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3年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中考二模历史试题(答案)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2023年中考考前检测
第1卷为单项选择题,共25道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
赤壁之战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的经典战役,不同的史书,有不同的叙述。据图1可以确定的
叔述 出处
冬十月癸未朔,日有食之。曹操以舟师伐孙权, 权将周编败之于乌林、赤壁。 《后汉书·献冰纪》
公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三国志·魏书·式常纪》
刘备、周输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操乃……引军北还。 《资治通鉴》
A.赤壁之战最终曹操失败 B.周瑜是赤壁之战的统帅C.瘟疫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三足鼎立局面由此形成
2.蜀汉(221年5月15日—263年),三国时期割据政权之一。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简称“蜀”,亦称“刘蜀”季汉”。该政权A.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 B.最终被魏所灭C.曾经派船队到达夷州 D.最终被西晋所灭
3.甲骨不易多得,金石笨重,缣帛昂贵,简牍所占空间很大,都不便于日常书写。公元105年,蔡伦在东汉京师洛阳总结前人经验,改进了造纸术,为纸张取代竹帛开辟了前景。这段话强调了
A.改进造纸术的原因 B.造纸工艺的传承C.工艺流程的繁琐性 D.洛阳纸贵的缘由
4.《资治通鉴》有载:“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混水)击之。...秦兵遂溃……..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死者什七、八”。这场战役
A.成就了晋国的春秋霸业 B. 激发了秦国的商鞅变法C.加速了南北的统一进程 D.促使北方陷入分裂和混战
5.据《隋书》记载:“古代哲王之驭天下也,明四目,达思聪,悬敢谏之鼓,立书谤之木,以开言者之路,犹恐忠言之不至。.….而帝(隋炀帝)恶直言,仇谏士,其能久乎!”材料认为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是
A.隋朝赋税徭役繁重 B.隋炀帝刚愎自用C.统治阶层奢侈享乐 D.大运河消耗国力
6.朱元璋发表宜言“慨念生民,久陷于胡,倡义举兵,恢复中原。”文中的“胡”是指A.匈奴人B.契丹人 C.女真人D.蒙古人
7.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台湾派人议和,康熙帝颁旨坚称“不可与琉球、高丽外国比”,“若其诚心削发归诚”方可招抚,并指示施琅:“进剿台湾事宜关系甚重,如有机会断不可失。”据此可知,当时
A.康熙力主和平招抚台湾 B.台湾正处于外国殖民统治之下C.施琅建议武力统一台湾 D.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8.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图2中与a、b、c、d相对应处,应填上
A.鸦片走私 民族危机 出超 入超
B.开埠通商 民族危机 宗主国 殖民地
C.鸦片走私 财政危机 入超 出超
D.开埠通商 自然经济解体 商品倾销 原料出口
9.“倘遇有交涉词讼,管事官不能劝息,又不能将就,即移请华官公同查明其事,既得实情,即为手公定断,免滋讼端、其革人如何科罪,由英国议定意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华民如何科罪,应治以中国之法,均应照前在江南原定善后条款办理。”材料所述现象出自哪条约A.《虎门条约》 B. 《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北京条约》
10.用口诀记忆历史内容效率高而且印象深刻。如:“公使进北京,内地可游历;军舰长江行,赔款且不论:搜刮老百姓,天津事没完,接着占北京”该口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条约是
A.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C.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11.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处的内容应该是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初步建制C. 颁布《资政新篇》 D.定都天京
12.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从实践中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重要。为了统一全党的思想,妥善解决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问题,共产党召开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这里主要介绍的是
A.中国共产党领导了早期工人运动的开展 B.中共三大召开的背景
C.中共三大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 D.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合作
13.图3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兵力对比图。
图中3处现象的出现始于
A.三大战役进行时
B.全面内战爆发时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4.图4是1950年11月张文元创作的漫画《一臂之助,义不容辞》,该漫画反映的战争
A.导致了朝鲜半岛分裂B.致使美国深陷经济危机C.捍卫了新中国的安全D.重新确立中国大国地位
15.1953年9月,党中央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增产节约和劳动竞赛运动,努力增加生产,节约原材料,降低产品成本,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全面地完成并争取超额完成国家计划。这场运动
使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B.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C.使中国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D.忽视经济发展的规律
16.1987年邓小平会见斯特凡·科罗舍茨时说:“我们正在搞一个更大的特区,这就是海南岛经济特区.…...海南岛和台湾面积差不多,那里有许多资源,有铁矿、石油,还有橡胶和别的热带、亚热带作物。”这表明党中央决定在海南设立经济特区的原因是
A.自然资源丰富 B.优越的地理位置 C.手工业十分发达 D.科技水平较高
17.“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总方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属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的
A.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B.全面深化改革C.全面依法治国 D.全面从严治党
18.下列图片(图5)共同见证了我国
A.国防力量逐步增强 B.综合国力不断增强
C.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D.祖国统一民心所向
19.图6为罗马发展演变的线索示意图。下列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A. 1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③凯撒首创“元首制”这一政治形式
B.②爆发了斯巴达克起义⑤查士丁尼组建法典编纂委员会
C.2国家统治的决策权掌握在元老院手里⑤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D. 4在日耳曼人的打击下灭亡5颁布了成文法《十二铜表法》
20.4-15世纪的它是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为后来西欧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它”的首都被_ 攻破,“帝国”最终灭亡。A.东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奥斯曼帝国
21.达·伽马这次航行与以往探险不同的是:船队除了带上用于商品交换的“胡萝卜”,包括珊瑚、铃铛、衣服等,还带上了“大棒”,旗舰上装备了10门威力巨大的射石炮,还配备了大量的刀剑、长矛和盔甲。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A.葡萄牙积累了巨额的财富B.新航路开辟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C.早期殖民时代的扩张特征 D.殖民扩张给亚非拉人民带去灾难
22.1852年,普鲁士当局以“图谋叛国”罪对抓捕的共产主义者同盟成员进行审判。1853年,仇视同盟的普鲁士警察在其编写的《十九世纪共产主义者的阴谋》中刊印了《共产党宣言》。这样,《共产党宣言》才得以在德国公开发表。这表明
A.宣言首次公开是非法的 B.马克思主义实践受挫C.西里西亚织工起义失败 D.真理的传播充满艰辛
23.图7是一幅反映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漫画。下列关于这一漫画所表达内容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一战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优势地位B.“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 制定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D.国际格局向美苏两极的转变
24.“.....公告共13条,主要内容有:盟国将予日本以最后打击,直至 图7停止抵抗:日本政府应立即宣布所有武装部队无条件投降;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日本投降后,其主权只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由盟国指定的岛屿;.......该“公告”出自
A.开罗会议 B.雅尔塔会议 C.波茨坦会议 D.亚非会议
25.人民网报道:近期,俄乌冲突持续发酵。作为冲突始作俑者的美国,
不仅不劝和促谈,反而持续煽风点火,公然趁火打劫。对上述材料和
图8漫画的准确理解是
A.美国势力强于俄罗斯 B.美国、俄罗斯矛盾突出
C.两极格局还在延续 D.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26.西域·西藏·西洋·西方。
材料一 张骞,汉中人,建元中(汉武帝建元年间)为郎。是时天子问匈奴降者,皆言匈奴破月氏王,以其头为饮器,月氏通逃而常怨仇匈奴,无与(结交)共击之。汉方欲事灭胡,闻此言,因欲通使,道必更(经过)匈奴中,乃募能使者。骞(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氏……其后岁余,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司马迁《史记》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赛出使西域的主观目的和客观结果。(4分)
材料二清王朝在西南、新疆和西藏等地区所实行的统治政策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在社会制度上“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并且在政治上通过使用当地民族社会上层实行间接统治,例如在对回疆统治政策中所采取的“伯克”制度。通过清王朝的统治,更多的民族和地区直接进入了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大家庭。——摘编自《从“天下”国家到民族国家》
据材料二,概括清王朝进行地方统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清王朝管辖西藏地区的两种不同统治方式的措施。(6分)
材料三
(3)结合所学在知识①处填写正确的答案。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所说的“(西方)继哥伦布以后,有无数之哥伦布,继达·伽马之后,有无数之达·伽马。(中国)则郑和之后,竟无第二之郑和”的原因。(4分)
(4)请从材料一和材料三中提炼出一个有关中外交流的观点。(2分)
27.中国近现代史是既是一部探索史,又是一部发展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探索之路】
材料一中国的失败使国人痛心疾首、深受震撼,一些有识之士如康有为、梁启超等痛定思痛,开始探索新的救国之道。他们认为,中国要生存、要强大,应该而且只能像日本那样维新变法,学习西方。1895 年春,1300 多名举人在北京发动“公车上书”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中国失败”的根源。说说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是如何探索“救国之道”的。(4分)
【革命之路】
依据材料二,填写对应的主题及序号。(4分)
主题一 史实序号 主题二 史实序号


【建设之路】
材料三 1953年—1956年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基本上建立起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方针指引下,采取了一系列具体措施,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在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并存,支持城镇集体经济和个体经济的发展。—摘编自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依据材料三指出哪一历史事件使“我国基本上实现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党和政府对内采取了什么措施来搞活经济的?请列举一例史实加以说明。(4分)
【外交之路】
材料四艾利森认为,当前中美关系仍然面临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也将继续面临激烈的竞争,正如他提出的“修昔底德陷阱”《“修昔底德陷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共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理论所阐述的那样,过去数千年来,新兴大国和守成大国之间不断重复着这样的竞争关系。但他强调,在这样的互动中,如何“斗而不破”是对两国政治智慧的考验。—2023年4月6日深圳卫视直新闻
你认为当今中美关系的互动中,如何才能“斗而不破”?(2分)
【创新之路】
材料五 每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移植嫁接他国的道路和模式。中国特色之“特”,......在于守正创新。在坚持发展道路和基本原则的基础上,立足国情世情、感知时代脉搏;在战略决断上,以不变应万变;在策略方法上,以不断自我革命应对新的挑战。——习jp 《坚定道路自信走好中国道路》
综合上述内容及材料,你对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有何认识?(2分)
28.纵观大国崛起的历史,它们之所以被称为强国,一定有其历史的渊源。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大西洋把英、法、美三国永远的分隔开来,但是三国的革命作为资产阶级革命不仅有一定的群系,而且也是相互影响,互相促讲的。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的历史事件,最大的公约数是关于“权利”的诉求或“人权”伸张。
——《世界史(已文明演进为线索)》
依据材料一指出“17世纪和18世纪发生于大西洋两岸的这三个伟大历史事件”的相同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写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中被处死的国王是谁?(4分)
材料二在西方殖民者坚船利炮的胁迫下,遭遇了巨大的生存危机。出人意料的是,它将此作为自己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并最终使自己成为东方世界第一个摆脱西方大国的欺凌、顺利实现现代化的国家,成为唯一一个挤入帝国列强行列,靠侵略扩张在自己的国土外建立过殖民地的亚洲国家。-——《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是对哪一国家的解说词?它的这次“弃旧图新、迎头赶上的历史机遇”是指哪历史事件?(2分)
材料三
时间 事件
1862年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发表
1913年 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采用“流水线”生产汽车
1928-1937年 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
1929—1933年 经济大危机
1933年 罗斯福新政
1968年 日本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大国
1991年 苏联解体
1993年 欧盟成立
2003年 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
(3)从材料三表格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10分)2023 年中考考前检测
历史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 50分)
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 25 道题,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A D B D D C A B D B A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C A B C B D C D A C B
第Ⅱ卷(共 50分)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 3 道题,第 26 题 16 分,第 27 题 18 分,第 28 题 16 分,共 50
分。
26.(1)主观目的: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2 分)客观结果:打通了中原与西域各国
的贸易之路(丝绸之路)。(2 分)
(2)特点:①“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注重礼仪教育和国家统一,尊
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②实行间接统治;(两点即可得 2分)措施:①册封:1653 年,顺
治册封“达赖喇嘛”;1713 年,康熙帝册封“班禅额尔德尼”;②设置机构:1727 年设置驻
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1751 年,设置噶厦,由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管理政教事务;
③颁布法规:1793 年,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等。(不同措施任意两点即可得 4分)
(3)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有利于文明的传播与交流。(2分)原因:中国封建制度
的阻碍,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无益于国计民生,耗费了大量的国力;新航路开辟是经济行为,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从而推动了西方的殖民扩张。(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
(4)和平交往是中国古代对外文化交往的重要方式;和平的中外交流有利于推动社会
进步;张骞、郑和为中外交流做出重大贡献等等(言之有理,答出一点即可得 2分)
27.(1)落后的封建制度无法战胜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 ;(2分)领导戊戌变法,从
制度(政治)层面进行改革。(2 分)
(2)
主题一 史实序号 主题二 史实序号
③(1 分) ②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1 分) ④(1 分) (1 分) ⑥
(3)事件:三大改造;(2 分)措施:对内: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生产力大
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大大调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 共 2 页
动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化建设有巨大推动作用,使中国的
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任举一例,2 分)
(4)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共同维护国
际公平与正义;加强国际交流,增进互信,管控危机等。(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
(5)认识:适合本国国情的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才富有生命力,并能推动国家的发展
和社会的进步;国家制度和发展道路的选择受本国历史和现实等因素的影响,必然会对本国
甚至世界产生影响。(答出一点即可得 2 分)
28.(1)“权利”的诉求或“人权”伸张;(1 分)1688 年,光荣革命;(1 分)1783 年,
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1 分)路易十六。(1 分)
(2)日本;(1 分)明治维新。(1 分)
(3)评分标准(10 分)
分值 拟定的观点 材料运用与论述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材料中两个以上的史实,
8-10 分 明确,有新意
能够做到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了材料中的史实,但不够充分
5-7 分 明确
或不够典型,条理基本清楚
1-4 分 不够明确 有论述或说明,但材料不充分,或史论结合不充分
0 分 没有凝练出观点 观点、论述与材料无关,或仅仅重复材料中的史实
【示例】
观点:改革创新能够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
论述:苏联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时,适时进行改革创新,优先发展重工业。到
1928-1937 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
业国。面对 1929-1933 年的经济大危机。美国罗斯福适时进行改革创新,实施新政,采用国
家干预手段来扭转经济形势。使美国经济缓慢复苏,人民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
调整、巩固和发展。
结论:总之,适时进行改革创新能够促进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推动大国的崛起。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 共 2 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