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高一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东莞市石竹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6月月考
高一历史试卷(含答案)
(本试卷共4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I.选择题,每题2分,共48分。
1.公元前四千年代中期,古埃及人发明了图画式象形文字;公元前三千年,两河流域的古巴伦出现了楔形文字;公元前两千年中叶,中国的黄河中下游流域出现了甲骨文,与此同时,西亚的腓尼基人充分利用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创造了22个辅音字母文字。这些可用来证明,人类文明( )
A.呈现出多元化特点 B.因社会的不同分工而产生
C.在交融中逐渐趋同 D.起源于国家和文字的成熟
2.在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出土的一件5000年前的雪花石膏大瓶上,刻画了一些裸体平民手捧酒罐、奶盆和粮斗等祭品走向神龛,一位祭司或首领穿着长袍,长袍带由其身后穿短裙的人举着,瓶上还刻画了水边的大麦田、羊队、水果和狮子等内容。由此可知,当时两河流域苏美尔地区( )
A.土地由王室和神庙占有 B.已建立了君主专制制度
C.出现了一系列城市国家 D.产生了明显的阶级分化
3.对于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但这一荣誉只奖励给对城邦政治做出功绩的人,而不同阶段功绩的定义和授予由城邦决定,政厅公餐从而变为一种调节机制,城邦以此回馈做出功绩的人。古代雅典这—举措旨在( )
A.调节阶级内部间的纠纷 B.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
C.彰显新的道德观已确立 D.扩充民主政治参与度
4.在古代雅典,谋杀和迫害也会落到学者和艺术家头上。色诺芬和希罗多德被流放,菲迪亚斯、修昔底德被驱逐,苏格拉底被迫喝下毒汁,阿那克萨哥拉斯、柏拉图为避免被流放逃离雅典,亚里士多德为不被处死逃往他乡。导致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古代雅典( )
A.陶片放逐法的滥用误用 B.人文主义传统日渐消失
C.直接民主带来集体暴政 D.城邦公民制度的排他性
5.据《君士坦丁惠赐书》记载,4 世纪时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把西欧大部分地区的统治权赐赠给了 教皇。学者瓦拉(1406—1457)对此产生怀疑,仔细考证《君士坦丁惠赐书》后,以圣经和历 史文献为依据,证明此“神圣文本”是教会伪造的。瓦拉的研究
A. 反映了新教教义的政治影响 B. 否定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C. 冲击了君权神授的专制观念 D. 显示了人类理性的主体意义
6.文艺复兴后,高耸入云、冷峻阴沉的哥特式建筑不再流行,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一变化源于
A.基督教受到冲击 B.建筑技术的突破
C.复古风潮的流行 D.市民阶层的追求
7.香料是中世纪后期西欧最贵重的物品之一,其消费者主要是西欧贵族和教会。当时,人们常用古老的法国谚语“贵如胡椒”来描述某件商品很贵重,有钱人被戏称为“胡椒袋”。价值最高时,香料甚至与黄金同价,可以充当货币,用于交税、交租、还债等。这一历史现象( )
A.进一步提升教会和贵族权威 B.表明欧亚陆路贸易通道不畅
C.推动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反映了欧洲城市经济的活跃
8.近代西方某航海家在其《航海日志》中写道:“两位陛下决定派我前往印度……不走通常的东行陆路,而走向西的海路。这条路,据我们所知,迄今尚无人走过。”该航海家( )
A.深信“地圆说” B.途经了非洲西南端的好望角
C.在东方实现了“黄金梦” D.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新航线
9.有学者指出,16 世纪中期,贸易发展和物价上涨导致欧洲需要更多的货币。由于贵金属大量流 向东方,铸币时减少货币金银含量、增加面值便成为应急之策,人们不仅把贬值的货币当作足值的货币来使用,汇票、信贷的使用范围也日益流行。该学者意在强调
A. 货币短缺迟滞了经济发展 B. 新航路开辟的经济条件渐趋成熟
C. 价格革命推动了金融创新 D. 商业革命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10.葡萄牙国王曼努埃尔一世得意地向西班牙国王通报达·伽马归来的消息时,夸口的不是占领了多少土地,制服了多少人,而是找到了大量丁香、肉桂和金矿,以及谋划用武力从穆斯林手中夺取香料贸易控制权的计划。这反映出当时葡萄牙( )
A.意欲垄断太平洋地区贸易 B.积极推行重商主义
C.拥有掌控世界市场的实力 D.军事实力欧洲领先
11.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生产弱化了手工劳动,工人失业增多,引发了破坏机器以反抗企业主的“卢德运动”。19世纪40年代后随着机器日益变得复杂,工厂对懂得操作机器的技能工人需求增多,工人收入也随之增长,工人不再反抗机器。这种变化说明( )
A.技术的进步一定程度缓和阶级矛盾 B.工人运动推动了技术的变革
C.社会结构变化受技术影响并不明显 D.电气时代工人生活得到改善
12.1814—1816年和1844—1846年两个时段,英国棉纺织品对欧洲的输出从每年平均11386千磅减少到10153千磅,对美国的输出从2045千磅降到1077千磅,加上对加拿大和西印度群岛的出口量,英国对整个旧市场的输出从17040千磅降到13246千磅。这体现了( )
A.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 B.化纤面料挤占传统市场
C.英国殖民霸权已经旁落 D.工业革命呈现扩张趋势
13.“反事实推理”是西方史学的一种研究思维,探讨假设不发生该历史事件的前提下历史的发展趋势。据此推知,下表相关研究反映了欧洲( )
事实上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 反事实下欧洲人均年收入增长率推测%
1700年—1760年 0.44 1700年—1760年 0.015
1760年—1800年 0.52 1760年—1800年 0.045
1800年—1830年 1.61 1800年—1830年 0.15
A.人民生活质量处于较低水平 B.战乱导致了收入增长缓慢
C.资本主义制度弊端日益显露 D.经济转型推动生产力提高
14.下图是1870年与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
1870年 1913年
A.工业革命在全球的扩展 B.世界殖民体系的衰落
C.英法本土工业日益萎缩 D.美英之间的矛盾加剧
15.二战前的英国社会进行了“和平投票”,86.8%的受访者赞成联合起来对侵略者进行经济及
非军事手段的制裁。在军备问题上,90.6%的受访者赞成用“国际协定”来实现全面裁军,82.5%的受访者赞成根据“国际协定”来实现对各国陆军和海军中的航空兵部队的全面废除。这些现象可以用来说明
A.英国推行“绥靖”政策有一定社会基础 B.英国民众希望政府强力制止法西斯扩张
C.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上的作用日益凸显 D.法西斯势力在欧洲的扩张出现放缓趋势
16.1918年年初,列宁在起草相关文件时提出:“为了保证劳动群众掌握全部政权和根除剥削者
政权复辟的一切可能,特命令武装劳动者,建立社会主义工农红军,彻底解散有产阶级的暴力机器。”这表明,列宁的主张是
A.创建革命军队,进行卫国战争 B.解除旧俄武装,巩固革命成果
C.镇压敌对势力,建立工农联盟 D.组建工农红军,推翻临时政府
17.1936 年 11 月,德日签署的《反共产国际协定》规定:当缔约国一方遭到苏联进攻或进攻威胁 历史试题 第 4 页(共 6 页) 时,另一方不得采取任何有利于苏联的行动并立即商讨“保护共同利益”的措施。该协定在当 时旨在
A. 建立侵略苏联的同盟 B. 摆脱国际联盟的束缚
C. 转移国内斗争的视线 D. 掩盖对外侵略的野心
18.在苏联某一时间呈现出这样的情况,“约有 75%的零售业以及大量的小型手工业经营权重新回 到私人手中,农民终于可以自由买卖他们有余的谷物。但是政府依然控制着经济‘制高点’: 重工业、批发商业、银行业与运输业。”这一现象出现的政策因素是
A.新经济政策 B. 斯大林模式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1950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确定的卫生事业发展方针是:“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1952年,第二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卫生工作与群众相结合”的发展原则。这反映了( )
A.较完善的医疗体系 B.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C.新中国的政权属性 D.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20.图2为1951年创作的宣传画《土改完成农民生活好》。该作品旨在表达( )
图2
A.人民当家作主成为现实 B.社会崇尚劳动氛围浓厚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发展 D.农民拥护生产关系调整
21.在尼克松到中国的那一天,《参考消息》头版右上角通常登毛zx 语录的地方登了一条列宁语录说“同强盗握手正是为了最后消灭强盗”。而中国重返联合国用毛zx 的话说,是“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对上述现象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中美关系的改善在当时是权宜之计 B.反映了文化大革命对外交的影响
C.中国重视利用联合国平台开展斗争 D.中国对西方的态度并未彻底改变
22.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以下两种观点比较有代表性。
据此,下列推论合理的是
A.历史事实难以捉摸不可研究 B.研究历史需要对史料进行辨析
C.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认识模糊 D.综合多种解释就可以认清真相
23.下面是20世纪下半叶美国实施经济制裁案例统计表,这反映了( )
类别 年份 总数 成功案例数 失败案例数
单方面或参与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30 16 14
1970—1990年 48 10 38
单方面实施的经济制裁 1945—1970年 16 11 5
1970—1990年 39 5 34
A.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B.美国霸权地位的丧失
C.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D.世界政治局势的动荡
24.2009年,中国代表在德国波恩召开的世界可持续发展教育大会高层会议上指出:我们……鼓励学校在节约水、电、纸张、粮食和开展垃圾分类等方面制定制度、增加设施,并在全国农村中小学积极推行部分教科书循环使用。这表明
A.人类发展繁衍正面临空前严峻的挑战 B.中国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办法
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各国共识 D.和平发展逐渐发展为当今的时代主题
II.非选择题。共三大题,52分。
25.(20分)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4—15 世纪,当伦敦商人还属于中世纪市民等级的时候,便逐渐活跃在舞台上。随着海内外商业的蓬勃发展,中世纪基督教“守贫节欲”的道德规范逐渐被“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界上所需要的一切”的观念取代,商人作为一支社会力量在英国渐渐兴起。他们抓住了社会经济转型的有利环境和时机,使自身成长为一个不可令人小觑的社会阶层。商人对国内外市场尤其是海外市场的开拓……拥有巨大财富的大商人主要通过控制城市政权、参加议会来分享政府中的部分权力,从而在政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摘编自徐沁萍《近代早期英国商人的社会形象与社会评价》
材料二
自16世纪起,面临着西方商人仗剑经营的激烈竞争,中国商人与其展开了角逐。他们把不仅受当地人欢迎,同时也被西班牙人喜爱的商品运送到东南亚,中国商人不仅在鹿皮产地与荷兰人争夺,还在销售市场与外国人争夺销售渠道,在短时间内再度垄断暹罗与日本之间的鹿皮贸易;17世纪中国商人联合当地居民打败荷兰东印度公司掠夺金刚钻的计划。
——摘编自骆昭东《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视角看明清对外贸易政策的成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14—15世纪英国商人成长的“有利环境”,简述商人成长对英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国商人面临激烈竞争的内外因素,并概括其与外国商人竞争的方式。说明中外商人具备的共同品质。(8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7分)
材料一
在欧洲方面,德意志帝国主义集团和英法帝国主义集团之间,为了争夺对殖民地人民 统治权的帝国主义大战,是迫在眉睫了。在战争中,为了欺骗人民,为了动员舆论,战争的双 方都将不顾羞耻地宣称自己是正义的,而称对方是非正义的。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1939 年 9 月)
材料二
这一太平洋战争,是日本法西斯为了侵略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而发动的非正义的掠夺 的战争,而在美国英国及其他各国起而抵抗的一方面,则是为了保卫独立自由与民主的正义的 解放的战争……全世界一切国家一切民族划分为举行侵略战争的法西斯阵线与举行解放战争的 反法西斯阵线,已经最后地明朗化了。 ——摘自《中国共产党为太平洋战争的宣言》(1941 年 12 月)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对第二次世界大战性质的不同认识。(6分)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中国共产党产生上述两种认识的国际背景。(11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美国学者塞缪尔认为,任何文明都必然会经历兴起、发展、鼎盛、衰落等若干阶段。鼎盛时期的西方文明曾掌控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和土地,但是鼎盛同时也意味着衰落的开始。塞缪尔指出,西方文明用了400年到达鼎盛,其鼎盛期是在1900年前后,如今西方文明在全球的经济、人口、土地、军事力量等方面所占的比例已经不复当年,西方主宰世界的时代正在逝去。今天,全球最大的7个经济体中,有4个非西方国家。随着西方经济的相对衰落,其文化的吸引力自然而然也会消逝,就好比随着苏联经济的萧条,其制度的优越性和吸引力也消失了一样。塞缪尔预言,即使不是在21世纪初,也会是在21世纪中叶,西方文明就会失去其已经持续了200年的主宰地位。
——摘编自王逸舟《西方国际政治学》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某一认识,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
(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
1-5:ADBCD 6-10:DBACB 11-15:ADDAA 16-20:BDACD 21-24:ABAB
25.答案(1)(12分)
有利:王权的加强,民族国家兴起;教会控制力的逐渐减弱;工商业复兴和繁荣,城市的兴起;打破中世纪传统的财富观。(任答3点,6分)
影响:开拓了英国的海外市场;促进英国资本原始积累;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有利于提高商人的社会(政治)地位;推动英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社会转型);促进重商主义兴起。(任答3点,6分)
(2)(8分)
原因:外因:西方商人在政府的支持,军队的保护下进行殖民贸易。(2分)
内因:中国商人受到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政策的限制。(2分)
方式:迎合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争夺销售渠道垄断贸易;联合本土居民破坏殖民计划。(2分)
品质:开拓进取;诚实守信;智慧创新。(任答2点,2分)
26.【答案】 (1)帝国主义战争(非正义战争);(3分)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正义战争)。(3 分)
(2)帝国主义战争:英法采取绥靖政策,苏德签订互不侵犯条约;战争最初在英、法、德等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展开。(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满分)
反法西斯侵略的解放战争:苏德战争爆发;太平洋战争爆发;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中。(7分, 一点两分,答出其中3点,可得7分)
示例:
27.论题:1900年以后,西方文明逐渐衰落。
阐述:1900年以后,西方资本主义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文明开始衰落;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和苏联的一系列建设成就,严重冲击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秩序;1929—1933年,西方爆发了经济大危机,资本主义制度到了崩溃的边缘;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生,严重削弱了欧洲等帝国主义国家力量;二战后,新中国成立、苏联壮大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促进了社会主义文明的传播;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不断发展,扼制西方霸权主义的力量不断增强;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不断加深,特别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欧等国正遭受着自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西方文明衰落趋势日益明显。
总之,西方制度的弊端以及世界政治经济局势的变化都加速了西方文明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