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单元训练(含解析)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一、选择题
1.王亮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周的历史时,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合的是
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禹
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商王盘庚时曾迁都到亳
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商建周
2.据《史记》记载,禹年轻时,推荐伯益作为继承人,但禹的儿子启举兵杀死伯益,继承了父亲的位置。从材料中能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A.伯益建立夏朝 B.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C.夏朝统治范围广阔 D.启是夏朝第一代君主
3.“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亲属或功臣,所封之地称为“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等。材料反应出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 )
A.禅让制,分封制 B.世袭制,分封制
C.禅让制,郡县制 D.宗法制,世袭制
4.下列出土于河南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
A.原始农耕生活
B.青铜工艺的精美
C.冶铸业的发展
D.古代工艺的发展
5.“商鞅虽死,秦法未败。”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
A.秦孝公的支持
B.商鞅的才能和决心
C.人民的大力拥护
D.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
6.“寒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庄子
7.生产工具的改进是社会变革的原动力。下列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封建制度确立 B.蒸汽机的使用---资本主义制度建立
C.电力的广泛应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 D.电子计算机的使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8.动漫电影《哪吒》热映,哪咤这一神话人物成为人们心中的小英雄。其实,哪咤是长篇小说《封神演义》中的一个人物,小说是根据周武王打败商朝暴君这段历史创作的,这个商朝的暴君是
A.桀 B.纣 C.汤 D.盘庚
9.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
A.司母戊鼎 B.兵马俑 C.青花瓷 D.竹木简
10.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 )
A.行书 B.甲骨文 C.小篆 D.隶书
11.甲骨文是中国发现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重要阶段,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哪朝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2.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中热播的《论语心得》,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关注。《论语》中所记载的言论出自我国古代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墨子
13.《三字经》中的“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其中以下属于“七雄”是指
A.齐、赵、魏、韩 B.宋、魏、齐、韩
C.晋、楚、齐、韩 D.吴、魏、燕、赵
14.传统史学观点认为公元前476年中国历史进入战国时期,标志着中国进入封建社会。476年西罗马灭亡,标志着欧洲进入中古时期(即封建社会)。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比欧洲早:
A.1000年 B.999年 C.952年 D.951年
15.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主要原因是(  )
①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②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③重用贤才④团结周天子,取得周天子的支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6.西周时,天子要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定期要到王朝朝见天子。而到了东周,巡守礼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这一变化说明( )
A.社会和平 B.诸侯争霸 C.王室衰微 D.中央集权
二、简答题
17.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努力社会的兴衰和封建社会形成时期,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刻在龟甲上的文字
(1)请你分别写出夏、商、西周三朝的建立者。
(2)请说出图片中文字的名称。请说出这种文字出现的重大历史意义。
(3)春秋时期,诸侯纷纷以什么名义进行征战?列举春秋时期的两位霸主?
(4)铁农具是什么时期出现的?同时期出现了哪一耕作技术?
(5)你学习了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请你归纳出本时期的阶段特征。
18.指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这一时期有哪些治国理政的学术思想?概括百家争鸣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
()
参考答案:
1.C
【详解】亳是商朝初期的都城,因为水患和政治动乱,商朝曾几次迁都,一直到商王盘庚迁都到殷,都城才稳定下来,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C选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ABD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2.B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约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也标志着漫长的原始社会至此结束,奴隶社会开始。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的第二任国王。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B项符合题意;A项建立夏朝的是启,排除;C项夏朝统治范围主要在今山西南部、河南中西部一带,排除;D项启是夏朝第二代君主,排除。故选B。
3.A
【详解】依据题干信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结合所学可知,这是描述的是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依据“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结合所学可知,这是西周时期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实行的分封制,故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4.D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湖骨笛是我国目前出土的年代最早的乐器实物;妇好鸮尊出自中国商朝晚期,是发现最早的鸟形酒尊之一;玉柄铁剑属西周晚期器物最早冶炼铁,距今2800年。因此这些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古代工艺的发展。选项D符合题意;原始农耕生活与图片内容不符;青铜工艺的精美,与“贾湖骨笛”,“玉柄铁剑”内容不符;冶铸业的发展,与“贾湖骨笛”不符;选项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5.D
【详解】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顺应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推翻奴隶主贵族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变法成功根本所在。故D项符合题意,ABC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故应选D。
6.A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老子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故选A项;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均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7.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出现,生产力提高,促使以奴隶制国有土地为基础的井田制逐步瓦解,奴隶制走向崩溃,封建制度确立起来,所以A项搭配正确;蒸汽机的使用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在此之前英国已经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是工业革命的去政治前提,;C项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制度早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巩固;D项社会主义制度确立是在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后,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是20世纪四五十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所以BCD项搭配都不正确,故选A。
8.B
【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周武王打败商朝暴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打败商纣,推翻商朝统治,商朝的暴君是商纣王。选项B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夏朝的亡国之君是夏桀,A排除;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汤打败夏王桀,夏朝灭亡,汤建立商朝,C排除;商朝的建国者是商汤,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的都城稳定下来,D排除。故选B。
9.A
【详解】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青铜器的代表,A项符合题意;B项是秦朝,C项是元朝,D项是与商朝关系不大,排除BCD项。故选A项。
【点睛】
10.B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是甲骨文,B项正确;行书、小篆和隶书的出现都是在甲骨文之后,排除ACD项。故选B项。
11.B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骨文主要指中国商朝晚期王室用于占卜或者记事在龟甲或是兽骨契刻的文字,这是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由此可知,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B项正确;ACD项不正确,可排除。故选B项。
12.A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论语》是一本以记录春秋时思想家兼教育家孔子和其弟子及再传弟子言行为主的汇编,是儒家重要的经典之一,A项符合题意;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儒家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是《孟子》,B项不符合题意;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著作是《韩非子》,C项不符合题意;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是《墨子》,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3.A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七雄有齐、楚、燕、韩、赵、魏、秦。宋、晋、吴不属于战国七雄,因此属于“七雄”是指齐、赵、魏、韩,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
14.D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与公元年份相距时间公式为两数相加减1,476年+476-1=951,因公元前1年和公元1年只相隔一年,但1和-1之间的相隔数却为2,故需要减去这个1,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时间都不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D。
15.A
【详解】本题考查春秋争霸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齐国位于今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齐桓公在位时,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公元前7世纪中期,齐桓公召集诸侯会盟,周天子派人参加。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由此可见,①②③都属于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主要原因。周王室衰微,才导致诸侯争霸。因此,齐桓公成为霸主不会得到周天子的支持。故④不是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主要原因。A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解答组合型选择题,可以用排除法。例如解答此题,齐桓公称霸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不会得到周天子的支持,因此可以排除④,排除含有④的选项BCD。
16.C
【详解】根据材料“西周时,天子要到各诸侯国视察,诸侯定期要到王朝朝见天子。而到了东周,巡守礼从没进行过,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及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从而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分封制”。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状态,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一些诸侯国不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而是设置县,郡,委派官员管理,职位也不世袭,由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这样就使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也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致使周王室在财政上陷入困境,甚至要依赖诸侯国的经济支持。周王室地位下降,大的诸侯势力崛起。他们竞相称霸,操控政治局面,实际上取代了周天子的地位。因此,从西周到东周,周天子的地位由“诸侯定期要到王朝朝见天子”到“诸侯也很少朝见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周王室衰微,政治地位下降,C项正确;“社会和平”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诸侯争霸”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C项。
17.(1)禹、汤、周武王。
(2)甲骨文;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尊王攘夷;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任写两位)
(4)春秋;牛耕。
(5)早期国家产生与社会变革。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夏建立者是启;商的建立者是汤;周的建立者是周武王。
(2)根据材料图片结合所学可知图片中文字为甲骨文。根据所学可从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回答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3)根据所学可知,春秋时期,诸侯纷纷以“尊王攘夷”口号进行征战。列举春秋时期的霸主可从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中任写两位即可。
(4)根据所学可知,铁农具出现在春秋时期,同一时期出现的还有牛耕。
(5)根据学习第二单元的内容,可知夏商周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归纳为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18.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学术思想:这一时期治国理政的学术思想有孔子主张“仁”的学说,主张“仁爱”,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墨子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详解】问题一: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巨变的原因是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问题二:依据所学可知,这一时期治国理政的学术思想有孔子主张“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荀子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孟子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墨子主张“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和“非攻”。法家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问题三:依据所学可知,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推动社会变革;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
()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