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第三单元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单元检测(含解析)--2022-202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选择性必修3
第三单元单元检测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单选题(共15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下列关于印欧人早期迁徙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印欧人的迁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B. 印欧人在征战中不注重马拉战车的使用
C. 部分印欧人后来分别发展为赫梯人和阿拉伯人
D. 印欧人的征战消灭了古埃及文明
2、新加坡的语言非常复杂,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  )
A. 地处马六甲海峡,便于对外交流
B. 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文化多元
C. 民族矛盾尖锐,宗教信仰各异
D. 疆域辽阔,各地语言复杂
3、“公元前14世纪上半叶,埃及的军事实力不断削弱,来自小亚细亚的   攻占了叙利亚的大部分地区,甚至突入巴勒斯坦,成为埃及对外扩张的最主要障碍。”横线处应是(  )
A. 阿拉伯帝国     B. 波斯帝国
C. 赫梯帝国 D. 日本
4、白人主要分布在欧洲,但是到了近代,在北美洲、大洋洲,白人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欧洲的殖民扩张 B. 土著居民减少
C. 种族之间的通婚 D. 大量战争移民
5、1993年,联合国首次发表世界难民状况报告:国际难民移民总数在1976年是280万,1980年有820万,到1992年达到1820万。这说明(  )
A. 经济全球化加速了各国间人员的自由流动
B. 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导致全球政局动荡加剧
C. 发展中国家面临经济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D. 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6、观察下图,下列对作者在书名中所用“海上囚徒”的解释,合理的是(  )
A. 这种贸易中的奴隶都是各国的犯人
B. 海上航行时不服从者被囚禁在船舱
C. 奴隶贸易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
D. 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缺乏基本人权
7、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下列对此次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产生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A. 彻底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
B. 形成了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
C. 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D. 加速了新旧文明中心的更替
8、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下列不属于这一期间移民因素的是(  )。
A. 英国与美国的历史渊源
B. 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
C. 躲避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火
D.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人口迁徙
9、在1774年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白人建议印第安人把子女送到威廉斯堡接受欧洲型的教育,但是遭到印第安人反对,甚至提出了相反的建议:要求英国绅士送一两百名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并且相信印第安人会把他们教育成懂礼貌的人。材料反映了(  )。
A. 殖民者的文化殖民
B. 印第安人盲目的文化自信
C. 文化的交流与隔阂
D. 松散的体制缺乏权威性
10、1518年年底,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由此导致(  )。
A. 大量印第安人被屠杀
B. 大量黑人被贩卖到美洲
C. 许多欧洲人移民美洲
D. 众多中国人向美洲移民
11、解读下表,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1850年 1850~1945年 1945~2000年
主要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A. 人口迁移范围不断扩大
B. 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
C. 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D. 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12、“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这句电影《流浪者》中的经典台词,源于古代的阶级歧视制度。这一“制度”是(  )。
A. 古代希腊的城邦制度
B. 古巴比伦王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C.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D. 亚历山大帝国的君主专制制度
13、1958年下半年,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企业职工人数从上年度的3 100万剧增至5 194万,在这新增加的2 000多万名职工中,来自农村的有1 104万人,占新增总数的53%。出现上述城乡人口迁移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B. 中共八大路线政策的鼓舞
C. “大跃进”运动的掀起
D. 国民经济调整任务的推进
14、“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人数为100万人左右,2000年即迅速增长到1 000多万人,到2005年,全国流动人口达1.47亿,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4 779万人。”其中,改革开放初期省际人口迁移主要是流向(  )。
A. 广东省 B. 海南省 C. 四川省 D. 安徽省
15、下图为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对汉代丝绸之路解释合理的是(  )。
A. 促进了人口迁徙和物种交流
B. 成为中国和各地交流的桥梁
C. 指南针为其开辟提供了保障
D. 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二、材料分析题(共2题;共0分)
16、(3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人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南;西晋末年以后,北方人民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人。唐朝安史之乱后,又有不少北方人迁移南方。宋金对峙时期,北方人民纷纷南迁。据1159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 648万,到1179年已达2 950万,人口增加了四分之三。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鲜卑慕容部原居鲜卑山……晋太康十年(289年),慕容硅率领部落迁居徙河(今辽宁义县),不久又迁到大棘城(今辽宁锦州),从事农桑和畜牧。永嘉以后,北方农民大批流入慕容部中,士大夫来避难的也不少。……在内徙各胡族逐步封建化的过程中,各胡族不但大量吸收了汉人的封建文化,而且也以自己的文化习俗影响汉人。……靠近胡族地区的汉人在生产上受到胡人的影响,从事畜牧或兼营畜牧。
——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中国人向海外移民,最早从公元前后开始。宋末元初,向海外移民有所增加,明成祖以后出现了一个移民高潮,明末清初又有大批移民避难海外。但从康熙到道光初年移民却大幅度减少甚至中断,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的人数又逐渐恢复。据统计,现今居住在海外的华侨包括华裔在内的有2 300多万人,其中居住在东南亚地区的占了将近90%,移民海外的又以广东最多,其次是福建。
请回答:
(1)从有无组织性来看,中国古代的人口迁徙可分为政府移民和自发移民两种,政府移民的主要趋向是什么 有何积极作用
(2)在中国古代的自发移民中,主要趋向又有哪几种 主要作用是什么
(3)中国人向海外移民为什么在明成祖以后会出现一个高潮 后来为何大幅度减少
(4)为什么“鸦片战争后向海外移民的人数又逐渐恢复” 这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特征是什么
(5)海外华侨历来非常关心祖国,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他们曾做出过哪些贡献
17、(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14世纪前后欧亚商路示意图 图2:15-18世纪世界贸易路线示意图
材料二
图3:三角贸易示意图满载着枪支、纺织品、铁器和奢侈品等货物的商船,从利物浦等欧洲港口“出程”;到达非洲后,用上述商品交换被掠来的非洲黑人,然后经大西洋西航到美洲,此为“中程”;商船到达美洲后,以这些黑人换取蔗糖、咖啡、烟草、棉花等物品,再运回欧洲,此乃“归程”。一次三角贸易的航程,大约需时半年,可做三笔生意,获得数倍的利润。利物浦等城市因此兴盛起来。
——摘编自艾里克威廉斯《资本主义与奴隶制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主要贸易通道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变化的历史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史实,评述欧洲殖民者的三角贸易。
试卷答案
1.【答案】A
【解析】
2.【答案】B
【解析】新加坡是一个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承认马来语、华语、英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处,B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C项正确。
4.【答案】A
【解析】白人活动范围的扩大是伴随着西欧国家殖民扩张而进行的,故A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等因素的影响下,国际难民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难民数量的增加也为世界和平带来了巨大隐患。难民问题成为全球化深入发展过程中的难题,故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奴隶贸易中被贩卖的奴隶并不是各国的犯人,而是非洲黑人,故A项错误;奴隶贸易中的奴隶并非指海上航行时被囚禁在船舱中的不服从者,而是指黑人奴隶,故B项错误;奴隶贸易是对非洲人的侵害和压迫,不是解决非洲犯罪的主要措施,故C项错误;奴隶贸易中被贩卖的黑人没有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利,也没有基本人权,故D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改变了亚欧大陆从东到西的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
8.【答案】B
【解析】美国历史上是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人向美洲移民是必然的,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1939年至1945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在欧洲战场,美国不受影响,因而很多欧洲人为躲避战火而移民到美国,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确立,为了开辟市场,向美洲移民,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现象表明白人与印第安人在文明相遇的背景下相互之间不认同,两者文化交流存在隔阂,故选C项;材料中提到印第安人要求英国绅士送孩子到印第安人那里接受教育,这不是文化殖民,排除A项;印第安人比较落后,材料强调的是教育,和文化自信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政治体制的松散,排除D项。
10.【答案】B
【解析】“新英格兰土著人口的数量从73万人下降到1.2万人”,殖民者需大量补充美洲的劳动力,故选B项;“被屠杀”与材料“天花首次在美洲出现,并在其后两百年中多次发作”的病疫死亡不符,排除A项;“在17世纪的前3/4的时间里”,欧洲人移民美洲的数量远不及黑人,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16世纪开始之后的三四百年间,黑奴贸易中的绝大部分是非州黑人,不是中国人,排除D项。
11.【答案】D
【解析】从上表可以看出从1500年至2000年“主要移出地”和“主要移入地”的范围都有所扩大,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从1500年至2000年,伴随着奴隶贸易、殖民扩张等活动带来的人口迁移,必然存在着被迫移民的现象,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因素是决定历史发展的根本因素,也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落后地区人口迁移到发达地区是主流,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12.【答案】C
【解析】“法官的儿子永远是法官,小偷的儿子永远是小偷”体现的是阶层的固化,这与古代印度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一致,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13.【答案】C
【解析】第一个五年计划于1957年完成,与材料“1958年下半年”不符,故A项错误;中共八大要求经济建设在综合平稳中稳步前进,与材料“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不符,故B项错误;1958年“大跃进”运动兴起,城市需要大批工人,推动农村人口大量迁往城市,与材料“全国掀起了大招工的浪潮”相符,故C项正确;1960年开始调整国民经济,与材料“1958年下半年”不符,故D项错误。
14.【答案】A
【解析】改革开放初期广东省是对外开放的窗口,经济快速发展需要大量劳动力,故A项正确;海南省、四川省和安徽省在改革开放初期是重要的劳动力输出地,故B、C、D三项错误。
15.【答案】A
【解析】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使者、商人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促进了人口迁徙和物种交流,故选A项;根据汉代丝绸之路示意图,汉代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西亚,再到欧洲,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通道,“成为中国和各地交流的桥梁”夸大了丝绸之路的作用,排除B项;指南针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保障,排除C项;唐朝时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而不是在汉朝,排除D项。
16.【答案】(1)政府移民主要趋向:内地居民迁到边疆地区。积极作用:有利于开发边疆,巩固边防,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融合。
(2)我国古代的自发移民有两种主要趋向:第一种趋向是“北农南迁”,带去了技术和劳力,不断推动江南经济的发展,最终使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出现“苏湖熟,天下足”的局面。第二种趋向是边疆(尤其是北方边疆)的少数民族内迁,有利于国内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有利于民族融合,有利于社会发展。
(3)海外移民出现高潮的原因:郑和下西洋开辟了新航路,许多人出海外谋生。后来减少的原因:清政府实行“海禁”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
(4)原因:不平等条约“允许华工出国”,列强借此掠夺、骗拐华工。社会特征:半殖民地性。
(5)贡献:支持并积极参与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改革开放等。
【解析】本题主要涉及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海禁”政策、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十一届三中全会与经济体制改革等知识点。政府移民、自发移民趋势及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明成祖后海外移民从高潮到减少可从郑和下西洋、闭关锁国等政策分析,第(4)(5)问应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7.【答案】(1)变化:由在欧亚两洲之间的陆路和海路通道发展到覆盖各大洲的全球贸易通道。
历史原因:传统商路的受阻;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带动。
(2)评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殖民者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大肆殖民扩张。在美洲,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大量贩卖黑奴,获得巨额财富。欧洲殖民者从欧洲出发乘船到非洲,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带着金银和欧洲需要的经济作物返回欧洲。
罪恶的“三角贸易”使非洲丧失近亿精壮劳动力,社会经济倒退,文明衰落。但却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美洲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美洲开发,促进美洲殖民经济的发展。
【解析】(1)变化:从地图中新航路开辟前后的变化可得出,由在欧亚两洲之间的陆路和海路通道发展到覆盖各大洲的全球贸易通道。历史原因:根据所学可得出传统商路的受阻;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的带动。
(2)评述:根据所学,主要从三角贸易对非洲美洲的消极影响进行概括,同时从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角度分析对欧洲的积极影响。可得出一方面欧洲殖民者大肆屠杀印第安人,导致美洲种植园缺乏大量劳动力。欧洲殖民者为补充和增加美洲殖民地的劳动力,大量贩卖黑奴,获得巨额财富。另一方面但却使欧洲奴隶贩子大发横财,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之一,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同时给美洲带来充足的劳动力,加速了美洲开发,促进美洲殖民经济的发展。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