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六单元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检测(含解析)--2022-202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选择性必修3第六单元
单元检测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选题(共15题;共45分)
1、(3分)佛罗伦萨是意大利的历史文化名城,下列关于佛罗伦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佛罗伦萨的意思是“鲜花之城”,它位于意大利北部
B.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的摇篮
C. 12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
D. 15世纪,佛罗伦萨成为意大利的政治之都
2、(3分)洛阳龙门石窟和南京明孝陵申遗之前清理拆除当代所铺设的水泥路面、架在空中的电线、电缆、新建的宾馆、饭店等建筑物。这体现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  )
A. 完整性  B. 真实性 C. 独特性  D. 排他性
3、(3分)宋朝文化教育相对普及,史载:“为父兄者,以其子与弟不文为咎;为母妻者,以其子与夫不学为辱。”下列为这种现象提供技术条件的是(  )
A.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 B. 科举取士人数的增加
C. 崇文抑武政策的影响 D. 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
4、(3分)下表所示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
遗产项目名称 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 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 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 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 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 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 2016年11月
A. 技艺先进 B. 实用性强 C. 体系完整 D. 注重实验
5、(3分)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版印刷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6、(3分)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
A. 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 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 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D. 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7、(3分)从9世纪开始,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著名诗人白居易等人的诗集,都在扬州、越州刊印。据此,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 文化兴盛推动科举发展    
B. 当时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
C. 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   
D. 扬州、越州是当时的文化中心
8、(3分)下图是中国四川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是世界遗产之一,它反映出(  )
A. 中国政府为保护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
B. 中国是和谐社会
C. 文化与自然协调一致
D. 人类改造自然的同时,必然破坏环境
9、(3分)“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渔)网以为纸。”下列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 东汉蔡伦是我国造纸术的发明者
B. 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往欧洲
C. 蔡伦改进造纸术有利于纸的广泛使用
D. 蔡伦改进造纸术增加了造纸成本
10、(3分)2010年11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医针灸”和“京剧”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有关京剧的表述错误的是(  )。
A. 是商品经济发展和地域文化交融的产物
B. 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中国戏曲的精华
C. 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
D. 是全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
11、(3分)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广州(  )。
A. 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
B. 是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的起点
C. 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的对外贸易额
D. 瓷器的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开始生产瓷器
12、(3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周公测景台和观星台、嵩岳寺塔、太室阙和中岳庙、少室阙、启母阙、嵩阳书院化遗产、会善寺、少林寺建筑群等)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  )。
A. 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文化的演变过程
B. 完整地反映了中国古代佛教文化的演变过程
C. 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
D. 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科学的地理观和教育观
13、(3分)下表所示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
记述 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清]董诰《全唐文》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象,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杂记》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
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
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14、(3分)为推动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2006年中国新闻媒体组成“丝绸之路复兴之旅”考察团从西安出发沿如下路线抵达罗马。
上图中丝绸之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的最大现实价值是(  )。
A. 促进丝路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
B. 加强丝路沿线各国的友好交流
C. 保护多样独特的古代亚欧文化
D. 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15、(3分)昆曲和京剧都是中国的非物质世界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下列关于昆曲和京剧说法正确的是(  )。
A. 昆曲,原称昆腔,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
B. 片面追求音乐性、文学性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C. 京剧《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自制有声电影
D. 乾隆年间,四大徽班进京标志着京剧正式形成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55分)
16、(27分)留学是国际教育交流的重要途径。近代中国曾出现三次留学大潮,留学生西赴欧美,东渡扶桑,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8月,包括詹天佑在内的30名幼童乘船离开上海赴美,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批留学生,成为当时国人“睁眼看世界”的先锋。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制定了《挑选幼童前赴泰西肄业章程》十二条, 最终,分四批各30名幼童赴美留学。留学生中除了学习军政的,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这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
材料二 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后,赴日留学日渐成风。据统计,1901年留日学生为280人,1902年9月为614人,1903年增至1300人,到1906年11月猛增至8000多人。数万留学生中,除20岁左右的年轻人居多之外,也不乏老翁、幼童和女子。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留学生中有黄兴、秋瑾、陈独秀、鲁迅等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史上兴起的第三次留学热潮,当时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五四运动前,留法学生不足200人,1919~1920年,增至近1600人。这次留学热潮的最大特点是,他们把“俭学”和“勤工”、 教育和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以自己的实践对传统的留学教育进行了观念、内容和形式等方面的根本性变革,开创了中国留学教育的新纪元”,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如周恩来、蔡和森、邓小平等。
——摘编自李玉民《中国近代留学的三次热潮》
(1)概括三次留学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何不同。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次留学的学习内容为何有此变化。
(3)谈谈三次留学大潮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7、(2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上首家国立公共博物馆。1753年,英国议会通过法案,决定把大批重要文物集中收藏,遂建立了大英博物馆,对所有好学求知的人免费开放。大英博物馆收藏了珍贵文物数百万件,以古埃及木乃伊、古希腊雕像、古罗马遗迹、美洲石器等闻名于世,有些文物的收藏量仅次于甚至超过文物原生地。博物馆还收藏了大量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如英国冒险家斯坦因从敦煌盗取的大量文物。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博物馆成立了研究实验室,报告收藏品的状况并进行修复和保存,许多被破坏的文物在修复者和先进仪器的帮助下重获新生。
——摘编自《国家地理系列》编委会《游遍欧洲》等
材料二 洋务运动时期,一些中国官员在参观了外国博物馆后正面肯定了其对开启民智的积极作用,维新派更是提出了开设博物馆的具体设想。实业家张謇意识到保护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意义,于1905年创办了以“为本校师范生备物理上的实验,为地方人民广农业上的知识”为宗旨的南通博物苑。在该时期,中国博物馆多以介绍各行业发展状况的“劝业型”和传播自然科学知识的“教育型”为主,以为富国强民之助,人们更看重博物馆的传播教育功能而非收藏特性。1933年,国民政府决定在南京建立中央博物院,下设自然、人文和工艺三馆,并明确了三馆各自任务,“自然馆中……求其利用中国材料。人文馆中,求能系统的表示世界文化之演进,中国民族之演进。工艺馆中,表示物质文化之精要,尤其关于国防者,用以激励国人”。20世纪40年代,中华民国教育部通令全国,要求各省都要成立科学馆博物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少省博物馆就是在原科学博物馆或科学馆基础上重建的。
——摘编自黄春雨《传统文化与现代化视野下的中国博物馆发展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大英博物馆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博物馆事业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博物馆的认识。第六单元单元检测试卷答案
1.【答案】B
【解析】佛罗伦萨位于意大利中部,故A项错误;14世纪,佛罗伦萨出现了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故C项错误;佛罗伦萨只是意大利的文化之都,罗马才是政治之都,故D项错误。故选B项。
2.【答案】B
【解析】真实性,即保持该项遗产形成时和此后所形成的特征,不要附加当代人添设的东西。故选B项。
3.【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当时的人们以学习为荣,以不学习为耻,说明当时学习风气浓厚。为这种浓厚学风提供技术条件的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故选A项。B、C、D三项均与“技术条件”不符,故排除。
4.【答案】B
【解析】题干表格中的科技类项目都与社会生活实践密切相关,这体现了我国古代科技注重实用的特点,故B项正确。A、C、D三项说法均错误,排除。
5.【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明朝中期以后个人出书和士大夫之间馈赠书籍之风盛行,这反映了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学术文化水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涉及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及经世致用思想,故B、C两项均错误。
6.【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8世纪”,可知此时处于启蒙运动时期,再结合题干材料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现象,可知随着印刷品的增多,人们读书的热情会促使启蒙运动深入发展,故C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民间印书问题,与科举制发展无关,故A项错误;唐朝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术和雕版印刷品,题干材料中的刊印技术应是雕版印刷,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我国民间印书的风气渐开”不能反映民间印刷技术比官方先进,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只是说扬州、越州民间刊印诗集,不能说明这两地是当时的文化中心,故D项错误。
8.【答案】C
【解析】都江堰的修建,以不破坏自然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为人类服务为前提,变害为利,使人、地、水三者高度和谐统一。故选C项。
9.【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可知缣帛因贵重而无法全面推广,而竹简又特别笨重,因此社会的需要催生了造纸术的变革,故选C项。蔡伦不是发明而是改进了造纸术,A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造纸术传往欧洲,B项错误;采用廉价易得的原料,降低了成本,推广了造纸术,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元杂剧把中国古代戏曲艺术推向了成熟,所以选C项。
11.【答案】D
【解析】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是在西汉时期,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自唐朝起中国瓷器大量远销欧非,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广州的对外贸易额应该超过其他任何地方,原因是此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只开放广州十三行经营对外贸易,因此对外贸易额高与国家政策相关,而不能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中的特殊地位,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中国的瓷器外销量大,在中国制瓷工艺的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开始生产瓷器,体现了中国瓷器对外影响大,而这些瓷器又大多经由广州出口,是广州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证据,故D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没有体现古代儒家文化,故A项错误;虽然历史建筑群与古代佛教文化有关,但“天地之中”体现的是对宇宙的看法,故B项错误;“天地之中”从方位上说,就是上天和大地的中间,在人为万物之灵的宇宙间,天地之中的“中”字指的就是人类,该建筑群真实地体现了中国先民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观,故C项正确;“天地之中”与中国先民的教育观无关,故D项错误。
13.【答案】B
【解析】材料中仅有“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能够反映印刷术推动了中外思想文化交流,故A项错误;由材料“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可知雕版印刷出现,由材料“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象”可知唐代雕版印刷推动佛教发展,由材料“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可知需求众多推动雕版印刷出现,这三则材料都反映出雕版印刷顺应了社会需求,故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雕版印刷的发展而非印刷术的意义,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雕版印刷而非印刷术的技术革新,故D项错误。
14.【答案】C
【解析】丝绸之路已经衰落,对促进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友好交流的作用有限,故A、B两项错误;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丝路申遗有利于保护多样独特的古代亚欧文化,这是其最大现实价值,故C项正确;丝路沿线各国联合申遗与增强中华民族的自信心无关,故D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故A项正确;昆曲片面地追求旋律性、音乐性的表现力,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这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故B项错误;《定军山》是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在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故C项错误;京剧以徽剧、汉戏为基础,乾隆时四大徽班进京,而京剧在道光年间正式形成,故D项错误。
16.【答案】(1)材料一:学器物(或技术)。材料二:学制度(或军事政治)。材料三:学思想文化。
(2)第一次: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促使一部分官员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遂开办洋务,派遣留学,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第二次: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器物改革的失败,面对瓜分危机,仿效日本“以强敌为师”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以变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探索。第三次: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让国人感到离民主共和越来越远,促使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有识之士从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适当给分)
(3)本小题采用分项评分法。评分要素:观点与论证、材料与史实、叙事与逻辑。
评分项一:观点与论证(8分)
水平1:回避问题,无观点、无论证。(0分)
水平2:观点不甚清晰;论证不尽一致、合理。(1~4分)
水平3: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5~8分)
例如:留学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转型;经历了向西方学习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民主思想的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虽然由于国内外政局不断变化,留学热潮的特点也各不相同。但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国家的富强则是不变的共同的主题;爱国志士豪杰涌现在近代社会各个领域,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能从留学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社会风气等其中几个方面的变革影响加以说明。)
评分项二:材料与史实(5分)
水平1:没有使用材料信息或所学知识。(0分)
水平2:能提取材料信息或使用所学知识。(1~3分)
水平3: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4~5分)
例如:第一次留学生归国后引进西方技术,成为洋务的技术和实业人才,如詹天佑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第二次留学生在西方政治思想学说的熏陶下,成为反清爱国运动的主体,涌现出一批中国民主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和新文化运动的骨干分子。第三次为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培养了一批骨干,也造就了一大批各学科领域的专家学者。
能从出国的目的、学习的内容、出国人员回国后的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
评分项三:叙事与逻辑(2分)
水平1:仅罗列史实。(0分)
水平2:叙述连贯通顺。(1分)
水平3:叙述结构完整。(2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留学生中除了学习军政的,不少是学习机械、造船、铁路、采矿、邮电、农业、医学专业的,这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可知第一批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的技术;根据材料二“大多学的是军事、政治等课程”可知第二批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制度;根据材料三“涌现了一大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新型知识分子”可知第三批留学生主要学习西方的文化。第(2)问据材料一“1870年,经曾国藩同意并向清廷奏准,又与李鸿章磋商……为中国培养了第一批实业人才”并结合所学两次鸦片战争中中国的惨败改变了部分官员思想,得出两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促使一部分官员认识到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遂开办洋务,派遣留学生,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以维护清朝统治;据材料二“在1896年派出第一批13名留日学生”并结合所学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和洋务运动失败,得出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器物改革的失败,面对瓜分危机,仿效日本“以强敌为师”的维新变法运动开启了以变制度为目标的改革探索;据材料三“国家正处于北洋军阀黑暗统治时期,‘人们感到痛苦彷徨’。法国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平等思想的摇篮,于是大批‘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人们,发起了‘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得出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让国人感到离民主共和越来越远,促使欲“输世界文明于国内”的有识之士从思想文化层面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第(3)问,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提取留学生对近代影响的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析留学对近代中国经济、政治、思想、教育、军事、社会风气等其中几个方面的变革影响说明观点;其次,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的留学人物、事件对中国近代影响例证观点;最后,论证表述成文并总结。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观点鲜明;论证一致、合理;能在所学知识与材料信息间建立联系,史实充分;叙述结构完整。
17.【答案】(1)特点:国立公共博物馆;许多文物来自对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掠夺;藏品丰富,种类繁多;运用先进科技保护文物。
背景: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和掠夺;英国社会对文教事业的重视。
(2)影响:收藏并保护了大量珍贵文物;传播了先进科学技术文化,推动思想解放;推动实业救国热潮,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增强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意识,推动了爱国救亡运动,为后世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3)认识:博物馆是文化传承、文物保护的重要场所;发展博物馆事业应建立在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之上,运用先进科技和思想理念推动其发展;博物馆发展应体现和平交流、保护传承为主的理念,反对以保护为名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