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吉林省第二实验学校中考历史一模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25.0分)
1. “华夏民族,非一族形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 发祥地是黄河流域 B. 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
C. 由蚩尤创立 D. 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2. 西周初年的整体战略是稳定西北,开发东南。在东进过程中,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冀,东控徐淮。(见图)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 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 B. 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
C. 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 D. 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
3. 下列不属于战国时期主要特征的是(  )
A. 兼并战争 B. 制度变革 C. 思想学术繁荣 D. 国家统一
4.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于(  )
A. 公元前207年 B. 公元前209年 C. 公元207年 D. 公元209年
5. 唐代大诗人李白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诗中所描述的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
A. 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B. 为三国鼎立形成奠定基础
C. 三国鼎立的局面正式形成 D. 最终结束三国鼎立的局面
6. 长期处于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这为宗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下列相关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 十六国北朝时期战乱不断——道教诞生
B. 罗马帝国压迫犹太人———基督教诞生
C.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佛教诞生
D. 阿拉伯半岛部落仇杀——伊斯兰教诞生
7. 如图是现存放于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序文中唐太宗高度评价玄奘法师取经和翻译佛经;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  )
①中国书法艺术发展
②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③唐朝文化影响日本
④唐朝民族关系和睦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古代民本思想是人本思想在政治伦理上的集中体现。下列语句最能体现民本思想的是(  )
A.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B. 法与时变,礼与俗化
C.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
9. 王安石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点包括(  )
①都促进了经济发展
②都有利于民族融合
③都扭转了尚武轻文
④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10. 《皇明祖训》中载:“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颜顽(抗衡),不敢相压。”该朝“罢丞相”的目的是(  )
A. 精简官僚机构 B. 扩大统治基础 C. 加强思想控制 D. 强化君主专制
11.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商帮资本雄厚,行商全国,反映了当时(  )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发展 C. 交通发达 D. 商业发达
12. 《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  )
A. 第二次鸦片战争 B. 太平天国起义 C. 义和团运动爆发 D. 巴黎和会召开
13. “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压迫人民。”这表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  )
A.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B. 打倒列强除军阀 C. 组织领导工人运动 D. 建立苏维埃政权
14. 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  )
A. 国民政府官方的数据比较权威 B. 日本统计更接近真相
C. 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 D. 无法辨别史料的真伪
15. 从济南战役、淮海战役,一直到渡江战役,山东农民有153.3万人参与支前,为前线战士送去了7.12亿斤粮食。这反映了(  )
A. 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 B. 革命统一战线得到巩固
C. 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失败 D. 土改提高了群众积极性
16. 20世纪,中国涌现出许多以如图为代表的优秀作品。它们强大的生命力在于(  )
A. 符合大众审美 B. 顺应时代潮流 C. 创作技法高超 D. 表现形式多样
17. 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4次调整,其中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合作化运动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8. 打破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的会面是(  )
A. 胡锦涛会见连战 B. 九二共识
C. 汪辜会谈 D. 习jp 与马英九会面
19. 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此次会议召开的地点是(  )
A. 福建古田 B. 江西南昌 C. 陕西延安 D. 贵州遵义
20. 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层:“祈祷者、作战者和劳动者”。其中“作战者”指(  )
A. 神职人员 B. 封建主 C. 佃户 D. 农奴
21. 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的是(  )
A. 西欧基督教文化 B. 拜占庭文化 C. 阿拉伯文化 D. 天主教文化
22. 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史实能印证上述观点的是(  )
A. 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欧洲工人运动 B.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C. 中华民国的建立 D. 俄国十月革命
23. 某同学在复习时对历史人物进行归类,他可以在笔记上将“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等人标注为(  )
A. 科学家 B. 文学巨匠 C. 思想家 D. 艺术大师
24. 从反抗对象来看,下列亚非拉国家的斗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 拉丁美洲独立运动 B. 印度民族大起义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华夫脱运动
25. “杜鲁门及其顾问认识到,比起维持与苏联战时合作的心愿,他们将重建西欧……看得更重。”因此,美国采取的措施是(  )
A. 建立“欧盟” B.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建立“经互会”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5.0分)
2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原始的商品交换,从最初的馈赠式的偶然交换到经常性的集市交换,经历了数千年的漫长过程……商品交换的出现,是生产力蓬勃发展的结果……当交换刚兴起的时候,正是氏族社会的晚期,交换的兴起,打开了氏族的大门,成为不同氏族、不同地区和不同生产部门之间联系的渠道。商品交换的发展也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最后,交换的发展促进了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的形成。
——改编自满都尔图《试论商品交换的起源及其原始形态》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原始商品交换的根源及影响。
材料二古埃及商业的历史十分悠久:在金字塔壁画上已经有了人们在市场上交换产品的场景。那时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国王经常派商队到国外去从事贸易活动。希腊各城邦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古罗马征服地中海,周围的地区后,商贸逐渐繁荣,海外贸易航线四通八达。
(2) 这些地区的商业活动的开展分别得益于怎样的地理环境?
材料三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之……市井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平准书》
(3) 材料三中,汉高祖对商人实行什么政策?结合所学解释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
材料四宋朝经济发展的水平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西方汉学家指出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
——樊树志《国史概要》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商业发展的三点表现。
材料五:15-17世纪初,新航线的开辟使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心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那里逐步兴起很多新兴工商业城市,随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产生和发展,西欧各国通过……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最终形成世界市场,过去长期存在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的相对隔绝状态被打破,整个世界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逐步形成密切联系、互相依存又互相矛盾的整体,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
——摘编自刘易斯 芒福德《城市发展史》
(5) 依据材料五,指出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发生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欧各国通过哪些事件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
材料六:2022年1月,世界贸易组织宣布,中国诉美国反补贴措施案胜诉,认定中方在货物贸易领域每年可对美方实施6.45亿美元贸易报复。
——《国际要闻》
(6) 这体现了该组织具有什么职能?近年来阻碍世界经济健康发展的问题有哪些?
27. 阅读材料,按要求完成任务。
材料一: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
——摘编自新加坡《联合早报》
(1)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新加坡媒体概括的中国对外开放的三个阶段进行论述。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举出5例史实(每个阶段至少举出一例),并写出中国对外开放形成的格局③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
材料二: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宝。报告提出的全面开放内涵丰富,既包括开放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也包括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
——摘编自《党史百科》
(2) 依据材料,中国的“全面开放”包括哪些方面?谈谈你对中国对外开放的一点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据“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及所学知识可知,从它提到的内容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的形成是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中华民族的形成非一族所成,从古至今,远古时期的部落交错者,互相来往,排除各自之间关于习俗、语言、文化等等方面的差异,而是趋向于走向同一文化认同,在这个过程中,逐渐走向融合,形成了统一民族。我们后世人称呼为诸夏民族。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关键是对材料信息解读。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民族分化政策与民族融合的相关史实。
2.【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齐、鲁是前哨,卫国接济东进主力,也北瞰燕翼,东控徐准”结合所学知识,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扩大统治范围。西周初年,周王根据血缘关系的远近和功劳的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以保证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同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C项正确;“躲避战乱,多次迁移国都”指的是商朝,排除B项;题干没有涉及“制定刑法,稳定统治秩序”、“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工程”的信息,排除AD项。
故选:C。
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加强了统治,开发了边疆,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掌握西周的分封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3.【答案】D
【解析】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动荡与巨变之中兼并战争、制度变革和思想学术的繁荣成为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国家统一不属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依据课本知识分析问题要求选择即可。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特征,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4.【答案】B
【解析】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指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时间.掌握基础知识即可作答.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秦的暴政和秦末农民起义的相关史实.
5.【答案】B
【解析】由诗句“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可知,这反映的是赤壁之战,赤壁之战奠定三国鼎立的基础,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以唐代大诗人李白的诗为切入点,主要考查赤壁之战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赤壁之战的相关史实。
6.【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不正确”的限定词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极度苦难的人民需要寻找精神上的寄托,为道教的兴起提供了土壤。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也吸收了流行在社会上的一些神仙方术。他以治病来传道,对贫苦民众有很大的吸引力,太平道传播很快。当时在汉中、巴蜀地区还有张陵创立的五斗米道,人们只要出五斗米,就能入道或治病。太平道和五斗米道是早期道教的不同派别,在教义和传播方式上相似,受到下层民众的信奉。故A项搭配错误,符合题意;基督宗教发端于公元1世纪罗马帝国统治下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团体,罗马帝国压迫犹太人,犹太人寄希望于救世主,基督教由此诞生,B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印度的种姓制度将印度分为四个种姓,分别是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等级从左到右由高到低,由于婆罗门拥有各种特权让其他种姓不满,在公元前6世纪初,爆发了“沙门思潮”,而佛教是沙门思潮的代表之一,是在反婆罗门教的运动中产生的一种新兴宗教,C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6世纪末7世纪初,阿拉伯半岛各部落之间相互仇杀,氏族部落盛行多神崇拜,在这种背景下,伊斯兰教诞生,D项搭配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道教的创立与世界三大宗教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道教的创立与世界三大宗教等知识。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文从王羲之书法中集字刻成。故该石碑可以用来研究中国书法艺术发展、中印之间文化交流。
故选:A。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知道唐太宗时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后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
本题考查玄奘西游天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8.【答案】A
【解析】“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指只有以百姓为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了,国家就安宁了,体现了以民为本思想,A项正确;法与时变,礼与俗化体现了法治与礼,排除B项;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体现的是忧患意识,排除C项;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体现的是中央集权,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注意选项文字的理解。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D
【解析】依据题干的限定信息“相似点”和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变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充实了政府财政,提高了国防力量,对封建地主阶级和大商人非法渔利也进行了打击和限制;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度的过渡,有利于我国民族的融合,由此可知,王安石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点是都促进了经济发展,都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①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孝文帝改革有利于民族融合,故②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而不是王安石变法的影响,不符合题意,排除AC项。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北魏孝文帝改革只是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③都扭转了尚武轻文不是王安石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王安石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点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王安石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相似点等知识。
10.【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皇权,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权分六部;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D项正确;精简官僚机构不是罢丞相的目的,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扩大统治基础,排除B项;加强思想控制与废丞相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明朝皇权强化。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影响和对它的认识。
本题关键是抓住题干的主旨是明朝皇权强化,根据所学知识,对选项逐一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11.【答案】D
【解析】清朝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吴江县的盛泽镇,出现了“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的景象;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在北京、江宁、扬州、苏州、杭州、广州等大城市中,工商业非常繁荣。乾隆时期的苏州,据载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吴江县盛泽镇在明朝中期还是一个普通的村落;而到了清朝前期,已经是“舟楫塞港,街道肩摩”。依据题干“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和“商帮资本雄厚,行商全国”的信息可知,这些材料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D项正确;题干材料描述的是商业方面的发展,与农业、手工业、交通业都无关,排除AB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繁荣的表现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清朝前期经济发展以及商业繁荣的表现等知识。
12.【答案】A
【解析】《望厦条约》和《黄埔条约》均有“修约”条款,由此引起后续交涉。最终导致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英、法两国在俄、美两国的支持下,分别以“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为借口,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BCD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故选:A。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13.【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这种半独立的封建国家,执政的军阀每每与国际帝国主义互相勾结,压迫人民。”这表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为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提出“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北伐军出师不到半年,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声势震动全国。故B项正确,ACD选项不是国民大革命时期的口号,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国民大革命的相关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国民大革命的相关知识。
14.【答案】C
【解析】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国民党和日本统计数字都可能带有感情,因而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统计还需补充其他史料佐证和甄别。
故选:C。
本题以关于武汉会战日军伤亡人数,国民政府统计为25.6万人。日本《战史丛书 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记载为31486人。1938年至1940年武汉日军第11军作战伤亡统计为650639人为依托,考查史料佐证和甄别。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史料佐证和甄别的相关知识。
15.【答案】D
【解析】分析题干信息可知,体现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人民群众的支持,因为解放区土改提高了民众积极性,D是正确的选项;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三大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只有理解题意,才能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三大战役,才能做出正确选择。
16.【答案】B
【解析】据图片和所学知,《狂人日记》《愚公移山》《黄河大合唱》只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在于它们都顺应时代潮流,《狂人日记》反映了人们当时反对封建礼教的要求,《愚公移山》和《黄河大合唱》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人抗战必胜的信心,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是这些作品有强大生命力的主要原因,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近代涌现的优秀作品,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近代涌现的优秀作品相关史实。
17.【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使农村生产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实现伟大变革”和所学知识可知,这对应的是农业合作化运动。在1953-1956年三大改造中,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组织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从而实现了将生产资料私有制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B正确;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是变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个体土地私有制,但仍然属于私有制的范畴,A排除;1958年发动的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片面追求农村生产关系的公有化程度,C排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新时期农村改革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给予农民生产经营的自主权,D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20世纪50-80年代,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经历了四次调整。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土地改革运动、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相关史实。
18.【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jp 和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世纪之握”的动作,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有利于两岸关系的发展、翻开了两岸关系的新篇章。D符合题意。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祖国统一大业的知识点。打破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首次会面,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的会面是习jp 与马英九会面。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祖国统一大业的相关史实。
19.【答案】A
【解析】2014年,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古田召开,此次会议强调军队政治工作要为新形势下强军目标提供坚强政治保证。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此次会议对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我军政治工作,充分发挥政治工作对强军兴军的生命线作用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故选:A。
本题考查了古田会议。2014年10月30日,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在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召开。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古田会议的内容。
20.【答案】B
【解析】中世纪的社会评论家认为欧洲社会包括三个等级或阶层:“祈祷者、作战者和劳动者”。其中“作战者”指封建主。西欧的土地制度,建立了以土地关系为纽带的领主和附庸之间的关系,加强了中小封建主阶层,是西欧封建社会骑士制度的基础。后来,国王以下各级封建主也纷纷效仿,层层分封,形成了不同等级的封建主: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骑士等。西欧封建等级制度中,骑士是最低等级封建主。骑士在中古西欧是指那些拥有封地的职业武士,对封君忠诚、尊重妇女、舍生取义是骑士的道德。
故选:B。
本题考查西欧封建等级制度。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灵活掌握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状况的相关知识。
21.【答案】B
【解析】由题干材料判断这个帝国是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和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B符合题意,ACD与材料不符,排除ACD。
故选:B。
本题考查了拜占庭帝国。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成东西两个帝国。东罗马定都君士坦丁堡(旧名拜占庭),故称“拜占庭帝国”。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需要灵活运用拜占庭帝国疆域范围及拜占庭文化的影响。
22.【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人类文明进程,对人类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印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十月革命的胜利。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理解并识记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史实。
23.【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但丁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诗人,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剧作家、诗人,巴尔扎克是法国的小说家,列夫 托尔斯泰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作家,据题干“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他们都是文学巨匠,B项正确;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既不是科学家,也不是思想家,更不是艺术大师,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历史上的文学巨匠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的文学成就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世界历史上的文学巨匠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的“反抗对象”的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的主要对象是西班牙殖民者,还有葡萄牙殖民者;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华夫脱运动反抗的都是英国殖民者。故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反抗对象与其他三项不同,A符合题意;BCD反抗对象相同都是英国殖民者,不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选:A。
本题考查的是亚非拉国家的斗争。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到美国独立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拉丁美洲社会各阶层纷纷行动起来,展开了争取独立的斗争。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拉亚非拉国家的斗争。
2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信息“重建西欧”可知,美国采取的措施是实施“马歇尔计划”。1947年美国开始实施马歇尔计划,加强了对西欧国家的控制,同时也遏制了苏联。
故选:D。
本题以“杜鲁门及其顾问认识到,比起维持与苏联战时合作的心愿,他们将重建西欧……看得更重。”为切入点,考查马歇尔计划的相关知识。
注意识记冷战的具体表现。
26.【答案】【小题1】根源:生产力发展影响。促进氏族、地区和生产部门之间的联系;促进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私有制的发展和阶级的形成。
【小题2】地理环境:尼罗河贯穿南北,邻地中海和红海;海岸线曲折,港湾众多,岛屿密布;地中海是内湖,地跨亚非欧三洲。
【小题3】对商人实行压制、歧视政策(或重农抑商政策)。原因:西汉初年经济凋敝,要求发展农业生产;害怕大商人势力强大,危害国家统治。
【小题4】兴起很多商业城市;城市中的店铺不断增加,以及宅巷之内到处可以开设店铺;经商的时间不再受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都市的商贸活动辐射到乡镇,出现草市;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市镇发展为商业贸易区;市场上商品琳琅满目,客商不绝;海外贸易超过前代;市舶司的设置;纸币的出现。(三点即可)
【小题5】从意大利转移到北海沿岸的尼德兰、英国等国。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掠夺;工业革命。
【小题6】具有解决贸易争端的职能;逆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原始商品交换的根源及影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商业活动开展得益的地理环境、汉高祖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原因、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发生的变化、西欧各国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的事件、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世界经济的发展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原始商品交换的根源及影响、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商业活动开展得益的地理环境、汉高祖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及原因、宋朝商业发展的表现、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经济的中心发生的变化、西欧各国使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全球扩张的事件、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史实。
27.【答案】【小题1】题目:开放的中国;论述: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成一座繁荣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被誉为“一夜崛起之城”。后来,又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入21世纪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承办的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提出建设“一带一路”的建议,筹建和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积极拥抱世界,影响世界。
【小题2】范围扩大、领域拓宽、层次加深和开放方式创新、布局优化、质量提升;促进了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增强了综合国力,提高了是中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的对外开放和影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并不断扩大开放。
掌握中国的对外开放的过程和影响。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