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中考三模历史试题(答案)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三)
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满分5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2.开卷考试,考生应独立答题。
3.本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按答题卡上注意事项的要求直接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选择题(共20小题,20分)
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涂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有学者研究称“夏朝疆域可能较广,但其政治中心始终未远离今河南一省”。下列可以佐证该说法的器物是( )
A.二里头遗址出土的玉钺 B.三星堆青铜面具 C.司母戊鼎 D.四羊方尊
2.第一手史料是接近或直接在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和记录的原始资料。以下可用于研究商朝历史的第一手史料是( )
A.司马迁所著纪传体通史《史记》 B.电视剧《封神演义》
C.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 D.某同学编写的历史剧本《盘庚迁殷》
3.圆领袍是源自西域甚至西亚,在南北朝时期传入中原,并在隋唐时期,由朝廷直接纳为礼服。这主要反映了( )
A.各民族文化交流与融合 B.中华文化的开放与包容
C.中外经济的交流与影响 D.民族政权的统一与并立
4.在中国活字印刷技术的影响下,欧洲人古腾堡探索发明出机械铅活字印刷技术,近代以来,经过“留洋升级”后的印刷术又“反哺”中国。材料说明( )
A.欧洲科技发明始终领先世界 B.人类文明在交流互鉴中进步
C.世界各国是彼此孤立发展的 D.古腾堡最早发明活字印刷术
5.在重农抑商的中国古代,货币国际化程度高的唐宋两朝,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尤其是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宋代“商业革命”较为突出的表现是( )
A.出现了政府铸造的货币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C.形成一些大的商帮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6.《齐民要术》主张不要在同一块土地上连年种植同一种作物,因为这样容易引起土地养分的损耗和病虫害的蔓延。这表明当时我国( )
A.江南地区得到开发 B.农业科学领先世界
C.人地矛盾异常突出 D.耕作技术比较成熟
7.《伤寒杂病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而来,发展了中医学,而《本草纲目》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著成,它们共同体现了传统医学的特点是( )
A.传承与创新 B.矛盾与统一 C.包容与开放 D.多样与差异
8.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写道:“欲行公法,莫要于张国势:欲张国势,莫要于得民心: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这说明他主张( )
A.改造国人思想 B.变革政治制度 C.加强军队建设 D.健全法律体系
9.下面是某班同学为艺术节演出而编写的历史人物剧的提纲。据此推断这位历史人物是( )
第一幕 青年时期:出生于广东,自幼熟读经史,饱受封建儒学教育。游历香港,始读西学之书。到北京参加乡试。 第二幕 中年时期:六次上书皇帝,提出变法改良主张。著书立说,创办报纸,成立保国会,参与百日维新运动。 第三幕 晚年时期:变法失败,组织保皇会,反对资产阶级革命,发动复辟帝制。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
10.1923年,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一改过去“只问外交,不问政治”的倾向,明确提出“打倒国际帝国主义,打倒军阀,建立自由独立民主的国家,为青年学生的利益而奋斗,为被压迫的民众利益而奋斗”的政治主张。出现这一变化主要缘于( )
A.民主、科学口号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三民主义思想 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政策
11.一封封写于战火纷飞年代的书信,承载着系国系家的深厚情怀。下面两封书信(节选)( )
致战友: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的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绝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小兄张自忠手启 民国二十九年五月一日 亲爱的双亲大人膝下:儿这次为了民族,为了阶级,为了可爱的家乡,为了骨肉相连的弟妹,求得生存和幸福,儿不得不来信辞别双亲大人……现在儿就要离开大别山,走上最前线,消灭敌人,保卫中华,望双亲不要悲伤挂念。儿为伟大而生,光荣而死,是我做儿子最后的心意,罪甚!罪甚! 程雄(新四军战士)
A.反映了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 B.反映了国共两党准备合作抗日
C.说明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12.1953——1955年,我国发电量平均每年增长19%,是同期世界上电力增长最快的国家。这一现象主要得益于( )
A.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废除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
C.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D.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13.“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神舟”系列载人工程、“嫦娥”系列探月工程、“天宫”系列空间站建设、北斗导航卫星“天问”系列行星探测。这些成就共同反映的主题是我国( )
A.生物科技的历程 B.教育人才的培养
C.现代文艺的繁荣 D.航天科技的发展
14.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车轮上的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出行习惯 B.消费理念 C.经济发展 D.人口增长
15.一位同学整理了一组有关阿拉伯人的成就。这说明阿拉伯人致力于( )
1.阿拉伯数字 2.把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传到欧洲 3.把印度的棉花、食糖传到欧洲 4.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作品翻译成阿拉伯语
A.创新与交流 B.冒险与挑战 C.征服与重建 D.统一与扩张
16.13世纪的欧洲,城市居民通过他们自己的法庭来实施他们自己的法律,有自己的税收方式,简单地说,他们有了处理自己事务的权力。材料意在强调这些城市( )
A.受领主控制 B.规模比较大 C.拥有自治权 D.学术氛围浓
17.恩格斯指出:对于某些欧洲国家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如对德国人来说,他是德国革命的代表。上述材料强调了拿破仑( )
A.受到德国人民的欢迎 B.传播了法国革命的精神
C.对外战争具有侵略性 D.巩固了德国封建制度
18.观察漫画。作者认为16-20世纪中期地球“变”得越来越“小”的直接因素是( )
16世纪至19世纪40年代,马车的平均时速10英里。 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蒸汽机车的平均时速65英里,蒸汽轮船平均时速36英里。 20世纪40年代,螺旋桨飞机平均时速400英里。 20世纪50年代,世界第一架喷气客机,时速500英里。
A.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 B.欧洲的殖民扩张与掠夺
C.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D.互联网在全球迅速普及
19.城市的食品和原料供应不足以支撑政府所要开展的工业发展项目。因此,斯大林决定放弃新经济政策,并且强迫农村供应城市和工业经济发展所需的粮食和原料。材料表明,新经济政策被放弃是由于( )
A.国家工业化的需要 B.农民发生了暴动
C.经济危机的发生 D.个人崇拜盛行
20.真正特久的胜利就是和平,我们应该顺应和平与发展的潮流,运用国际机构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进对于全体人类的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下列内容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成立世界贸易组织 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建立欧洲联盟 D.成立联合国
非选择题(共5小题,30分)
2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神话是人类祖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创世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如人们熟知的大禹治水、愚公移山等。受到讴歌赞扬的英雄多是牺牲个人利益、克己奉公的典范。古希腊的神话英雄们都有浪漫主义的幻想,经常进行海外掠夺,并以此为荣。古希腊神有和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尽情地实现个人价值,如宙斯虽是天帝,却时常到人间寻欢作乐。
——摘编自《中国古代神话和古希腊神话的比较研究》
(1)据两则材料,对比分析中国古代神话与古希腊神话中英雄的特征。(4分)
(2)材料二的两幅图片有什么共同的历史价值?如何正确认识神话与真实历史?(2分)
2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3年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大会规定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时,党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保持自己的独立性。
材料二 “我们主要是要消弭内战与不使内战延长。”“只有结束内战才能抗日。现在应估计到这次是可能使内战结束。我们应变国内战争为抗日战争。我们要争取南京,更要争取西安。”
——摘编自1936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我们这次去同国民党进行谈判是有收获的,击破了国民党说共产党不要和平、不要团结的谣言。谈判的结果,国民党承认了和平团结的方针。
——摘编自1945年10月毛泽东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1)材料一中中共中央作出了怎样的决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共中央作出这一决定的原因。(3分)
(2)材料二、材料三中,毛泽东分别评价的是什么事件?(2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人有着怎样的初心与使命?(1分)
23.(6分)】史料承载着历史信息,记录了历史进程,对于建构历史解释具有重要价值。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实物史料——见证历史】
(1)图一反映了当年安徽风阳小岗村农民率先进行了怎样的探索?图二表明我国出现了哪种经济现象?(2分)
【文献史料——印证历史】
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模式。这种模式……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本来应该生机盎然的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2)根据材料,说明这种“僵化模式”的弊端。随着改革深入,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转型?(2分)
【口述史料——回忆历史】
口述人:陆德兴(上海第三钢铁厂退休职工)调查人:澎湃网记者 口述内容: 我叫陆德兴,今年71岁,是土生土长的浦东人。“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间房。”在九十年代开发开放之前,从外滩看过来,浦东就是一片小渔村。浦东的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老百姓的居住条件也很差。1990年,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随之而来的,是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高楼大厦一幢幢建起来。一些省份和国企也在浦东投资建造了自己的高楼。那时从浦西看浦东,是一派热闹的建设景象。就这样,浦东越来越繁华。
(3)依据口述内容,概括上海浦东前后的巨变。(1分)
(4)综合以上史料研读,你能得出怎样的史论?(1分)
24.(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60—1890年,俄国的生铁和钢的产量分别增长了10倍和3倍,石油产量由50万普特增加到3.77亿普特,煤开采量由1830万普特增加到5.56亿普特。列宁说,俄国只用了“数十年的功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完成的转变”。
——摘编自郑祖诞《近代各国改革的比较》
材料二 列宁指出:“我们在这一点上遭到了严重失败,开始做战略上的退却。”也就是说,在战略上,先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和国家调节下的自由贸易,以此作为中间环节,迂回地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
——摘编自戴锐《列宁社会主义改革思想述论》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60年代后俄国工业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俄国“战略上的退却”的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退却”的效果。(2分)
(3)改革是一个国家打破发展困境,打开发展新局面的有效途径,请再举一例予以说明。(2分)
25.(6分)根据下面国际组织的LOGO,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要求:题目自拟,观点明确,紧扣时代背景和联系;史实正确;条理清晰,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2023年中考模拟试卷(三)
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5 ACBBB 6--10 DABBB 11--15 CBDCA 16--20 CBCAD
21.(6分)(1)中国:古代神话多记载英雄们为生存与自然抗争;具有崇高的人性和品质;受到讴歌赞扬,是人民的典范。 古希腊神话:神话英雄多以征战为荣;具有冒险精神和浪漫主义色彩;具有“神人同形同性”的特点。(意对,各答出两点即可,4分)
(2)历史价值:对研究中西方历史具有一定的史学价值。(意对即可,1分)认识:神话传说以现实为题材融入人们的想象而形成的。我们应该利用先民活动的遗址和文物,来印证并提取神话传说中的真实历史信息。(意对即可,1分)
22.(6分)(1)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国共合作。(1分)
原因:当时国共两党有着共同的革命任务任务和敌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受挫折。(符合题意也可,2分)
(2)材料二:调停西安事变;材料三:重庆谈判。(不可颠倒,2分)
(3)始终代表中华民族的利益。(意思相近即可,1分)
23.(6分)(1)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个体经济。(1分)
(2)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严重压抑了企业和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社会主义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活力。(意对即可,1分)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分)
(3)由交通、生活设施都很不方便,居住条件很差到交通越来越便利、生活越来越方便。
(1分)
(4)①坚持党的领导;②坚持改革开放;③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④改革要尊重国情,实事求是等。(1分,写出一点即可)
24.(6分)(1)变化:俄国工业快速发展(或生铁、钢、石油的产量和煤的开采量都大幅增加)。(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原因:1861年农奴制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资金和自由劳动力;或1861年后俄国吸收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经济发展迅速。(1分)
(2)含义:利用资本主义发展国民经济以更好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1分,意思相近即可)效果: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分,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3)举例:日本明治维新。说明: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实现了富国强兵,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举例:罗斯福新政。说明: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增强了美国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2分,举例1分,说明1分,答出其中任意一例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
25.(6分)【示例】 经济全球化趋 势不可阻挡
二战后,世界格局发生变化,维护和平与发展经济成为时代特征。科技的发展,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在此趋势下,区域性的、世界性的经济组织不断涌现,例如欧盟、世贸组织和亚投行,这些组织在重组和维护世界经济新秩序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也预示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阻挡。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