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2023-2024八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答案)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
A.英国 B.法国 C.俄国 D.日本
2.“鸦片战争是中国古代社会与近代社会的分水岭。”对这句话这样理解的依据是鸦片战争导致( )
A.中国由闭关锁国转为开放 B.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 D.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3.“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都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清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4.“英军没有流血就占领了定海。他们占领了定海道头洋炮台时,一看那里的大炮上刻着的制造年代和制造者的姓名,不觉轻松地吹起了口哨。上面刻着‘RichardPhilip1601’。原来炮龄已经二百四十年了。”这段材料可以用来佐证( )
A.英军对清军的蔑视 B.清政府妥协投降 C.定海官兵不战而逃 D.清军武器的落后
5.“硝烟战火何时了,赔款知多少?海边五口又通商,货运往来英佬把家当……”这首诗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尼布楚条约》
6.“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与此事件相关的电影应是( )
A.《林则徐》 B.《鸦片战争》 C.《火烧圆明园》 D.《甲午风云》
7.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在海外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8.“我国疆域辽阔,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像一片‘海棠叶’,可后来变成一只‘大公鸡’。”中国版图的缩小与下列哪个国家关系最大( )
A.英国 B.日本 C.法国 D.俄国
9.1854年,英、美、法三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要求。提出:“准英人随意往内地各处并海滨各城邑”自由贸易,“往来无碍”,“俱不得在内地津关,重行征税”,“内地完全开放”等。这些要求旨在( )
A.方便外国人来华旅游 B.进口更多的中国茶叶
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向中国出口更多粮食
10.有人说,英法两国发动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海盗式的掠夺”,给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是( )
A.获取大量赔款 B.洗劫并焚毁圆明园 C.增加新的通商口岸 D.割让香港岛
11.根据下表,能够得出最恰当的结论是( )
时间 事件
1858年4月 英、法、俄、美四国公使率舰至白河口
1858年5月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泡台
1858年5月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总督率兵到达瑗珲,与中国签订《中俄瑗珲条约》
1858年8月 陈玉成、李秀成统领各路大军协同作战,一举攻破浦口,歼敌万余,再次击溃清政府的江北大营
A.太平天国运动已经失败 B.外国的侵略已经深入内地
C.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局面 D.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
12.19世纪五六十年代,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历时14年。纵横18省,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下列是太平天国运动大事年表,其中★处应该填写( )
A.金田起义 B.东乡称王 C.永安建制 D.北伐西征
13.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共同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①应为( )
A.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14.有学者研究认为,甲午战前列强的主要侵华方式是“贸易+特权”,甲午战后则变为“投资+特权”。《马关条约》中能反映此变化的条款是( )
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B.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15.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都以中国战败而结束,都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有关这些战争的三个条约对中国影响的共同点是( )
A.开设工厂,便利了列强资本输出 B.协定关税,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
C.巨额赔款,加重人民的经济负担 D.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16.梁启超在1896—1910年间相继撰写了《波兰灭亡记》、《日本之朝鲜》、《朝鲜亡国史略》、《越南小志》、《越南亡国史》、《朝鲜灭亡之原因》、《日本并吞朝鲜记》等历史论著。其主要意图是( )
A.营造戊戌变法的舆论 B.总结戊戌变法失败教训
C.激发国人的危机意识 D.变法失败转向史学研究
17.下图漫画名为《那就是你的变法》,画中,一位老妇人右手拿着写有“变法”字样的条幅,左手用力揪住一个男孩的耳朵大声训斥,似乎在说,这就是你要搞的变法?与这幅漫画创作直接相关的是( )
A.洋务运动的破产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戊戌变法的失败 D.公车上书的失败
18.中山装的袖口有三个纽扣,这三个纽扣意味着三民主义,其中不包括(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19.下列刊物中,宣传辛亥革命的是( )
A.B.C.D.
20.中国同盟会成立后,“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这说明( )
A.同盟会成立后才出现革命风暴 B.同盟会成立推动了革命的发展
C.同盟会是在孙中山领导下成立的 D.同盟会是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21.武昌起义爆发时,孙中山远在海外并未直接参与。但我们称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者,这是因为革命火种早就被孙中山种下。以下属于孙中山播种的“火种”的是( )
A.领导二次革命 B.建立中华民国
C.提出三民主义 D.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2.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请问“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指的是( )
A.洋务运动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23.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带有迷信色彩 B.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盲目排外
24.“不把皇帝拉下马,历史就不能前进,目前的问题是:皇帝下了马,历史依旧徘徊不前。”“历史徘徊不前”体现在( )
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废除 B.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C.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25.《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其实际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实现了国民一律平等
C.确立了民主共和的原则 D.结束了封建统治秩序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庚子年,西方列强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是我国近代屈辱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1)依据材料一,指出1840.年“敲开了古老封闭的清王朝大门”的是西方哪一列强,其入侵的路径是什么。写出其发动的战争名称,并谈谈你对划线部分的理解。(5分)`
材料二 “甲午战争出人意料的结局,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加大侵略中国的胃口。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的时机已经到来……。”
——张海鹏《甲午战争的历史影响》
(2)材料二中,甲午战争的结局如何?结合所学回答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说说甲午战败后德国和英国两个列强分别划分了哪些“势力范围”。(5分)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3)材料三反映的条约中哪一内容最能说明当时的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再举出三项该条约中的条款。(4分)
材料四 如下图。
(4)分析两个纲领文献反映的使命。(2分)
材料五 如下图。
林则徐 左宗棠 邓世昌
(5)在外来侵略面前,中国人民进行了顽强的反抗和斗争,请分别概括材料五中三位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这三位历史人物有什么共性?(4分)
27.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在国门洞开和急剧动荡的社会环境中,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曲折前进,先后历经了求强求富→救亡图存→民主革命→科学启蒙四个阶段的探索历程,尽管他们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比较中西异同,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传统社会开始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
请依据所给信息,撰写历史小短文。
(1)题目自拟。(1分)
(2)文中需包含前三个阶段探索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名称,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相关代表人物(各一位),并分别概括其影响(每项史实的影响答出一点即可),并谈谈你对近代化探索历程的认识。(13分)
(3)史实准确,表述清晰流畅,字数为150字左右,成文。(1分)
2023年八年级期中测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1.A 2.C 3.D 4.D 5.A 6.C 7.B 8.D 9.C 10.B
11.C 12.A 13.D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B
21.C 22.B 23.A 24.D 25.A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35分)
26.(1)英国。由沿海入长江 鸦片战争 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而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5分)
(2)日本打败了中国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德国 山东英国 长江流域(5分)
(3)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条款: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在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使馆区,不允许中国人居住,列强可驻兵;拆除大沽至北京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等任意三项内容等。(4分)
(4)《天朝田亩制度》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资政新篇》体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时代需求(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2分)
(5)林则徐,虎门销烟(1分);左宗棠,收复新疆(1分);邓世昌,黄海海战中抗击日本侵略者,以身殉国(1分);民族英雄(1分)
27.(1)近代化探索(符合题意即可,1分)
(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为了维护清朝统治,掀起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主要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以曾国藩等为代表 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等。
1898年,在光绪帝支持下,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了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戊戌变法,维新派主要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康有为或梁启超等 戊戌变法最后失败,但是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我国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向西方学习政治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孙中山等为代表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等。
(每个4分,共12分)
感悟:各个探索终极目标各有不同,但从中国实际出发,引进吸取、改造中国的操作原则却有相通之处。传统社会开始逐步向近代社会转型,中国人民具有的积极探索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等。(其他答案符合题意也可,1分)
(3)史实准确,表述成文,字数200字左右。(1分)