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1-2022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1992年开放了重庆沿江城市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3.下面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拨乱反正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深化改革
4.我国先后成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5.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6.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的国民党领导人是( )
A.连战 B.马英九 C.辜振甫 D.汪道涵
7.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的是( )
A.火箭军 B.特种部队
C.战略支援部队 D.海军
8.1970年中国航天人实现了“敢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体现这一成就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大庆油田的建成
9.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如今,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俄罗斯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2013年习jp 当选为国家zx 的会议
1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1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4)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
三、材料解析题:(14 题6分,15、16 题各7 分,共20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概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作出了哪一规划?这一规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写出这一规划时期在吉林长春和湖北武汉取得的成果各一例。
(4)这一规划的超额完成有何意义?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某市粮食亩产量一般在75千克至125千克之间。1982年以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农村大地,农村的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材料二: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城。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城进一步扩大,上海的对外开放前沿作用进一步凸显。
材料三: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材料一中我国“农村大地”“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得益于哪项农村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最早是在哪个省份实行的?
(2)材料二中“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域”指什么?举例说明1990年“上海的对外开放前沿作用进一步凸显”。
(3)材料三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会议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16.“两岸冰封历寒冬,骨肉亲情难相通。一国两制送春暖,政策调整破坚冰。九二共识民族意,汪辜会谈话共融。八项主张指方向,民族复兴书恢宏。”
(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的“破坚冰”指的是哪一政策的调整?
(2)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为顺应两岸的交流,祖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
(4)“九二共识”指什么?“八项主张”由谁提出?
(5)2015年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请问两岸会面指的是什么事件
(6)对海峡两岸的美好前景,请你写一则宣传语,来表达爱国之情。
四、综合探究题(17题7分,18题8分,共15分)
17.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71年美国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标志着联合国迈进了新时期。
材料: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材料: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11分至17时00分:中国一位航天员迈出了太空第一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国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反映了我国哪一外交成就?
(2)材料中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了哪一伟大构想得到成功实践?此构想的提出者是谁?此后这一构想还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实践?
(3)材料中的这次成就是通过哪一艘载人飞船实现的?材料中这位“航天员”指的是谁?
(4)纵观上述材料中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刻,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18.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在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上披荆斩棘、逆风崛起。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巩固政权,军事领域有何重大举措?
(2)【制度的确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举出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道路的开辟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党的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的历史征程中,有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或教训?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
2.【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A符合题意;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92年开放了重庆沿江城市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答案】B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拨乱反正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拨乱反正最大的任务就是平反冤假错案。
4.【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故A符合题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5.【答案】D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20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故D符合题意;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国家根据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6.【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2005年,中国国民党zx 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答案】B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2016年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特种部队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8.【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B符合题意;
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的成就,故A不符合题意;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故C不符合题意;
大庆油田的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9.【答案】C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代表作《红岩》、《青春之歌》、《宝葫芦的秘密》、《茶馆》等。
10.【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11.【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中共十三大
(4)中共十六大
(5)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jp 当选为国家zx 的会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主要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相关基础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答案】(1)焦裕禄
(2)屠呦呦
(3)莫言
(4)袁隆平
(5)钱学森或邓稼先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sj ,他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莫言。
(4)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焦裕禄是县委sj 的好榜样,被称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3.【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求同存异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sj ,他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莫言。
(4)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焦裕禄是县委sj 的好榜样,被称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4.【答案】(1)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反映当时中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为改变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1953奶奶我国开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一五”期间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53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5.【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
(2)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增强企业活力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我国“农村大地”“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首先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材料二中“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域”指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开放性题目,分析合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首先在沿海进行,建立了经济特区。
16.【答案】(1)“三不”政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4)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江泽民
(5)习jp 同马英九会面
(6)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心连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的“破坚冰”指的是“三不”政策的调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顺应两岸的交流,祖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民间团体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会面指的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6)对海峡两岸的美好前景,我们充满了期待。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的宣传语有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心连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17.【答案】(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一国两制;邓小平;澳门
(3)神舟七号;翟志刚
(4)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增长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成就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根据材料“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回归。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到成功实践。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依据材料“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中国一位航天员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出了太空第一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可知,反映的是2008年9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4)纵观上述材料中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刻,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增长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18.【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 【制度的确立和探索】:(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举出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 【道路的开辟和实践】:(3)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4)在党的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的历史征程中,有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或教训? 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符合题意即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了巩固政权,军事领域的重大举措是抗美援朝战争。
(2)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 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答案】B
【知识点】“共同纲领”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会议的中心议题是讨论新中国成立的问题。大会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政权性质,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为成立新中国做好了准备工作。
2.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的是( )
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1992年开放了重庆沿江城市 D.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
【答案】A
【知识点】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分析】2001年12月,在经过长达15年艰难曲折的谈判历程后,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新成员,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故A符合题意;
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1992年开放了重庆沿江城市和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与题干无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3.下面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是( )
A.全面依法治国 B.全面拨乱反正
C.全面从严治党 D.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B
【知识点】“四个全面”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拨乱反正不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容。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拨乱反正最大的任务就是平反冤假错案。
4.我国先后成立了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其中成立最早的是( )
A.内蒙古自治区 B.宁夏回族自治区
C.西藏自治区 D.广西壮族自治区
【答案】A
【知识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解析】【分析】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我国先后成立了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故A符合题意;
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年成立;最晚建立的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少数民族自治区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是我国成立最早的少数民族自治区。
5.20世纪末,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加快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历史机遇的是( )
A.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B.民主改革的推行
C.改革开放的实践 D.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答案】D
【知识点】西部大开发
【解析】【分析】20世纪末,中央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少数民族人口较多的西部地区出现大开发、大发展的新气象。故D符合题意;
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故A不符合题意;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在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民主改革,故B不符合题意;
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西部大开发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了促进东西部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促进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边疆稳定,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决定。国家根据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6.2005年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的国民党领导人是( )
A.连战 B.马英九 C.辜振甫 D.汪道涵
【答案】A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2005年,中国国民党zx 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交往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指导下,经过海峡两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两岸人员来往以及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蓬勃发展。海峡两岸经济上相互促进、互补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
7.下列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的是( )
A.火箭军 B.特种部队
C.战略支援部队 D.海军
【答案】B
【知识点】新时代强军之路
【解析】【分析】2015年12月31日,中央军委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进行改革,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2016年的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特种部队不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军种。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时代强军之路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中国人民解放军调整组建的五大军种包括陆军、海军、空军、火箭军和战略支援部队,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8.1970年中国航天人实现了“敢上九天揽月”的梦想。体现这一成就的是( )
A.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 B.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C.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D.大庆油田的建成
【答案】B
【知识点】“两弹一星”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后,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故B符合题意;
沈阳飞机制造厂建成投产是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的成就,故A不符合题意;
1964年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故C不符合题意;
大庆油田的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两弹一星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0年,我国用长征号运载火箭,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9.1956年毛泽东正式提出的文艺方针是( )
A.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B.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答案】C
【知识点】文化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故C符合题意,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1956毛泽东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文学艺术创作出现崭新的局面。许多反映革命年代和现实生活、题材新颖、风格各异的作品,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代表作《红岩》、《青春之歌》、《宝葫芦的秘密》、《茶馆》等。
10.如今,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的国家是( )
A.美国 B.中国 C.英国 D.俄罗斯
【答案】B
【知识点】计算机网络技术
【解析】【分析】当前第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技术发展最快的是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国际互联网使人类进入信息化社会,到20世纪末,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日新月异,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人们可以发送电子邮件、收看网络电影电视、实现远程教育、进行电子商务等。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中国电信网络规模和用户数均居全球第一。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进入信息化时代。
二、归纳列举题:(共15分)
11.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会议名称。
(1)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的会议
(3)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确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2013年习jp 当选为国家zx 的会议
【答案】(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2)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3)中共十三大
(4)中共十六大
(5)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知识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解析】【分析】(1)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
(3)1987年,中共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4)2002年,中共十六大召开,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习jp 当选为国家zx 的会议是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党的主要会议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识记相关基础知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12.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被称为“党的好干部”
(2)发现青蒿素,获得诺贝尔医学奖
(3)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
(4)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5)为“两弹一星”的成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答案】(1)焦裕禄
(2)屠呦呦
(3)莫言
(4)袁隆平
(5)钱学森或邓稼先
【知识点】“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文化事业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屠呦呦及青蒿素
【解析】【分析】(1)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sj ,他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莫言。
(4)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焦裕禄是县委sj 的好榜样,被称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13.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我国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
(4)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5)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的方针
【答案】(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5)求同存异
【知识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及“求同存异”外交方针
【解析】【分析】(1)20世纪60年代,面对严重自然灾害,焦裕禄担任兰考县委sj ,他以强烈的责任心鞠躬尽瘁,全心全意为兰考人民服务,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最后积劳成疾,不幸病逝,被誉为“党的好干部”。
(2)2011年9月,屠呦呦获得拉斯克奖。2015年10月,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的新疗法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
(3)2011年8月,莫言凭长篇小说《蛙》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2012年10月11日,莫言因其“用魔幻现实主义将民间故事、历史和现代融为一体”,获得诺贝尔文学奖。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莫言。
(4)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亩产可达650千克以上,比普通水稻增产20%以上,被称为“东方魔稻”,袁隆平被国际农学界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5)邓稼先担任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的负责人,1963年由他主持的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形成。第二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试验爆炸成功。接着他又参加了氢弹的研制,为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做出贡献,被誉为“两弹元勋”。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社会主义建设模范人物、新中国科技文化成就等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相关教学知识,焦裕禄是县委sj 的好榜样,被称为“党的好干部”;袁隆平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三、材料解析题:(14 题6分,15、16 题各7 分,共20 分)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感概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1)上述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的什么状况?
(2)为了改变上述状况,我国政府作出了哪一规划?这一规划发展的重点是什么?
(3)写出这一规划时期在吉林长春和湖北武汉取得的成果各一例。
(4)这一规划的超额完成有何意义?
【答案】(1)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第一个五年计划。重工业。
(3)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知识点】第一个五年计划
【解析】【分析】(1)由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26.65%,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35.5%”和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可知,这反映当时中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2)为改变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1953奶奶我国开展“一五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3)“一五”期间我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4)“一五”期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一五计划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53年,我国实行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一五计划使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世纪70年代,某市粮食亩产量一般在75千克至125千克之间。1982年以来改革的春风吹遍了农村大地,农村的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材料二:1980年,国家首先设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城。1990年我国对外开放的领城进一步扩大,上海的对外开放前沿作用进一步凸显。
材料三:为继续深化改革打下了基础,改革的浪潮从农村涌向城市。1984年10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1)材料一中我国“农村大地”“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得益于哪项农村政策的实施?这一政策最早是在哪个省份实行的?
(2)材料二中“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域”指什么?举例说明1990年“上海的对外开放前沿作用进一步凸显”。
(3)材料三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会议是什么?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启示。
【答案】(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安徽。
(2)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上海浦东开发区建立。
(3)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 增强企业活力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国有企业改革;对外开放区的扩大
【解析】【分析】(1)我国“农村大地”“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主要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开始进行改革,首先是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材料二中“1988年经济特区在原有的基础上又扩大了区域”指海南经济特区的建立。1988年,国家决定建立海南岛经济特区,这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经济特区。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掀起新的大潮。党和国家决定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设置上海浦东新区,使之成为扩大开放的窗口,并以此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
(3)1984年10月,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要求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步伐。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
(4)开放性题目,分析合理即可。如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改革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提出改革开放。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放首先在沿海进行,建立了经济特区。
16.“两岸冰封历寒冬,骨肉亲情难相通。一国两制送春暖,政策调整破坚冰。九二共识民族意,汪辜会谈话共融。八项主张指方向,民族复兴书恢宏。”
(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的“破坚冰”指的是哪一政策的调整?
(2)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3)为顺应两岸的交流,祖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了哪一民间团体?
(4)“九二共识”指什么?“八项主张”由谁提出?
(5)2015年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请问两岸会面指的是什么事件
(6)对海峡两岸的美好前景,请你写一则宣传语,来表达爱国之情。
【答案】(1)“三不”政策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海协会)
(4)海峡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共同努力谋求国家统一; 江泽民
(5)习jp 同马英九会面
(6)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心连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等。(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海峡两岸交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解析】【分析】(1)新中国成立后,海峡两岸的“破坚冰”指的是“三不”政策的调整。1987年台湾当局被迫调整“三不”政策,海峡两岸近三十八年的隔绝状态被打破。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顺应两岸的交流,祖国大陆在20世纪90年代成立的民间团体是海峡两岸关系协会。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就“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达成共识,即“九二共识”。1995年,江泽民提出了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两岸会面指的习jp 同马英九在新加坡会面。
(6)对海峡两岸的美好前景,我们充满了期待。表达我们的爱国之情的宣传语有两岸一家亲,两岸人民心连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怀抱等。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海峡两岸关系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海峡两岸同根同源,血脉相连,完成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是全体炎黄子孙的共同心愿。海峡两岸日益密切的经济、文化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四、综合探究题(17题7分,18题8分,共15分)
17.五星红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骄傲。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1971年美国一家报纸评论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标志着联合国迈进了新时期。
材料: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全场沸腾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材料: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11分至17时00分:中国一位航天员迈出了太空第一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国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
(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反映了我国哪一外交成就?
(2)材料中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了哪一伟大构想得到成功实践?此构想的提出者是谁?此后这一构想还在哪个地区得到成功实践?
(3)材料中的这次成就是通过哪一艘载人飞船实现的?材料中这位“航天员”指的是谁?
(4)纵观上述材料中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刻,谈一谈你有何感想。
【答案】(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一国两制;邓小平;澳门
(3)神舟七号;翟志刚
(4)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增长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一国两制”;香港回归;澳门回归;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航天事业的发展
【解析】【分析】(1)五星红旗第一次在联合国总部升起反映了我国的外交成就是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根据材料“1997年6月30日午夜至7月1日凌晨,在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英国国旗和香港旗缓缓降落,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徐徐升起。”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香港回归。五星红旗的升起表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得到成功实践。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在一国两制的构想下,中国于1999年12月20日,正式收回澳门,设立澳门特别行政区。
(3)依据材料“2008年9月27日下午16时41分至17时00分,中国一位航天员穿着中国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迈出了太空第一步并在太空中展示了中国国旗,圆满完成中国首次空间出舱任务,实现了太空行走。”可知,反映的是2008年9月,中国航天员翟志刚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空间出舱活动,茫茫太空第一次留下中国人的足迹。
(4)纵观上述材料中五星红旗飘扬的时刻,感受到中国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作为中学生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增长才能,为国家的富强做出贡献。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怀抱,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怀抱。
18.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国在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上披荆斩棘、逆风崛起。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下列问题。
(1)【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为了巩固政权,军事领域有何重大举措?
(2)【制度的确立和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举出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3)【道路的开辟和实践】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在党的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的历史征程中,有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或教训?
【答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 【制度的确立和探索】:(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什么?举出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一次严重失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 【道路的开辟和实践】:(3)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怎样的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历史的经验和教训】:(4)在党的政权建设、制度建立和道路选择的历史征程中,有哪些值得汲取的经验或教训? 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符合题意即可)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抗美援朝。
(2)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或“文化大革命”。
(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符合题意即可)
【知识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九大
【解析】【分析】(1)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隆重举行,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为了巩固政权,军事领域的重大举措是抗美援朝战争。
(2)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的标志是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党在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的严重失误有“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
(3)中国共产党在总结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逐渐摸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在这条道路的实践中,使中国国力不断增强的历史性决策是改革开放。在此道路上党领导人民走向富强的最新的指导思想是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
(4)本题是开放型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开放性思维的能力。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如: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道路的选择或政策的制定必须立足国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成立、三大改造、抗美援朝、“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改革开放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从此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社会主义探索中的 严重失误,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1978年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