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辽宁省阜新市第四中学2022-2023七年级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2022~2023学年度(下)
七年级历史质量检测(第三次月考)
考试时间:50分钟 满分:70分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Hi!各位同学请注意:务必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的位置上,否则不得分,千万记住哦!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D D B B A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D C D D C A D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创立科举制 ②创立行省制 ③发明活字印刷 ④建立厂卫制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 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
2.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3.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分付与厂卫机构 D.集中皇帝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4.中医学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明朝李时珍的一部药物学著作里面收集了药物1892种,药方11096个,被称为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这部药物学著作是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5.“他率舟师出使南海西洋以至西域诸国……见于记载的所经国度,多至三十余地。”材料反映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玄奘天取经 C.鉴真东渡日本 D.郑和七下西洋
6.不到长城非好汉。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明长城总长万余里,它的东西起止点是
A.东起嘉峪关,西至辽东 B.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C.东起辽东,西至山海关 D.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
7.明朝郑和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其远洋规模之大是空前的。他的航海活动
A.对非洲国家的财宝进行了大肆掠夺 B.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关系
C.促进了我国与欧美国家的经济交流 D.与所到的亚非各国发生了激烈冲突
8.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是指
A.《天工开物》 B.《农书》 C.《农政全书》 D.《本草纲目》
9.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形式多种多样。下列文学作品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杜甫《垂老别》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李清照《声声慢》 ④施耐庵《水浒传》
A.①④②③ B.②①③④ C. ②④①③ D.①③②④
10.明代废中书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刑部是全国重要的司法机关。为了加强专制皇权,朱元璋设立了拥有刑部部分职权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
A.宣政院 B.丞相 C.锦衣卫 D.东厂
11.明朝时,哪个国家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A.英国 B.荷兰 C.葡萄牙 D.西班牙
12.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均田免赋”口号的起义军领袖是
A.陈胜、吴广 B.黄巢 C.朱元璋 D.李自成
13.崇祯皇帝曾痛切指出官员身居宫位,却只为自己谋私利……下级官吏品行不端,勾结无赖作为爪牙欺霸乡里,感叹道:“嗟此小民,谁能安枕?”由材料可以看出,导致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A.吴三桂投降清军 B.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
C.努尔哈赤统一女真 D.李自成发动起义
14.代表清朝中央政府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的是
A.盛京将军 B.伊犁将军 C.乌里雅苏台将军 D.驻藏大臣
15.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A.广东省 B.直隶省 C.福建省 D.广西
16.我国古代人口最多的时期,全国人口占当时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这一时期是
A.贞观时期 B.开元时期 C.北宋时期 D.乾隆时期
17.《红楼梦》一经面世,就立即得到广泛传播:现已传遍海内外,并形成了一门专门对它进行全面研究的学问——“红学”。《红楼梦》经典永流传的主要原因是
A.图文并茂 B.荒诞不经 C.通俗易懂 D.思想深刻
18.1616年,统一女真各部,建立大金政权的是
A.耶律阿保机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9.为粉碎回部贵族的分裂势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乾隆帝
A.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B.册封达赖喇嘛
C.立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D.设置驻藏大臣
20.明清时期被认为是中国社会的转型时期;是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时期。这一时期皇权高度集中,封建专制主义集权加剧,工厂手工业出现并有所发展,思想受严格控制。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A.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民族政权并立与民族大交融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3道小题,共30分)
21.明清时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达到古代最高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 明朝在中央撤中书省,废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在地方废行中书省,权分三司。
材料二 清朝时,设立军机处处理军政大事,军机犬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1)两则材料描述了不同朝代的国家管理制度,它们是哪两位皇帝在位时所设立的(2分)
(2)从这两则材料来看,他们实施这些国家管理制度的最终目的是什么?(1分)
(3)请分别说出这两个朝代为加强思想控制所采取的文化专制措施。(4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如图
图一 戚继光 图二 郑成功 图三 清代神威无敌大将军铜炮
(1)明清时期,我国边疆受到外国的骚扰和侵略,与材料一中三幅图片相关的明清时期我国三次抗击外国侵略的事件是什么?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4分)
(2)图一、图二中的两人英勇抗击外国侵略,他们都可以获得什么称号?图三当时是哪位皇帝下令抗俄作战的。战役结束后,中俄双方签订了什么条约?(3分)
材料二 抗倭斗争中涌现出了以戚继光为代表的爱国将领,他们依靠人民的力量,在抗倭战争中屡建奇功,终于取得了抗倭战争的胜利。戚家军纪律严明,战斗力旺盛。戚继光创造了新的阵法“鸳鸯阵”,使长短兵器相互配合,大大提高了战斗力,在抗倭斗争中,屡建奇功,戚家军名闻天下。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至少两点)(2分)
材料三 大军前来,只是收回自己的产业,并不是与你们作战,你们理应立即离开,把台湾归还原主。
——郑成功
(4)材料三中“你们”指的是谁?(1分)
(5)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作为时代青年应如何肩负起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2分)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 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
材料二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统领着规模巨大的船队,船上满载瓷器、丝绸、铁器等货物。随行人员多达两万七八千人,包括宫员、一水手、军士、工匠、翻译、医生等各类专业人员。
——摘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前提?(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特点(至少三条)(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清朝前期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实行期间,清政府唯一开放的对外通商口岸是哪里?代表清政府管理外国商人的机构是什么?这一政策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什么消极影响?(4分)
(4)你认为当代中国应该采取怎样的对外政策才能发展?(2分)
2022~2023学年度(下)
七年级历史质量检测(第三次月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本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D D D B B A D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D B D C D D C A D
二、材料解析题(本题3道小题,共30分)
21.
【答案】(1)明朝:明太祖清朝:雍正帝
(2)加强中央集权。
(3)明朝:八股取士 清朝:文字狱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1)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收复台湾;清军在雅克萨抗击沙俄
作用: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或驱逐外国入侵势力,巩固国家边疆安全。)
(2)民族英雄 康熙 《中俄尼布楚条约》
(3)依靠人民的力量;军纪律严明;战斗力强盛。
(4)荷兰殖民者。
(5)有当担,有责任感,不做有损民族利益之事;有理想,有抱负,勤动手;刻苦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的贡献。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1)社会安定,国力雄厚。
(2)时间长,范围广,规模大。
(3)闭关锁国政策;广州;广州十三行;
影响:该政策实行近二百年,对西方殖民侵略有一定自卫作用。但使中国错失了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的机会,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4)中国只有走改革开放的道路才能迅速发展。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