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含解析)

2023年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中考历史三模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 如图为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创始人周游列国图,下列属于他观点的是(  )
A. 主张以德治民,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
B.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C. 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
D.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2. 陕西宝鸡的周原地区是西周祖先的创业基地,也是中国周文化的源头所在。下列哪一件文物是西周时期出现的,非常有利于研究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
A. 毛公鼎 B. 司母戊鼎
C. 甲骨文 D. 青花瓷
3. 唐朝和宋朝是中国古代非常重要历史时期,这两个朝代的共同点有(  )
①民族和平交往、民族交融加强
②重视科举制度、文化艺术兴盛
③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
④完成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
A. ②③ B. ③④ C. ①② D. ①③
4. 小明同学针对如图历史事件进行学习,由此推断最佳的学习主题是(  )
A. 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 B.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的发展历程
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历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产生发展历程
5. 如表是近代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统计表,表格中翻译书籍变化的原因(  )
时间 哲学、宗教 自然、应用科学 社会科学 历史、地理 文学、艺术 合计 年平均数
1895年前 1 4 1 2 3 11
1896-1911 年 38 172 166 238 136 950 63.33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A.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 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想兴起
C. 洋务运动兴起后需要学习大量西方技术 D. 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民主科学思想的引进
6. 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袖,为中国革命做出巨大贡献。下列反映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的是(  )
①“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
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③“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④《论持久战》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与该会议相关的史实是(  )
A.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 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
C. 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 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技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东方红一号 ②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③神舟五号成功着陆 ④辽宁舰交接入列
A. ①③②④ B. ②①③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①②
9. 罗马从一个小城邦,逐步崛起并不断扩张,最终形成了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在罗马从共和国发展到帝国阶段起了重要作用的人物是(  )
①凯撒 ②屋大维 ③伯里克利 ④亚历山大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10. 对如图年代尺整体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资本主义萌芽与殖民扩张 B. 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C. 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 D. 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11.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中提到:“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为此,西欧采取(  )
A. 建立了欧共体 B. 接受了欧洲复兴计划
C. 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D. 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2. 如图表为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下列关于图表分析正确的是(  )
A. 1913-1920年曲线下降的原因是农业集体化
B. 1920-1925年曲线上升推动了十月革命的爆发
C. 1920-1937 年曲线上升推动了苏联模式的瓦解
D. 1925-1937年曲线发展与苏联实施工业化有关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6.0分)
1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 在图A所示历史事件中,公元前 ______ 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图B中①是当时著名的大商港 ______ ;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______ (机构名称)加以管理。图C人物统治时期编纂了《 ______ 》,这部法律虽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材料二:自唐初以来,唐庭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余万;唐末时定居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2) 依据材料二,概括唐代的外交政策。分析唐朝对外交往产生的影响。
(3) 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国家统一与对外交往之间的关系。
1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近代早期的物种交换极大改变了世界的人文地理格局和自然环境状态。1500年以前,世界各地的人种基本上是相互隔离的,但是到1760年,人口分布情况大大变化。美洲人种的变化最大,印第安人人口大量减少的同时,欧洲白人及非洲黑人大批涌入美洲,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等)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摘编自徐蓝主编《世界近代史》
(1) 分析材料一,指出《地理学指南》推动了哪一地理学说的流行?说出15-17世纪长达200年的哪一历史事件导致了1760年世界人口分布情况的大变化?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一中“美洲人种变化最大”的原因。
(2) 选做题:以下两个小题,请任选一个作答。(如果两个都答,按第①小题计分)
材料二:
阿克莱特最早的创造是在河边建造巨大的厂房,里面安装许多水力纺纱机,许多工人在厂房里工作。在厂房里,工人要服从机器的指挥,随机器的运转而工作。这样一来,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就出现了……蒸汽机用于生产后,工厂可以建立在任何可以安装蒸汽机的地方,而不需要建立在河边了。
——齐世荣、钱乘旦、张宏毅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兴衰史》
①说明图B所示历史事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准备了怎样的条件。材料二中“一种全新的生产组织形式”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蒸汽机带来的经济影响。
19世纪末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占优势的英国纺织设备此时已经显得陈旧,但在资本家看来,旧的机器还可以继续使用,而更换新设备需要一大笔资金,一点不划算,资本家宁愿把大量资本输往国外,也不愿用于更新国内的生产设备和采用新技术,随着美国人发现了环锭纺纱机和自动织布机,美国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棉布竞争对手。
——摘编自中国纺机网《英国崛起与衰落——毛纺、棉纺的竞争就是没有销烟的战场》
②从图表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分析其产生的影响,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棉布竞争对手”的原因。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今支撑、协调世界经济,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支柱是哪一国际经济组织?习jp zsj 在中共二十大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综上所述,谈谈你对这一论断的认识。
15. 我们所处的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某校九年级(7)班同学展开了一场历史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屈辱求变】
材料一:
19世纪中后期,当世界已经形成了以互派常驻使节为主要交往方式的近代外交局面之时,中国的外交体系依然还是以东亚地区为主要地理依托的“朝贡”制度,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中的有识之士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应对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总理衙门的成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开始转变。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向清廷大造舆论,要求遣使列强,对西方向中国的遣使做出对等性的反应。
——摘编自许敏、刘常青《试析晚清早期驻外公使的避选机制》
(1) 图A部门在哪一条约中被改为外务部,并班列六部之前?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外交变化的原因。
【奋力争取】
材料二:
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巴黎和会期间,除北京国民政府代表外,梁启超、叶塨绰、蒋作宾等人纷纷赴欧考察,“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南京政府成立后,民众参与外交热情继续高涨……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摘编自印少云《国民外交运动与民国外交现代化》
(2)写出引发图B运动爆发的国际原因。依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结合1922-1937年的史实,说明民国外交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外交成果。
【蓬勃发展】
材料三:

(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奉行怎样的外交政策?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怎样的敌对政策?1972年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
【中国声音】
材料四:我们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摘自中共二十大报告(2022年10月)
(3) 依据材料四,指出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所肩负的时代任务的理解。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关键信息“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创始人周游列国”可知,春秋时期周游列国的思想家是孔子;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即要有爱心和同情心。面对当时社会的动荡,孔子在政治上推崇西周的制度,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他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故A符合题意;老子主张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排除B;法家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排除C;战国时期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排除D。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孔子的思想主张,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孔子的思想主张。
2.【答案】A
【解析】毛公鼎是西周晚期青铜器,因作器者毛公而得名,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岐山(今宝鸡市岐山县),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毛公鼎铭文长度接近五百字(有497字、499字、500字三说),在所见青铜器铭文中为最长。铭文的内容可分成七段,是说:周宣王即位之初,亟思振兴朝政,乃请叔父毛公为其治理国家内外的大小政务,并饬勤公无私,最后颁赠命服厚赐,毛公因而铸鼎传示子孙永宝。故A符合题意;司母戊鼎是商朝铸造的,排除B;甲骨文主要记载商朝的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排除C;青花瓷是明代的青花扁壶,排除D。
故选:A。
本题考查青铜器,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青铜器,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毛公鼎是西周时期出现的,非常有利于研究周朝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3.【答案】A
【解析】唐朝和宋朝都重视科举制度、文化艺术兴盛、城市经济繁荣、海外贸易兴盛。故A符合题意;宋代与少数民族有战有和,没有统一中国,①④说法错误,排除含有①④BCD。
故选:A。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科举制、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宋代社会生活,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本题考查唐朝经济的繁荣、科举制、宋代重文轻武政策、宋代商业贸易的发展、宋代社会生活,考查学生的识记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宋代与少数民族有战有和,没有统一中国。
4.【答案】C
【解析】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1905年,孙中山、黄兴和宋教仁等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同盟会。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使全国资产阶级革命有了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明确的奋斗目标,大大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1911年的黄花岗起义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1911年的武昌起义,发生在农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这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综上所述,C项正确;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反映了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排除A项;一系列侵华战争反映了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程,排除B项;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排除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重点掌握辛亥革命的发展历程。
本题主要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的材料分析能力以及调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896年后中国翻译日本书籍的数量显著增加,这主要是由于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同时也使中国认识到日本的先进,A项符合题意;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爆发于1900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失败,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兴起于1915年,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相关知识,关键是对表格信息的解读。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相关史实。
6.【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政权是由枪杆子里取得的”是毛泽东在1927年的“八七会议”上提出的;“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是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的,为打败国民党奠定了基础;1938年,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从1919年到1949年,故①③④符合题意;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得出的结论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故②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排除含有②的ABD。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
7.【答案】D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是正确的选项;AB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内容,排除;C1950年6月30日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产生和举行标志着一切权力开始由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集中行使。
解答本题要正确理解题意,考查了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此基础上,结合分析各个选项,选出正确答案
8.【答案】B
【解析】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0年,我国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神舟五号成功着陆是在2003年10月;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12年9月,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接入列;所以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②①③④,B项正确,排除AC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解答的关键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成就合在一起考查,综合性强。同时,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成就的掌握。
9.【答案】A
【解析】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9年,曾经担任罗马执政官和地方总督的凯撒,率领军队进攻罗马城,打败了对手,控制了元老院。后来,元老院任命他为终身独裁官,符合题意;②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27年,屋大维建立了罗马帝国,符合题意;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里克利在位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不符合题意;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亚历山大为马其顿国国王,他建立的帝国被称为“亚历山大帝国”,不符合题意;所以①②符合题意,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罗马的发展历程,解答的关键信息是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能力,考查学生对罗马相关知识的准确记忆。
10.【答案】D
【解析】依据年代尺,上时间对应的事件,结合课本所学,1689年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1776年7月4日,由杰弗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在费城大陆会议上正式通过,庄严地宣布美利坚合众国脱离英国而独立;1789年法国大革命中通过《人权宣言》,确立法国共和政体;1804年拿破仑颁布《拿破仑法典》。据此可知,年代尺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D符合题意,AB与题意不符;年代尺上没有涉及“工业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C排除。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重点掌握时代特点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本题主要考查了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1.【答案】B
【解析】根据“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可知,面对欧洲衰落的局势,西欧接受了欧洲复兴计划,促进了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企图通过援助西欧恢复经济,稳定资本主义制度。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也是美国实施冷战政策的又一重要步骤。故B符合题意;1967年欧洲建立了欧共体,与题意不符,排除A;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与“欧洲政治家们发出了新的欧洲统一的呼声”不符,排除C;美国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美国的冷战政策以及主要措施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欧洲复兴计划。
12.【答案】D
【解析】观察题干1913-1937年苏联(俄)工业产值变化曲线图可知,从1925年到1937年,苏联工业产值大幅增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由于苏联实行了两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即实施了国家工业化,故1925-1937年曲线发展与苏联实施工业化有关,D项符合题意;1913-1920年曲线下降的原因是俄国加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排除A项;1920-1925年曲线上升是由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促进了苏俄工业的发展,十月革命爆发于1917年,排除B项;1920-1937 年曲线上升是由于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和两个五年计划,促进了苏俄工业的发展,苏俄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推动了苏联模式的形成,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苏联实行的两个五年计划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曲线图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和准确识记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苏联实施的工业化的相关史实。
13.【答案】【小题1】138,泉州,市舶司,罗马民法大全
【小题2】略
【小题3】略
【解析】(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所示的历史事件是丝绸之路,公元前138年,张骞率领随从西出长安,踏上前往西域的征程开通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图B中①是当时著名的大商港泉州;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机构名称)加以管理。图C人物统治时期编纂了《罗马民法大全》,这部法律虽然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2)依据材料二“自唐初以来,唐庭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概括可知,唐代的外交政策是开放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承担国际生产人物;吸引大批国外人才参与唐朝各项建设。
(3)综上所述可知,国家统一是对外交往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
(1)138;泉州;市舶司;《罗马民法大全》。
(2)政策:开放的对外政策。有利于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扩大中国国际影响力;承担国际生产人物;吸引大批国外人才参与唐朝各项建设。
(3)国家统一是对外交往发展的重要前提;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本题以二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丝绸之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罗马民法大全》、唐代的外交政策、唐朝对外交往产生的影响、对国家统一与对外交往之间的关系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丝绸之路、宋朝海外贸易的发展、《罗马民法大全》、唐代的外交政策、唐朝对外交往产生的影响、对国家统一与对外交往之间的关系等知识。
14.【答案】【小题1】学说:地圆学说。事件:新航路开辟。原因:西班牙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残酷压榨和杀戮;致命的传染病;三角贸易将非洲大批黑人运送到美洲做奴隶。
【小题2】选做①,关系: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的到来提供了政治前提。生产组织方式:现代工厂制度。影响:是生产领域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选做②,历史信息:从1750年到1900年美、德制造业占世界制造业比重不断增加;美国制造业比重增长速度超过德国。影响:导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英国与德国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形成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冲突不断。原因:英国资本家不愿在国内更新设备和新技术;美国人在纺织业行业新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是发源地之一;美国南北战争结束,统一了国内市场,为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任答2点)
【小题3】组织:世界贸易组织。认识: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发展的关键;高素质人才有利于不断更新技术、观念,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应当重视高素质人才,继续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以历史图表和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新航路开辟、美洲人种变化的原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美国逐渐成为英国的主要棉布竞争对手的原因、世界贸易组织等知识。
注意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关键是掌握新航路开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知识。
15.【答案】【小题1】(1)根据图A总理衙门,结合所学可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于1861年3月正式成立。最初设有英国股、法国股、俄国股、美国股。光绪九年(1883年),增设了海防股。光绪二十年(1894年),将海防股改为日本股。总理衙门重要的下属机构有京师同文馆和海关总税务司署。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据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根据材料“中国的外交体系依然还是以东亚地区为主要地理依托的‘朝贡’制度,……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向清廷大造舆论,要求遣使列强,对西方向中国的遣使做出对等性的反应。”可得出从“朝贡”制度到要求遣使列强:设立专门外交机构。根据材料“两次鸦片战争失败以后,清廷中的有识之士以较为积极的态度应对前所未有的变局。随着总理衙门的成立,清政府的外交策略开始转变。掌握实权的洋务派向清廷大造舆论”及所学可知,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清政府的外交策略的转变;洋务派适应形势的变化。
(2)根据图B五四运动,结合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根据材料“北京国民政府时期,以国民为主体的外交观念得到广泛认同。”可得出民众参与度高;根据材料“表面上以私人资格赴欧,而从旁协助中国代表团”可得出国民外交成为外交补充和辅助;根据材料“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可得出国民外交影响政府决策。根据材料“南京政府成立后,民众参与外交热情继续高涨……民众激烈的呼吁和参与促使南京国民政府最终放弃了对日妥协,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可得出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华盛顿会议收回山东大部分主权。
(3)根据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奉行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从新中国建立以来,美国对中国采取的敌对政策是经济上禁运、军事上包围、政治上孤立。结合所学知识,这次建交高潮出现的原因包括: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4)根据材料“坚定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旗帜鲜明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毫不动摇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可知,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包括: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多边主义;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根据材料“我们完善外交总体布局,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及所学可知,中国大国特色外交是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故答案为:
(1)条约:《辛丑条约》。变化:从“朝贡”制度到要求遣使列强:设立专门外交机构。原因: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近代西方思想的传入;清政府的外交策略的转变;洋务派适应形势的变化。
(2)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特点:民众参与度高;国民外交成为外交补充和辅助;国民外交影响政府决策。外交成果: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签字;华盛顿会议收回山东大部分主权;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政策:经济上禁运、军事上包围、政治上孤立。原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国际形势的变化。
(4)原则: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倡导践行多边主义;反对一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任何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凌行径。理解:中国大国特色外交是积极建设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关键;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的有力保障;是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为和平发展营造重要战略机遇期的重要途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发展起来的。
【小题2】
【小题3】
【解析】本题考查总理衙门的相关内容,《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及其原因,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1922-1937年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原因,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准确解读材料信息。
本题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识记总理衙门的相关内容,识记《辛丑条约》的相关内容,识记理解中国近代外交的变化及其原因,识记五四运动的爆发背景,认识近代中国外交的特点,识记1922-1937年民国外交取得的成果,识记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理解1972年中国迎来第二次建交高潮的原因,认识我国特色大国外交秉持的原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