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福建省漳州市历史中考模拟卷(三)(答案)

2023年漳州市历史中考模拟卷(三)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一.选择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半坡先民的聚落存在居住区,内有房屋、窖穴、壕沟,外有公共墓地和烧制陶器的窑场。这些聚落现象出现的关键要素是
A.采集狩猎  B.保存火种  C.水稻种植  D.种植粟谷
2.“墨子猛攻礼乐……孟子发挥仁义,向墨家猛烈反击……道家攻击儒家的仁义……荀子发挥礼乐,批评各学派,主要也是反对墨家。”这意在说明战国时期
A.周王权势衰微     B.各国纷纷变法    
C.诸子纷争激烈     D.儒学确立正统
3.“劝君莫骂秦始皇……百代皆行秦政治”中的“秦政治”包括
A.分封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图1思维导图中的“?”指代的杰出人物是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图1
5.这部医学典籍阐述了表、里、阴、阳、虚、实、寒、热“八纲”的辩证论治原则以及300余种有关治疗的药方,皆长期为后代的医家所继承。它是
A.《伤寒杂病论》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科技保持世界领先的地位。这一时期的突出表现是
A.青铜冶炼技术的开始成熟 B.《兰亭集序》问世
C.圆周率数值的有效推算 D.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改进
7.《魏书·元禧传》记载: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主要指鲜卑语)、一从正音(指中原汉语)………”这里的“帝”指的是
A.曹丕  B.拓跋宏  C.魏征   D.忽必烈
8.关于图2 的历史信息,主要体现的是
A.汉代陆上贸易要道    
B.魏蜀吴鼎立的局面    
C.隋朝南北交通路线    
D.经济重心转移方向
9. 唐代,中亚阿拉伯国家常见的乌特琴和古波斯的巴尔巴特琴对“胡琵琶”音箱梨形状具有深刻影响,这一现象的出现直接得益于唐朝
图3
A.曲辕犁技术推广 B.统治者缓和民族矛盾
C.对外政策较开放 D.选官制度出现了变革
10.台湾设府,隶属福建。从此,实施数十年的迁海政策也及时废止。自此清廷“允许所有商业国家在其辽阔帝国的所有港口自由贸易”。康乾盛世从此开始,这里意在强调台湾设府
A.促进民族团结  B.强化君主专制 C.推动社会发展  D.支援抗击外敌
11.“联军利用了清帝国军队集中江南一代的时候,一举登陆成功,全力攻击帝都,焚烧的帝都西郊的皇家住所,大量精美的瓷器被打碎……大火烧了数日而不绝”这里主要描述的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1871年,内阁学士宋晋称:“闽省连年造船,靡费(浪费)太重,而并无实用……”,他由福建推及江苏,主张:“将两处轮船局暂行停止”。此处可以佐证
A.宋晋主张引进技术    B.洋务派积极兴办船务    
C.个别官员阻挠洋务    D.左宗棠等人办事不力
13.如图4所示,19世纪末的这张时局图可以说明
A.《南京条约》丧权辱国   
B.实业救国效果明显  
C.维新变法迫在眉睫    
D.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图4 19世纪末《时局图》
14.表1 所示的旅游攻略目的地是
表1
攻略主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巨变研究
景区地点 湖北新军楚望台军械库 蛇山 湖北军政府旧址
A.广州虎门   B.浙江嘉兴  C.湖北武昌   D.上海法租界
15.“这本编给青年人的通俗刊物,犹如一把锋利的斧头劈开了封建专制赖以生存的思想大幕;新文学的词语在顽固保守的旧式读书人的咒骂声中日渐风靡”这描述的是
A.洋务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6.表2的材料可以佐证
表2 红军军级干部战斗牺牲的名单(节选)
姓名 牺牲地点 牺牲时间
邓萍 贵州遵义 1935年2月
吴焕先 甘肃泾川 1935年8月
曾中生 四川卓克基 1935年11月
余天云 四川丹巴 1936年4月
罗南辉 甘肃华家岭 1936年10月
A.北伐战争的惨烈程度    B.南昌起义的过程艰辛曲折    
C.井冈山上残酷的战斗   D.红军将领长征途中的勇敢
17.“巍巍金陵(南京),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一段祭文描述的是
A.《南京条约》签订 B.天京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南京大屠杀
18.图5“老物件”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老照片 老年画 老证件
图5
A.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B.一化三改 发展工业    
C.民主政治 人民当家   D.经济改革 逐步开放
19.在全国兴起的劳动教育实践活动中,某高校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英模人物,根据图6 的“海报”,符合主题的人物是
图6
A.王进喜 B.焦裕禄 C.雷锋 D.黄继光
20.“午夜23时42分仪式开始,米字旗和港英的皇冠狮子旗徐徐下降,7月1日零时零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旗徐徐升起……”这里的仪式指的是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仪式    B.香港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C.澳门回归政权交接仪式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仪式
21.在《万隆会议的外交风云》图片展上,展出了两幅图片(图7),合适的配文是
图7
A.中苏友好关系的建立     B.周恩来与“求同存异”   
C.中国“重返”联合国    D.“新时期全方位外交”
22.“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战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拓荒牛精神……”集中体现了
A.中国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 B.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C.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D.社会主义建设的使命担当
23.“人们非常害怕灵魂在下次转生时,会变成低级种姓的人,人们都希望在来世会变成一个高级种姓的人,而最高的期望便是和造物主婆罗摩合而为一”。这里描述的是
A.古埃及人 B.古印度人  C.基督教徒  D.伊斯兰教徒
24.“《汉谟拉比法典》注重保护经济活动中的契约、借贷、交易的公平公正;《查士丁尼法典》注重维护拜占庭帝国的各地商人在租赁、借贷、契约等关系,据此可知,二者都
A.鼓吹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B.压榨奴隶的劳动价值
C.体现维护刑罚的严酷性 D.维护经贸活动的秩序
25.1532年后,法国作家拉伯雷的《巨人传》陆续出版,小说通过法国民间故事中的“巨人国王”的游历故事,极力批判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可见,这部作品
A.开启文艺复兴 B.维护宗教权威 C.提倡人文主义 D.还原历史真实
26.图8所示是某历史事件的思维导图。图中?处应填入的是
图8
A.美国独立战争 B.俄国彼得一世改革
C.美国南北战争 D.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27.为了实现图9漫画中的战略态势,加速纳粹德国的覆亡,1944年,位于西欧的美英盟军执行了
图9 《1943欧洲地图》
代表苏联;代表英国;代表美国; 代表纳粹德国
A.莫斯科保卫战役 B.诺曼底登陆战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攻克柏林战役
28.自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署生效后的最初四年里,欧洲煤钢共同体成员的煤产量增加了23%,钢铁产量增加了14.5%,这说明了
A.实现外交独立自主的重要性   B.美苏打压无法阻止西欧崛起 
C.西欧经济一体化具有优越性  D.苏联解体加速欧盟组织成立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其中第29题8分,第30题12分,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
材料 第一节 英国工业革命
一 工业革命的进程
图10 烟囱林立的设菲尔德(英国)
二 工业革命的社会经济后果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阶级结构的深刻变化,现代工厂制度的确立,使两个新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了。在工业革命的浪潮面前,一切人都在新的环境中寻找出路……大工业的发展是带动整个社会前进的主流。
——上述图文均摘编自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造成英国社会阶级结构深刻变化的社会变革。(2分)
(2)你是否同意“带动整个英国社会发展”成因分析?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4分)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一些族群的发源地多在河流旁,气候较温暖,容易与以农业为主的汉族融合。此外,中原汉族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积累了巨额的财富。“入主中原”的少数民族统治者不想失去巨大的财赋收入,因此选择接受汉人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中原王朝征调大多数皇帝对周边族群都采用怀柔政策。
——摘编自马戎《民族史视野下的中国》
材料二
以文学为例,汉族有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藏族有史诗《格萨尔王》、维吾尔族有《阿凡提的故事》;汉文学精品中也渗透着少数民族的贡献,汉化蒙古人蒲松龄著《聊斋志异》、旗人曹雪芹著《红楼梦》便是明例。又如医学方面,汉族医术渊深博大,藏医、蒙古医也别具异彩,且与汉医相互启迪、补充。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表3 清初边疆管理大事记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噶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促进中国古代民族交融的有利条件。(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民族融合的相关领域,分析这些领域文化融合的特点。(6分)
(3)用所学的一例古代政治事件,史论结合说明中国历史是由中华民族的众多民族一起创造的。(3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商店门前常常排起长队,普通百姓都很有耐心地等待着,只要买到所需的东西,尽管量少质差,也都心满意足……在毗邻农场的小溪边,是一排简陋的小屋,不足5平方米住着4个农场工人,每人每月工资 75 卢布,他们只能住在月租 2 卢布的小屋里……
——根据【法国】安德烈·纪德《访苏归来》
材料二
表4 1929——1933年资本主义国家主要农产品产量统计(部分) 单位:万吨
农产品 1925-1929年 1930-1933年
小麦 1867 2709
玉蜀黍 27 62
生丝 0.63 1.52
砂糖 813 1148
咖啡 79 178
危机期间,企业大批破产,失业总人数高达3000-4500万人……主要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的降幅为:美国55.6%,德国52.2%,均超过一半,1932年分别退回到1905-1906年和1896年的水平;同1929年相比,1932年农业收入降低的幅度是:美国56. 8%,德国34%
——以上数据均来自于郭吴新《30年代大危机:历史回顾与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安德烈·纪德眼中苏联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诸多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三十年代初期,资本主义国家工农业危机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美国、德国应对经济问题的不同对策。(2分)
(3)根据上述材料涉及的历史启示,写出一条21世纪中国破解“现代化发展困局”的合理建议。(2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表5 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宣传的口号(部分)
时间 口号
1922年 打倒军阀,除列强
1927年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1929年 思想建党、政治建军
1930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7年 停止内战,实现抗战
1945年 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
1947年 耕者有其田
1949年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956年 向科学进军
1963年 向雷锋同志学习
1963年 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精神
20世纪80年代 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2022年 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1)根据材料,简述与开国大典直接关联的口号。(2分)
(2)阅读以上材料,选取有关联的两个口号,围绕其主题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中国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10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年漳州市历史中考模拟卷(三)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
1.D 2.C 3.B 4.D 5.A 6.C 7.B 8.C 9.C 10.C
11.B 12.C 13.C 14.C 15.C 16.D 17.D 18.C 19.A 20.B
21.B 22.C 23.B 24.D 25.C 26.C 27.B 28.C
二、非选择题:共4题,44分。
29.(1)工业革命(2分)
(2)【答案一】判断:同意。(1分)理由:珍妮机的发明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促进了生产的发展;蒸汽机的改进和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快捷、便利的交通,密切了生产和市场的联系。因此,大工业的发展是英国从农业国发展成为工业国的主要原因。(3分)
【答案二】判断:不同意。(1分)理由: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开展殖民扩张与掠夺,利用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压榨北美殖民地等方式获得财富,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强大,英国开始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奠定基础。因此英国的殖民扩张和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是英国社会前进的主要原因。(3分)
【答案三】判断:不同意。(1分)理由:近代英国社会发展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经济上的资本主义发展,工业革命的兴起;政治上的君主立宪制确立,资产阶级掌握权力;文化上,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突破等都是英国社会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对于工业革命产生的影响应该历史地、客观地、全面地分析。(3分)
30.(1)有利条件:经济活动较为相似(一些少数民族也以农耕经济为主);中原汉族创造的财富众多,对少数民族的统治者具有诱惑力;少数民族征服者主动接受中原文化;中原王朝采取怀柔政策(任意答两点即可得4分)
(2)领域:文学领域;医学领域
特点:各有特色;互相渗透;相互启迪、补充。
(3)例: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推行一系列汉化措施,促进了北方的民族融合,为隋唐的繁荣兴盛奠定基础。
31.(1).问题:民众生活物资匮乏;生活物资质量较差;体力劳动者收入低;劳动者居住条件差等;
原因:苏联农业基础长期薄弱;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轻工业发展;计划经济忽视市场调节;农业集体化运动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
(2)表现:工厂大量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工业产量下降幅度大;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滞销,农民大量破产。
不同之处: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对工农业生产进行干预。(《全国工业复兴发》、《农业调整法》、大兴公共工程等);德国,纳粹上台,扩军备战,对内独裁、对外侵略(迫害犹太人、撕毁《凡尔赛条约》,大力发展军工企业等)
(3)建议:要关注劳动者的生产生活;要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要维护农民的利益;要注重对经济的干预与指导;要关注民生、保障就业;要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
32.(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2)示例1:“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停止内战,实现抗战”
观点:不断调整政策(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中国共产党不断走向胜利的主要原因。
论述: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探索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革命形势如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随着日军不断蚕食中国,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提出拥蒋抗日,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结论:解放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历经中国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历程的宝贵财富,只有不断调整政策,做到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才能在战胜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的一切困难。
示例2: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耕者有其田
观点:先进口号对中国革命(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示例3:打倒军阀,除列强;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观点: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道路上的坚定领导者。
示例4:向雷锋同志学习;工业学大庆,学习"铁人"精神
观点:先进人物的优秀品质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示例5:耕者有其田;包干到户,包产到户
观点:注重土地政策的调整是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支持的重要原因。
示例6: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
观点:坚持创新理念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