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历史试题(含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德成学校2023届高三高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图分别为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这主要反映了
A.手工业生产水平领先世界 B.古代先民重视祭祀和生产
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 D.华夏文明起源于四川地区
2.西周前期,通过对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周朝国家实力迅速发展,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这客观上促进了( )
A.周朝疆域的扩大 B.中央对地方的垂直控制
C.华夏文明的认同 D.宗法分封制的全面推行
3.据秦简律令记载:首都咸阳及地方的郡、都、县均应在上计(地方行政长官定期向上级汇报)时将“不仁邑里及官者”的“数狱”(名数与狱簿卷宗)与上计薄册一并交“属所执法”审核,此类案件事务虽是由“县道官”进行初判,但执法有权令都史“时覆治之“(即审核)。材料中秦朝“执法”
A.是地方行政机构的分支
B.完善了监察体系与职能
C.接受丞相的指挥
D.以小制大、以外制内
4.有学者指出:“实施《地令》或《田令》时,北魏、北齐采用双轨制:对待北鲜卑拓跋族聚居区来说确实是普遍授田制。对汉族为主聚居区,则只是限田制,同时也是一种户籍登记制度。隋唐未见按《田令》规定给吏民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相反,可直接反映未曾实际授田与土地还受的实例却很多。”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均田制缺乏实施的社会基础 B.土地所有权的变更趋于频繁
C.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 D.农民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
5.唐律中规定,对官吏不依国家税法,“擅有所征敛”,要以“坐赃”或“枉法”论处。此外,对官吏在财政支出中的拖延行为也有“一日笞五十,三日加一等,罪止徒一年”的惩处规定。这表明唐律( )
A.旨在保护小农经济的良性发展 B.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
C.杜绝了财政收支中的违法乱纪 D.重视对官员行为的规范治理
6.清代,合会、行会、善会等经济性会社迎来了大发展时期。《广志绎》载:“告助者,亲朋或征逋追负而贫不能办,则为草具,召诸友善者各助以数十百而脱之。”由此可见,清代经济性会社( )
A.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B.开创了基层经济互助的良风
C.增加了政府基层治理成本 D.为社会治理贡献了民间力量
7.随着洋务运动的发展,洋务派在国内大力兴办新式教育的同时,开始创办出国留学事业。出国留学的一些重要奏折、函件等,均由曾国藩、李鸿章两位重臣联名,非曾、李联名而难成。材料主旨表明( )
A.儒家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 B.洋务运动时期人才很缺乏
C.地方实力派势力与日俱增 D.教育近代化阻力大推进难
8.如表为江海关1861—1903年部分年份华商、洋商进出口税比例。如表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重大变化
C.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形成 D.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
9.1937年抗日军政大学在修建校舍的生产劳动中,一些刚到抗大的青年知识分子曾有情绪地说,光打窑洞,啥时候才学习呢?毛泽东得知后,极有针对性地向大家讲解说:“打窑洞就是学习,而且是很重要的学习”“打窑洞就是在打通和工农群众隔开的墙。”毛泽东意在教导抗大学生( )
A.积极参与民族革命战争 B.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C.自力更生改善学习环境 D.把生产劳动摆在首位
10.1978年3月,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明确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大会要求把农业、能源等影响全局的综合性科学技术领域、重大新兴技术领域和带头学科放在突出地位。这次大会的召开( )
A.表明国防安全形势已显著改善 B.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
C.是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产物 D.把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提上了日程
11.2023年3月1日,《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正式启用,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药品惠及的治疗领域广泛,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这表明中国政府( )
A.不断完善医疗卫生互助体系 B.注重强化全民卫生意识
C.贯彻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 D.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
12.早期罗马法规定,一旦债务人未能按时清偿债务,债权人可利用解除约款获得相关抵押物的所有权。公元326年,罗马皇帝在相关立法和告示中明确禁止解除约款,不仅禁止买卖中的解除约款,也禁止实物担保中的解除约款。这一举措( )
A.淡化了经济财产的所有权观念 B.渗透着维系社会公平的理念
C.禁止了贵族阶级的高利贷行为 D.有利于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
13.据估计,1620~1642年,英国约有58万人越过大西洋,去往北美和加勒比地区。50年代至60年代,海外迁移达到高峰。迁移人群中不仅有清教徒,而且有天主教徒、罪犯等。据此推断,17世纪英国人口的迁移( )
A.减轻了农村就业和生计的压力 B.实现了殖民文化向多层次转型
C.推动了殖民扩张和贸易的发展 D.缓和了欧洲地区新旧教派矛盾
14.阅读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1922—1933年苏联自德进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 机器和设备 黑色金属 有色金属 化工产品等 合计
金额 41.65 14.93 2.92 6.57 66.07
1922—1933年苏联对德出口主要商品(单位:亿卢布)
品类 原油和石油产品 木材 毛皮和毛皮原料 小麦、黑麦和大麦 食品 合计
金额 4.6 3.59 9.99 5.37 10.45 34
A.德国成为苏联的主要贸易伙伴 B.苏德两国的贸易摩擦日益加剧
C.苏联利用经贸往来推进工业化 D.世界经济危机对苏联冲击严重
15.1946年,英国宣布结束对约旦的委任统治,承认约旦独立;1947年6月,英国公布《蒙巴顿方案》,即《印度独立法案》,8月15日英国殖民当局分别向国民大会党和穆斯林联盟移交权力;1948年,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这些事件( )
A.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 B.反映了社会主义力量的进一步增强
C.推动了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的瓦解 D.促使亚非民族独立运动进入新阶段
16.根据亚太经合组织预测的数据,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将从33亿增长至49亿,这一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44个自由贸易协定中,有28个涉及亚洲。这可以用于说明,当前至未来( )
A.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明显加强 B.亚洲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C.亚洲科技和贸易居于世界前列 D.世界的政治多极化格局日益巩固
二、材料分析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顺治五年(1648年),顺治帝发布《申严海禁敕谕》,规定北自天津南至广东沿海岸线各省,一律“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颁布诏令:“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
——摘编自吴昊《禁海与开海——论清代前期政府海疆治策的转变》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外交的特点。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康熙调整政策的原因。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治边思想大体形成于秦汉,发展并延续至清代。汉王朝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成功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疆域的巩固和发展,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丰富了中国文化内容,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共同提高。
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边疆经略史》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汉代和清代的边疆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代和清代加强边疆管理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3)有学者认为,商品经济繁荣促使明朝中后期萌动社会转型,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并分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经济转型的不利因素。
三、论述题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期 外交政策及成就
建国初期 “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0世纪50年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积极参与国际会议
20世纪70年代 积极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积极实现中日中美建交
20世纪80年代 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参与多边外交
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 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外交以及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加入世贸组织
中共十八大以来 奉行宽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多边外交,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对于上表所反映的我国不同时期的外交侧重,你有什么认识或见解,提取出一个主题并加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提取的主题,论述要求史论结合,有理有据。)
四、材料分析题
20.美国的经济外交
材料一 1865年内战结束以后,美国步入经济发展与工业化阶段。美国积极借助其经济权力,开展以互惠贸易协定为主的贸易外交,将美国的影响与声望扩展到加勒比与中美洲地区。1890年,美国参议院批准了没有包含任何互惠条款的《麦金利关税法案》,赋予总统以该判、达成互惠性商业协定的权力。此后,美国与巴西,西属古巴等中南美国家和地区签署了优惠贸易协议。此后在强大关税与贸易保护的压力下,美国与美洲国家的互惠贸易协定陷入了沉寂状态。1934年,美国国会批准了《互惠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与拉美各国缔结贸易协定和关税互惠条约,由此确定了贸易政治的基本制度性框架。
——摘编自白云真《美国崛起过程中经济外交及其启示》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杜鲁门政府制定出了促进欧洲长期稳定的政策方案,遭到了广泛的反对。反对者认为欧洲复兴计划议案不但影响美国经济的发展,而且会激化国际紧张局势。杜鲁门政府则强调,面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严重“威胁”,美国应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商业利益团体也认识到欧洲是美国商品、文化和民主的广阔市场,支持援助欧洲。《1948年经济合作法》对欧洲复兴计划的援助条件、援助方式以及援助机构的设立等重要方面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以立法形式保证了欧洲复兴计划的启动和执行。该法案不仅加强了美国对外援助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化程度,而且采用专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欧洲复兴计划,为后来美国对外援助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摘编自李昀《美国国内围绕欧洲复兴计划议案的辩论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期美国贸易外交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二战后美国社会对欧洲援助方案展开激烈争论的实质,并说明欧洲援助方案对美国产生的影响。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详解】据图片信息可知,四川三星堆遗址和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所出土的文物虽然各具特点,但具有高度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征,C正确;材料未体现手工艺水平的比较,A错误;材料中的文物不是祭祀用品,B错误;材料反映的出土文物既有四川三星堆遗址,也有河南洛阳二里头遗址的,故D说法错误。
2.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西周前期。根据材料“西周前期,……影响波及山东、辽河、长江中下游和青藏高原为外缘的广大地区。”可知,周王室通过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扩大了周王室的统治疆域,这在客观上有助于周文化向边远地区的传播,促进了各民族对华夏文明的认同,C项正确;“西周对于反叛势力的征服和方国纳贡体系的建立”确实促进了周朝疆域的扩大,但这是主观上的影响。排除A项;郡县制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分封制是间接管理地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法制的相关内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3.B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材料信息是秦朝的“执法”有权监察复核地方上计事务和案件,这说明秦朝的监察体系与职能不断完善,B项正确;“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排除A项;材料反映不出“执法”受丞相指挥,排除C项;“执法”是中央的官职,是以内制外,排除D项。故选B项。
4.C
【详解】由材料可知,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和汉人聚居区实行双轨制,这是执政者土地国有理想与土地私有现实矛盾冲突的结果,中原汉地土地私有制已经充分发展,土地私有观念根深蒂固,反映了土地私有观念影响制度实践,C项正确;均田制在鲜卑族聚居区实行普遍授田制,排除A项;土地所有权的变更没有很频繁,以私有制为主,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均田制实施时的情况,没有体现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排除D项。故选C项。
5.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时期(中国)。据材料“擅有所征敛……对官吏在财政支出中的拖延行为”,可知官吏不依国家税法和在财政支出中的拖延行为,是并列的两层信息,都是对官员行为的规范,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官吏的管理,未提及小农经济,排除A项;重视官员的管理,不一定能提高政府机构的行政效率,排除B项;“杜绝了”,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6.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材料“合会、行会、善会”“有请求帮助者......亲朋乡里帮助其摆脱困难”并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社会(民间)力量的救济活动有很大发展,通过资助贫困者、帮助弱势群体等,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社会治理贡献了民间力量,D项正确;材料现象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无关,排除A项;基层经济互助不是开创于清代,排除B项;社会方面的救济活动可以减少政府基层的治理成本,排除C项。故选D项。
7.D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洋务运动创办新式教育,派遣留学生,推动了教育的近代化,但出国留学的奏折、函件必须由洋务派的曾国藩、李鸿章两名晚清重臣联名才能成功,这说明留学事业发展阻力非常大,D项正确;材料强调教育近代化阻力大,未涉及儒家教育的影响,排除A项;洋务运动培养了一些专门的人才,排除B项;材料强调近代教育发展的困境,未涉及地方实力派势力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
8.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1861—1903年(上海)。据表格信息可知江海关1861—1903年,洋商税占比整体处于较高水平,说明近代海关的半殖民地特征;华商税虽占比较低,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说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所以此表可主要用来说明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结构的形成,C项正确;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是在一战期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仅从进出口税的变化,无法得出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排除B项;仅从进出口税的变化,也无法得出列强攫取中国的海关管理权,排除D项。故选C项。
9.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根据材料可知,抗大的部分青年知识分子中出现了轻视劳动的思想,毛泽东针对这种情况的讲话就是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让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B项正确;材料强调劳动的重要性,与参加民族革命战争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毛泽东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未涉及自力更生,排除C项;材料强调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而不是摆在首位,排除D项。故选B项。
10.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78年(中国)。根据材料“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次大会的召开调动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创造性,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影响深远,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是国家对科技的重视,未涉及国防安全形势,排除A项;此时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还没有进入新时期,排除C项;科教兴国战略于1995年提出,排除D项。故选B项。
11.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023年3月1日(中国)。据材料“其中纳入119种新药,价格平均下降50.64%……特别是将国产新冠肺炎治疗药品全部纳入国家医保药品”,可以看出我国将更多的药品纳入医保,整体药品价格下降幅度明显,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执政理念,C项正确;通过此举,不断完善的是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排除A项;“强化全民卫生体系”,表述夸大,排除B项;我国尚未建立全民免费医疗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
12.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326年(罗马)。由材料可知,债务人到期不能清偿债务时,债权人可利用解除约款获得抵押物的所有权,这违反了等价原则,不利于双方当事人利益的平衡,禁止解除约款能够维护交易双方利益平衡,禁止债权人利用其优势地位剥夺债务人财产,这渗透着维系社会公平的理念,B项正确;罗马法注重维护私有财产,淡化了经济财产的所有权观念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禁止了”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对债务人的保护,并非督促债务人履行义务,排除D项。故选B项。
13.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7世纪英国大量人口越过大西洋去往美洲,迁移人群中有清教徒、天主教徒、罪犯等,这些人口迁移适应了此时英国加强对美洲殖民扩张的需要,同时推动了欧洲与美洲之间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17世纪英国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但这些人大量流入城市,而非迁往美洲,排除A项;迁移到美洲的清教徒、天主教徒和罪犯带来的是英国本土的文化,并没有实现殖民文化的“多层次”转型,排除B项;欧洲新旧教派的矛盾以及对清教徒的迫害,是推动17世纪英国人口迁移的原因之一,并非人口迁移的影响,且据所学知识可知,人口迁移并没有使得欧洲地区新旧教派的矛盾发生缓和,排除D项。故选C项。
14.C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2—1933年(苏联)。根据图表信息可知,1922到1933年间,苏联主要向德国出口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结合苏联的工业化成就可知,苏联利用经贸往来推动本国工业化进程,C项正确;据题意无法得出德国是苏联主要贸易伙伴的历史信息,排除A项;苏联和德国贸易往来频繁,但并未看出二者贸易摩擦日益加剧的信息,排除B项;苏联此时实行严格的计划经济,世界经济危机未对其造成冲击,排除D项。故选C项。
15.A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据材料“承认约旦独立,印度地区则实行‘印巴分治’、锡兰(斯里兰卡)独立,成为英联邦的一个自治领”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对不同国家采取不同的政策,表明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社会主义力量,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英国殖民政策随形势进行相应调整,约旦、印度、锡兰的独立可以推动帝国主义在亚洲殖民体系逐渐瓦解,也有利于鼓舞亚非民族独立运动的发展,但C、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C、D项。故选A项。
16.B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21世纪的亚洲。据题干信息可知,亚太经合组织预测,从2020年到2030年,全球中产阶级人口增长中的80%发生在亚洲。还有数据显示,自2013年以来,全球范围内签订的自由贸易协定中大部分涉及亚洲。这说明亚洲的经济和贸易发展较快,对于推动全球经济增长有重要作用,B项正确;材料未提及亚洲国家间加强经济合作,形成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或国家集团,故不能得出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亚洲科技情况,排除C项;材料所述主要是经济方面,且主要讲亚洲地区,不能得出政治多极化,排除D项。故选B项。
17.(1)特点:①以儒家和睦、友邻思想为指导;②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③经济交往发挥重要作用。
(2)变化:经历顺治时期禁海到康熙时期开海的转变(由禁海到开海的转变)原因:①统一台湾,设台湾府进行有效管理,东南沿海地区逐渐稳定;②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恢复海外贸易的需要;③统治者对外思想的调整;④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可知,以儒家和睦、友邻思想为指导;根据材料“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可知,实行和平开放的对外政策;根据材料“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可知,经济交往发挥重要作用。
(2)变化: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有将一切粮食货物等项与交逆贼贸易者……不论军民,俱行奏闻处斩”“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可知,经历顺治时期禁海到康熙时期开海的转变(由禁海到开海的转变)。原因: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清初(中国)。根据材料“今海内一统,寰宇宁谧,满汉人民相同一体,令出洋贸易,以彰富庶之治,得旨开海贸易”可知,统一台湾,设台湾府进行有效管理,东南沿海地区逐渐稳定;发展沿海地区经济,恢复海外贸易的需要;统治者对外思想的调整;根据材料“康熙听取李光第等人的建议”可知,有识之士的积极推动。
18.(1)汉代: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扶植农业经济发展;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清代:设置边疆管理机构;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因俗而治;恩威并施;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
作用: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维护了边疆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密切了民族关系;促进民族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变化:粮食产量增长;经济作物大量种植;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
(3)说明: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
不利因素: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严格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观念的阻碍;传统科技的滞后性。
【详解】(1)边疆政策:汉代:根据材料“汉王朝对匈奴采取了优待和赏赐匈奴降众的政策,尊重他们的政治地位,保护他们的经济利益,使匈奴纷至沓来”可知对匈奴采取优待和赏赐等政策;根据材料“尊重西域各国制度习俗,得到诸国拥护”可知尊重边疆少数民族的制度、习俗等;根据材料“推进文化交流,汉王朝在边疆地区实行的鼓励文化发展、文化交流的政策”可知鼓励文化发展和交流。清朝:根据材料“清代不仅通过设置东北三将军、伊犁将军等在陆路屯重兵于边疆”可知设置边疆管理机构;根据材料“在海疆亦设立全面的防御体系,定期巡边”可知加强陆海疆的全面防御;根据材料“清廷还对边疆各族采取盟旗、伯克和土司等管理制度”可知因俗而治;根据材料“强调其地方行政由本民族人士负责,并长期严禁其他民族人口流入边疆”可知恩威并施;严禁他族人口进入边疆地区。作用:根据材料“增强了国家的凝聚力”可知增强了民族凝聚力;维护了边疆稳定,加强了中央集权;根据材料“扶植和发展边疆的农业,缩小了经济差距”可知促进了边疆地区开发;根据材料“推进文化交流”和所学知识可知促进民族交融;密切了民族关系;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变化:根据材料“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可知粮食产量增长;根据材料“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可知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根据材料“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可知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根据材料“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可知手工业专业市镇大量兴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说明:根据材料二和第二小题的答案及所学知识可知社会转型主要体现在市民阶层崛起,阶级结构变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贱商观念开始改变。不利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经济、政策、政治、观念、科技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分析可得:自然经济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严格推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观念的阻碍;传统科技的滞后性。
19.主题:新中国的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论述;新中国成立初,面临两大阵营的对立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包围,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了贡献。如周恩来总理积极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后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成了会议的圆满成功,促进了亚非国家的团结与合作。
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调整对外政策,促成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和中日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在外交上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间的团结与合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进一步增强,反对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我国外交政策的目标。中国积极开展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如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非正式会议,为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作出了重大贡献。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中国政府充分展现了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多边外交能力,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阅读材料中列举的中国现代外交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方针政策,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提取出诸如“中国外交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等观点,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利用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上积极参与国际会议”,“20世纪80年代,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参与多边外交”,“中共十八大以来,奉行宽领域、全方位、立体化的多边外交,积极构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倡导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宗旨的‘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信息,对所定主题进行论述;解题过程中注意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楚。
20.(1)以扩张美国地区影响力,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为目标;在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总统的行政权力不断扩大;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此消彼长,贸易自由化政策逐步成为主导。
(2)实质:最大程度维护美国利益。
影响:推动了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输出,促进美国经济繁荣;有利于美国扶持和控制欧洲;有利于巩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
【详解】(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世界。据材料一“将美国的影响与声望扩展到加勒比与中美洲地区”可以得出以扩张美国地区影响力,维护美国经济霸权为目标;“赋予总统以谈判、达成互惠性商业协定的权力”可以得出在推进贸易自由化过程中,总统的行政权力不断扩大;“在强大关税与贸易保护的压力下,美国与美洲国家的互惠贸易协定陷入了沉寂状态”“授权总统与拉美各国缔结贸易协定和关税互惠条约”可以得出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此消彼长,贸易自由化政策逐步成为主导。
(2)本题是特点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世界。
实质: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则强调,面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严重‘威胁’,美国应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商业利益团体也认识到欧洲是美国商品、文化和民主的广阔市场,支持援助欧洲。”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其实质是最大程度维护美国利益。
影响:注意从政治和经济,国际格局的角度进行分析。据材料二“杜鲁门政府则强调,对苏联意识形态的严重‘威胁’,美国应担负起领导‘自由世界’的使命。商业利益团体也认识到欧洲是美国商品、文化和民主的广阔市场,支持援助欧洲。”可以得出推动了美国资本和商品的输出,促进美国经济繁荣;据材料二“该法案不仅加强了美国对外援助活动的系统性和制度化程度,而且采用专业化的方式来管理和运作欧洲复兴计划”并结合所学“二战后的冷战局势”可以得出有利于美国扶持和控制欧洲以及有利于巩固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的稳定。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