学2023届毕业生历史考前预测卷(十)
考试范围:中考范围;考试时间:80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湖南省博物院组织的“湖南人——三湘历史文化陈列”成为外地游客系统了解湖南地区历史文化的窗口,起到了传承历史、启迪当下的作用。本次陈列介绍了湖南保存有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城址,它是( )
A.玉蟾岩遗址 B.高庙遗址 C.彭头山遗址 D.城头山遗址
2.学会甄别、运用史料是历史学科基本素养之一。第一手史料,也称原始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未经后人任何形式的加工。据此,下列各项中属于研究秦朝的原始史料的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史记》中关于秦朝的记载
C.孟姜女哭长城的传说 D.电视剧《大秦帝国》系列
3.某部以秦朝末年历史为背景的电视剧有以下场景,其中符合史实的是
A.士兵镇守长城防羌族 B.农民赋税轻三十税
C.官员用小篆书写奏章 D.商人贸易使用五铢钱
4.经过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下列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史实,不相符的是
A.220年,曹丕称帝,国号魏 B.221年,刘备称帝,国号汉
C.220年,曹操废掉汉献帝,建立魏国 D.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
5.“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唐代文学家皮日休评价的是
A.隋朝大运河的作用 B.唐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
C.秦代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的作用 D.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
6.《齐民要术》共有92篇,其中饮食烹饪类占26篇,包括制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菜肴和点心等。由此可知《齐民要术》( )
A.系统总结了前代手工业技术 B.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富足
C.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 D.体现出古代科技的实用特征
7.宋真宗十分重视农业生产,亲自抓水稻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和技术推广,使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促进了宋代的经济繁荣和人口大幅度提升。符合这一历史现象的是( )
A.曲辕犁--“早禾晚禾,秧马” B.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
C.耕获图--“茶树棉花,丝绸” D.耕织图--“甘蔗甘薯,玉米”
8.下列地名是北京在历史上的不同称呼,请按时间先后排出顺序
①大都 ②中都 ③涿郡 ④北京
A.①②③④ B.③②①④ C.④③②① D.③①④②
9.与图中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 )
A.元、明、清 B.明、元、清 C.元、清、明 D.明、清、元
10.据某学者统计,明代从洪武到嘉靖200年间主要实行“海禁”,隆庆、万历以后部分“开禁”, “海禁”时间是“开禁”的3倍;清代前期196年,39年“闭关”, 157年基本开放,其中1757-1840年实行广州一口通商的“半闭关”。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
A.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B.旨在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
C.推动了国内各地区长途贩运贸易的兴起 D.反映出经济状况逐渐恶化
11.1895-1902年,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总额达五亿二千万美元,比1894年前的五十年总和还多约三十倍。与这一变化密切相关的是《马关条约》规定的
A.赔偿白银 B.割让土地 C.开放口岸 D.允许设厂
12.下列年代尺概括的是
A.近代中国外交之路 B.中美关系的发展
C.中日关系的发展 D.国共关系的发展
13.1921年2月,蔡和森写信给陈独秀,讨论马克思学说与中国无产阶级的关系时称:“西方大工业国的无产阶级常常受其资本家的贿买、笼络而不自觉……此所以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他意在强调( )
A.社会革命不会发生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B.无产阶级受资本家笼络而失去革命动力
C.中国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
D.俄国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不适合中国国情
14.下面是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为此中共中央所采取的措施是(  )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30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A.坚决迎战,绝不放弃中共中央所在地
B.实行战略反攻,千里跃进大别山
C.转战陕北,以空间换取消灭敌人的机会
D.进行主力决战,掀起三大战役的壮举
15.“‘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洋。”从材料中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集中在( )
A.服务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交通运输业
16.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经常使用的方法,请你比较一下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其相同点是( )
A.深化了改革 B.巩固了邓小平为核心的领导
C.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D.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17.“试想,自人类社会有史以来,有哪一位豪杰能率领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十亿民众迅速拨乱反正,从教条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融入20世纪末的世界大舞台?”这段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应该是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 D.袁隆平
18.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1 倍。 这些成就反映出少数民族地区
A.完成了彻底的民主改革 B.达到了小康社会的标准
C.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D.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
19.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先后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洗雪了“百年国耻。在此之前,香港,澳门分别被哪两个国家侵占( )
A.英国、葡萄牙 B.英国、法国
C.西班牙、葡萄牙 D.英国、西班牙
20.2022年春节,一家人到海南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不可能发生的是
A. B.
C. D.
21.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以上材料表明了“同乡会”或行会( )
A.联络了师生友谊 B.维护了师生的权益
C.开展学术交流 D.完全摆脱教会的控制
22.某学者认为,1500年以后,跨文化的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之间的碰撞比此前的几百年间更具有破坏性。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应该是( )
A.新航路的开辟 B.文艺复兴的兴起
C.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D.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
23.美国历史上第一任总统是( )
A.杰斐逊 B.克伦威尔 C.华盛顿 D.富尔顿
24.如下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史实示意图(部分)。下列对相关史事表述完全正确的选项有( )
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②表明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
③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④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5.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后期市场也愈来愈脱离国家控制,影响着工业化的迅速开展。联共(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为此苏联实行了(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农业集体化运动
C.第一个五年计划 D.赫鲁晓夫改革
26.1933年,美国新闻报道:“罗斯福签署了国会的数个法案,使他获得了控制工业、协调铁路以及启动耗资33亿美元的市政工程计划的权力,随后即拉开了积极实施诸如此类重大措施的序幕。”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彻底解决了经济危机 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D.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
27.抗战时期,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这反映了
A.中国抗日战争无需外援   B.中国单独抗击日军
C.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   D.中国经济实力强大
28.下面是当今世界一些国际组织的标识图案,其首要宗旨为“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 国际组织的图案是
A. B.
C. D.
29.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7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的行为说明了
A.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 B.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
C.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 D.多极格局形成指日可待
30.如图是1981年创作的漫画《评头论足》,漫画说明了
A.改革开放新旧观念的冲突      B.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的情景
C.改革开放促进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  D.现代化建设促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论述题(14分)
31.请依据下列关键词,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论文。(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达完整,体现关键词之间的联系性)
夷洲、澎湖巡检司、荷兰、台湾府、台湾省
三、综合题(26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
材料二 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表
材料三 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过去 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和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了中国社会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型。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图表中的数据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三中“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4年3月,外交部长王毅在回应记者提问时说:“有人将现在的中日关系与一战前的英德关系相提并论,我想强调的是,2014不是1914,2014更不是1894。与其拿一战前的德国做文章,不如以二战后的德国做榜样。”
材料二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为了让年轻一代牢记历史,德国还制定了完善的法律,通过学校历史教育,培养学生正视历史、以史为鉴的人生观。
材料三 2014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经表决通过: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四 俄罗斯总统普京接受中国记者专访时说,2015年俄中两国将以双边的形式,举行一系列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联合活动,我们还将继续抵制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分子的企图。李克强总理在会见美国国务卿克里时指出,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不让战争的惨痛历史重演。
——上述材料摘编自《中国日报》、中国新闻网
(1)材料一中的“1894年”在中日之间发生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王毅部长强调“2014不是1894”的寓意是什么?
(2)从材料二概括出在对待二战的态度上德国有哪些做法值得日本学习?
(3)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和“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有何意义?
(4)材料四中中俄两国总理的谈话共同传递了什么主题?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当今国与国之间应如何相处?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位于湖南省常德市澧县,是中国南方史前大溪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的遗址,也是迄今中国唯一发现时代最早、文物最丰富、保护最完整的古城遗址,被誉为“中国最早的城市”,D项正确;玉蟾岩遗址出土了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人工栽培稻标本,排除A项;高庙遗址是保存完好的新石器时代贝丘遗址,排除B项;彭头山遗址是长江中游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排除C项。故选D项。
2.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一手史料,也称原始史料,即历史人物、事件、现象发生的那个时代留下来的材料,特别是当事人和目击者提供的史料,直接反映研究对象的情况,未经后人任何形式的加工”并结合所学可知,原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秦始皇陵兵马俑出土于秦始皇陵墓,是秦朝时代留下的遗物,属于原始史料,A项正确;《史记》经过了司马迁的加工,孟姜女哭长城是传说,电视剧《大秦帝国》是后人创作,均是第二手资料,排除D项。故选A项。
3.C
【详解】根据所学,秦统一后统一了文字,以小篆作为统一使用的文字,主官方的文字,故C项正确;秦朝修长城主要是防御匈奴,排除A;秦末税收繁重,排除B;五铢钱是西汉时期的,排除D。
4.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因此,C项不符合史实,符合题意,故选C项;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因此,A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因此,B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222年,孙权称吴王。229年,孙权在建业称帝,吴国建立。因此,D项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
5.A
【详解】通过对题干中诗句意思的理解,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等交流,所以A项符合题意;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也称"海上陶瓷之路"和“海上香料之路”,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灵渠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相连,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西汉“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A。
6.D
【详解】根据“其中饮食烹饪类占26篇,包括制曲酿酒、制盐做酱、造醋、做豆豉、做菜肴和点心等。”可得出中国古代科技很多与实际的生活生产有关,反映出实用的挺重,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是对前代的总结,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富足,排除B项;从材料不能得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书,排除C项。故选D项。
7.B
【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得出自宋代开始,经济发展进一步向湘江以西拓展,福建和两广地区得到很大开发。由越南引进的高产品种占城稻推广,产量大增。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更是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B项正确;ACD不符合这一历史现象,排除ACD项。故选B项。
8.B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①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②12世纪初期女真族杰出首领金太祖阿骨打在会宁称帝,国号金,后迁到中都;③隋朝大运河是隋炀帝时期主持修建的,它北起涿郡,即现在的北京;南至余杭,即现在的杭州;④明成祖朱棣称帝后,改北平为北京,于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对北方的控制。所以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应是③②①④,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
9.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①对应图中的时间线是南宋之后,再根据“1279”年,因此是1279年,元朝完成了全国的统一;②根据“1368”结合所学可知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③根据“1636”结合所学可知1616年,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1635年,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由此可知,①②③对应的朝代是元明清,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0.A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长期执行,严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所以明清时期的“海禁”和“闭关”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故A项正确;保护民族经济的发展并不是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的宗旨,故排除B项;明清时期“海禁”和“闭关”不利于长途贩运贸易,故排除C项;经济状况逐渐恶化与史实不符,故排除D项。
11.D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马关条约》中与外国人在华企业投资总额迅速增长有关的内容是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此项规定促使了投资增长,改变了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方式即以是资本输出为主,D项正确;赔偿白银只针对日本,主要影响是加重人民的负担,排除A项;割让土地使中国领土和主权遭到进一步的侵犯,排除B项;开放口岸的严重影响是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腹地,排除C项。故选D项。
12.B
【详解】依据题干年代尺和所学知识可知与中美关系有关,1840年鸦片战争后,美国积极参与对华侵略,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充当英法的帮凶,在19世纪末提出“门户开放”的政策,在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美属于敌对关系,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中美同属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共同抗日,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政策,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又采取孤立封锁包围的政策,直到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但是此后中美关系呈现出曲折发展的态势,B项正确;近代中国外交之路过于笼统,排除A项;1937-1945年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属于敌对状态,而非合作状态,排除C项;近代国共关系的发展经历了1924-1927年的第一次合作到1927-1937年的十年内战再到1937-1945年的第二次合作再到1946-1949年的第二次内战,不符合题干年代尺,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依据材料“社会革命不发生于资本集中、工业极盛、殖民地极富之英、美、法,而发生于殖民地极少工业落后之农业国俄罗斯也"可知,蔡和森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而中国也和农业国俄罗斯-一样,是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因此已经具备了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的客观条件,C项正确;蔡和森只是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更容易发生于资本主义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并没有完全否定社会革命会发生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可能,排除A项;英美法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不等于全世界的无产阶级,B项属于过度解读,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及革命道路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通过表格中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可知中共所领导的力量处于劣势,中共决定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1947年3月,国民党集中25万兵力,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发动突然袭击。解放军西北野战军只有两万多人,处于绝对劣势。大敌当前,中共中央决定采取诱敌深入的方针,主动撤离延安。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继续留在陕北,指挥全国各个战场的作战,经过5个多月,粉碎了国民党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由此可知C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点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有: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
15.C
【详解】“‘一五’成就不寻常,自产铁轨出鞍钢。一汽长春解放牌,飞机南昌又沈阳。武汉大桥跨天堑,克拉玛依油不洋。”从材料中可知“一五”计划的成就主要集中在重工业,1953--1957年我国编制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C。
16.D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和1992邓小平“南方谈话”都是思想解放运动,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改革开放,D项正确;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促进了改革的进行,不是深化,排除A项;1992年的南方谈话的时候,邓小平不再是核心领导,排除B项;南方谈话没有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排除C项。故选D项。
17.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我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邓小平时代不仅是中国经济大发展的时代,还是中国真正对外开放的时代。对外开放根本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中国的领导人终于抛弃了“文化大革命”式的“自我封闭”,带领中国这艘巨轮驶向世界大潮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因此,这段材料评价的历史人物应该是邓小平,故C项正确;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1911年),毛泽东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均与题干“融入20世纪末的世界大舞台”不符,排除AB项;袁隆平于1973年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解决了粮荒问题,与题干“率领民众拨乱反正”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18.C
【详解】根据材料“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38倍;农民人均收入增长了 21 倍”可知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故C正确;完成了彻底民主改革是获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成就的原因,而不是表现,与题干不符,故A错误;材料讲述从1984年到2013年底,我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但无法知道是否达到小康社会的标准,故B错误;材料未体现少数民族地区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故D错误。
19.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同英国签订《南京条约》的内容之一,就是割香港岛给英国;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葡会议草约》和《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因此香港,澳门分别被英国、葡萄牙两个国家侵占,选项A符合题意;而选项BCD不符合题意。所以只有选项A符合题意,故选A。
20.B
【详解】粮票是计划经济时代使用的购物凭证,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粮票逐渐退出历史的舞台,B项正确;现代服饰、小洋楼和微信支付都是新时期出现的事物,排除A、C和D项。故选B项。
21.B
【详解】根据材料“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大多是外来人口,几乎不享有城镇的任何政治和民事权利,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借此享有一些保护性特权,如免税收、免兵役、免受普通法院管辖等。”可知,西欧中世纪大学里的学生和老师组成 “同乡会”或行会是为了获得一些自己独自一人无法获得权利,维护师生的权益,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同乡会”或行会联络了师生友谊,排除A项;;材料没有表明他们组成“同乡会”或行会是为了开展学术交流,排除C项;完全摆脱教会的控制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
22.A
【详解】根据“1500年以后,跨文化的互动在更大的地理范围内展开,文化之间的碰撞比此前的几百年间更具有破坏性”可得出材料强调的是新航路开辟后使世界开始联系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各文明间出现了文化碰撞与冲突,A项正确;文艺复兴运动是14世纪左右兴起,排除B项;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是在17世纪,排除C项;亚非拉的独立和振兴是在20世纪,排除D项。故选A项。
23.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美国第一位总统是乔治 华盛顿,美国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革命家,美国开国元勋。 他也在全世界成为一个典型的仁慈建国者的形象,美国人称他为美国的国父,C项正确;杰斐逊美国第三任总统,也是《美国独立宣言》主要起草人,排除A项;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排除B项;富尔顿是蒸汽机船的发明者,排除D项。故选C项。
24.C
【详解】据材料“下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重要史实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①正确;1919年,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发表》,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但不能就此推断马克思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②项表述不准确,②错误;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但不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的标志,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③错误;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④正确。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
25.B
【详解】根据材料“联共 (布)领导人开始把注意力从调整工农关系转向改造小农方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实行了农业集体化政策,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属于1918-1920年实行的经济政策,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内容与赫鲁晓夫改革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26.B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美国政府通过行政手段干预经济,这与以前的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形成鲜明对比,表明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项正确;罗斯福新政只是暂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并没有彻底解决经济危机,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政府对工业的控制,不是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排除C项;斯大林模式是以指令性计划管理经济,罗斯福新政没有,排除D项。故选B项。
27.C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苏联援华约7亿美元;美国援华8.4亿美元,仅占其对外援助的1.8%”、“英国对华援助也是有限的。”、“中国实际所获外国援助与所需相距甚远”可知,中国抗战主要依靠自己,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
28.C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C是联合国的标志,符合题意;A是亚太经合组织的标志,排除;B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标志,排除;D是欧盟的标志,排除。故选C。
29.C
【详解】2020年1月,英国正式“脱欧”这意味着英国在加入欧盟47年之后正式与这个大家庭说“再见”,英国“脱欧”的行为表明欧盟失去了一位强有力的伙伴,是对欧洲一体化的巨大打击,欧洲一体化道路曲折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说明了欧盟这个区域集团内部矛盾丛生,C正确;仅凭英国“脱欧”的行为,不能说明国际贸易壁垒持续增加,也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发展受到阻碍,AB排除;世界格局多极化至今尚未形成,英国“脱欧”的行为主要表明欧洲一体化受阻,D排除。故选C。
30.A
【详解】根据漫画“《评头论足》”,可知年长者对年轻人的时尚的穿着打扮在指手画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穿着打扮发生变化,衣着丰富多彩,显示风度、展示个性;因此漫画说明了改革开放新旧观念的冲突。选项A符合题意;农民进城务工,与漫画内容不符,B排除;促进中国传统服饰的变化,与漫画中年长者的服饰不符,C排除;促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与漫画内容没有联系,D排除。故选A。
31.题目: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论述: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府。明朝时,台湾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详解】根据“夷洲、澎湖巡检司、荷兰、台湾府、台湾省”可知,题干关键词都与台湾相关,可拟定题目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学生根据题目,可围绕关键词反映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述,符合史实,言之有理即可,如:三国时,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理澎湖和琉球,台湾正式隶属中央政府。明朝时,台湾被荷兰占领;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台湾归入清朝的版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台湾省。
32.(1)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下降。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其它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
(3)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解】(1)根据材料一“1952—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使中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跨入了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可知各种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2)根据材料二“1978年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与农村贫困人口数量变化图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表中的数据呈现的变化趋势是国内生产总值上升;农村贫困人口数量下降。这一变化的原因在于实行改革开放;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邓小平完成了一项过去 150年里中国所有领导人都没有完成的使命∶和同事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引导了中国社会和组织结构的根本转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邓小平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最重要的思想和政治遗产,是他带领党和人民开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他创立的邓小平理论。1992年,提出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可知“强国富民”道路的名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引领的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指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3.(1)甲午中日战争;今天的中国不是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腐败无能、积贫积弱的清政府。2014年的中国政府政治清明,综合国力强大,不会再出现任人宰割的现象。
(2)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一点即可)
(3)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4)和平。
(5)着眼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切实加强合作与交流,友好交往,合作共赢。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符合题意,一点即可)
【详解】(1)根据材料“2014更不是1894”并结合所学可知,“1894年”在中日之间发生了甲午中日战争;根据材料“2014更不是1894”并结合所学可知,王毅部长的寓意是今天的中国不是1894年甲午战争时期腐败无能、积贫积弱的清政府。2014年的中国政府政治清明,综合国力强大,不会再出现任人宰割的现象。
(2)根据材料“ 自二战结束以来,德国的历任总统和总理都在不同的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了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可知,在不同场合代表德国人民进行道歉和忏悔,从没为纳粹的侵略和屠杀进行过辩解。根据材料“在德国,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那段历史、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可知承认、反省、铭记纳粹黑暗统治和大屠杀,决不允许悲剧重演早已成为主流社会的共识。
(3)根据材料“分别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并结合所学可以从牢记历史,铭记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艰苦卓绝的斗争;缅怀在抗日战争中英勇献身的英烈和所有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的人们;彰显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在世界发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表明中国人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等方面归纳意义。
(4)根据材料“我们还将继续抵制那些篡改历史、美化法西斯分子的企图”、“只有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不让战争的惨痛历史重演”可知,中俄两国总理的谈话共同传递的主题是和平。
(5)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着眼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切实加强合作与交流,友好交往,合作共赢。坚持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等方面谈谈认识。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