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
历史试卷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的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
一、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晋代葛洪在道教典籍《抱朴子》中说:“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这反映了( )
A.儒学正统地位的巩固 B.道教危机的出现
C.儒本道末的指导思想 D.儒道思想的融合
2.《全唐诗》中收录了许多和尚、道士、尼姑、宫人、歌妓以及无名氏的作品。唐代的小说、其他通俗文学作品也大量引用五言、七言诗歌作唱词。对此合理的解释是,唐代( )
A.对等级制度执行不力 B.具有重诗的社会风气
C.文学创作日趋平民化 D.官府垄断教育被打破
3.顾恺之在为裴楷画像时,颊上添加三笔毛,“觉神明殊胜”;为谢鲲画像时,注重环境刻画,云“此子宜置岩壑中”。这体现了顾恺之的绘画特点是( )
A.以形为重 B.神似形不似 C.环境烘托 D.以形写神
4.唐朝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长安胡化盛极一时,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据此可知唐朝文化( )
A.源远流长 B.领先世界 C.兼收并蓄 D.影响深远
5.唐朝时,胡饼、阿月浑子、波斯枣、胡芹等“胡食”曾十分流行,甚至一度出现“贵人御馔,尽供胡食”的情形。这反映了当时( )
A. 文明中心不断西迁 B.盲目崇拜西洋风尚
C.中外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D.对外交流影响社会生活
6.有学者认为,相对于汉唐两个朝代,宋朝不是弱,也不是贫,而是无效率。导致其“无效率”的主要原因是( )
A.科举制的完善 B.事权的过分分割
C.中央集权的加强 D.皇权专制削弱
7.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多而不精。这一制度( )
A.加重了政府的财政负担 B.使武人控制了国家政权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提升了边境防御能力
8.“湖湘学派”创始人胡安国(1074―1138),评述秦灭梁之事曰:“按《春秋》灭梁者,秦也。圣人不书“秦灭’,而书‘梁亡’者,不能守在四邻而沟公宫,亡其自致也。今勤王大众不以击敌,而以治城池。金帛用物不以募战士,而以赂敌国。堂堂大宋,万里幅员,奚至陵藉如此其甚哉!”胡安国意在( )
A.痛斥秦灭梁的行径 B.纠正历史记载错误
C.唤起强国御敌意识 D.巩固理学主导地位
9.诗人张以宁路过辛弃疾墓时赋诗云:“英雄已尽中原泪,臣主原无北渡心。”该诗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
A.绍兴和议,宋廷偏安 B.澶渊之盟,辽宋和议
C.宋朝放弃收复幽云十六州 D.南宋灭亡,国家一统
10.“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
A.重文轻武 B.强化皇权 C.控制地方 D.分权制约
11.《大夏国葬舍利碑铭》为西夏碑铭,记载了元昊为安放佛舍利而建造连云宝塔之事。碑文由元昊重臣汉人张陟署名“右仆射兼中枢侍郎平章事臣张陟奉制撰”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元昊所用臣僚均为汉族儒士 B.西夏仿宋建立官制
C.西夏以宗教维系上下级关系 D.西夏的相权威胁皇权
12.“风从草原走过/吹散多少传说/留下的只有你的故事/被酒和奶茶酿成了歌……到处传扬你的恩德/在牧人心头铭刻。"这首《成吉思汗》中,他被牧人传扬的“恩德”是( )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修建长城 D.开发江南
13.《哈佛中国史》中写道:“蒙古人将原来的金、宋两朝的领土分为九个行政单位,元朝统治的核心区域是北京及其周边……其余的领土被分为八个区域……”对这“八个区域”进行管辖的是( )
A.侯国 B.郡县 C.行省 D.中书省
14.元朝设置宣政院管辖西藏等地;明朝设置都司卫所等机构管理蒙古等地;清朝设置理藩院管辖蒙古、新疆及西藏等地。这些机构的设置( )
A.推动了边疆地区对外开放 B.促成了各民族风俗趋同
C.旨在防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D.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
15.元朝时期,西域之士“仕于中朝,学于南夏,乐江湖而忘乡国者众矣”,中原之士“西游昆仑之圃,北望大荒之野,涉黄河之流,而寻瑶池之津”这反映出元朝( )
A.民族隔阂的消除 B.对外政策的开放
C.民族交融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加强
16.两宋时期,南方的水稻成为全国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正式超越粟成为北方的首粮。麦粟等旱地作物传至江南地区,形成麦稻轮作的耕作制度,这种现象说明( )
A.南稻北粟格局开始打破 B.北方农业发展水平更高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D.南北农业经济交流加强
17.南宋《清波杂志》中记载:“汝窑宫中禁烧,内有玛瑙为釉。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这表明( )
A.瓷器市场竞争激烈 B.官营产品流向放宽
C.窑务管理渐趋松懈 D.汝窑产品质地欠佳
18.宋朝以来的江南地区,城市里从事服务业、娱乐业的社会群体逐渐扩大。该地区一些城镇拜财神的习俗也逐渐流行。这说明当时的江南地区( )
A.社会风气日渐堕落 B.城乡差距日益扩大
C.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D.已经成为经济重心
19.理学家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是对所有社会成员而言的,尤其是针对君王贵族和士大夫阶层而言的,但这种主张被推行的实际结果变成了统治者限制平民百姓享受最基本的生活权利的利器。这一现象表明( )
A.理学背离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理想诉求与现实实践的差异
C.理学家使民众生活日益艰难 D.理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
20.与前代家内服役大都由世袭奴婢承担不同,宋朝更多地来自雇佣;宋朝无地农民也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承担契约关系以外的杂役。这种变化( )
A.松弛了人身依附关系 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C.增进了社会公平正义 D.流动了阶级门第观念
21.北宋哲学家张载有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句名言的精神内涵是强调( )
A.守成保业 B.忠君爱国 C.社会责任 D.改革创新
22.说到宋词,有人誉称“唱彻宋代的歌声”。当其时,词坛群星璀璨,词风或豪放雄壮,或婉约细腻。其其中“婉约细腻”的代顶表人物是( )
A.苏轼 B.辛弃疾 C.柳永 D.关汉卿
23.宋代书法尚意,意之内涵,包含四点:一重哲理性,二重书卷气,三重风格化,四重意境表现。这说明宋代书法( )
A.强调意境表现 B.深受理学影响 C.突出创作风格 D.始有文人意趣
24.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
A.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25.北宋初年振作士风、砥砺名节的代表是范仲淹。他“以天下为己任”,一生三次因谏议而遭贬黜,当时的士大夫认为他一次比一次光荣。据此可知,当时( )
A.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B.专制集权不断强化控制舆论
C.士大夫认同朱熹的“正君心” D.儒学复兴运动遭受巨大挫折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5分
本题共25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代表华夏民族主流,创造了中华民族新辉煌,在中国古代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入宋以后,各种商业气象扑面而来:近代城市坊市合一、沿街设店的风貌形成于北宋中叶;乡村地区草市、墟集数量激增的第一个浪潮出现于宋代;交换手段的便利化即纸币的使用和贵金属白银货币化起源于宋代;区域市场的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的加强亦在宋代;更不要说海外贸易的第一波大潮出现于宋代。
——摘编自葛金芳《两宋经济结构变迁与海上丝路勃兴》
材料二
宋人发明了诸多可以代替人力、畜力提供动力的自动化器械,虽然没有发明蒸汽机,但人们对大自然动力的利用已相当自觉。宋朝是一个大量使用水轮技术的时代,在许多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机械,人们利用水力进行舂碓、研磨、鼓风、戽水、纺纱等。宋朝政府对发展水力机械与自动化手工业作坊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还在京师与一部分州设立“磨务”,管理水力机械。
——摘编 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材料三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巳呈巅峰状态。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经济发展呈现的新气象(6分)并简析其繁荣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手工业领域出现的新特点(2分)并分析其影响。(4 分)
(3)根据材料三,提炼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的观点(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出支持该观点的史实。(4分)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1——25 选择题答案(7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D B D C D B A C A D B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D B C B A C C B A A
26题答案
(1)新气象:城市商业经营打破空间限制;农村市场快速发展;出现世界最早纸币和白银货币化趋势;区域性市场形成和区间市场联系加强;海外贸易规模空前。(6分,任答四点即可)
原因:两宋与其他民族政权的局部统一,政权相对稳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农业、手工业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逐渐完成;市民阶层的扩大。(6分,任答四点即可)
(2)特点:水力驱动应用到手工业生产。(2分)
影响:水力的应用能够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手工业的发展。(4分)
(3)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高峰。(3分)
理由: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火药被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