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福建省永安市第三中学2022-2023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答案)

永安三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5月考试题
高二历史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文化区 国家(社会)治理思想
齐鲁文化圈 通过礼义教化实现治理
三晋文化圈 通过政刑法制来达到富国强兵
荆楚文化圈 主张采取一种“与民自化”的措施,实现社会的自然进化
如下表所示为先秦时期三大核心文化圈有关国家(社会)治理的主要思想。这反映出
A.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具有优势 B.中华文化的凝聚力强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文化发展方向 D.中华文化的多元色彩
2.《孟子》记载:“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这句话在当下被用来形容那些踏踏实实办实事,给百姓排忧解难、不给百姓添堵的好干部。这体现了
A.战国是中华文化奠基时期 B.孟子的民本和民主思想
C.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D.儒家思想崇尚厚德载物
3.某学者认为康有为的维新思想是“将自由、平等、民主等价值理念镶嵌在他所构建的今文经学体系之中,虽显得杂糅、生硬,但也体现了康有为试图以今文经学为契机来实现儒学现代化转换的努力”。该学者在此强调康有为
A.运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 B.变法思想具有落后性
C.变法的目的是复兴传统儒学 D.借助皇帝变法不现实
4.古埃及是最早使用石柱的民族,古埃及人在柱子身上用象形文字、植物、动物等图案进行装饰处理,同时对柱头用纸莎草、莲花、棕榈叶等植物进行了大量的艺术处理,这种设计风格在波斯波利斯古城(始建于公元前6世纪)遗址中多有发现。这体现了
A.古埃及建筑技术高超 B.早期文明间的交流
C.亚非统治形态的共性 D.波斯人的审美观念
5.君士坦丁堡高等学府创立于425年,设有法律、哲学、医学、音乐、修辞等学科,共计31个教职,教授古希腊知识,但教授的内容也仅限于世俗学科。该学府的成立
A.体现了共和制对文化的激励作用 B.促进了希腊化时代的到来
C.促使君士坦丁堡成为东正教中心 D.传承了古典人文主义文化
6.印加帝国的政治、军事与社会结构都高度发达,但由于没有文字,我们要了解他们,就需要借助西班牙人的记录。从这些记录以及遗留下来的文物中,我们得知印加文明的建立是世界史上最大的成就之一。采用这一研究方式主要是因为
A.安第斯山区国家盛行拉丁文 B.西班牙人最早开辟了新航路
C.西班牙殖民者对印加的征服 D.印加文明借鉴西班牙成果
7.魏晋时期,内迁的匈奴人被统称为“屠各(或休屠)”,后其姓氏多改为刘、王、金、张、董、梁等汉姓;南北朝之后,“屠各”之名很少再见于史籍。这一现象说明
A.匈奴人已经远徙他处 B.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民族平等得到了落实 D.战争磨灭了民族痕迹
8.19世纪中叶,英国流放到澳洲的犯人达到16.8万人。这些犯人在澳洲开垦了810公顷的土地,使得他们在经济上能够自给自足,并且从小麦和羊毛的生产中,获得了巨大的利益。由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向澳洲的移民
推动了澳洲的殖民开发 B.优化了澳洲的族群结构
C.为工业化提供了劳动力 D.加速了英国的圈地运动
表2所示为新中国几次重大的移民活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现代中国
时间 事由 移民人数
1957年 修建三门峡水库(河南) 约41万人
1959年 修建兴安江水库(浙江、安徽) 约44万人
1994年 修建三峡大坝(湖北、重庆) 113.18万人
2003年 启动南水北调工程(湖北) 22.4万人
移民活动均由政府主导 B.移民活动服务国家建设
C.中部地区是主要移民区 D.经济交流助推移民搬迁
据史sj 载,8~9世纪的阿拉伯商人从巴士拉(今属伊拉克)出发,通过印度洋,经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马来群岛到达中国。在伊朗的尼沙普尔、赖依,伊拉克的萨马腊城,埃及的福斯塔特城遗址,均发掘出大批8~9世纪的中国青白瓷器。材料可用来研究
汉朝与罗马帝国的经济交往 B.古代中国与伊斯兰世界的贸易
C.奥斯曼帝国经济崛起的影响 D.郑和下西洋对朝贡贸易的作用
新航路开辟以后,茶叶在欧洲市场上逐渐增多。18世纪以后,英国家庭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都有饮茶的习惯。饮茶不仅仅是上层社会的雅好,也成为普通百姓的日常需要。这说明
工业革命淡化了阶层差异 B.圈地运动扩大经济作物种植
C.中国茶叶市场竞争力较强 D.贸易活动伴随着文化的传播
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逐渐东移,亚历山大城、安条克和帕加马等成为新的希腊文化中心。而国王亚历山大在波斯穿波斯服饰,推广波斯礼仪;同时又以马其顿方式训练波斯士兵,鼓励马其顿人与波斯人通婚。可见,“希腊化”的实质是
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B.本土文化的消除
C.帝国领土疆域扩大 D.希腊文化的传播
有学者认为:“1825年十二月党人发动起义,不是要换一个“好'沙皇,而是要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废除农奴制,建立一个能使国家进步、人民自由的新俄国。这个新俄国,是一个比封建农奴制俄国进步的资本主义的新俄国。”该学者在此强调,十二月党人起义
政治纲领忽视了俄国的国情 B.在俄国广泛传播了启蒙思想
C.是一场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 D.旨在推动俄国社会的近代化
学者金重远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 B.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 D.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交融
15.19世纪以前,牛津大学以塑造教会与国家的统治精英为办学目标,主要招收贵族和教士子弟。但到了19世纪下半期,工商业与职业阶层家庭出身的学生占牛津大学学生总数的比例从1870年的30%增加至1891年的54%。这反映出
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开始被打破 B.平民化教育理念成为时代趋势
C.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教育进步 D.工业资产阶级垄断了教育资源
16.196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保护埃及阿布辛贝神殿和菲莱神殿等古迹,共耗资8000万美元,其中有4000万美元是由以美国为首的五十多个国家集资的。这说明,文化遗产的保护
应减少行动所需经济成本 B.得到《世界遗产公约》的法律支持
C.需要加强国际合作和协调 D.强调“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崇尚自然,喜爱自然自古亘有。先民们早就注意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协调统一。藏书楼的选址也受到了这种美学思潮的影响。明清时期浙江的藏书家有很多,但大多“重藏轻用”,秘不示人。明代义乌人虞守愚的藏书楼建在背山临水之处,引水为池,以小舟为渡;清代藏书楼之一的西涧草堂位于浙江海盐南北湖万苍山麓,便于文人游学访客、修学讲道;嘉业藏书楼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南浔镇西南郊鹧鸪溪畔。许棐的梅屋,以及朱彝尊的潜采堂和曝书亭,都建在湖溪山川之间。如果没有水源,一些藏书楼还通过开凿水池、水渠的方式予以实现通水。
材料二 1840年以后,中国近代新式图书馆建筑逐渐区别于传统藏书楼的“闭门锁阁”,开始面向民众,指向阅读。1909年,孙毓修提出现代图书馆应“以便人观借为主,其地最忌奥僻,宜于都市之中,四达之区”的观点;1945年,负责图书馆事业的教育部社会教育司提出“因为公共图书馆是为当地全体居民提供服务,所以选址应该靠近市区或城区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罗木华、洪芳林《中国古代藏书楼建筑设计研究:要素、驱动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浙江藏书楼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与古代藏书楼相比,指出近代新式图书馆的选址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公立图书馆出现与发展的作用。(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1806年7月,西德、南德16个邦国的代表在已黎签署了议定书,承认拿破仑为其保护人。作为“保护人”,拿破仑直接废除了这些占领区的封建领主制度,取缔了农民的代役租、徭役和各种封建贡赋;在法律上领主丧失了对他们的农民的一切合法管辖权,农民变成了国家属下的人民,获得活动、迁移和结婚的自由;这些地区采用法国的度量衡,实行贸易自由。拿破仑对他的统治威斯特伐利亚王国的兄弟哲罗姆说:“人民一旦尝到了一个明智而开明政府的好处后,谁还会希望恢复普鲁士的专制制度呢?”1804年后,随着《拿破仑法典》的全面推广,这里成为法国革命原则渗透的地区,一些新的司法概念,如陪审制度、公开审讯等也开始进入当地居民的新生活。
据《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的影响研究综述》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拿破仑统治德意志占领区的举措。(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拿破仑战争对德意志占领区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国工业化的起步阶段,国家建设的重点集中在东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虽在全国各地都或多或少存在,但以河南、安徽、山东、河北等省最多,这些地方的外流农民受历史习惯和职业惯例影响,到东北找活干,挣点“外快”以弥补收入不足。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带动下,国家提出了诸多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办法:有计划地发展有销路的副业、手工业和农副产品的初步加工,植树造林,养鱼捕鱼,疏浚河道,修筑道路以及建设大型水利工程;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改良水土,改良耕作技术,提倡精耕细作;大力发展工业和城市以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对国民经济产生了重要影响。
-摘编自赵入坤《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述论》
材料二 随着二战后英国农业科学的发展和农业效率的提升,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英国政府调整政策,从消极应付农村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发展到积极创造农村剩余劳动力,并把他们转移到第三产业。由国家保证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社会安全,这促进了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二战后初期的英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政策,较好地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中国相比,二战后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从长期的历史观点看,儒家的最大贡献在为传统的政治、社会秩序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
——余英时《现代儒学论》
材料二 孔子其人,即之则温,仰之弥高,他能使人们获得极大的鼓舞来崇敬他的观点,并且令其相信这些观点能够经世致用。他的理论内涵博大,博施济众,绝不平淡肤浅。人们追随他,因为他确实最能领悟那个时代的中国文明,知道她如何才能趋于完美。中国文明是一个崇奉学识的文明,所以孔子的理论价值无量。
——摘编自(美)牟复礼《中国思想之渊源》
请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以“儒学思想理论与中国古代文明的联系”为主题,自拟题目,进行论述。(要求:论点明确,论述清晰,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
1.D 2.C 3.A 4.B 5.D 6.C 7.B 8.A 9.B 10.B 11.D 12.A 13.D 14.B
15.C 16.C
17.(1)特点:临近湖溪山川 。 (2分)
成因: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防灾、保护图书的考虑:文人审美情趣:书楼的功能定位:私家藏 书属性的影响 。 (6分 ,答出三点即可)
(2)特点:建设在人口聚集的城区 。 (2分)
作用:保存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传递科学知识:开发智力资源:提供文化娱乐场所 。(4分 , 答出两点即可)
18.(1)举措:废除封建领主制度 ,解放广大农民:给予农民广泛的自由权利:统一度量衡 ,实行自 由贸易政策:全面推广《拿破仑法典》。 (6分 ,答出三点即可)
(2)影响:打击了德意志占领区的封建势力:促进了德意志占领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德意志 占领区传播了民主与自由思想:有利于了德意志占领区资产阶级法律体系的建立 。 (6分 , 答出三点即可)
19.(1)特点:受到国家干预和限制:覆盖范围较广 ,迁出地以中东部省份为主:转移途径多元化。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原因:土地改革和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推动:计划经济体制的逐 步确立:历史传统和职业惯例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 ,人民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秩序的稳定。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2)不同:农村剩余劳动力主要转向第三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出现与农业科技水平的提 高密切相关 。 (2分)
积极作用:进一步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和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优化了产业结构 ,为 第三产业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缩小了城乡差距 ,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了条件:适应了生产 力发展水平 ,加速了二战后英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 。 (4分 ,答出两点即可)
20.示例
例文: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儒学思想强调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它在社会存在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年多年的正统思想,并不断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
儒学思想在春秋时,由孔子提出,主张恢复礼法伦常;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主张尊崇儒术、强调春秋大一统等,使儒学思想成为主流;魏晋至隋唐,受到佛教、道教挑战,三教合归儒,儒学复兴;宋明之际理学、心学不断发展,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在南宋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又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提出经世致用,进一步完善。
正所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学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为传统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详解】根据题目要求,首先需要拟定论题,根据材料“儒家思想在传统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无处不在的,从个人道德、家族伦理、人际关系,到国家的典章制度以及国际的交往,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儒家原则的支配”可以拟定论题为“儒学思想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中不断完善儒学思想强调以仁为本,以礼治国。它在社会存在的发展中不断适应时代变化,使之成为中国古代社会两千年多年的正统思想,并不断扩展到东亚其他国家。”然后结合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进行阐述,如儒学思想在春秋时,由孔子提出,主张恢复礼法伦常;至西汉时期,董仲舒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主张尊崇儒术、强调春秋大一统等,使儒学思想成为主流;魏晋至隋唐,受到佛教、道教挑战,三教合归儒,儒学复兴;宋明之际理学、心学不断发展,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宣扬“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适应了统治者统治,在南宋时期成为官方哲学;明清之际,儒学思想又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提出经世致用,进一步完善。最后进行总结:正所谓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儒学思想适应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为传统社会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精神基础,同时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