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初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03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初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03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单选题
1.(2023八下·休宁期中)下图是1953年到1956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全行业公私合营已开始实施
B.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题干关键信息“1953年-1956年”“粮食产量变化”,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粮食产量变化无关,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农业合作化道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发展,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同,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不合题意,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要考查了国家通过合作化运动,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题关键是基础知识识记与分析理解。
2.(2023八下·淮南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B项正确;
土地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人民公社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2023八下·东台期中)下图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旨在宣扬(  )
A.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B.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C.农业合作化已顺利完成 D.土地革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农民对农业化道路的认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
1956年农业合作化顺利完成,排除C项;
土地革命1952年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是合作化运动,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4.(2023八下·东台期中)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A.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 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题干体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A项正确;
题干没有农业合作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比较,排除B项;
题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土地改革引起的,排除C项;
人民公社出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的背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2023八下·中山月考) 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组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故A符合题意;
公私合营针对的是工商业的改造,故B不符合题意;
杂交水稻1973年才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53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2023八下·南阳月考) 1954年底,我国手合作组织有4.17万多个,当年产值达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组)已有10 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劳动者参加了手工合作社(组).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D符合题意;
材料只涉及手工业,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手工业合作化。
7.(2023八下·淮北月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点发展工业
C.走集体化道路 D.开展公私合营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C正确;
题干主要表达的是农民有土地之后的困惑,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土地制度属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质,排除A;
题干主要涉及的是农业,与工业措施无关,排除B;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即可作答。
8.(2023八下·厚街月考)毛泽东曾说,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始实施土地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是仿照对农业的改造办法,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业合作化的背景和方式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农业合作化的背景、形式以及意义。
9.(2023八下·忻州月考)中共中央1953年估计,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 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据材料可知(  )
A.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B.三大改造任务已顺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D.农业合作化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C符合题意;
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
三大改造任务已顺利完成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农业合作化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三大改造的弊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2023八下·靖江月考)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个合作社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合作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个人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
公私合营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排除B;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都是针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1.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从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2.(2022八下·深圳月考)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
A.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土地私有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排除;另外,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与材料中毛泽东的“他们可组织起来”吻合,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3.(2022八下·田东期末)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八十多户农民争相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主要反映的信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企业公私合营
C.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D.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八十多户农民争相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反映的信息是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在1978年后实施的,排除;
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
D项是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4.(2022八下·南沙期末)“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革命运动 B.实施土地国有政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让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B. 实施土地国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5.(2022八下·双城期末)安徽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土改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豆腐属于手工业,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符合题意;
C.土改时期,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是解题的关键。
16.(2022八下·宽城期末)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时代是20世纪(  )
A.三十年代 B.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八十年代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53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继建立建立农村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排除ABD项,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2022八下·牡丹江期末)“农业生产,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民谣生动反映了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两处“”应填写的改造方式分别是(  )
A.合作化、公私合营 B.大包干、公私合营
C.大包干、包产到户 D.合作化、包产到户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上,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上,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最终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下来。 A 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8.(2022八下·龙华期末)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力购置和使用机械化农具,甚至一些贫苦农民缺乏基本的生产工具;水利建设问题无人承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这表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包产到户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C.有必要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力购置和使用机械化农具,甚至一些贫苦农民缺乏基本的生产工具;水利建设问题无人承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可知,这反映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存在很大的缺陷,因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十分必要,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9.(2022八下·大同期末)1950年,全国只有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底发展到130个。到1953年12月已经发展到1.5万多个。1954年,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1.4万多个。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C.人民公社化趋势在加强
D.合作化运动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合作社产生之后,得到迅猛发展,这表明这种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人们的需求,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符合题意;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不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趋势在加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20.(2022八下·光明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中“组织起来”指的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组织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通过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A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上的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排除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特点是一大二公,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中的“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是目的,不是措施,所以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知识。难道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1.(2022八下·南山期末)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五”计划进展顺利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选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A选项错误;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C选项错误;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底,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2.(2022八下·阳东期末)阅读下表,1955 年、1956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
时间/年 1949 1953 1954 1955 1956
产量/亿吨 1.13 1.66 1.69 1.83 1.92
A.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即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出现了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的提高。选项A符合题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
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3.(2022八下·天河期末)1952年4月,中央政府组织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社长,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此举是为了(  )
A. 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C.学习苏联先进工业技术 D.与苏联缔结友好关系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952年4月, 中央政府组织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社长,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这样做就是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
题干说的是参观苏联的农业公有制经济,未说工业,排除C;
题干未体现与苏联缔结友好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2022八下·射洪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土地制度作过多次调整,以下言论最能反映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感受的是(  )
A.“收成再好有啥用,还得向地主多交租”
B.“合作社就是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C.“总算翻了身,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D.“包干到户就是好,多劳多得嘛”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农业、手工业引导他们加入生产合作社,把分散的个体经营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因此这里的“ 合作社就是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农民感受,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收成再好有啥用 , 还得向地主多交租 ”,不符合题意;
C.“ 总算翻了身,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不符合题意;
D.“ 包干到户就是好,多劳多得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关键词“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感受”,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进行分析辨别回答。
25.(2022八下·禹州期末)河南安阳一个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一年后(1954 年)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这表明(  )
A.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方式
B.农业合作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发展
C.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D.公私合营取得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实行农业合作社,农户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实行合作经营,这样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 ,这表明农业合作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发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方式 ,不符合题意;
C. 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不符合题意;
D. 公私合营取得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6.(2022八下·东至期中)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27.(2022八下·龙岗期中)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 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你猜猜哪一个说法是较为正确的(  )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年7月开始 1.5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 1.5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 1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1957年12月1日之后 1.5斤
A.说法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反映了一五计划胜利超额完成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C符合题意;
说法都不具有史料价值太过绝对,A不符合题意;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B不符合题意;
反映了一五计划胜利超额完成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个人见解、 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28.(2022八下·龙岗期中)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到1957年, 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了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大跃进"取得一定成效
B.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C.人民公社化获得喜人成果
D.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当时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克服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B项符合题意;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A不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制度初创时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在过程中大刮共产风,不仅造成对农民的剥夺,也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破坏,C不符合题意;
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与“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让学生正确认识农业集体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9.(2022八下·海珠期中)1954 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中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 B.公私合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项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A;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B;
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30.(2022八下·揭西期中)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写道:“... .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土地改革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1953年”“…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可知,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选项A符合题意;
手工业合作化是针对手工业者的,排除B;
公私合营是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排除C;
土地改革在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1.(2022八下·高州期中)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B.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C.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起来,可知,A项正确;
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一五计划”进展顺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2022八下·淮滨期中)“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由材料中“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故B符合题意;
A土改时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A不符合题意;
C是把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属于左倾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联产经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高考中对三大改造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三大改造的背景,②三大改造的过程,③三大改造的影响.
33.(2022八下·尤溪期中)下列农村政策中,使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2022八下·湛江月考)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些富裕户曾经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供销社 B.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出版社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供销社,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不符合题意;
D.出版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5.(2022八下·汕头期中)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农业上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加入生产合作社后,大家合作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包产到户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36.(2022八下·潮南期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家报纸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这说明(  )
A.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B.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迅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D.经济工作不遵循客观规律,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题干中报纸对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撰文,反映了农业生产上的浮夸现象.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阶段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点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初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03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一、单选题
1.(2023八下·休宁期中)下图是1953年到1956年中国粮食产量的变化图。这表明当时我国(  )
A.全行业公私合营已开始实施
B.农业合作化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显著
2.(2023八下·淮南期中)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村政策进行了四次重大调整。下列调整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性质的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
C.人民公社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2023八下·东台期中)下图为画家王信创作于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该作品旨在宣扬(  )
A.工业化建设的突出成就 B.人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
C.农业合作化已顺利完成 D.土地革命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4.(2023八下·东台期中)20世纪50年代,一位农民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政府号召组织起来……”。材料意在强调(  )
A.实行农业合作化的必要性 B.农业合作化落后于工业化
C.土地改革存在严重不足 D.人民公社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
5.(2023八下·中山月考) 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这反映了(  )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企业公私合营的开展D.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杂交水稻技术的推广
6.(2023八下·南阳月考) 1954年底,我国手合作组织有4.17万多个,当年产值达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组)已有10 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劳动者参加了手工合作社(组).这表明(  )
A.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7.(2023八下·淮北月考)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为改变这一状况,中央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改革土地制度 B.重点发展工业
C.走集体化道路 D.开展公私合营
8.(2023八下·厚街月考)毛泽东曾说,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我国(  )
A.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C.开始实施土地改革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2023八下·忻州月考)中共中央1953年估计,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 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据材料可知(  )
A.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B.三大改造任务已顺利完成
C.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
D.农业合作化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
10.(2023八下·靖江月考)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个合作社是(  )
A.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B.公私合营合作社
C.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1.我国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是(  )
A.建立生产合作社 B.赎买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12.(2022八下·深圳月考)1955年,毛泽东指出:“农民的出路主要还在农村,他们可以组织起来,向一切可发挥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门进军,向生产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毛泽东此番话意在鼓励农民(  )
A.走农业集体化道路 B.开展土地改革运动
C.成立农村人民公社 D.土地私有
13.(2022八下·田东期末) 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八十多户农民争相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材料主要反映的信息是(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企业公私合营
C.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 D.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4.(2022八下·南沙期末)“到1956年底,在全国共建立75.6万个合作社,入社农户达96.3%,农业合作化在全国基本实现 ”以上内容反映的是(  )
A.土地革命运动 B.实施土地国有政策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15.(2022八下·双城期末)安徽某地有一社区叫做“豆腐社”,当地老人说这是当年按国家政策,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手工业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而得名。这一名称最早可能出现在(  )
A.三大改造时期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C.土改时期 D.抗美援朝时期
16.(2022八下·宽城期末)中国人起名往往追逐时代潮流,带有时代的烙印。莫言在小说《生死疲劳》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住在东厢房里的另一户人家,在这段时间里的一个狂风暴雨日,生了对双胞胎女婴。这两个女孩,长名互助,幼名合作。”小说情节反映的历史时代是20世纪(  )
A.三十年代 B.四十年代 C.五十年代 D.八十年代
17.(2022八下·牡丹江期末)“农业生产,资本家,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迈步伐。”民谣生动反映了我国对农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两处“”应填写的改造方式分别是(  )
A.合作化、公私合营 B.大包干、公私合营
C.大包干、包产到户 D.合作化、包产到户
18.(2022八下·龙华期末)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力购置和使用机械化农具,甚至一些贫苦农民缺乏基本的生产工具;水利建设问题无人承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这表明(  )
A.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B.包产到户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C.有必要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
D.大力发展商品经济的重要性
19.(2022八下·大同期末)1950年,全国只有19个农业生产合作社。1951年底发展到130个。到1953年12月已经发展到1.5万多个。1954年,农业合作社发展到11.4万多个。这表明(  )
A.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
C.人民公社化趋势在加强
D.合作化运动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20.(2022八下·光明期末)20世纪50年代,中共中央文件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材料中“组织起来”指的是(  )
A.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B.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
21.(2022八下·南山期末)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B.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C.“—五”计划进展顺利 D.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22.(2022八下·阳东期末)阅读下表,1955 年、1956 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提高的主要原因最有可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中国粮食总产量变化情况表(部分)
时间/年 1949 1953 1954 1955 1956
产量/亿吨 1.13 1.66 1.69 1.83 1.92
A.掀起了农业合作化的高潮 B.建立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掀起了公私合营的高潮 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3.(2022八下·天河期末)1952年4月,中央政府组织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社长,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此举是为了(  )
A. 推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B.发起人民公社化运动
C.学习苏联先进工业技术 D.与苏联缔结友好关系
24.(2022八下·射洪期末)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对土地制度作过多次调整,以下言论最能反映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感受的是(  )
A.“收成再好有啥用,还得向地主多交租”
B.“合作社就是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C.“总算翻了身,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D.“包干到户就是好,多劳多得嘛”
25.(2022八下·禹州期末)河南安阳一个村成立农业合作社一年后(1954 年)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这表明(  )
A.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方式
B.农业合作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发展
C.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D.公私合营取得发展
26.(2022八下·东至期中)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 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
B.公私合营取得显著成效
C.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27.(2022八下·龙岗期中)20世纪50年代后期,北京市向知识分子发放“高脑油”(高级 脑力劳动者补助油)。关于发放的时间和定量,有以下记述。你猜猜哪一个说法是较为正确的(  )
发放时间 每人每月定量 出处
1954年7月开始 1.5斤 北京市档案馆票证展览中的文字介绍
未予说明 1斤 《北京粮食工作》
1957年11月17日开始 1.5斤 《中国商业四十年》
1957年12月1日之前 1斤 北京市档案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
1957年12月1日之后 1.5斤
A.说法都不具有史料价值 B.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
C.馆藏的原始文件更为可信 D.反映了一五计划胜利超额完成
28.(2022八下·龙岗期中)国家统计局《国民收入统计资料汇编》显示,从1952到1957年, 农业产值增长了12.8%,工业产值增长了128.6%。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上述材料反映了(  )
A.“大跃进"取得一定成效
B.农业集体化为工业化建设提供条件
C.人民公社化获得喜人成果
D.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
29.(2022八下·海珠期中)1954 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社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底,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这表明(  )
A.中国改革开放迅猛发展 B.公私合营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
C.“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D.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30.(2022八下·揭西期中)1953年12月27日,毛泽东在《中国农村的社会主义高潮》的序言中写道:“... .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 ”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  )
A.农业合作化 B.手工业合作化
C.公私合营 D.土地改革
31.(2022八下·高州期中)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毛泽东赞赏的历史事件指的是(  )
A.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 B.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
C.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 D.“一五计划”进展顺利
32.(2022八下·淮滨期中)“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中共中央(  )
A.优先发展重工业 B.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推行了公私合营 D.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3.(2022八下·尤溪期中)下列农村政策中,使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是(  )
A.土地改革 B.人民公社化
C.农业合作化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4.(2022八下·湛江月考)在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些富裕户曾经讽刺地说:“一伙穷光蛋想办社哩,没见过鸡毛能上天!”这里的“社“指的是(  )
A.供销社 B.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出版社
35.(2022八下·汕头期中)1956年,在遭受严重水灾的情况下,农业总产值仍达到582.9亿元,比上年增长4.9%。1957年,粮食产量达到3901亿斤,比5年前增长19%;棉花总产量达到3280万担,比五年前增长26%。这两年中国农业增产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推动
C.包产到户的实施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36.(2022八下·潮南期中)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一家报纸撰文指出:“我国农业发展速度已进入了一个由渐进到跃进的阶段”“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来。”这说明(  )
A.农村改革,促进农业生产飞速发展
B.农业生产的发展,将迅速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是农业发展的关键
D.经济工作不遵循客观规律,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题干关键信息“1953年-1956年”“粮食产量变化”,据此分析:
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行业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粮食产量变化无关,排除A;
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采取农业合作化道路,推动了农业生产的进步发展,有利于提高粮食产量,B项正确;
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是1965年,与题干时间不同,排除C;
D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全面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是在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不合题意,排除D;
所以,B项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是要考查了国家通过合作化运动,开展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解题关键是基础知识识记与分析理解。
2.【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的农业合作化,指的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农民集体所有制,从根本上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B项正确;
土地改革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
人民公社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3.【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4年的宣传画《走合作化道路,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中农民对农业化道路的认可,体现了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可,B项正确;
材料反映的是农业领域的变革,与工业化无关,排除A项;
1956年农业合作化顺利完成,排除C项;
土地革命1952年完成,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不是合作化运动,也与材料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
4.【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由于单家独户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缺资金,仍不能大翻身,困难不少,出现了卖地卖牲口、出卖劳动力的现象”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但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影响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题干体现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存在的问题,体现了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A项正确;
题干没有农业合作化与工业化之间的比较,排除B项;
题干中出现的问题不是土地改革引起的,排除C项;
人民公社出现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进行的背景,解答本题需要学生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5.【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1954年春,广州郊区农村以22个常年互助组、5个临时互助组为基础,并吸收了一批单干农民,建成了11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得出互助组的推行主要是为了进行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需要,故A符合题意;
公私合营针对的是工商业的改造,故B不符合题意;
杂交水稻1973年才出现,故C不符合题意;
对外开放是在1978年后,故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1953年,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6.【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故D符合题意;
材料只涉及手工业,不能说明国民经济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故A不符合题意;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故B不符合题意;
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手工业改造的方式是手工业合作化。
7.【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20世纪50年代”,“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结合所学可知,这一时期为了应对这一状况,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C正确;
题干主要表达的是农民有土地之后的困惑,解决的办法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改革土地制度属于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实质,排除A;
题干主要涉及的是农业,与工业措施无关,排除B;
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措施,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三大改造的目的、方式即可作答。
8.【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我们的农业和手工业,就其基本形态说来,还将是分散的和个体的,是可能和必须谨慎地、逐步地而又积极地引导它们朝着现代化和集体化的方向发展,任其自流的观点是错误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依据这一观点,建国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6年,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对手工业的改造是仿照对农业的改造办法,组建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到1956年,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A项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BC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农业合作化的背景和方式及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农业合作化的背景、形式以及意义。
9.【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的“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完成三大改造任务大体需要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直到1955年7月,毛泽东在《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报告中还坚持这个观点。12月,毛泽东仍考虑1960年基本普及高级农业社。”可知,题干材料反映出农业合作化运动不能急于求成,C符合题意;
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A;
三大改造任务已顺利完成材料无法体现,排除B;
农业合作化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掌握三大改造的弊端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0.【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信息,“将从事豆腐制作加工的劳动者组织在一起,建立了‘豆腐生产合作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对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中,个人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A项正确;
公私合营是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排除B;
农业生产合作社、 人民公社都是针对农业的政策,排除C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考查了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11.【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从1953年,我国开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A项符合题意;
BCD三项都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有关,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2.【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可以根据时间进行排除;另外,可结合所学知识作答,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主要是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与材料中毛泽东的“他们可组织起来”吻合,选项A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
13.【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1953年春,河南安阳县有一个村,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全村八十多户农民争相加入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反映的信息是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积极性高。C项符合题意;
A项是在1978年后实施的,排除;
B项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
D项是对手工业的改造方式,排除;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和分析能力,掌握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
14.【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农业合作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建国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就是让农户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故选项D符合题意;
A.土地改革运动,不符合题意;
B. 实施土地国有政策 ,不符合题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15.【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生产豆腐属于手工业,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这就是三大改造,其中对农业手工业是建立生产合作社,故选项A符合题意;
B.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不符合题意;
C.土改时期,不符合题意;
D.抗美援朝时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这是解题的关键。
16.【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1953年至1956年我国进行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相继建立建立农村生产互助组、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合作社等生产组织,排除ABD项,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解答此类必须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提炼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观点。
17.【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1956年期间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在农业上,组织分散的农民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上,采用公私合营的方式。最终1956年实现了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下来。 A 正确;
选项BCD与题意表述不相符,排除;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8.【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材料“土地改革后的农村,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民,无力购置和使用机械化农具,甚至一些贫苦农民缺乏基本的生产工具;水利建设问题无人承担,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使用耕地”可知,这反映了一家一户的个体劳动存在很大的缺陷,因而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十分必要,A项符合题意,排除BCD。
故答案为A。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判断分析的能力,解题关键是分析题干信息,找准关键语句。
19.【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D.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农业生产合作社产生之后,得到迅猛发展,这表明这种农业生产合作社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需要,适应了人们的需求,故选项D符合题意;
A.社会主义制度已经确立,不符合题意;
B.国民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不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化趋势在加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注意紧贴题干信息理解。
20.【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中的“20世纪50年代“组织起来",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是三大改造中的农业改造,通过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实行农业合作化运动,A符合题意;
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内容,不是政治上的推动国家民主化进程,排除B;
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1958年,特点是一大二公,与题意不符,排除C;
材料中的“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食及其他工业原料”是目的,不是措施,所以提高粮食商品化程度不符合题意,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生产合作社的知识。难道适中,理解材料,掌握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基本史实即可作答。
21.【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材料“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毛泽东对人说,他现在很高兴,甚至比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还高兴。因为他觉得这件事情使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及所学知识可知,农业合作化的优越性,促使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农业合作化开始时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广。它经历了由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到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三个阶段。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B选项正确;
土地改革的时间是1950-1952年,A选项错误;
一五计划的时间是1953-1957年,C选项错误;
三大改造完成的时间是1956年底,D选项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史实。需要理解材料并掌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相关知识。
22.【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在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实行农业合作化,即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农村建立起来,出现了1955年、1956年我国粮食总产量逐年大幅度的提高。选项A符合题意;
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B;
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C;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片获取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23.【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是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了向社会主义过渡。1952年4月, 中央政府组织了由30多人组成的中国农民代表团访问苏联,代表团成员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合作社社长,代表团在苏联参观了83个集体农庄和2个国营农场,这样做就是为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基础,A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排除B;
题干说的是参观苏联的农业公有制经济,未说工业,排除C;
题干未体现与苏联缔结友好关系,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社会主义改革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理解题意,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即可作答。
24.【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大改造是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其中农业、手工业引导他们加入生产合作社,把分散的个体经营联合起来,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因此这里的“ 合作社就是好,集中力量办大事 ”是三大改造完成后的农民感受,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收成再好有啥用 , 还得向地主多交租 ”,不符合题意;
C.“ 总算翻了身,有了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不符合题意;
D.“ 包干到户就是好,多劳多得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关键词“三大改造完成后农民感受”,拿它来分析备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理解备选项含义,进行分析辨别回答。
25.【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对农业进行改造,在改造中实行农业合作社,农户将土地集中在一起,实行合作经营,这样 生产发展了,产量提高了,社员收入增加了,生活得到改善了 ,这表明农业合作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发展 ,故选项B符合题意;
A. 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唯一方式 ,不符合题意;
C. 生产资料公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不符合题意;
D. 公私合营取得发展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紧贴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26.【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
ABD三项理解错误,不符合题意;
C项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理解正确,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本题以一段文字材料为背景,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
27.【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馆藏《北京市食油供应办法》文件是第一手资料,可信度最高,C符合题意;
说法都不具有史料价值太过绝对,A不符合题意;
两部经济著作的记述完全一致,B不符合题意;
反映了一五计划胜利超额完成 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史料的作用,史料即是与历史密切相关的材料,它是人类在以往长期的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由于历史文献的记录者和撰述者,受到时代性、个人见解、 见识程度等多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 各种文献资料都带有不同程度的片面性。因此,在了解和认识史料的作用时需要引起注意。
28.【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发展在工业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农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必备的物质资料,当时广大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克服了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的局限性,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B项符合题意;
“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全国在经济建设中开展的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主要特征的群众运动。这场运动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挫折,A不符合题意;
人民公社制度初创时带有浓厚的平均主义色彩和军事共产主义色彩,在过程中大刮共产风,不仅造成对农民的剥夺,也使农村生产力受到灾难性破坏,C不符合题意;
第一个五年计划促进经济迅速发展与“在全部工业产值中,以农产品为主要原料的产值约占50%,用农业原料制成的工业品,在国内市场主要商品供应量中占90%”不符,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农业集体化,让学生正确认识农业集体化对工业化的影响,分析选项利用排除法既可作答。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落实历史学科史料实证的核心素养。
29.【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材料“1954年底,我国手工业合作组织达到4.17万多个,当年产值11.7亿元,相当于1953年产值的2.3倍。到1956年,全国手工业合作社已有10多万个,90%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合作社”可知,手工业合作社的建立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表明手工业合作化适应了生产发展。D项符合题意;
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A;
公私合营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方式,排除B;
材料与“一五”计划无关,排除C。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生对材料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注意对材料的解读,识记三大改造的内容及意义。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30.【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据“1953年”“…的进度这样快,是不是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中进行的呢?完全是的。一切地方的党组织都全面地领导了这个运动。农民是那样热情而又很有秩序地加入了这个运动…”可知,材料中的“这个运动”指的是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选项A符合题意;
手工业合作化是针对手工业者的,排除B;
公私合营是针对民族资产阶级的,排除C;
土地改革在1952年基本完成,排除D。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大改造的相关史实。解题关键是理解题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灵活运用知识,进行作答。
31.【答案】A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由“1955年,看到几亿农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结合所学,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高潮,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制度在农村确立起来,可知,A项正确;
农民通过土改获得土地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
全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
“一五计划”进展顺利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的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基础知识。
32.【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1953年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广大农户组织起来,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由材料中“克服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和“组织起来”,故B符合题意;
A土改时把地主土地分给农民,A不符合题意;
C是把合作社规模进一步扩大,属于左倾错误,C不符合题意;
D是把土地使用权放给农民,实行联产经营,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 本题考查三大改造,高考中对三大改造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三大改造的背景,②三大改造的过程,③三大改造的影响.
33.【答案】C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1950年,我国进行土地改革,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53年,我国进行三大改造,对农业改造的方式是引导农民、手工业者加入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中国农村土地所有制从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农村基本建立起来,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大改造相关的知识,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4.【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供销社,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引导他们参加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故选项B符合题意;
C.人民公社,不符合题意;
D.出版社,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识记回答。
35.【答案】B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A. 土地改革的完成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三大改造,农业上引导农民加入农业生产合作社,加入生产合作社后,大家合作生产,提高了劳动效率,增加了粮食产量,故选项B符合题意;
C.包产到户的实施,不符合题意;
D.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发生的变化,再结合其中的时间进行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
36.【答案】D
【知识点】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解析】【分析】 题干中报纸对我国农业发展状况的撰文,反映了农业生产上的浮夸现象.由于中国刚刚从革命战争阶段转向社会主义建设,党和人民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认识不足,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缺少经验,过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大跃进运动中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大幅度地提高计划指标,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D符合题意,ABC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重点识记“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内容与影响。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