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 三、四单元学情评估(答案)
三、四单元学情评估
一、选择题(本大题含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陈天华的《猛回头》与邹容的《革命军》在新军中的影响很大。在回忆录中,许多参与过武昌起义的老人说他们曾读过和传递过这类小册子。“这类小册子”的主要内容是( )
A.介绍西方先进技术 B.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C.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D.介绍辛亥革命成果
2.1906年至1911年4月,革命党人先后发动了萍浏醴起义、镇南关起义、黄花岗起义等10多次起义。这些起义( )
A.促进了革命浪潮进一步高涨 B.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终结
C.推翻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 D.结束了军阀割据混战局面
3.中国历史上有这么一群人,他们的实践活动主要有成立同盟会、发动武昌起义、创建中华民国。这群人属于( )
A.农民阶级 B.资产阶级维新派
C.地主阶级 D.资产阶级革命派
4.学者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材料中的“革命”指的是( )
A.黄花岗起义 B.辛亥革命 C.二次革命 D.护国战争
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内阁总理掌握行政实权。这说明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直接目的是( )
A.巩固新生政权 B.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C.维护共和政体 D.保证政局的稳定
6.下面是《民权画报》于1912年8月刊登的一幅讽刺漫画。漫画中一只猿猴(独裁者)手持民国五色旗,在地球上绕圈子跑动。该漫画(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基本风格
B.反映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决心
C.反映了中国人具有全球史观
D.讽刺了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7.“国民党人被迫应战,他们一开始就不能统一行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袁世凯以江西、南京为进攻重点……南京方面,由于部分讨袁军被袁世凯用金钱收买,发生内变,被迫退守临淮关。”由此可见,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是( )
A.国民党内部力量涣散 B.列强武装干涉
C.国民党力量弱小 D.革命脱离人民群众
8.下面表格中的数据可以说明( )
农户 1914—1918年 减少1500多万户
耕地 1914—1918年 减少26000多万亩
荒地 1914—1918年 增加49000多万亩
陆军 1914—1919年 增加92万多人
军费 1916—1918年 增加5000多万元
A.军阀割据混战的原因 B.袁世凯复辟帝制
C.军阀割据混战的结果 D.护国战争的形势
9.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陈独秀曾被人们称为“中国思想界的清道夫”,他把“启蒙之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材料中的“启蒙之水”是指( )
A.门户开放 B.“自强”“求富”
C.救亡图存 D.民主、科学
10.落后闭塞的时代,报刊作为纸媒在信息传播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下列报刊在当时的共同作用在于( )
A.促进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B.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C.推动了新思想的传播
D.壮大了革命党人的力量
1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当凡尔赛的调停人没有将这个丢失的省份归还给中国时,在北京的学生和知识分子中间爆发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这场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民族感情最强烈、最普遍的表露。”材料提及的“这场运动”( )
A.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D.推翻了国民党的统治
12.五四运动前,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新青年》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更是寥寥无几。五四运动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介绍新思潮……刊登了很多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著作的译文。这说明( )
A.五四运动以宣传新思潮为目标
B.《新青年》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
C.五四运动改变了中国舆论导向
D.五四运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传播
13.陈独秀说:“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路。”“脚踏实地”是指( )
A.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B.决定参加共产国际
C.修改了党的奋斗目标 D.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14.某纪念馆展出内容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序厅:起点”“第一部分: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第二部分:风云际会 相约建党”“第三部分:群英汇聚 开天辟地”“尾厅:追梦”。该展览的名称是( )
A.辛亥革命历史文物陈列展 B.民族资产阶级发展历程
C.新文化运动百年纪念展 D.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
15.某校同学围绕“近代史上的家乡”开展了研学活动,了解到五四运动时期,在太原学联的领导下,大、中学校学生数千人隆重集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小组同学搜集的以下材料描述了山西学生运动的( )
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山西发生了几次学生运动……不仅声援了北京及全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还为共产党在山西地方党组织的建立,进行了思想启蒙和舆论准备。
A.背景 B.经过 C.结果 D.意义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6分)
16.城市变迁是历史发展的缩影。根据要求,回答下面相关问题。
(1)【北京篇】下面两图记录了近代发生在北京的重大事件。请分别为图片反映的史实作一简要说明。(6分)
(2)【武汉篇】写出与下面年代尺中①处内容有关的条约名称。②③处现象的出现有何积极意义?④处的事件对历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INCLUDEPICTURE"22SXLS15.tif" INCLUDEPICTURE "E:\\23秋\\8年级\\8历史山西\\文件夹\\22SXL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3秋\\8年级\\8历史山西\\文件夹\\22SXLS15.tif" \* MERGEFORMATINET
(3)【太原篇】阅读下面材料,把你从中提取到的信息写下来。(4分)
1882年,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在山西创建令德堂书院,书院聘请的讲师都是主张变通的,令德堂书院为山西培养了一大批“通省人才”。“通中西法”成为令德楷模。
1912年9月,孙中山来太原时发表讲话,他说:“去岁武昌起义,不半载竟告成功,此实山西之力……使非山西起义,断绝南北交通,天下事未可知也。”
——摘编自《太原史话》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含2个小题,17小题16分,18小题16分,共32分)
17.孙中山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领导的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一座丰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者之初祖,实行革命者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孙逸仙者,非一氏之私号,乃新中国新发现之名词也。有孙逸仙,而中国始可为……
——章士钊《孙逸仙·自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项孙中山的早期革命活动。(2分)
材料二 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孙中山《政治遗嘱》(1925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孙中山“致力国民革命”的目的,并概括他认为实现这一目的的途径。(4分)
材料三 因念中山先生一生,为平民的、为大众的……而惟其爱民众、信民众也,故逝世之后,民众哀而慕之,十四年在北京送殡之数十万人,皆自动参加,非受人招致者也。
——《大公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公报》如此评价孙中山先生的原因。(6分)
材料四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
——蔡元培《孙中山先生挽联》
(4)请从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角度,说明材料四中孙中山先生“未竟之功”的具体含义。(4分)
18.20世纪20年代前后,新时代的曙光出现在中华大地上。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915年开始,一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新文化运动者们认为,中国之所以危亡,民主科学之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陈独秀指出,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李大钊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
材料二 6月5日,(上海)罢市开始,至十二时,华租各界大小商店,已无一开门者。……各华商店门前,皆贴有白纸,上书“罢市请命、商学一致、挽救学生、罢市救国”等字。工人也自发行动起来,日资内外棉第三、第四、第五纱厂等一律停工,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工人一律罢工……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成为运动主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在举国上下汹涌澎湃的反帝浪潮之下……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以实现,五四爱国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现代史》
材料三 以往搞革命的人,眼睛总是看着上层的军官、政客、议员,以为这些人掌握着权力,千方百计运动这些人来赞助革命。如今在五四群众运动的对比下,上层的社会力量显得何等的微不足道。在人民群众中所蕴藏的力量一旦得到解放,那才真正是惊天动地、无坚不摧的。
——摘编自《吴玉章回忆录》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文化运动在中华大地上应运而生”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6月5日前后五四运动的变化。写出画线句子中的“……”省略的五四运动的具体成果。(6分)
(3)概括材料三所述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间的内在联系。(6分)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2分)
19.自1840年以来,我国的仁人志士坚持不懈,顽强不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李老师以“民族复兴”为主题设计了下面的学习任务单,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学习任务。
任务一 【释读名言——体会伟人抉择】
(1)阅读下列中国近代先行者的名言,并分别概括他们的思想主张。(6分)
任务二 【构建导图——感受艰难探索】
(2)请你完成下图中①②③处内容的填写,并归纳中国近代化的特点。(8分)
INCLUDEPICTURE"22SXLS20.tif" INCLUDEPICTURE "E:\\23秋\\8年级\\8历史山西\\文件夹\\22SXLS20.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23秋\\8年级\\8历史山西\\文件夹\\22SXLS20.tif" \* MERGEFORMATINET
任务三 【研读材料——见证民族觉醒】
(3)下面的材料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分)
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任务四 【设计方案——传承民族精神】
(4)下面是一条以“传承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游学线路,请你简述其设计理由。(4分)
答案
一、1.C 2.A 3.D 4.B 5.B 6.D 7.A 8.C 9.D
10.C 11.A 12.D 13.A 14.D 15.D
二、16.(1)图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见证了20世纪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打开了遏制新思想涌流的闸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图二反映的是1919年北京青年学生掀起的五四爱国运动。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评分说明:根据图片信息,分别答出其反映的事件各得1分,分别答出各自的一点影响各得2分,共6分)
(2)条约:《天津条约》。(2分)积极意义: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影响:是辛亥革命的开始;敲响了清王朝封建统治的丧钟,吹响了共和国诞生的号角;各省纷纷响应,支持革命,推进了革命进程。(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3)1882年属于洋务运动时期;张之洞任山西巡抚期间创办了令德堂书院,为山西培养了许多贯通中西之法的人才。(2分)1912年孙中山的讲话,肯定了山西起义在辛亥革命中发挥的积极作用。(2分)
三、17.(1)成立兴中会;成立同盟会等。(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2)目的:实现中国自由平等。(2分)途径: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答出任意一点得2分)
(3)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一点2分,共6分)
(4)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一点2分,共4分)
18.(1)原因:以孔子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中国人的觉醒和社会的进步。(2分)影响: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2分)
(2)变化:运动的主力由学生转变为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一点2分,共4分)具体成果: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2分)
(3)观点:人民群众力量强大,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真正主宰者。(2分)联系: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4分)
四、19.(1)孙中山:三民主义。(2分)陈独秀:民主、科学。(2分)李大钊:马克思主义(或共产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等)。(2分)
(2)①学先进技术(2分) ②戊戌变法(2分) ③学思想文化(2分) 特点:从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思想文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2分)
(3)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2分)说明:“外争主权”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国家,揭露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体现了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内除国贼”把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政府,要求严惩北洋政府要员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体现了反对封建主义的要求;“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说明了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坚决,体现了其彻底性。(答出上述任意一点得2分)
(4)广州虎门海滩,林则徐在这里销毁鸦片。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起义胜利后,各省纷纷响应,史称“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嘉兴南湖红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条线路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评分说明:言之有理,逻辑关系正确可得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