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2-2023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历史卷(答案)
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2022-2023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期末调研
历史卷
一.选择题
1.下表是小明整理的部分笔记的内容,与该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
C.“一五”计划 D.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2.1953年是中国经济史上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时起,中国人熟悉了一个经济术语:“五年计划”。以下成就属于“一五计划”取得的是( )
A.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B.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青藏铁路全线通车
3.如图是一张见证历史的照片。照片中的空军最可能参加了( )
A.抗日战争 B.解放战争 C.抗美援朝 D.北伐战争
4.2022年12月6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泽民同志追悼大会。中共中央zsj 、国家zx 、中央军委zx 习jp 在追悼大会上致悼词时强调, 是党和人民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进的根本保证(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三个代表”思想
C.中国共产党领导
D.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人物:焦裕禄——并未远去的时代背影》写到“兰考沙土地多,骑不动自行车就下步走。挖排水渠的时候,要查水的流向,哪有时间吃饭,捧一把小河沟的清水喝,啃点自己背的馍。他自己还编了个顺口溜:沿着河,背着馍,渴不着,饿不着。”材料体现出的时代精神是( )
A.舍生忘死、不怕牺牲 B.艰苦创业、无私奉献
C.勇于改革、不断进取 D.崇尚法治、健全民主
6.我国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9.8亿元增长至1957年的271亿元,年均增长约17.73%;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由1952年的17.64%上升至1957年的25.34%。这些变化得益于( )
A.土地改革,分田惠民 B.一五计划,工业起步
C.三大改造,公私合营 D.开放特区,面向世界
7.毛泽东说:“如果不打回三八线,前线仍在鸭绿江和图们江,沈阳、鞍山、抚顺……这些地方的人民就不能安心生产这说明这次战争的意义在于( )
A.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维护了“一五计划”的成果
C.抵御了帝国主义侵略扩张
D.为我国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8.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以下是投票情况(部分)。这表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的背景是( )
大洲 投赞成票的国家 占赞成票总数比重
亚洲 缅甸等19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12个) 68.42%
非洲 加纳等26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4个)
拉丁美洲 智利等7个国家(其中二战后独立的国家2个)
A.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B.中美关系正常化
C.社会主义阵营力量的壮大
D.万隆会议的召开
9.下列理论成果先后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按照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邓小平理论
②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③毛泽东思想
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⑤科学发展观
A.①②③④⑤ B.④③①②⑤ C.③①④⑤② D.②①④③⑤
10.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始终坚持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解决方式只能由中国人自己决定;中国坚决反对美国继续向中国台湾地区出售武器。这体现出中国( )
A.反对霸权主义 B.坚决维护国家主权
C.综合国力增强 D.外交手段灵活多变
11.按照逻辑关系梳理中国发展道路,下面空格处应填入( )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 C.一五计划 D.改革开放
12.2023年2月24日,在俄乌战争一周年之际,我国外交部网站发布了关于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的中国立场,这个文件包括尊重各国主权、启动和谈等十二条。中国这一立场是基于( )
A.对国际事务的主导地位
B.对国际规则的决定权力
C.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掌控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始于( )
A.遵义会议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中共十八大 D.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
14.2023年适逢抗美援朝战争胜利70周年,知乎上有一段对抗美援朝战争的描述,获得了高赞:一代人吃完了五代人的苦,一代人做出了五代人的事,一代人打完了五代人的仗,一代人建立了五代人的功。材料反映的是抗美援朝战争的( )
A.原因 B.经过 C.结果 D.影响
15.澳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553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的居住权,1887年12月1日,葡萄牙正式通过外交文书的手续占领澳门并将此辟为殖民地。请问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
A.1997.7.1 B.1999.12.20 C.2001.12.20 D.1993.7.1
16.从1953年7月到1954年5月,我国进行了全国范围的基层人大代表选举。据统计,全国登记选民总数为3.2381亿,占18周岁以上人口总数的97.18%,投票率为85.88%,此次选举共选出近570万名基层人大代表。以下对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B.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
C.反映了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特点
D.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17.“现在农村的确活”了,农业生产不断发展,各种副业欣欣向荣。看来,包产到户、包产到劳等责任制,确已行之有效,是搞活经济的不二法门,城市里的企业管理,也在开始推行这种精神了。这表明当时( )
A.基本完成国民经济调整任务
B.开始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C.改革浪潮已从农村涌向城市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转折”体现在( )
A.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
B.党的工作重心从城市转向农村
C.从“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从学习十月革命到自己探索革命道路
19.某历史兴趣小组在自主学习时收集了以下图片,最符合这组图片主题的是( )
A.科技强军 钢铁长城 B.祖国统一 两岸互通
C.逐梦九天 纵横苍穹 D.导弹部队 战略威慑
20.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资流入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材料论述了什么政策的积极影响?(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国有企业的改革
C.对外开放 D.经济特区的设立
21.如图图片共同见证了( )
A.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B.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变
C.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
D.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22.“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依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点,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反映了我国实行的( )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方针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3.分析表格,关于该现象出现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年份 农业总产值(亿元)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1978年 1397 133.6
1990年 7662.1 686.3
2000年 24915.8 2282.1
A.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建立
B.人民公社化运动的进行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
D.股份制改革增强了活力
24.1972年4月,我国政府首次赠送美国两只大熊猫“玲玲”和“兴兴”,中美“熊猫外交”从此翻开了全新的一页。“熊猫外交”的开启见证了( )
A.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B.中美关系逐步走向正常化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D.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形成
二.填空题
25.1980年我国开放的4个经济特区中属于近代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的城市是 。1990年 开发区也建立起来。
26.中共十五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中共十八大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巨大作用。
27.新中国成立时,面临着严峻的内外形势,为了巩固新生的人民共和国,党领导人民进行 (军事),开展 (经济)。
三.材料题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土地改革后,农民早出晚归,积肥、修堤,添置耕牛和农具。1950年冬湖南省就动工建水塘9.8万多个……受益田地750万亩。辽宁金县三十里堡梅家村的翻身农民,昼夜不停地拉土垫地,把1000多亩盐碱地改变为良田,种上花生和棉花。1951年,全国粮食产量达到1.4亿吨,比1949年增长26.9%。
——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分析土地改革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简述如图中序号③阶段我国粮食产量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阶段变化在国家决策方面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进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因素。
29.外交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展示。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围绕“中国近现代的外交”开展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百年沧桑话国殇】
材料一:
第三款:大英钦差各等大员及各眷属可在京师,或长行居住,或能随时往来,总候奉本国谕旨遵行;第十款长江一带各口,英商船只俱可通商。……——摘自某条约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表条约的名称。如图条约在外交方面的规定是什么?这一条约的签署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独立自主新东方】
材料二:
——摘编自李志永、袁正清《大国外交的中国特色之论》等 年份 事件
1950.2 新中国实行“一边倒”外交,同苏
1953 ①
1955.4 参加第一届亚非会议
1971.10 新中国重返联合国,恢复了合法席
1972 ②
1979.1 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根据材料二如图,指出1959﹣1979年我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特点。请你从如表外交大事年表中的序号任选一个,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能够成为外交大事的理由。
【改革开放新篇章】
材料三:回顾70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在以下五个方面实现了历史性转变。一是时代主题上,从“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超越意识形态发展国家间关系……二是政治格局上,“从对抗格局的成员转变为基于和平与发展的全球伙伴”,编织起遍布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形成了“朋友遍天下”的良好局面……五是世界方位上,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摘编自郑立樵《新中国外交70年:成就与启示》
(2)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外交演变历程的特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入新时期后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举措及原因。
【共建共享新时代】
材料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了怎样的外交布局?综上所述,谈谈你对“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理解。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近代史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屈辱史。西方列强多次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以武力强迫清王朝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不平等条约,最终使中国一步一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二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探索史。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道路。
材料四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奋斗历程,走了整整28年。多少危急时刻,多少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人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浴血奋战化险为夷,最终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材料五 这次会议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材料六 百年的中国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今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正迈步走向辉煌。
(1)根据材料一列举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四次侵略战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标志是什么?“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起点是什么事件?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的会议是什么?
(5)根据材料五指出“这次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召开于何时?
(6)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层的理解,请写出你的感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 BACBB BDACB
11-20 DDCDB DCCAC
21-24 BDCB
二、填空题
25.厦门;上海浦东。
26.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
27.抗美援朝;土地改革。
三、材料题
28.(1)对农民的影响: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对国家的影响: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③阶段:粮食产量增加。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进而带来粮食产量的大增长。
(3)改革农村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调动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29.(1)条约:《天津条约》。规定: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总理衙门改称外务部,位居六部之前。危害: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统治中国的工具。
(2)特点:①与图表中各洲国家都建立了外交关系,且建交国家都在增加;②与非洲国家建交最多,增长速度最快。大事:①1953年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理由: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社会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具有巨大的国际意义。大事:②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或尼克松访华或中美签署《联合公报》。理由:中美结束对抗,开始走向正常化(或中美关系缓和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3)特点:由注重意识形态的革命外交到超越意识形态的和平外交;由政治对抗结盟到经济合作的战略伙伴;由被孤立封锁到深度融入世界舞台。举措: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国注重改善和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注重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政治经济合作;力争中美、中日关系稳定发展,逐步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积极发展与欧盟国家的关系;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亚太经合 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中亚峰会等重要国际会议。原因:改革开放使中国国力增强;经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两大主题。
(4)布局: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理解:各国应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30.(1)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3)中共“一大”的召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4)五四运动;遵义会议。
(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底。
(6)落后就要挨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努力珍惜。(其它言之有理即可)。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