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省宿迁市中考历史模拟试卷(三)( 无答案)
2023年中考模拟测试(三)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最适合的答案)
1.图1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后采取的一项措施。该措施实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经济的交流 B.巩固国家的统一
C.促使书写更加简便 D.推动书法艺术发展
2.魏晋南北朝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吕思勉《中国通史》讲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吕思勉意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交融加强 B.江南经济开发 C.政治清明稳定 D.中外交流频繁
3.朱元璋立下一条祖训:以后子孙做皇帝时,不许立丞相。对于奏请设立的大臣要治重罪。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付与锦衣卫 D.皇帝集中权力,加强君主专制
4.对如表内容分析归纳最恰当的是( )
侵华战争 不平等条约 中国人民抗争
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广州三元里人民抗英
甲午中日战争 《马关条约》 邓世昌壮烈殉国
八国联军侵华 《辛丑条约》 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A.列强的入侵与中国人民的抗争 B.中国领土主权遭到破坏
C.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的加深 D.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5.1912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统治,建立起中国历史上从来不曾有过的共和政体,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变革。这表明,辛亥革命( )
A.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B.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
C.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 D.探索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
6.“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
C.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7.下面时间轴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进程,其中“★”处对应的事件是
A.党的诞生 B.二次革命 C.北伐战争 D.辛亥革命
8.有一首歌唱道:“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雪山低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风雨侵袭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首歌反映了( )
A.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 B.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长征精神
C.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抗战精神 D.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
9.照片记录历史。下列老照片共同反映了( )
A.中国人民实行全民族抗战 B.中国国民党军队浴血奋战
C.中国共产党开辟敌后战场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0.右图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历件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B.土地改革完成
C.“一五”计划实施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1.下图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的历程。开启第三阶段的标志性事件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中共十九大的召开
12.我国粮食总产量从1978年的6595亿斤,增至2013年的60194万吨。中国农业实现了以占世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的奇迹。这一成就主要得益于( )
A.土地改革 B.第一个五年计划 C.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3.有学者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外开放,让世界进入中国:第二个阶段还是对外开放,但中国开始走向世界;第三个阶段依然是对外开放,中国已经开始改变世界了。“让世界进入中国”开始于( )
A.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香港顺利回归祖国 D.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
14.拜占庭帝国和阿拉伯帝国均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它们都( )
A.创造出了完整的代数学 B.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C.传承并融合了东西方文化 D.建立并完善了民主政体
15.如图中的数字分别代表四位航海家开辟的航线,其中与哥伦布和麦哲伦开辟的航线相对应的数字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6.世界著名的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到“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或美国(独立战争)革命显得突出许多。”是因为法国大革命
①首创君主立宪制政体 ②颁布了《拿破仑法典》 ③受启蒙思想影响更深远
④显示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 ⑤推翻了殖民统治,取得了民族独立
A.①③⑤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⑤
17.1871年,明治政府派岩仓使团出访欧美。使团成员认识到“英国之制作,其基本在于煤铁” “国之生利益者,最重工业,而应以纺织为第一”。这一认识推动日本在改革中( )
A.废除农奴制,开启近代化 B.“殖产兴业”,发展近代经济
C.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D.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体制
18.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②萨拉热窝事件
③美国对德宣战 ④凡尔登战役
A.④②①③ B.②③④① C.④①②③ D.②④③①
19.2021年3月,美国总统拜登宣布了一项高达2.3万亿美元的基础设施计划,并承诺这项计划将取得“罗斯福新政”同样的成就。该计划与“罗斯福新政”哪一措施有相似之处 ( )
A.整顿金融体系 B.推行“以工代赈” C.调整农业政策 D.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20.30年前,克里姆林宫上空印有镰刀和铁锤图案的苏联国旗降下,象征俄罗斯的白蓝红三色旗升上了旗红色的年轮最终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这一事件带来的国际影响是( )
A.冷战最终结束 B.德国分裂为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
C.非洲17个国家独立 D.拉丁美洲掀起了独立运动的高潮
二、非选择题(共4大题,21题8分,22题7分,23题8分,24题7分)
21.(8分)今年建党已经100多年,自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后,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
材料一:秋收起义虽然开始以攻占中心城市为目标,但在遭到严重挫折后,毛泽东认识到,中国革命必须适合中国国情,必须探索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所以,他改变中央要求攻打长沙的指令,选择向农村进军,开始了全党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的战略转移。这是中国革命具有转折意义的伟大起点,为各地起义部队建立、发展农村根据地树立了榜样。
(1)材料一中毛泽东认识到中国必须探索自己的革命道路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1分)据材料一,为什么说“向农村进军是中国革命具有战略意义的伟大起点” (1分)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广大新解放区的3亿农民仍然受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这是恢复国民经济的极大障碍,也是新中国民主化、工业化、独立和富强的障碍。因此,从1950年冬开始,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9月,除西藏、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和台湾以外,全国普遍地实行了土地改革,全国3亿农民分得了7亿亩土地和大批生产资料,免除了过去每年向地主交纳700亿斤粮食的苛重地租,广大农民真正获得了翻身解放。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消灭了封建土地所有制,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极大激发了亿万农民的政治热情和生产积极
(2)材料二中新中国进行土地改革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1分)依据材料二,归纳土地改革的影响。(1分)
材料三:1978年12月,邓小平在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做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首先强调一定要解放思想,他说:“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了
(3)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讲话强调了什么问题的重要性 (1分)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三中邓小平的讲话为哪一次会议的召开做了重要的思想准备 (1分)
材料四:2020年9月,习jp 在北京主持召开科学家座谈会时说:“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加快科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实现人民高品质生活的需要,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要,是顺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现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都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
(4)请列举改革开放以来利用科技创新解决“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具体成就一例。(1分)综合上述材料中的信息,你认为党带领人民取得现今成就的成功经验有哪些 (1分)
22.(本题7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近代化浪潮势不可挡,席卷全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发生在1789—1848 年间的这种伟大革命....其中心是英国和法国这两个毗邻而又互为竞争对手的国家。1789-1848年的转变,基本上就是发生在上述这两个国家里的孪生大变革。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1)材料一中的“伟大革命”指的是英国在生产领域发生的什么事件 (1分) 法国在政治领域发生的什么重大事件 (1分)
材料二 费正清认为,西方是中国近代转型的推动者。鸦片战争以后西方的 “冲击” 几乎一夜之间改变了中国社会的走向与中国思想主题…
——摘编自费正清等著《中国对西方的反应》
(2)20世纪初,西方列强对中国发起了哪一“冲击” (1分) 该“冲击”是如何“改变中国社会走向”的 (1分)
材料三 近代中国历史的特征并非是一种对西方的被动反应,而是一场应付内外挑战的主动奋斗,将一个古老帝国改进成一个近代民族国家。
——摘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3)为了 “应付内外挑战”,封建统治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分别是如何“主动奋斗”的 (2分)
(4)与英、法、俄等西方国家的近代化相比较,你认为我国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的探索)有何特点 (1分)
23.(8分)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是20世纪影响最为广泛的事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伦斯基政府(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台了,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据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年11月7日)
(1)指出材料一中“政权”的名称。(1分)该新政权的性质是什么 (1分)
材料二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
(2)十月革命爆发于俄国的哪个城市 (1分)
材料三 1913~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表
项目 年份 1913年 1921年 1923年 1925年
粮食产量(亿普特) 39.79 22.13 34.55 44.24
(3)概括1921~1925年苏俄粮食产量的变化趋势。(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四 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经济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今天我们在收割那几十年的苦果,既有物质上的,也有精神上的。
——普京《千年之变的俄罗斯》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三中“苦果”的根源是什么模式 该模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 (2分)
(5)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以从材料四中汲取什么教训 (1分)
24.(7分)国际舞台风云变幻,随着中国的和平崛起,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身影逐渐清晰,让我们共同走进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材料一:在美国的主导下,1922年九国代表在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针对中国问题的条约,其内容规定: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完整,建立并维护各国在中国的商务实业机会均等原则。
(1)材料一中的“条约”是指哪一条约 该条约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2分)
材料二 “彩虹有很多颜色,各不相同,但它们能混成一条灿烂的彩练 我们各国不同的理想是可以汇合成一个和谐的整体,团结一致地为我们自身和全世界的利益而采取行动。”
----二战期间罗斯福的演讲
(2)二战期间为应对法西斯侵略的危机,各国不同的理想汇合成的“和谐的整体”指什么 (1分)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战争中具有怎样的地位和作用 (1分)
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参加了一系列外交活动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 “中国声音”,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新华网
(3)材料二中20世纪50年代,国际舞台上的“中国声音”指什么 (1分)
材料四 冷战消失了……为具有更加多元化特点的社会开启了大门。新兴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增强,各国力争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占据有利地位。
(4)材料表明当今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1分)
材料五 中方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加强国际防疫合作。中国和世界各国分享抗疫验,提供多语种防控和诊疗方案,举行疫情防控经验国际分享交流大会,与多国专门举行卫生专家视会议,派遣医疗专家组,开展疫苗研发、药品研发等合作。中国将继续坚定秉持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各人民同舟共济,加强合作,努力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5)根据材料五,指出在面对人类的共同挑战时,我国奉行的理念是什么 (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