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本站https://www.booksld.com,如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

2022-2023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含解析)

2022-2023学年福建省莆田二十五中八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1. 如图说明了参会代表(  )
A. 来源广泛 B. 年龄受限 C. 界别单一 D. 遍布全国
2. 20世纪50年代,影片《英雄儿女》主题曲歌词:“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侧耳听……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  )
A. 中国工农红军 B. 中国国民革命军 C. 中国人民解放军 D. 中国人民志愿军
3. 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事件是(  )
A. 解放战争胜利 B. 开国大典 C. 第一届政协会议 D. 中共八大
4. 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 抗日战争的胜利
C.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 土地改革的完成
5. 2021年,为热烈庆祝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人们可以参观“西藏和平解放史”并在寄语墙上留言。下列最适合写在寄语墙上的是(  )
A. 走全面建设道路,建强大工业国家 B. 祖国大陆获统一,各族实现大团结
C. 万里河山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D. 五项原则赢世界,梅开三度谱华章
6. 习jp zsj 强调“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必须永续传承、世代发扬。”体现这一精神的最核心品质是()
A. 保家卫国 B. 团结友爱 C. 军民和谐 D. 国际合作
7. 欣赏下面“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是(  )
A. 土地改革 B. 辛亥革命 C. 商鞅变法 D. 开国大典
8. 下表反映了1950--1952年全国粮食产量对比情况。表中粮食产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50年 1951年 1952年
粮食产量(单位:万吨) 13213 14369 16392
A. 进行了土地改革 B. 完成了三大改造
C. 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  )
A. 中央集权制度 B. 政治协商制度 C. 社会保障制度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0.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C.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D.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11.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其中,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  )
A. 土地改革运动 B.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2. 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  )
A.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
C. 人民公社化--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一决定最早写进(  )
A.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共八大政治报告
C.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1949年《共同纲领》
14. 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请对以下推论进行判断(  )
史实 结论
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A. 史实错误,结论正确 B. 史实正确,结论错误
C. 史实和结论都正确 D. 史实和结论都错误
15. 企业的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这在世界上早就出现过,但采用这样一种和平方法,使全国工商界都兴高采烈来接受这种改变,则是史无前例的。材料中的“和平方法”指
A. 实行股份制 B. 廉价收购 C. 赎买政策 D. 无偿没收
16. 初二某班同学制作了如下年代尺,其中与1978年方框对应的关键词是(  )
A. 曲折探索 B. 动荡岁月 C. 建设起步 D. 历史转折
17. “魂飞万里,盘归来,此水此山此地,百姓谁不爱好官?…了;路漫漫其修远兮,两袖清风来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随了平生意.绿我涓滴,会它前倾澄碧.”习jp zsj 这首词作称赞的历史人物是(  )
A. 共产主义战士雷锋 B. “铁人”王进喜 C.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D. 敬爱的总理周恩来
18. 为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我国进行了改革开放,步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此期间迈出对内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是(  )
A. 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C. 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在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19. 比较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两者的共同作用有(  )
①都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②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③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④都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0.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在对内改革的同时,又积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的突破口是(  )
A. 建立经济特区 B.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 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 D.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21. 目前我国对外开放已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  )
A. 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 批准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C. 上海浦东地区成为开放地区 D.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22. 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
A. 中共十二大 B. 中共十三大 C. 中共十五大 D. 中共十六大
23.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  )
A. 国家富强 B. 民族振兴 C. 人民幸福 D. 绿色共享
24.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jp 新时代 写入党章。这一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前最新成果。空格处应填(  )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B. 科学发展观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5. 小红同学在某图书馆网站检索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资料,在“重大意义”部分可以阅读到的内容是,这次会议的召开(  )
A. 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C.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D. 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
26. 春联的内容折射出时代的变迁,下列春联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新气象的是(  )
A. 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B. 一五计划指方向,举国欢腾建设忙
C. 总路线大放光芒,超英美指日可待 D. 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
27. 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用实际行动打消了国内外对中国是否继续改革开放的疑虑,也回答了中国将以何种步伐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问题。这张“王牌”是(  )
A. 设立深圳经济特区 B.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批准海南建省并成为经济特区 D. 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28.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党以来历史上的伟大转折。“伟大转折”是指党的工作重心(  )
A. 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B. 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C. 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D. 由对内改革转移到对外开放
29.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  )
A. 创新 B. 开放 C. 协调 D. 共享
30. 近年来,在淮南的大街小巷出现了许多“准小绿”共享自行车,方便了人们的生活。据了解,全国共享单车每一分钟可以减少碳排放13.2吨。“淮小绿”的出现体现了哪些新的发展理念(  )
A. 创新开放 B. 绿色开放 C. 开放共享 D. 绿色共享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31. 阅读材料,辨析作答。
材料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和手工业者陆续参加了合作社,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已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1) 写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时间。
(2) 你同意“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是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观点吗?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52~1956年国民收入结构表(单位%)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趋于零
——资料来源: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 材料一中宪法的性质是怎样的?
(2) 材料二表中数据的变化与哪一事件有关?
(3)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有何历史意义?
材料三
材料四八大二次会议( 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要求缩短超英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 材料三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5) 综合上述,你认为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哪些原则?
3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既不能制造汽车、飞机,也没有冶金设备、矿山设备和大型发电设备等制造业。
材料二:这个计划规定……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促进农业、手工业的合作化;继续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保证国民经济中社会主义成分的比重稳步增长。
材料三:如图是1953年和1957年我国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示意图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怎样的经济状况?
(2) 材料二中的“计划”指什么?该“计划”中哪一项任务源于材料一的经济状况?
(3) 材料三中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请写出这期间我国重工业方面的一个成就。
(4)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34. 下表中国现代史大事年表(部分)
时间 事件
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3年 抗美援朝
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年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
1964年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70年 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1978年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0世纪80年代初 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1992年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统编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编制
阅读以上材料,选择两个历史事件。确定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根据选择的两个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至少一个历史事件,加以论述,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根据材料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参会代表分为党代表、区域代表、人民解放军代表、团体代表、特别邀请人士的五大类型说明参会代表来源广泛,A项正确。
B.材料没有说明参会代表的年龄,排除B项。
C.材料反映了参会代表分为五大类型,说明界别广泛,排除C项。
D.材料没有反映区域代表的分布情况,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识记第一次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分析能力,考查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答案】D
【解析】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随即打着联合国的旗号,指挥“联合国军”入侵朝鲜。同时美国还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台湾海峡,公然干涉中国内政。侵朝美军不顾中国政府的警告,越过“三八线”,直逼朝中边境。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彭德怀司令员率领下,开赴朝鲜战场,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歌词中的“人民战士”指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故选:D。
本题考查了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阴谋,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周边环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解答本题要明确考查的知识点是抗美援朝,分析题意,运用所学知识正确作答即可。
3.【答案】C
【解析】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筹建新中国做了充分的准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的事件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功召开。
故选:C。
本题考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知识点。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隆重举行。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新中国成立的准备会议以及新中国成立的相关知识。
4.【答案】C
【解析】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的胜利;标着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
故选:C。
本题以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真正成为独立自主国家的事件为切入点,考查新中国成立。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大团结。可知,B符合题意。
故选:B。
本题考查西藏和平解放。掌握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意义。
本题以西藏和平解放为背景,考查学生识记历史知识能力。
6.【答案】A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美国敌视新中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禁运、包围威胁的政策,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朝人民共同作战,进行了抗美援朝战争,战争中涌现的英雄人物有黄继光、邱少云、罗盛教。从他们身上体现了报效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精神。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抗美援朝的影响,准确识记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誉为“最可爱的人”的身上体现出来的精神。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本题的关键点是分析题干,注意准确识记抗美援朝的相关知识点。
7.【答案】A
【解析】据题干“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的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结合所学可知,是对土地改革的描述。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故选:A。
本题以“话剧”内容的形式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三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迅速走向恢复和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土地改革相关知识的掌握。重点识记土地改革的内容与影响。
8.【答案】A
【解析】据“1950--1952年”、以及粮食产量从13213万吨增加到16392万吨等信息可知,1950--1952年我国农业获得巨大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0-1952年,我国在农村实行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极大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与农业的发展。A正确;三大改造的时间是在1953年到1956年,时间不符,B错误;人民公社化运动由于损害了农民的生产自主权,导致了农村经济的下滑,与材料不符,C错误;我国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1978年,时间不符,D错误。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土地改革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本题主要考查了建国后的土地改革相关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9.【答案】D
【解析】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D项正确;“中央集权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符,排除A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少数民族和社会各界的代表,对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举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的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符,排除B项;“社会保障制度”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不符,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10.【答案】D
【解析】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制定于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于1953年。
D.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了主导地位,从此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历史性巨变。
故选:D。
本题考查的是三大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本题难度较小,主要考查的是准确记忆历史基础知识的能力,属基础题。
11.【答案】B
【解析】建国初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1953年,我国在农村开始实行农业合作化。1953年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使土地所有制性质由私有制转专为公有制的是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等几次大的政策调整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12.【答案】A
【解析】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身做了土地的主人。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农民踊跃参加合作社。至1956年年底,国家基本完成了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1958年以来,党中央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企图更快地向全民所有制、向共产主义过渡,这是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逐步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农业生产达到大发展,农村开始富裕起来了。因此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依次为: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故选:A。
本题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经历了四个步骤”为切入点,考查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
本题掌握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关知识.
13.【答案】A
【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据题干及所学知识可知,题干这一决定最早写进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解读题干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分析和准确识记能力。理解并识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相关史实。
14.【答案】B
【解析】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史实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结论错误。
故选:B。
本题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历史学科的基本要求之一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15.【答案】C
【解析】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主要方式是实行公私合营,在改造过程中,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这种改造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选C。
16.【答案】D
【解析】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所以与1978年相对应的方框里应该填写历史转折,D项正确;曲折探索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特征,排除A项;1966-1976年文革时期是动荡岁月,排除B项;建设起步是在1978年之前,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意义,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意义。
17.【答案】C
【解析】题干是习jp zsj 写的《念奴娇 追思焦裕禄》,表达了习zsj 对广大领导干部为官清廉的殷切期望。焦裕禄是新中国建设的党的好干部,被称为“县委sj 的好榜样”。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焦裕禄的有关内容.
注意准确识记焦裕禄的事迹.
18.【答案】C
【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劳动热情,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提高了粮食的产量,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这意味着我国迈出对内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策的第一大步。
故选:C。
本题考查改革开放,识记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
重点识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
19.【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与1978年后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都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土地改革废除的是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的是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个过程土地的所有性质是私有制,没有确立土地公有制,三大改造完成,实现了土地公有制,故①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共同作用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0.【答案】A
【解析】1980年3月,我国正式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这些经济特区,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是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故选:A。
本题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为切入点,考查的是对外开放的相关知识点。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对外开放的有关内容。
21.【答案】D
【解析】2001年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的标志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等。
故选:D。
本题考查了世界贸易组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发展趋势,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2001年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22.【答案】C
【解析】1997年,中共十五大召开,江泽民作了的《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大会通过的党章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中共十五大。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注意中共十五大的内容和召开的意义。
23.【答案】D
【解析】据学所知识可知,“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就必须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选项D不是中国梦的基本内涵。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梦的基本内涵。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国梦的相关史实。
24.【答案】A
【解析】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党章(修正案)》,决定把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党章。习jp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选项A符合题意。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相关史实。
25.【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内容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段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中共十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这次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D符合题意;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是中共一大;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红军长征的胜利,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故排除ABC。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历史意义等知识,注意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26.【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信息。
【解答】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因此,“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新气象,故D正确。
A.此项反映的是新中国的成立,故A错误。
B.此项是一五计划时期的特点,故B错误。
C.此项是1958年总路线时期的特征,故C错误。
27.【答案】D
【解析】1990年,党中央和国务院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长远战略着眼,开发与开放了上海浦东开发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区出现了一个新局面。浦东的开放,成为我国扩大开放的窗口,带动了长江三角洲的发展,带动了长江地区经济发展。A是在1980年;B是在1984年;C是在1988年。
故选:D。
本题以1990年擅长打桥牌的邓小平在改革开放的十字路口打出了一张“中国王牌”为切入点,主要考查开发与开放上海浦东新区.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我国的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的相关史实.
28.【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要求识记基础史实。
【解答】
C.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三中全会冲破了长期以来“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确定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故C正确。
ABD.这三项均错误。
故选C。
29.【答案】A
【解析】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着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形成平衡发展结构,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合作共赢,增进人民福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针对的是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回答的是中国当前最为紧迫的现实问题,关系我国发展全局和未来前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建设不断取得丰硕成果,天宫遨游、蛟龙探海、天眼探空、悟空探秘、墨子传信、大飞机一飞冲天、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这一系列重大成果,主要体现了新发展理念中的创新。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
30.【答案】D
【解析】据“全国共享单车每一分钟可以减少碳排放13.2吨”可知,共享单车可以减少碳排放,这体现了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D项正确;共享单车与开放无关,排除A项;共享单车与绿色有关,与开放无关,排除B项;共享单车与开放无关,与共享有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识读题干材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题干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新发展理念的相关史实。
31.【答案】【小题1】(1)据材料“随着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基本完成,农民和手工业者陆续参加了合作社,资产阶级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已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我国开始进行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公有制经济经济已经取代私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基本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不同意“在改造过程中,国家对农业的改造是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的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上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故答案为:
(1)1956年。
(2)不同意。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上义改造,引导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国家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
【小题2】
【解析】本题以题干材料为依托,考查三大改造的知识点。注意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识记与灵活掌握三大改造的内容、形式以及意义。
32.【答案】【小题1】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也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小题2】三大改造。
【小题3】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小题4】大跃进运动。
【小题5】从实际出发;符合客观规律。(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性质、三大改造、三大改造的意义、大跃进运动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的相关史实。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以及理解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国家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的原则的相关史实。
33.【答案】【小题1】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水平很低,工业基础薄弱。
【小题2】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小题3】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答任意一个即可)
【小题4】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大力发展重工业;重工业是强国之本;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本题以三则文字图示材料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一五计划以及主要成就、对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等知识,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经济状况、一五计划以及主要成就、对中国工业化建设的认识等知识。
34.【答案】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选择有相关性的事件,拟定具体的论题,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如: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结合土地改革,确定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此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符合史实即可)。
故答案为:
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抗美援朝,结合土地改革,确定观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抗美援朝的胜利维护了国家安全,提高了国际地位,维护了国际和平。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新中国成立以后,通过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成立、抗美援朝、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十一届三中全会等知识点,难度不大,熟练记忆基础知识并归纳概括即可得出答案。
记忆新中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抗美援朝原因、经过、结果、意义;一五计划背景、时间、成就、意义;三大改造时间及意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做到融会贯通、灵活应答。
第1页,共1页

来源:本文由免费找卷子答案网站-答案联动网网络整理发布,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欢迎分享本文,转载请保留出处和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